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42例临床分析

史双瑜;王抗生;黄军

关键词:颅脑损伤, 临床特点,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治疗28例,非手术治疗14例.结果:患者存活23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8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死亡19例.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具有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正确诊断、及时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是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下颌管二维位置特点的研究

    目的:观察正常人下颌管距下颌骨下缘(管缘)、牙齿牙根(管根)及牙槽嵴顶(管嵴)的距离.方法:对100例18~40岁无牙周病变的正常人群摄下颌骨全景片,分别测量管缘距离、管根距离、管嵴距离.结果:管缘距离为 5~12 cm,管根距离为1.5~10 cm,管嵴距离14.5~23 cm,5、6、7牙位根尖点连线大致呈以鼻骨根部为圆心的圆弧线,同下颌骨下缘连线,牙槽嵴顶的连线大致呈以鼻骨根部为圆心的同心圆关系,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景片研究下颌骨的二维位置特点,即垂直向位置特点是可行的,可以为临床上如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拔牙、根管治疗、种植牙等提供依据.

    作者:李红玖;姚志文;杨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与普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与普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发生率、骨折对位对线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骨痂形成时间、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恢复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2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符合生物接骨的原则,有利于骨性愈合,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熊茂强;陈宇;陈星元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腹腔镜剥除与开腹剥除子宫肌瘤的临床配对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剥除与开腹剥除子宫肌瘤的风险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手术治疗的56例子宫肌瘤(肌壁间或浆膜下)患者分为开腹剥除子宫肌瘤组(开腹组)和腹腔镜剥除子宫肌瘤组(腹腔镜组)各28例,记录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复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是否应用镇痛药、术后体温高值、术后3 d血常规检测、有无并发症,并对上述指标行配对研究.结果: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复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镇痛药的应用、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开腹组少(P<0.05~P<0.01);但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P<0.01).结论:腹腔镜剥除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较传统开腹手术快.

    作者:周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身体约束的研究现状

    身体约束是指使用任何设备、材料或工具附加在或临近于患者的身体,患者不能轻易将其移除,限制患者的自由活动或使患者不能正常接近自己的身体某部位[1].近些年随着住院患者的不断增加,病种复杂,病情危重,对于患者的安全管理得到更多的重视.而由于患者及治疗环境的特殊性,可能会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从而出现一些不良事件,增加患者的痛苦,身体约束也就在临床上普遍应用.就此学者做了很多的研究来规范身体约束的相关内容,并提出要降低身体约束的使用率,还阐述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身体约束的现实状况,从身体约束的利弊、工具的选择、护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现就ICU患者身体约束的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赵燕;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口服阿司匹林50~150 mg,每天1次;观察组46例口服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2组患者均用20 d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凝血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80.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

    作者:韦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82例药物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产碳青霉烯酶(KPC)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确切死亡率、常见危险因素与药物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借助电子医疗记录,通过图表,回顾性分析82例产KPC细菌感染的患者(重复检出的患者只记录1次)的临床信息.结果:82例患者中,66例样本产KPC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16例样本单产KPC,病死率分别为30例(45.5%)和5例(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KPC菌株产ESBL使用硫酸多黏菌素B治疗有明显的影响(P<0.01).结论:使用硫酸多黏菌素B治疗产ESBL患者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张弢;严育忠;包红;赵才兴;陈美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替米沙坦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服用替米沙坦40 mg每天1次进行治疗;对照组34例服用氨氯地平2.5 mg每天1次,观察2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包括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血管内皮功能[血浆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FINS、IRI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ET-1、NO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唐冰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治疗28例,非手术治疗14例.结果:患者存活23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8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死亡19例.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具有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正确诊断、及时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是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史双瑜;王抗生;黄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8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2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动力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乔崇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兔妊娠后期注射甲状腺素影响仔兔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后期兔注射四碘甲腺原氨酸(T4)对仔兔的影响.方法:将10只妊娠16日长毛兔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只,对照组5只.实验组长毛兔每只肌内注射0.3 mg T4,对照组每只肌内注射2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妊娠兔甲状腺素、雌二醇及子兔甲状腺素、胰岛素变化.结果:T4处理后实验组妊娠兔血浆E2、T3和T4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仔兔在1~5周时T3、T4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在第1、3、6周时胰岛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妊娠兔T4处理后仔兔初生时、出生后第1~6周体质量增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妊娠后期兔注射甲状腺素T4可以提高仔兔初生时血浆胰岛素水平,并提高仔兔生长速度.

    作者:郑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高龄患者治疗性ERCP的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在高龄患者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住院行ERCP治疗的70例高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住院行ERCP治疗的74例高龄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风险评估与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ERCP的耐受性以及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ERCP的耐受性和并发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穿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治疗性ERCP的高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对ERCP的耐受性,明显减少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莉;金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

    目的:探讨颅内不同生长部位的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方法: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颅内不同生长部位的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发生于额叶4例,左侧桥小脑角区1例,延髓2例,小脑半球9例;其中12例呈大囊小结节,4例呈实质型;额叶病灶呈大囊小结节型,可见流空血管影,实性成分呈等T1、等T2信号,明显强化;桥小脑角区肿瘤呈不规则的囊状,内有扭曲血管影及不规则的实性成分,呈不规则较明显强化;延髓肿瘤,呈类椭圆形的大囊小结节,内有分隔,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小脑半球肿瘤呈大囊小结节或实质型,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均见流空血管影,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结论:颅内不同生长部位的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均有一定特点,而肿瘤实性成分中的流空血管影是该病较具特征性的MRI征象.

    作者:曾艳;徐茂盛;周永生;殷亮;苏锦权;张佳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肥胖对经皮肾镜取石术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肥胖对经皮肾镜取石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组和肥胖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正常组和肥胖组患者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结石位置、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止血药使用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手术时间(82.46±12.79)min长于对照组(73.54±8.26) min(P<0.01),术后结石清除率62.0%低于对照组81.3%(P<0.05).结论:肥胖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处理方法,但是术中应注意加强监护及术后残留结石的处理.

    作者:梁建奇;林灼怡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蚌埠市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蚌埠市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提出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取的2~6岁幼儿园儿童879名作为调查对象(干预组496名,对照组383名),干预组实施为期1年的营养健康教育,并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身体指标测量和其父母的营养相关知信行调查.结果:干预组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干预组家长的营养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每天吃早餐、喝牛奶的人数明显增多,偏食及吃西式快餐的人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营养健康教育对提高家长营养知识、纠正学龄前期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切实有效.

    作者:韩慧;董素华;汤建军;张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幽门螺杆菌诱导大鼠胃上皮细胞凋亡与一氧化氮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大鼠胃上皮细胞凋亡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将60 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Hp感染组和Hp根除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喂养;Hp感染组大鼠按潘氏方法复制慢性胃炎模型,并参照陈氏方法感染Hp;Hp根除组大鼠感染Hp后采用四联疗法治疗.采用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血清NO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Hp根除组、Hp感染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和血清NO水平依次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Hp感染组和Hp根除组胃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NO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p感染可促进胃上皮细胞凋亡,促进NO生成可能是Hp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莉萍;胡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0例2型糖尿病夜间发生低血糖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都接受常规的糖尿病护理;观察组增加夜间监测和巡视,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夜间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谭俊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单孔腹腔镜腹膜后入路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1例

    目的:探讨在自制单孔通道基础上用常规腹腔镜器械经腹膜后入路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1例采用单孔腹腔镜腹膜后入路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肾囊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5~75 min,术中出血15~50 ml,术后住院3~7 d.结论:通过自制的单孔通道利用普通腹腔镜器械从腹膜后入路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是可行且安全的.

    作者:毕满华;郭志文;徐疾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目的:探索医学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方法:在改革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对现有实验教学资源优化以及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特色鲜明、高效的数字化实验室和多功能实验室,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课目的设计和实验模式的改革.结果: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促进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论: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建设创新性实验室,完善实验课程体系,不仅是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未来医学影像诊断专业长学制和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作者:汪百真;俞曼华;张俊祥;曹明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改良根治术即刻乳房再造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改良根治术即刻乳房再造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2例早期乳腺癌行保留NAC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2组均行根治术即刻乳房再造,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予以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皮瓣坏死1例,无皮下积液、患肢水肿和切口感染发生;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1例,皮下积液3例,患肢水肿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对保留NAC改良根治术即刻乳房再造患者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尚翠永;王圣应;张荣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04例经胃镜确诊的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104例经胃镜确诊的中青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病因、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发生率、住院时间、诱因、合并症、再出血率(住院期间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的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病因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诱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非甾体抗炎药应用,而对照组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饮酒为主.观察组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发生率、合并症、住院时间、再出血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P<0.01).结论: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生,应尽早明确病因及诱因,合理治疗可降低病死及再出血率.

    作者:闻静;邵明;孙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