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宝红;严芳;侯小玲
目的:探讨护理康复路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HIE患儿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至出院,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康复路径进行住院期间.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分别对2组患儿进行神经行为、运动及智力发育指数测定.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行为、运动发育指数、智力发育指数1、3、6个月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1).结论:护理康复路径可有效促进HIE患儿脑神经的恢复,并对运动功能恢复及智力发育有积极作用.
作者:孔蔚毅;高春荣;王阿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后期兔注射四碘甲腺原氨酸(T4)对仔兔的影响.方法:将10只妊娠16日长毛兔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只,对照组5只.实验组长毛兔每只肌内注射0.3 mg T4,对照组每只肌内注射2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妊娠兔甲状腺素、雌二醇及子兔甲状腺素、胰岛素变化.结果:T4处理后实验组妊娠兔血浆E2、T3和T4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仔兔在1~5周时T3、T4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在第1、3、6周时胰岛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妊娠兔T4处理后仔兔初生时、出生后第1~6周体质量增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妊娠后期兔注射甲状腺素T4可以提高仔兔初生时血浆胰岛素水平,并提高仔兔生长速度.
作者:郑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铸造金属桩烤瓷冠修复上颌前牙唇倾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因上颌前牙唇倾影响美观且不愿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共62颗患牙进行常规根管治疗,铸造金属桩改向后烤瓷冠修复.结果:随访2~3.5年,1例患者(3颗患牙)失访,其余患者中有2颗患牙发生根折,1颗患牙发生冠脱落,2颗患牙发生牙龈变色.结论:对于不愿接受正畸治疗的上颌前牙唇倾患者,铸造桩改向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谢小飞;王德顺;高益林;田瑞雪;黄永松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改良根治术即刻乳房再造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2例早期乳腺癌行保留NAC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2组均行根治术即刻乳房再造,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予以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皮瓣坏死1例,无皮下积液、患肢水肿和切口感染发生;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1例,皮下积液3例,患肢水肿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对保留NAC改良根治术即刻乳房再造患者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尚翠永;王圣应;张荣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90例乳腺癌及10例乳腺腺病组织和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织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Ezrin在乳腺癌、乳腺腺病、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强阳性率分别为58.9%、10.0%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淋巴结转移者Ezrin强阳性率高于无转移者(P<0.01),在肿瘤大小、TNM分期、年龄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zrin在乳腺癌中大部分表达定位于细胞质(62.2%),部分表达定位于整个细胞膜(22.0%)与细胞膜顶端(15.8%),而在乳腺腺病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则主要表达定位于细胞膜顶端(7/9和6/9),3组Ezrin表达定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中Ezrin细胞膜顶端表达定位与淋巴结无转移、低级别分化、激素受体阳性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1);Ezrin细胞质表达定位与淋巴结转移、高级别分化、激素受体阴性亦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1);Ezrin细胞膜表达定位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阳性表达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zrin的表达增高和表达部位的变化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调控作用,可作为判断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王明喜;郑荣生;承泽农;汪子书;高振远;韩正全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Hybri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15例进行微创外科封堵治疗;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进一步确定房缺大径并选择合适型号封堵器,引导鞘管通过房缺,先后释放左右心房面伞,即刻评价封堵效果.术后1~12个月行TTE随访.结果:13例一次封堵成功;1例封堵器选择过小,换大一号封堵器成功;1例下腔静脉侧残端偏软未成功.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Hybrid手术治疗的术前病例的选择、封堵器型号的确定、术中监测以及术后随诊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宏安;李小军;宋伟;潘如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0例2型糖尿病夜间发生低血糖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都接受常规的糖尿病护理;观察组增加夜间监测和巡视,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夜间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谭俊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04例经胃镜确诊的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104例经胃镜确诊的中青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病因、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发生率、住院时间、诱因、合并症、再出血率(住院期间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的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病因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诱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非甾体抗炎药应用,而对照组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饮酒为主.观察组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发生率、合并症、住院时间、再出血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P<0.01).结论: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生,应尽早明确病因及诱因,合理治疗可降低病死及再出血率.
作者:闻静;邵明;孙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服用替米沙坦40 mg每天1次进行治疗;对照组34例服用氨氯地平2.5 mg每天1次,观察2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包括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血管内皮功能[血浆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FINS、IRI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ET-1、NO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唐冰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动力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乔崇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身体约束是指使用任何设备、材料或工具附加在或临近于患者的身体,患者不能轻易将其移除,限制患者的自由活动或使患者不能正常接近自己的身体某部位[1].近些年随着住院患者的不断增加,病种复杂,病情危重,对于患者的安全管理得到更多的重视.而由于患者及治疗环境的特殊性,可能会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从而出现一些不良事件,增加患者的痛苦,身体约束也就在临床上普遍应用.就此学者做了很多的研究来规范身体约束的相关内容,并提出要降低身体约束的使用率,还阐述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身体约束的现实状况,从身体约束的利弊、工具的选择、护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现就ICU患者身体约束的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赵燕;李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自制单孔通道基础上用常规腹腔镜器械经腹膜后入路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1例采用单孔腹腔镜腹膜后入路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肾囊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5~75 min,术中出血15~50 ml,术后住院3~7 d.结论:通过自制的单孔通道利用普通腹腔镜器械从腹膜后入路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是可行且安全的.
作者:毕满华;郭志文;徐疾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OCT)作用下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及周期的变化.方法:选择梯度浓度的OCT作用于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观察浓度依赖性生长曲线;同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前列腺癌PC-3细胞周期在OCT作用下的变化.结果:随OCT浓度的递增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逐步受到抑制,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OCT作用后前列腺癌细胞周期停滞G0/G1期.结论:OCT能够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为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刘峰;刘辉;郝继东;王伟峰;万建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ICD-10双向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使用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联合碳酸锂(利培酮组)治疗6周.采用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1~6周BRM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阿立哌唑组于治疗1周时BRMS评分低于利培酮组(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与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双向障碍疗效相当.
作者:陈智敏;冯竹娥;王兴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股静脉置管和四肢静脉留置针3种不同的静脉给药途径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0例分成3组,分别采取PICC化疗(P组)72例,股静脉置管化疗(G组)74例,四肢静脉留置针化疗(S组)64例,比较3组化疗后发生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P、G、S 组的静脉炎发生例数分别为5、9、17例,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94%、12.16%、26.56%.P组和G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S组(P<0.05).结论:PICC能够有效地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张海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对采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90例下腰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采用前路22例(治疗组),后路68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椎间融合率、术后疗效及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椎间高度、椎间角度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随访15个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椎间融合率100.0%;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ODI和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椎间高度和角度均明显增加(P<0.05),但2组治疗后ODI、VAS、椎间高度和角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不稳均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前路较后路术中出血、手术用时少.
作者:李军;王洁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我院产碳青霉烯酶(KPC)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确切死亡率、常见危险因素与药物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借助电子医疗记录,通过图表,回顾性分析82例产KPC细菌感染的患者(重复检出的患者只记录1次)的临床信息.结果:82例患者中,66例样本产KPC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16例样本单产KPC,病死率分别为30例(45.5%)和5例(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KPC菌株产ESBL使用硫酸多黏菌素B治疗有明显的影响(P<0.01).结论:使用硫酸多黏菌素B治疗产ESBL患者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张弢;严育忠;包红;赵才兴;陈美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剥除与开腹剥除子宫肌瘤的风险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手术治疗的56例子宫肌瘤(肌壁间或浆膜下)患者分为开腹剥除子宫肌瘤组(开腹组)和腹腔镜剥除子宫肌瘤组(腹腔镜组)各28例,记录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复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是否应用镇痛药、术后体温高值、术后3 d血常规检测、有无并发症,并对上述指标行配对研究.结果: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复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镇痛药的应用、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开腹组少(P<0.05~P<0.01);但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P<0.01).结论:腹腔镜剥除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较传统开腹手术快.
作者:周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真菌病(IPFI)的诊断、外科治疗方法.方法:11例白血病并发IPFI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肺楔形切除5例,肺叶切除6例.术前术后抗真菌治疗2~12周,并随访8~46个月.结果:11例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组织检查曲霉菌感染7例,毛霉菌2例,隐球菌1例,曲霉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1例.3例死于白血病复发,无真菌病复发.结论:外科切除持续存在的局限IPFI可以减少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真菌病复发.
作者:汪礼旭;黄望香;李志华;李绍鹏;罗红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转归及其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210例,其中97例接受溶栓治疗(溶栓组),另113例接受传统常规治疗(常规组).结果:溶栓组治疗后各阶段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和常规组治疗90 d后 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5%(P<0.01).结论: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沈露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