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田凤云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脑卒中, 认知能力, 康复训练
摘要: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6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从术后第3天开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功能训练,训练时间为3周.分别在训练前、训练后第1、2、3周末评测患者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2组患者训练前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1、2、3周,观察组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可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能力.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Hybri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Hybri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15例进行微创外科封堵治疗;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进一步确定房缺大径并选择合适型号封堵器,引导鞘管通过房缺,先后释放左右心房面伞,即刻评价封堵效果.术后1~12个月行TTE随访.结果:13例一次封堵成功;1例封堵器选择过小,换大一号封堵器成功;1例下腔静脉侧残端偏软未成功.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Hybrid手术治疗的术前病例的选择、封堵器型号的确定、术中监测以及术后随诊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宏安;李小军;宋伟;潘如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cardia:one case report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NECs) are exceedingly uncommon,and its incidence rate is about 1/100 000,about 10% of them is originated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1].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cardia.

    作者:ZU Guo;CHENG Hui;LIANG Shu-zeng;ZHANG Xue-mei;ZHOU Qian-rang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静脉给药途径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股静脉置管和四肢静脉留置针3种不同的静脉给药途径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0例分成3组,分别采取PICC化疗(P组)72例,股静脉置管化疗(G组)74例,四肢静脉留置针化疗(S组)64例,比较3组化疗后发生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P、G、S 组的静脉炎发生例数分别为5、9、17例,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94%、12.16%、26.56%.P组和G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S组(P<0.05).结论:PICC能够有效地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张海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82例药物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产碳青霉烯酶(KPC)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确切死亡率、常见危险因素与药物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借助电子医疗记录,通过图表,回顾性分析82例产KPC细菌感染的患者(重复检出的患者只记录1次)的临床信息.结果:82例患者中,66例样本产KPC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16例样本单产KPC,病死率分别为30例(45.5%)和5例(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KPC菌株产ESBL使用硫酸多黏菌素B治疗有明显的影响(P<0.01).结论:使用硫酸多黏菌素B治疗产ESBL患者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张弢;严育忠;包红;赵才兴;陈美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替米沙坦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服用替米沙坦40 mg每天1次进行治疗;对照组34例服用氨氯地平2.5 mg每天1次,观察2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包括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血管内皮功能[血浆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FINS、IRI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ET-1、NO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唐冰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口服阿司匹林50~150 mg,每天1次;观察组46例口服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2组患者均用20 d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凝血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80.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

    作者:韦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旧矿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67例病死地点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病死地点调查,探讨旧矿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现状,为政府制定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终关怀规划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从压疮、遗憾、自杀倾向、自杀行为、过度抢救方面向死者直系亲属调查死者临终的生存现状,并比较医院病死和居家病死的有关因素.结果:居家病死和医院病死者除自杀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压疮、遗憾、自杀倾向、过度抢救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加强对病死者及其家属死亡理念的导入,改变人们重视生忽视死的传统观念,让更多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享受临终关怀.

    作者:王晓燕;韩雅姣;于蕾;穆志成;李君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0例2型糖尿病夜间发生低血糖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都接受常规的糖尿病护理;观察组增加夜间监测和巡视,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夜间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谭俊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肥胖对经皮肾镜取石术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肥胖对经皮肾镜取石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组和肥胖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正常组和肥胖组患者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结石位置、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止血药使用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手术时间(82.46±12.79)min长于对照组(73.54±8.26) min(P<0.01),术后结石清除率62.0%低于对照组81.3%(P<0.05).结论:肥胖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处理方法,但是术中应注意加强监护及术后残留结石的处理.

    作者:梁建奇;林灼怡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甲状腺癌47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7例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彩超诊断符合率为53.19%;乳头状癌39例,滤泡状癌5例,髓样癌1例,未分化癌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0例,浸润甲状腺外膜6例、气管1例、颈部肌群3例、喉返神经2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桥本甲状腺炎2例,甲状腺腺瘤1例.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40.43%.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一过性声音嘶哑3例,暂时性抽搐4例.结论:甲状腺癌以分化型为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分期及患者情况个体化.

    作者:毛作周;朱兆红;王海;韩伟;赵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幽门螺杆菌诱导大鼠胃上皮细胞凋亡与一氧化氮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大鼠胃上皮细胞凋亡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将60 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Hp感染组和Hp根除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喂养;Hp感染组大鼠按潘氏方法复制慢性胃炎模型,并参照陈氏方法感染Hp;Hp根除组大鼠感染Hp后采用四联疗法治疗.采用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血清NO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Hp根除组、Hp感染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和血清NO水平依次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Hp感染组和Hp根除组胃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NO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p感染可促进胃上皮细胞凋亡,促进NO生成可能是Hp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莉萍;胡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关联性

    目的:探讨人类第6号染色体短臂HLA-DQB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广东汉族宫颈癌家系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DNA测序的分型方法对75个核心家系的DQB1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利用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性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DQB1*030302(P<0.01)和DQB1*0602(P<0.05)可能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结论:HLA-Ⅱ类基因上的部分等位基因可能是广东汉族人群宫颈癌的易感基因.DQB1*030302、DQB1*0602由杂合子父母优势传递给患病子女或者与正常同胞相比更容易传递给患者,它们与宫颈癌的发病相关.

    作者:常洁;林仲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开腹与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粘连性肠梗阻,其中36例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腹腔镜组),42例行传统开腹肠粘连松解术(开腹组),观察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与开腹组患者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进食时间早,术后住院天数短,并发症发生少(P<0.05~P<0.01).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肖怀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Stathmin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Stathmin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7例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tathm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tathmin蛋白在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3.9%、30.0%和25.0%,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P<0.01).Stathmin阳性率在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和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hmin在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其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Stathmin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一个潜在标志物.

    作者:汤红平;黄犁;黄新翼;姜辉;高慧军;陈莹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认知行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将88例AS伴有睡眠障碍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因子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AS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李炳棋;李凤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下颌管二维位置特点的研究

    目的:观察正常人下颌管距下颌骨下缘(管缘)、牙齿牙根(管根)及牙槽嵴顶(管嵴)的距离.方法:对100例18~40岁无牙周病变的正常人群摄下颌骨全景片,分别测量管缘距离、管根距离、管嵴距离.结果:管缘距离为 5~12 cm,管根距离为1.5~10 cm,管嵴距离14.5~23 cm,5、6、7牙位根尖点连线大致呈以鼻骨根部为圆心的圆弧线,同下颌骨下缘连线,牙槽嵴顶的连线大致呈以鼻骨根部为圆心的同心圆关系,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景片研究下颌骨的二维位置特点,即垂直向位置特点是可行的,可以为临床上如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拔牙、根管治疗、种植牙等提供依据.

    作者:李红玖;姚志文;杨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

    目的:探讨颅内不同生长部位的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方法: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颅内不同生长部位的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发生于额叶4例,左侧桥小脑角区1例,延髓2例,小脑半球9例;其中12例呈大囊小结节,4例呈实质型;额叶病灶呈大囊小结节型,可见流空血管影,实性成分呈等T1、等T2信号,明显强化;桥小脑角区肿瘤呈不规则的囊状,内有扭曲血管影及不规则的实性成分,呈不规则较明显强化;延髓肿瘤,呈类椭圆形的大囊小结节,内有分隔,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小脑半球肿瘤呈大囊小结节或实质型,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均见流空血管影,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结论:颅内不同生长部位的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均有一定特点,而肿瘤实性成分中的流空血管影是该病较具特征性的MRI征象.

    作者:曾艳;徐茂盛;周永生;殷亮;苏锦权;张佳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间日疟原虫醛缩酶的克隆、表达与初步鉴定

    目的:克隆间日疟原虫醛缩酶(Plasmodium vivax aldolase,PvALD)基因,体外表达和鉴定重组PvALD蛋白.方法:PCR法从间日疟患者血液DNA样品中扩增PvALD基因,构建pET32c-PvALD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带有His标签的重组蛋白,并对PvALD在E.coli中表达进行优化,观察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培养基种类对该蛋白原核表达的影响.采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相应表达物分别采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进行分析鉴定.结果:PvALD的PCR产物分子量为1.1 kb,重组质粒pET32c-PvALD经测序验证,其插入片段序列与GenBank参考序列相似性为100%,转化E.coli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60 kD.PvALD在LB中1 mmol/L IPTG诱导6 h条件下获得佳的表达效果.亲和层析纯化后的PvALD经SDS-PAGE电泳检测,呈现单一条带,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只能被间日疟患者血清特异性识别,而不能被恶性疟患者血清识别.结论:成功克隆了PvALD基因,表达了重组PvALD蛋白,为以PvALD作为靶标的间日疟快速诊断方法提供了基础.

    作者:高迎;陶志勇;夏惠;陈勇;王雪梅;方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流行时空分布特征

    目的:分析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流行的时空分布.方法:收集全国2006~2010年疟疾发病数据,对我国疟疾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全国疟疾发病地理分布图.对安徽省疟疾流行情况进行年发病和季节发病的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累计发病83 553例,居全国首位,年均发病率27.32/10万.发病率从每年的5月份开始上升,6~10月达高峰,10月后开始下降.2006~2010年疟疾发病数在安徽省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排名除2010年为第16位外,其余均为前10位;在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报告总数的排名一直位居第一位.结论:2006~2010年安徽省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居全国一、二位.疟疾是安徽省发病率高的虫媒传染病,仍需加强防治工作.

    作者:焦玉萌;方强;谢旻;陶志勇;王雪梅;夏惠;孙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超声在胎儿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总结超声在胎儿胆囊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1 020例孕妇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对胎儿胆囊结石15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胎儿胆囊内强回声呈颗粒状、团块状、条带状,偶有后方回声增强.12例于出生2周后消失,3例于出生半年后消失.结论:超声可明确诊断胎儿胆囊内强回声,对疑似胎儿胆囊结石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作者:罗显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