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血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外科诊疗探讨

汪礼旭;黄望香;李志华;李绍鹏;罗红鹤

关键词:肺疾病, 真菌性, 白血病,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真菌病(IPFI)的诊断、外科治疗方法.方法:11例白血病并发IPFI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肺楔形切除5例,肺叶切除6例.术前术后抗真菌治疗2~12周,并随访8~46个月.结果:11例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组织检查曲霉菌感染7例,毛霉菌2例,隐球菌1例,曲霉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1例.3例死于白血病复发,无真菌病复发.结论:外科切除持续存在的局限IPFI可以减少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真菌病复发.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位推举胎头法在胎头深嵌伴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位推举胎头法在胎头深嵌伴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的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因胎头深嵌伴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需剖宫产术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手术法(经阴道将胎头推至胎头松动),观察组58例术中应用高位推举胎头法,比较2组子宫切口撕裂、子宫动脉损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子宫切口撕裂、子宫动脉损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和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胎头深嵌伴第二产程停滞或延长的剖宫产术中应用高位推举胎头法效果良好.

    作者:武心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WT1基因的表达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100例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及内参基因(ABL),以WT1基因拷贝数/内参基因拷贝数(NQ比值)计算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初诊组和复发组AL患者W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P<0.01).初诊患者中,AL各亚型之间WT1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WT1表达水平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表达高.随访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时WT1表达很低,复发时WT1表达均再次升高.结论:WT1基因在AL中的表达,可作为白血病疗效评价及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的指标.

    作者:李骏;孟宇;耿英华;李佳佳;周黎黎;杨艳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04例经胃镜确诊的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104例经胃镜确诊的中青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病因、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发生率、住院时间、诱因、合并症、再出血率(住院期间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的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病因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诱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非甾体抗炎药应用,而对照组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饮酒为主.观察组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发生率、合并症、住院时间、再出血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P<0.01).结论:老年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生,应尽早明确病因及诱因,合理治疗可降低病死及再出血率.

    作者:闻静;邵明;孙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82例药物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产碳青霉烯酶(KPC)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确切死亡率、常见危险因素与药物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借助电子医疗记录,通过图表,回顾性分析82例产KPC细菌感染的患者(重复检出的患者只记录1次)的临床信息.结果:82例患者中,66例样本产KPC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16例样本单产KPC,病死率分别为30例(45.5%)和5例(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KPC菌株产ESBL使用硫酸多黏菌素B治疗有明显的影响(P<0.01).结论:使用硫酸多黏菌素B治疗产ESBL患者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张弢;严育忠;包红;赵才兴;陈美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旧矿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67例病死地点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病死地点调查,探讨旧矿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现状,为政府制定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终关怀规划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从压疮、遗憾、自杀倾向、自杀行为、过度抢救方面向死者直系亲属调查死者临终的生存现状,并比较医院病死和居家病死的有关因素.结果:居家病死和医院病死者除自杀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压疮、遗憾、自杀倾向、过度抢救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加强对病死者及其家属死亡理念的导入,改变人们重视生忽视死的传统观念,让更多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享受临终关怀.

    作者:王晓燕;韩雅姣;于蕾;穆志成;李君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替米沙坦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服用替米沙坦40 mg每天1次进行治疗;对照组34例服用氨氯地平2.5 mg每天1次,观察2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包括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血管内皮功能[血浆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FINS、IRI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ET-1、NO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唐冰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6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从术后第3天开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功能训练,训练时间为3周.分别在训练前、训练后第1、2、3周末评测患者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2组患者训练前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1、2、3周,观察组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可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能力.

    作者:田凤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Stathmin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Stathmin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7例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tathm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tathmin蛋白在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3.9%、30.0%和25.0%,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P<0.01).Stathmin阳性率在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和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hmin在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其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Stathmin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一个潜在标志物.

    作者:汤红平;黄犁;黄新翼;姜辉;高慧军;陈莹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开腹与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粘连性肠梗阻,其中36例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腹腔镜组),42例行传统开腹肠粘连松解术(开腹组),观察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与开腹组患者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进食时间早,术后住院天数短,并发症发生少(P<0.05~P<0.01).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肖怀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袖状肺叶切除对中央型肺癌老年患者的术后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袖状肺叶切除术对老年中央型肺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行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的中央型肺癌患者83例分为老年组36例和非老年组47例,比较2组5年生存率及相关指标.结果:2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而2组术后指标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1.2%、52.8%,非老年组分别为61.7%、53.2%,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对老年中央型肺癌患者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生存率较高,且可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覃文超;吴真洁;刘彩霞;胡旭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蚌埠市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蚌埠市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提出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取的2~6岁幼儿园儿童879名作为调查对象(干预组496名,对照组383名),干预组实施为期1年的营养健康教育,并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身体指标测量和其父母的营养相关知信行调查.结果:干预组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干预组家长的营养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每天吃早餐、喝牛奶的人数明显增多,偏食及吃西式快餐的人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营养健康教育对提高家长营养知识、纠正学龄前期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切实有效.

    作者:韩慧;董素华;汤建军;张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老年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60 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其中不伴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108例为对照组(T2DM组),102例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为观察组(DR组).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DR组分为非增殖期组69例(NPDR组)和增殖期组33例(PDR组),分别比较T2DM组与DR组、NPDR组与PDR组的临床参数及生化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T2DM组比较,DR组的病程明显延长,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RBP4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NPDR组比较,DR组的病程延长,空腹血糖、HbA1C及RBP4水平亦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病程、HbA1C、RBP4均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糖尿病病程、HbA1C、RBP4均为DR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海艳;岳晓丽;石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单孔腹腔镜腹膜后入路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1例

    目的:探讨在自制单孔通道基础上用常规腹腔镜器械经腹膜后入路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1例采用单孔腹腔镜腹膜后入路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肾囊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5~75 min,术中出血15~50 ml,术后住院3~7 d.结论:通过自制的单孔通道利用普通腹腔镜器械从腹膜后入路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是可行且安全的.

    作者:毕满华;郭志文;徐疾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白血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外科诊疗探讨

    目的:探讨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真菌病(IPFI)的诊断、外科治疗方法.方法:11例白血病并发IPFI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肺楔形切除5例,肺叶切除6例.术前术后抗真菌治疗2~12周,并随访8~46个月.结果:11例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组织检查曲霉菌感染7例,毛霉菌2例,隐球菌1例,曲霉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1例.3例死于白血病复发,无真菌病复发.结论:外科切除持续存在的局限IPFI可以减少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真菌病复发.

    作者:汪礼旭;黄望香;李志华;李绍鹏;罗红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Hybri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Hybri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15例进行微创外科封堵治疗;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进一步确定房缺大径并选择合适型号封堵器,引导鞘管通过房缺,先后释放左右心房面伞,即刻评价封堵效果.术后1~12个月行TTE随访.结果:13例一次封堵成功;1例封堵器选择过小,换大一号封堵器成功;1例下腔静脉侧残端偏软未成功.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Hybrid手术治疗的术前病例的选择、封堵器型号的确定、术中监测以及术后随诊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宏安;李小军;宋伟;潘如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间日疟原虫醛缩酶的克隆、表达与初步鉴定

    目的:克隆间日疟原虫醛缩酶(Plasmodium vivax aldolase,PvALD)基因,体外表达和鉴定重组PvALD蛋白.方法:PCR法从间日疟患者血液DNA样品中扩增PvALD基因,构建pET32c-PvALD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带有His标签的重组蛋白,并对PvALD在E.coli中表达进行优化,观察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培养基种类对该蛋白原核表达的影响.采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相应表达物分别采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进行分析鉴定.结果:PvALD的PCR产物分子量为1.1 kb,重组质粒pET32c-PvALD经测序验证,其插入片段序列与GenBank参考序列相似性为100%,转化E.coli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60 kD.PvALD在LB中1 mmol/L IPTG诱导6 h条件下获得佳的表达效果.亲和层析纯化后的PvALD经SDS-PAGE电泳检测,呈现单一条带,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只能被间日疟患者血清特异性识别,而不能被恶性疟患者血清识别.结论:成功克隆了PvALD基因,表达了重组PvALD蛋白,为以PvALD作为靶标的间日疟快速诊断方法提供了基础.

    作者:高迎;陶志勇;夏惠;陈勇;王雪梅;方强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尼莫地平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静脉输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连续用药2周后,口服尼莫地平维持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并利用成人智力量表和记忆量表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智商、操作智商、言语智商、记忆智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难治性癫痫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可作为难治性癫痫的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孙俊岩;温玉梅;王飞凤;高晓玲;王文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静脉给药途径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股静脉置管和四肢静脉留置针3种不同的静脉给药途径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0例分成3组,分别采取PICC化疗(P组)72例,股静脉置管化疗(G组)74例,四肢静脉留置针化疗(S组)64例,比较3组化疗后发生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P、G、S 组的静脉炎发生例数分别为5、9、17例,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94%、12.16%、26.56%.P组和G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S组(P<0.05).结论:PICC能够有效地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张海宝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治疗28例,非手术治疗14例.结果:患者存活23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8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死亡19例.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具有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正确诊断、及时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是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史双瑜;王抗生;黄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甲状腺癌47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7例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彩超诊断符合率为53.19%;乳头状癌39例,滤泡状癌5例,髓样癌1例,未分化癌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0例,浸润甲状腺外膜6例、气管1例、颈部肌群3例、喉返神经2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桥本甲状腺炎2例,甲状腺腺瘤1例.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40.43%.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一过性声音嘶哑3例,暂时性抽搐4例.结论:甲状腺癌以分化型为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分期及患者情况个体化.

    作者:毛作周;朱兆红;王海;韩伟;赵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