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双瑜;王抗生;黄军
目的:探索医学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方法:在改革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对现有实验教学资源优化以及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特色鲜明、高效的数字化实验室和多功能实验室,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课目的设计和实验模式的改革.结果: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促进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论: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建设创新性实验室,完善实验课程体系,不仅是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未来医学影像诊断专业长学制和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作者:汪百真;俞曼华;张俊祥;曹明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康复路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HIE患儿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至出院,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康复路径进行住院期间.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分别对2组患儿进行神经行为、运动及智力发育指数测定.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行为、运动发育指数、智力发育指数1、3、6个月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1).结论:护理康复路径可有效促进HIE患儿脑神经的恢复,并对运动功能恢复及智力发育有积极作用.
作者:孔蔚毅;高春荣;王阿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转归及其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210例,其中97例接受溶栓治疗(溶栓组),另113例接受传统常规治疗(常规组).结果:溶栓组治疗后各阶段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和常规组治疗90 d后 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5%(P<0.01).结论: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沈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老年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60 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其中不伴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108例为对照组(T2DM组),102例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为观察组(DR组).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DR组分为非增殖期组69例(NPDR组)和增殖期组33例(PDR组),分别比较T2DM组与DR组、NPDR组与PDR组的临床参数及生化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T2DM组比较,DR组的病程明显延长,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RBP4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NPDR组比较,DR组的病程延长,空腹血糖、HbA1C及RBP4水平亦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病程、HbA1C、RBP4均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糖尿病病程、HbA1C、RBP4均为DR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海艳;岳晓丽;石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对采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90例下腰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采用前路22例(治疗组),后路68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椎间融合率、术后疗效及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椎间高度、椎间角度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随访15个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椎间融合率100.0%;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ODI和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椎间高度和角度均明显增加(P<0.05),但2组治疗后ODI、VAS、椎间高度和角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均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前路较后路术中出血、手术用时少.
作者:李军;王洁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正畸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已经结束正畸治疗的400例患者结合问卷调查及临床病历记录进行评估,其中儿童组52例,青少年组253例,成人组95例.结果:儿童组、青少年组、成年组问卷调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临床病例量化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少年组明显低于成年组(P<0.01).结论:良好的医患关系能改善依从性.必要的干预也能提高口腔正畸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徐连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静脉输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连续用药2周后,口服尼莫地平维持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并利用成人智力量表和记忆量表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智商、操作智商、言语智商、记忆智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难治性癫痫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可作为难治性癫痫的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孙俊岩;温玉梅;王飞凤;高晓玲;王文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将88例AS伴有睡眠障碍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因子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AS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李炳棋;李凤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蚌埠市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提出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取的2~6岁幼儿园儿童879名作为调查对象(干预组496名,对照组383名),干预组实施为期1年的营养健康教育,并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身体指标测量和其父母的营养相关知信行调查.结果:干预组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干预组家长的营养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每天吃早餐、喝牛奶的人数明显增多,偏食及吃西式快餐的人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营养健康教育对提高家长营养知识、纠正学龄前期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切实有效.
作者:韩慧;董素华;汤建军;张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动力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乔崇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轴性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对22例38眼轴性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记录术前矫正视力、眼轴长度,观察术中疼痛感、术后眼部情况和并发症,以及屈光度及其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结果:术前眼轴长度26.11~31.28 mm,植入人工晶体度数0D~+15D,术中34眼无疼痛感,4眼轻微胀痛,后囊膜破裂2眼.术后3个月,佳矫正视力0.1~0.4者19眼,≥0.5者18眼.结论:轴性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表面麻醉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是一种安全手术方式.
作者:李忠民;张健;吴峰;朱俊卿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肥胖对经皮肾镜取石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组和肥胖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正常组和肥胖组患者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结石位置、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止血药使用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手术时间(82.46±12.79)min长于对照组(73.54±8.26) min(P<0.01),术后结石清除率62.0%低于对照组81.3%(P<0.05).结论:肥胖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处理方法,但是术中应注意加强监护及术后残留结石的处理.
作者:梁建奇;林灼怡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位推举胎头法在胎头深嵌伴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的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因胎头深嵌伴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需剖宫产术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手术法(经阴道将胎头推至胎头松动),观察组58例术中应用高位推举胎头法,比较2组子宫切口撕裂、子宫动脉损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子宫切口撕裂、子宫动脉损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和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胎头深嵌伴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的剖宫产术中应用高位推举胎头法效果良好.
作者:武心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身体约束是指使用任何设备、材料或工具附加在或临近于患者的身体,患者不能轻易将其移除,限制患者的自由活动或使患者不能正常接近自己的身体某部位[1].近些年随着住院患者的不断增加,病种复杂,病情危重,对于患者的安全管理得到更多的重视.而由于患者及治疗环境的特殊性,可能会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从而出现一些不良事件,增加患者的痛苦,身体约束也就在临床上普遍应用.就此学者做了很多的研究来规范身体约束的相关内容,并提出要降低身体约束的使用率,还阐述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身体约束的现实状况,从身体约束的利弊、工具的选择、护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现就ICU患者身体约束的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赵燕;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OCT)作用下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及周期的变化.方法:选择梯度浓度的OCT作用于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观察浓度依赖性生长曲线;同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前列腺癌PC-3细胞周期在OCT作用下的变化.结果:随OCT浓度的递增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逐步受到抑制,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OCT作用后前列腺癌细胞周期停滞G0/G1期.结论:OCT能够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为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刘峰;刘辉;郝继东;王伟峰;万建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后期兔注射四碘甲腺原氨酸(T4)对仔兔的影响.方法:将10只妊娠16日长毛兔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只,对照组5只.实验组长毛兔每只肌内注射0.3 mg T4,对照组每只肌内注射2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妊娠兔甲状腺素、雌二醇及子兔甲状腺素、胰岛素变化.结果:T4处理后实验组妊娠兔血浆E2、T3和T4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仔兔在1~5周时T3、T4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在第1、3、6周时胰岛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妊娠兔T4处理后仔兔初生时、出生后第1~6周体质量增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妊娠后期兔注射甲状腺素T4可以提高仔兔初生时血浆胰岛素水平,并提高仔兔生长速度.
作者:郑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04例经胃镜确诊的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104例经胃镜确诊的中青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病因、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发生率、住院时间、诱因、合并症、再出血率(住院期间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的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病因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诱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非甾体抗炎药应用,而对照组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饮酒为主.观察组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发生率、合并症、住院时间、再出血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P<0.01).结论: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生,应尽早明确病因及诱因,合理治疗可降低病死及再出血率.
作者:闻静;邵明;孙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0例2型糖尿病夜间发生低血糖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都接受常规的糖尿病护理;观察组增加夜间监测和巡视,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夜间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谭俊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100例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及内参基因(ABL),以WT1基因拷贝数/内参基因拷贝数(NQ比值)计算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初诊组和复发组AL患者W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P<0.01).初诊患者中,AL各亚型之间WT1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WT1表达水平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表达高.随访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时WT1表达很低,复发时WT1表达均再次升高.结论:WT1基因在AL中的表达,可作为白血病疗效评价及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的指标.
作者:李骏;孟宇;耿英华;李佳佳;周黎黎;杨艳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在高龄患者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住院行ERCP治疗的70例高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住院行ERCP治疗的74例高龄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风险评估与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ERCP的耐受性以及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ERCP的耐受性和并发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穿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治疗性ERCP的高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对ERCP的耐受性,明显减少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莉;金俐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