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颌管二维位置特点的研究

李红玖;姚志文;杨安

关键词:下颌管, 下颌骨, X线片
摘要:目的:观察正常人下颌管距下颌骨下缘(管缘)、牙齿牙根(管根)及牙槽嵴顶(管嵴)的距离.方法:对100例18~40岁无牙周病变的正常人群摄下颌骨全景片,分别测量管缘距离、管根距离、管嵴距离.结果:管缘距离为 5~12 cm,管根距离为1.5~10 cm,管嵴距离14.5~23 cm,5、6、7牙位根尖点连线大致呈以鼻骨根部为圆心的圆弧线,同下颌骨下缘连线,牙槽嵴顶的连线大致呈以鼻骨根部为圆心的同心圆关系,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景片研究下颌骨的二维位置特点,即垂直向位置特点是可行的,可以为临床上如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拔牙、根管治疗、种植牙等提供依据.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关联性

    目的:探讨人类第6号染色体短臂HLA-DQB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广东汉族宫颈癌家系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DNA测序的分型方法对75个核心家系的DQB1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利用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性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DQB1*030302(P<0.01)和DQB1*0602(P<0.05)可能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结论:HLA-Ⅱ类基因上的部分等位基因可能是广东汉族人群宫颈癌的易感基因.DQB1*030302、DQB1*0602由杂合子父母优势传递给患病子女或者与正常同胞相比更容易传递给患者,它们与宫颈癌的发病相关.

    作者:常洁;林仲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下颌管二维位置特点的研究

    目的:观察正常人下颌管距下颌骨下缘(管缘)、牙齿牙根(管根)及牙槽嵴顶(管嵴)的距离.方法:对100例18~40岁无牙周病变的正常人群摄下颌骨全景片,分别测量管缘距离、管根距离、管嵴距离.结果:管缘距离为 5~12 cm,管根距离为1.5~10 cm,管嵴距离14.5~23 cm,5、6、7牙位根尖点连线大致呈以鼻骨根部为圆心的圆弧线,同下颌骨下缘连线,牙槽嵴顶的连线大致呈以鼻骨根部为圆心的同心圆关系,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景片研究下颌骨的二维位置特点,即垂直向位置特点是可行的,可以为临床上如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拔牙、根管治疗、种植牙等提供依据.

    作者:李红玖;姚志文;杨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WT1基因的表达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100例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及内参基因(ABL),以WT1基因拷贝数/内参基因拷贝数(NQ比值)计算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初诊组和复发组AL患者W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P<0.01).初诊患者中,AL各亚型之间WT1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WT1表达水平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表达高.随访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时WT1表达很低,复发时WT1表达均再次升高.结论:WT1基因在AL中的表达,可作为白血病疗效评价及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的指标.

    作者:李骏;孟宇;耿英华;李佳佳;周黎黎;杨艳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责任制整体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內瘘(AVF)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施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6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抽取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6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AVF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对不同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内瘘感染、内瘘堵塞、皮下血肿和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能减少AVF多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深化了服务的内涵,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作者:汪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影响口腔正畸患者依从性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正畸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已经结束正畸治疗的400例患者结合问卷调查及临床病历记录进行评估,其中儿童组52例,青少年组253例,成人组95例.结果:儿童组、青少年组、成年组问卷调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临床病例量化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少年组明显低于成年组(P<0.01).结论:良好的医患关系能改善依从性.必要的干预也能提高口腔正畸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徐连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老年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60 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其中不伴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108例为对照组(T2DM组),102例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为观察组(DR组).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DR组分为非增殖期组69例(NPDR组)和增殖期组33例(PDR组),分别比较T2DM组与DR组、NPDR组与PDR组的临床参数及生化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T2DM组比较,DR组的病程明显延长,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RBP4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NPDR组比较,DR组的病程延长,空腹血糖、HbA1C及RBP4水平亦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病程、HbA1C、RBP4均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糖尿病病程、HbA1C、RBP4均为DR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海艳;岳晓丽;石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转归及其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转归及其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210例,其中97例接受溶栓治疗(溶栓组),另113例接受传统常规治疗(常规组).结果:溶栓组治疗后各阶段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和常规组治疗90 d后 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5%(P<0.01).结论: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沈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蚌埠市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蚌埠市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提出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取的2~6岁幼儿园儿童879名作为调查对象(干预组496名,对照组383名),干预组实施为期1年的营养健康教育,并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身体指标测量和其父母的营养相关知信行调查.结果:干预组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干预组家长的营养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每天吃早餐、喝牛奶的人数明显增多,偏食及吃西式快餐的人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营养健康教育对提高家长营养知识、纠正学龄前期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切实有效.

    作者:韩慧;董素华;汤建军;张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经直肠超声及其引导穿刺结合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位直肠超声表现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结果,搞高前列腺癌诊断率.方法:对30例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诊断为前列腺癌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型并分析血清PSA结果.结果:弥漫浸润型12例,前列腺整体或一叶内见低回声区弥漫性分布,边界不清,局部血流较丰富,血流束杂乱分布;浸润伴结节型5例,声像图有上述表现的同时局部可伴有球体感结节;孤立性结节型7例,前列腺内有孤立性结节;无异常发现型6例.血清 PSA>4~10 ng/ml 4例;>10~50 ng/ml 8例,>50 ng/ml 18例.结论:前列腺癌声像图有一定规律性,可指导活检;对声像图无异常发现或血清PSA<10 ng/ml 的可疑患者建议活检,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彭梅;姜凡;张新书;张书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Mdm2和pAkt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鼠双微体基因2(Mdm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测定70例HCC样本和40例癌旁组织样本中Mdm2和pAkt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dm2在HCC中阳性率为34.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其表达在肿瘤>5 cm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CC样本中显著增高(P<0.05).pAkt在HCC中表达率为37.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其表达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与pAkt表达在HCC组织中呈正相关关系(r′s=0.441,P<0.01).结论:Mdm2和pAkt与HCC进展有关,有可能作为评价HCC预后的指标.

    作者:吴穷;李玉梅;汪蕊;谈燚;侯鑫;杨燕;赵福友;汪子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超声在胎儿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总结超声在胎儿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1 020例孕妇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对胎儿胆囊结石15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胎儿胆囊内强回声呈颗粒状、团块状、条带状,偶有后方回声增强.12例于出生2周后消失,3例于出生半年后消失.结论:超声可明确诊断胎儿胆囊内强回声,对疑似胎儿胆囊结石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作者:罗显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铸造金属桩在上颌前牙唇倾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铸造金属桩烤瓷冠修复上颌前牙唇倾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因上颌前牙唇倾影响美观且不愿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共62颗患牙进行常规根管治疗,铸造金属桩改向后烤瓷冠修复.结果:随访2~3.5年,1例患者(3颗患牙)失访,其余患者中有2颗患牙发生根折,1颗患牙发生冠脱落,2颗患牙发生牙龈变色.结论:对于不愿接受正畸治疗的上颌前牙唇倾患者,铸造桩改向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谢小飞;王德顺;高益林;田瑞雪;黄永松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间日疟原虫醛缩酶的克隆、表达与初步鉴定

    目的:克隆间日疟原虫醛缩酶(Plasmodium vivax aldolase,PvALD)基因,体外表达和鉴定重组PvALD蛋白.方法:PCR法从间日疟患者血液DNA样品中扩增PvALD基因,构建pET32c-PvALD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带有His标签的重组蛋白,并对PvALD在E.coli中表达进行优化,观察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培养基种类对该蛋白原核表达的影响.采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相应表达物分别采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进行分析鉴定.结果:PvALD的PCR产物分子量为1.1 kb,重组质粒pET32c-PvALD经测序验证,其插入片段序列与GenBank参考序列相似性为100%,转化E.coli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60 kD.PvALD在LB中1 mmol/L IPTG诱导6 h条件下获得佳的表达效果.亲和层析纯化后的PvALD经SDS-PAGE电泳检测,呈现单一条带,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只能被间日疟患者血清特异性识别,而不能被恶性疟患者血清识别.结论:成功克隆了PvALD基因,表达了重组PvALD蛋白,为以PvALD作为靶标的间日疟快速诊断方法提供了基础.

    作者:高迎;陶志勇;夏惠;陈勇;王雪梅;方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cardia:one case report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NECs) are exceedingly uncommon,and its incidence rate is about 1/100 000,about 10% of them is originated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1].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cardia.

    作者:ZU Guo;CHENG Hui;LIANG Shu-zeng;ZHANG Xue-mei;ZHOU Qian-rang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前路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比较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对采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90例下腰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采用前路22例(治疗组),后路68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椎间融合率、术后疗效及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椎间高度、椎间角度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随访15个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椎间融合率100.0%;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ODI和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椎间高度和角度均明显增加(P<0.05),但2组治疗后ODI、VAS、椎间高度和角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均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前路较后路术中出血、手术用时少.

    作者:李军;王洁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兔妊娠后期注射甲状腺素影响仔兔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后期兔注射四碘甲腺原氨酸(T4)对仔兔的影响.方法:将10只妊娠16日长毛兔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只,对照组5只.实验组长毛兔每只肌内注射0.3 mg T4,对照组每只肌内注射2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妊娠兔甲状腺素、雌二醇及子兔甲状腺素、胰岛素变化.结果:T4处理后实验组妊娠兔血浆E2、T3和T4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仔兔在1~5周时T3、T4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在第1、3、6周时胰岛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妊娠兔T4处理后仔兔初生时、出生后第1~6周体质量增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妊娠后期兔注射甲状腺素T4可以提高仔兔初生时血浆胰岛素水平,并提高仔兔生长速度.

    作者:郑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认知行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将88例AS伴有睡眠障碍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因子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AS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李炳棋;李凤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埃兹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90例乳腺癌及10例乳腺腺病组织和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织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Ezrin在乳腺癌、乳腺腺病、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强阳性率分别为58.9%、10.0%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淋巴结转移者Ezrin强阳性率高于无转移者(P<0.01),在肿瘤大小、TNM分期、年龄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zrin在乳腺癌中大部分表达定位于细胞质(62.2%),部分表达定位于整个细胞膜(22.0%)与细胞膜顶端(15.8%),而在乳腺腺病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则主要表达定位于细胞膜顶端(7/9和6/9),3组Ezrin表达定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中Ezrin细胞膜顶端表达定位与淋巴结无转移、低级别分化、激素受体阳性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1);Ezrin细胞质表达定位与淋巴结转移、高级别分化、激素受体阴性亦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1);Ezrin细胞膜表达定位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阳性表达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zrin的表达增高和表达部位的变化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调控作用,可作为判断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王明喜;郑荣生;承泽农;汪子书;高振远;韩正全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流行时空分布特征

    目的:分析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流行的时空分布.方法:收集全国2006~2010年疟疾发病数据,对我国疟疾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全国疟疾发病地理分布图.对安徽省疟疾流行情况进行年发病和季节发病的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累计发病83 553例,居全国首位,年均发病率27.32/10万.发病率从每年的5月份开始上升,6~10月达高峰,10月后开始下降.2006~2010年疟疾发病数在安徽省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排名除2010年为第16位外,其余均为前10位;在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报告总数的排名一直位居第一位.结论: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居全国一、二位.疟疾是安徽省发病率高的虫媒传染病,仍需加强防治工作.

    作者:焦玉萌;方强;谢旻;陶志勇;王雪梅;夏惠;孙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袖状肺叶切除对中央型肺癌老年患者的术后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袖状肺叶切除术对老年中央型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行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的中央型肺癌患者83例分为老年组36例和非老年组47例,比较2组5年生存率及相关指标.结果:2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而2组术后指标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1.2%、52.8%,非老年组分别为61.7%、53.2%,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对老年中央型肺癌患者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生存率较高,且可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覃文超;吴真洁;刘彩霞;胡旭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