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路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比较

李军;王洁艳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 下腰椎不稳, 前路, 后路
摘要: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对采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90例下腰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采用前路22例(治疗组),后路68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椎间融合率、术后疗效及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椎间高度、椎间角度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随访15个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椎间融合率100.0%;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ODI和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椎间高度和角度均明显增加(P<0.05),但2组治疗后ODI、VAS、椎间高度和角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均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前路较后路术中出血、手术用时少.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患者治疗性ERCP的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在高龄患者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住院行ERCP治疗的70例高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住院行ERCP治疗的74例高龄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风险评估与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ERCP的耐受性以及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ERCP的耐受性和并发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穿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治疗性ERCP的高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对ERCP的耐受性,明显减少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莉;金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改良根治术即刻乳房再造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改良根治术即刻乳房再造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2例早期乳腺癌行保留NAC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2组均行根治术即刻乳房再造,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予以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皮瓣坏死1例,无皮下积液、患肢水肿和切口感染发生;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1例,皮下积液3例,患肢水肿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对保留NAC改良根治术即刻乳房再造患者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尚翠永;王圣应;张荣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按编号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单号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献血护理,双号为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观察2组献血者的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献血者的不良心理总发生率5.56%,不良献血反应总发生率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9%和17.78%(P<0.01).结论: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消除献血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时宝红;严芳;侯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开腹与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粘连性肠梗阻,其中36例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腹腔镜组),42例行传统开腹肠粘连松解术(开腹组),观察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与开腹组患者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进食时间早,术后住院天数短,并发症发生少(P<0.05~P<0.01).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肖怀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超声在胎儿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总结超声在胎儿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1 020例孕妇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对胎儿胆囊结石15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胎儿胆囊内强回声呈颗粒状、团块状、条带状,偶有后方回声增强.12例于出生2周后消失,3例于出生半年后消失.结论:超声可明确诊断胎儿胆囊内强回声,对疑似胎儿胆囊结石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作者:罗显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

    目的:探讨颅内不同生长部位的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方法: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颅内不同生长部位的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发生于额叶4例,左侧桥小脑角区1例,延髓2例,小脑半球9例;其中12例呈大囊小结节,4例呈实质型;额叶病灶呈大囊小结节型,可见流空血管影,实性成分呈等T1、等T2信号,明显强化;桥小脑角区肿瘤呈不规则的囊状,内有扭曲血管影及不规则的实性成分,呈不规则较明显强化;延髓肿瘤,呈类椭圆形的大囊小结节,内有分隔,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小脑半球肿瘤呈大囊小结节或实质型,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均见流空血管影,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结论:颅内不同生长部位的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均有一定特点,而肿瘤实性成分中的流空血管影是该病较具特征性的MRI征象.

    作者:曾艳;徐茂盛;周永生;殷亮;苏锦权;张佳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治疗28例,非手术治疗14例.结果:患者存活23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8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死亡19例.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具有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正确诊断、及时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是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史双瑜;王抗生;黄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袖状肺叶切除对中央型肺癌老年患者的术后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袖状肺叶切除术对老年中央型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行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的中央型肺癌患者83例分为老年组36例和非老年组47例,比较2组5年生存率及相关指标.结果:2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而2组术后指标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1.2%、52.8%,非老年组分别为61.7%、53.2%,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对老年中央型肺癌患者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生存率较高,且可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覃文超;吴真洁;刘彩霞;胡旭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高位推举胎头法在胎头深嵌伴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位推举胎头法在胎头深嵌伴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的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因胎头深嵌伴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需剖宫产术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手术法(经阴道将胎头推至胎头松动),观察组58例术中应用高位推举胎头法,比较2组子宫切口撕裂、子宫动脉损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子宫切口撕裂、子宫动脉损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和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胎头深嵌伴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的剖宫产术中应用高位推举胎头法效果良好.

    作者:武心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ICD-10双向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使用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联合碳酸锂(利培酮组)治疗6周.采用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1~6周BRM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阿立哌唑组于治疗1周时BRMS评分低于利培酮组(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与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双向障碍疗效相当.

    作者:陈智敏;冯竹娥;王兴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流行时空分布特征

    目的:分析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流行的时空分布.方法:收集全国2006~2010年疟疾发病数据,对我国疟疾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全国疟疾发病地理分布图.对安徽省疟疾流行情况进行年发病和季节发病的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累计发病83 553例,居全国首位,年均发病率27.32/10万.发病率从每年的5月份开始上升,6~10月达高峰,10月后开始下降.2006~2010年疟疾发病数在安徽省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排名除2010年为第16位外,其余均为前10位;在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报告总数的排名一直位居第一位.结论: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居全国一、二位.疟疾是安徽省发病率高的虫媒传染病,仍需加强防治工作.

    作者:焦玉萌;方强;谢旻;陶志勇;王雪梅;夏惠;孙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蚌埠市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蚌埠市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提出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取的2~6岁幼儿园儿童879名作为调查对象(干预组496名,对照组383名),干预组实施为期1年的营养健康教育,并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身体指标测量和其父母的营养相关知信行调查.结果:干预组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干预组家长的营养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每天吃早餐、喝牛奶的人数明显增多,偏食及吃西式快餐的人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营养健康教育对提高家长营养知识、纠正学龄前期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切实有效.

    作者:韩慧;董素华;汤建军;张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铸造金属桩在上颌前牙唇倾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铸造金属桩烤瓷冠修复上颌前牙唇倾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因上颌前牙唇倾影响美观且不愿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共62颗患牙进行常规根管治疗,铸造金属桩改向后烤瓷冠修复.结果:随访2~3.5年,1例患者(3颗患牙)失访,其余患者中有2颗患牙发生根折,1颗患牙发生冠脱落,2颗患牙发生牙龈变色.结论:对于不愿接受正畸治疗的上颌前牙唇倾患者,铸造桩改向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谢小飞;王德顺;高益林;田瑞雪;黄永松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6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从术后第3天开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功能训练,训练时间为3周.分别在训练前、训练后第1、2、3周末评测患者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2组患者训练前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1、2、3周,观察组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可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能力.

    作者:田凤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Hybri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Hybri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15例进行微创外科封堵治疗;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进一步确定房缺大径并选择合适型号封堵器,引导鞘管通过房缺,先后释放左右心房面伞,即刻评价封堵效果.术后1~12个月行TTE随访.结果:13例一次封堵成功;1例封堵器选择过小,换大一号封堵器成功;1例下腔静脉侧残端偏软未成功.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Hybrid手术治疗的术前病例的选择、封堵器型号的确定、术中监测以及术后随诊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宏安;李小军;宋伟;潘如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腹腔镜剥除与开腹剥除子宫肌瘤的临床配对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剥除与开腹剥除子宫肌瘤的风险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手术治疗的56例子宫肌瘤(肌壁间或浆膜下)患者分为开腹剥除子宫肌瘤组(开腹组)和腹腔镜剥除子宫肌瘤组(腹腔镜组)各28例,记录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复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是否应用镇痛药、术后体温高值、术后3 d血常规检测、有无并发症,并对上述指标行配对研究.结果: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复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镇痛药的应用、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开腹组少(P<0.05~P<0.01);但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P<0.01).结论:腹腔镜剥除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较传统开腹手术快.

    作者:周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口服阿司匹林50~150 mg,每天1次;观察组46例口服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2组患者均用20 d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凝血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80.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

    作者:韦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前路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比较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对采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90例下腰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采用前路22例(治疗组),后路68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椎间融合率、术后疗效及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椎间高度、椎间角度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随访15个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椎间融合率100.0%;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ODI和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椎间高度和角度均明显增加(P<0.05),但2组治疗后ODI、VAS、椎间高度和角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均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前路较后路术中出血、手术用时少.

    作者:李军;王洁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关联性

    目的:探讨人类第6号染色体短臂HLA-DQB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广东汉族宫颈癌家系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DNA测序的分型方法对75个核心家系的DQB1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利用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性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DQB1*030302(P<0.01)和DQB1*0602(P<0.05)可能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结论:HLA-Ⅱ类基因上的部分等位基因可能是广东汉族人群宫颈癌的易感基因.DQB1*030302、DQB1*0602由杂合子父母优势传递给患病子女或者与正常同胞相比更容易传递给患者,它们与宫颈癌的发病相关.

    作者:常洁;林仲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责任制整体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內瘘(AVF)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施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6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抽取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6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AVF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对不同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内瘘感染、内瘘堵塞、皮下血肿和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能减少AVF多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深化了服务的内涵,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作者:汪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