李敏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将88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ACS组,于入院时检测3组患者血浆OPG 和HbA1c水平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1支、2支、3支病变组并分析各组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CS组患者OPG和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P<0.01).OPG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OPG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OPG和HbA1c水平的升高与ACS病变程度有关.
作者:丁大伟;包宗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急性嵌顿环形混合痔进行短期保守治疗后实施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急性嵌顿环形混合痔患者进行短期保守治疗后实施PPH术,对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25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15~35 min.术前治疗3~6 d,术后住院3~5 d,术后镇痛10例,术后无大出血、感染、肛门失禁及肛门狭窄.结论:对于急性嵌顿环形混合痔患者,给予短期保守治疗后行PPH术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倪平;屠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载体蛋白偶联的TSO45-4B抗原FnⅢ结构域相应的线性B细胞表位肽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方法:人工合成TSO45-4B抗原FnⅢ结构域2条预测表位肽,偶联钥孔血蓝蛋白免疫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预测表位肽特异性抗体滴度.结果:免疫小鼠血清中检测到1条预测表位肽特异性抗体,其效价达到1:1 280.结论:设计的1条TSO45-4B抗原FnⅢ结构域线性B细胞表位肽可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反应.
作者:王媛媛;陶志勇;杨小迪;王小莉;常雪莲;陈勇;孙新;夏惠;方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均分为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开腹组)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腹腔镜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1),术后镇痛率、术后病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之一,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高霞;张毅;岳艳;范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SLE并发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39例SLE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与转归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一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结核病类型为肺结核18例,肺外结核19例,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2例.SLE并发结核病患者发热39例,乏力37例,盗汗25例,咳嗽20例.患者均使用正规抗结核治疗,疗程9个月至1.5年.3例病死,余结核病情趋于痊愈.结论:SLE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单纯结核病和典型SLE的表现有所不同,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治疗需兼顾基础病和结核病,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抗结核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梦茹;陈琳洁;王信;冯琳;王健;李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模拟家庭照护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住院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老年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模拟家庭照护.2组分别在入组时和干预后第6个月、第12个月对患者作简易精神状态(MMSE)检查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对其照护者作症状自评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分.结果:入组时和干预后第6个月,2组的MMSE评分及ADL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第12个月,2组的MMSE评分及ADL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照顾者入组第12个月各因子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除其他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因子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照顾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消极应对4个因子与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ADL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模拟家庭照护可以减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照顾者抑郁、焦虑和消极应对方式,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情进展.
作者:马晓燕;张黎明;彭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近年研究较多的感染相关性生物标志物.大量研究[1-4]表明,PCT与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等全身感染情况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明确相关性.目前,PCT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指标已被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PCT的生成、代谢、临床意义以及PCT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琦;孙伟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联合筋膜扩张器治疗成年男性尿道单纯性狭窄的效果.方法:经常规金属尿道探子扩张失败的17例成年男性尿道单纯性狭窄患者,给予输尿管镜下联合筋膜扩张器治疗.结果:17例均扩张成功,手术时间15~45 min;拔除尿管后排尿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可自尿道正常排尿,尿线正常或接近正常,术后随访3~24个月,经术后定期行金属扩张器扩张后均达到治愈标准.大尿流率>15 ml/s,B超检查膀胱无残余尿.结论:输尿管镜联合筋膜扩张器治疗成年男性尿道单纯性狭窄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可重复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家强;唐荣金;龚明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如何提高高龄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45例高龄(>70岁)胃癌患者(高龄组)和60例(<70岁)胃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详细分析患者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情况.结果:高龄组患者具有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术前患有其他系统疾病较多等临床特征.高龄组患者术前患有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5).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术前患有其他系统疾病较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应较高;加强高龄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对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贾建光;张立功;喻大军;张珂;岳喜成;王亚国;李德群;钱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晨晚间系统化护理查房在骨科护理质控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与2010年每季度骨科患者20例,2009年80例为对照组,2010年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晨晚间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晨晚间护理查房,对2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用药知晓率、健康教育掌握率、主动功能锻炼率、住院及出院患者护理满意率等相关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用药知晓率、健康教育掌握率、进行主动功能锻炼率、住院患者和出院患者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晨晚间系统化护理查房在改善骨科护理质控中起明显作用.
作者:马玲;郭玲;朱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支持的效果.方法:对64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EEN组)于术后24 h经鼻营养管注入要素饮食,并与同期56例术后按传统肠外营养(PN组)支持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前1天及术后第6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水平,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发生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2组患者ALB、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6天ALB、P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但PN组的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EEN组(P<0.01).E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1);E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4%,明显低于PN组的34.2%(P<0.01).结论:上消化道肿瘤术后行EEN支持是安全、可靠的,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正常吸收、消化功能,减少术后患者输液负荷.
作者:梅天明;倪进斌;单宏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探讨IL-18、MCP-1在PCOS中的异常情况与胰岛素抵抗(IR)和肥胖的关系.方法:选择PCOS患者(PCOS组)47例,正常对照(对照组)29名,根据PCOS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成肥胖组30例和非肥胖组17例.再根据PCOS患者HOMA-IR分为IR组18例和非IR组29例.分别比较各组IL-18和MCP-1的变化,并对PCOS患者IL-18、MCP-1与BMI、腰臀比(WHR)、HOMA-I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OS组IL-18、MCP-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18与BMI、HOMA-IR,MCP-1与BMI、WHR、HOMA-IR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COS患者IL-18和MCP-1水平明显升高,与IR、肥胖有关.
作者:吴道爱;时照明;王长江;张士荣;周静;常保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评估精子DNA损伤对试管婴儿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实施试管婴儿的男方精子进行DNA损伤率检测,根据精子DNA损伤率分为损伤组(精子DNA损伤率≥15%)和正常组(精子DNA损伤率<15%),观察比较2组病例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活产率、流产率等指标.结果:损伤组的精子浓度、精子活力、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顶体酶活性、体外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活产率均明显小于正常组(P<0.01);损伤组的精子卵浆内注射技术受精率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精子DNA损伤检测对试管婴儿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刘作强;陈捷;方小武;吴日然;陈昂;韦剑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神经纤毛蛋白(neuropilins,NRPs)初的研究是关于其在神经细胞导向、轴突生长方面发挥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关于NRPs的研究已扩展至血管与淋巴管的生成、肿瘤的增殖和转移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脉管生成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1].本文就NRP2在相关肿瘤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李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时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核因子-κB(NF-κB)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各18只.CLP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动物模型,Sham组除不结扎穿孔盲肠外,其余处理同脓毒症组.分别于造模后6、12和24 h观察各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的变化及肾脏组织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相同时间点Sham组比较,CLP组6~12 h HR、MAP明显升高(P<0.01和P<0.05~P<0.01).CLP各组大鼠肾小体中血管球淤血、皱缩,肾小囊腔扩大,且随病程延长,淤血、皱缩的血管球增多,且伴有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坏死.Sham组NF-κB位于细胞质中,着色浅;CLP组NF-κB移位进入细胞核,着色加深.结论:随脓毒症病程的延长,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加重.NF-κB在细胞核内的高表达提示NF-κB的活化可能是促进肾脏结构和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徽徽;汪华学;柴继侠;于影;叶红伟;高琴;陈晓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在急性重度光气中毒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对7例急性重度光气中毒患者不同PEEP水平应用下的动脉血气、氧合指数(PaO2/FiO2)、血压、呼吸频率(R)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合理应用PEEP机械通气后7例患者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O2/FiO2、R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作者:朱刚;刘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4种不同途径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全子宫切除术的适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组)36例、经全子宫切除术(TAH组)41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组)40例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组)42例的临床资料,对4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用抗生素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4种不同途径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TAH组均显著长/重于TVH组、LAVH组及TLH组(P<0.01),住院费用TAH组、TVH组均低于LAVH组及TLH组(P<0.01).结论:4种术式均为安全可行的,各有优缺点,TLH有望成为子宫切除术的趋势,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术者的熟练程度选择具体的方式.
作者:李红雨;许翔;王捷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直肠恶性黑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MM)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观察9例AMM的临床病理特点,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9例AMM临床表现为便血、脓血便,大便性状改变.肿瘤呈息肉样3例,隆起型病灶伴溃疡形成4例,溃疡型病灶2例,镜下改变与皮肤黑素瘤相似,细胞学形态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5例,梭形细胞型1例,小细胞型2例,血管外皮瘤样型1例.免疫表型黑素瘤相关抗原HMB45阳性8例,S-100均阳性,黑素瘤相关抗原/黑素-A抗体(MELAN-A)阳性7例,波形蛋白阳性8例.结论:AMM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抗原表达与皮肤黑素瘤无明显区别.AMM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临床易误诊.HMB45、S-100、MELEAN-A阳性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吴松;唐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有效配合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分娩中发生窒息的新生儿43例进行复苏抢救,复苏对新生儿窒息的因素进行评估,做好复苏前的医护人员、设备、环境等准备.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包括保持体温,畅通呼吸道、维持有效循环、准确给药、加强监护、合理喂养等.结果:经积极复苏抢救后,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8分39例,<7分4例,无新生儿死亡.结论:对新生儿窒息复苏,产科护理人员做好提前评估,密切配合医生和加强复苏后的护理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宗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诊断在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价值.方法: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FFA检查.结果:45例(90眼)FFA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DR,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FFA能更早发现早期DR.
作者:李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