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猛;付卫争;阚庆生;张坤
目的:观察侧卧体位下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Ⅱ~Ⅵ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观察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在16~20周左右获得骨性愈合,无髋内翻病例发生.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26例,良6例.结论:采用健侧侧卧体位下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便捷、微创等优点,特别适合治疗各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刘巍;曹建明;李健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89例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的患者,观察淋巴结的大小、长径/短径比值(L/S)、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阻力指数(RI)及血流类型等声像图特点.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颈部淋巴结在L/S、边界、内部回声、淋巴结门、血流类型及RI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做出诊断,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阮吟;尹正银;孙医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12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共14 d;对照组用灯盏花素注射液4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共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1).2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长春西汀治疗VBI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从高;华会;郝井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流程对门诊手术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比较实施标准化流程前后门诊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器械功能完好性、包的体积和重量、包外标签、包内指示卡等质量指标.结果:手术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标准化流程实施前后的整体合格率分别为87.5%和 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标准化流程,能有效提高门诊手术器械的清洗和包装质量,利于后续消毒灭菌.
作者:陈宽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开放式乳突根治并一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24侧)行开放式乳突根治并一期鼓室成形术的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资料,观察并分析手术疗效与体会.结果: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术后4~5周干耳20侧,5~8周干耳3侧,1例未干耳;术后1年分别予纯音测听检测,气骨导差较术前无变化2侧(8%),缩小10 dB以内5侧(21%),15~20 dB 11侧(46%),25~30 dB 6侧(25%).结论:开放式乳突根治并一期鼓室成形是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安全有效的术式,术中彻底清除病变、恢复中耳通气功能是手术成功关键.
作者:盛丽莉;岳涛;丁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切除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术.结果:围手术期无病死病例,中转开腹1例,术中无意外损伤,术后早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术者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严格按照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操作规范实施,腹腔镜下行直肠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杭群;姜从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方式的安全性和对肝脏的损伤程度.方法:肝癌肝切除的60例患者,接受全肝入肝血流阻断(A组)、半肝血流阻断(B组)和保留半肝动脉阻断方式(C组)的患者各20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B组多于A组(P<0.05),而肝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A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B组和C组患者(P<0.01).A组、B组和C组患者术后1 d和7 d总胆红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半肝动脉阻断的肝切除方式手术安全性好,对肝脏损伤较小.
作者:开喆;张启林;史皖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病毒性心肌炎(VM)中的表达.方法:雄性 Balb/c小鼠36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建立VM模型.分别于7、14、28 d每组随机抽取6只小鼠断颈处死.心脏称重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半定量计算病理积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分别计算Ⅰ型和Ⅲ型胶原的面积.心肌组织CTGF、TGF-β1 同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经标准灰度校正后测定阳性细胞的吸光度及面积,以两者乘积表示组织中该抗原相对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病理积分、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心肌组织中CTGF、TGF-β1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心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与CTGF、TGF-β1 呈正相关关系(r=0.612,0.533,P<0.05).TGF-β1 与CTGF表达也呈正相关关系(r=0.939 P<0.05).结论:TGF-β1及CTGF协同参与了VM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李恒;高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白细胞(WBC)与中性粒细胞(N)的改变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8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初期血WBC和N.按WBC总数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0×109/L)、增高组[(10~14)×109/L]、显著增高组(>14×109/L).按N数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0.75)、增高组(0.760.90).结果:与正常组比较,WBC增高组、显著增高组中、重型患者增多(P<0.01),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增高组和显著增高组中、重型患者均较正常组增加(P<0.05),正常组存活率高于显著增高组(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液中WBC及N增高,提示病情严重、疗效差、病死率高,可作为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
作者:何小春;章明;高捷;査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0例AC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24 h时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3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及出血情况.结果:2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和少量出血、血小板减少,观察组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的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24 h时的cTnT峰值水平为(1.47±0.58)μg/L,低于对照组的(2.34±0.49)μg/L(P<0.05).观察组3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5%,与对照组的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ST段回落率80.0%,左心室射血分数(57.8±6.7)%,均优于对照组的60.0%、(45.4±4.8)%(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ACS能够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功能,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下降趋势,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赵文岭;王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青年鼠(3月龄)、成年鼠(12月龄)和老年鼠(24月龄)脑干下丘中的表达,比较其表达的差异性,探讨该差异的原因及可能的生理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青年鼠、成年鼠、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组织中5-HT的表达.结果:青年鼠、成年鼠与老年鼠脑干下丘核团中,5-HT能神经元与神经纤维分布广泛,多个区域均可见5-HT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干下丘中央部核团中.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HT能神经元的数量及免疫反应性均低于青年和成年鼠(P<0.01),而青年和成年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鼠5-HT灰度值均较青年鼠和成年鼠显著增大(P<0.01).结论: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HT表达呈现明显的老年衰退现象,此现象可能与5-HT的合成、重摄取及代谢分解功能的变化有关,对脑干下丘水平听觉信息的调制可能有重要影响.
作者:胡命宝;游牧;罗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普理灵三维疝装置(3DP)在急诊股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急诊行3DP手术治疗的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0 min,平均出血2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1~2年无复发,无不适感.结论:采用3DP治疗股疝针对性地加强股环及腹横筋膜,无需广泛的解剖,操作简单,手术效果满意,可安全地应用于急诊股疝手术.
作者:史学宁;徐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二氮嗪预处理(DPC)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对心室肌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含量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I)组、缺血预适应(IPC)组、二氮嗪预处理(DPC)组和5-羟葵酸(5-HD)预处理组,每组9只.建立大鼠在体心肌MIRI模型,连接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监测左心室收缩压、舒张末压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再灌注结束后,采取血浆检测心肌酶谱,留取心室肌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x43含量.结果:DPC组与IRI组比较,肌酸激酶同工酶及乳酸脱氢酶均下降(P<0.05~P<0.01);Cx43含量的平均光密度显著升高,且以PCx43为主(P<0.01);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较IRI组升高(P<0.05~P<0.01).结论:DPC能维持再灌注心肌Cx43的数量,降低心肌损伤,维护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水平,提示Cx43可能参与了二氮嗪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陈天平;张乃菊;蔡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切除范围及颈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及意义.方法: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8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1例,近全甲状腺切除术1例,同期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16例,选择性颈清扫术21例,未行颈清扫术3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切口内出血1例,为胸锁乳突肌营养支血管出血,给予清创止血,术后1周痊愈出院.出现声调降低1例,3个月后发声恢复正常.无饮水呛咳病例发生.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或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既可避免肿瘤复发,又不致损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而同期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和选择性颈清扫术可以更好地保留患者功能.
作者:卞永德;周俊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的关系,以寻找预防胰漏的有效术式.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手术114例,其中行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48例,胰腺空肠端侧双层套入式吻合37例,胰腺空肠端端袖套式吻合29例.结果:术后出现胰漏20例(17.5%),其中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8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5例,胰腺空肠端端袖套式吻合7例.3种胰肠吻合方式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胰肠吻合方式无优劣之分.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能使胰漏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作者:谈燚;崔陪元;金浩;吴华;刘会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dexrazoxane,DEX)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表阿霉素(EPI)联合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采用EPI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观察组化疗基础上加用DEX(DEX∶ EPI=10∶ 1),在第1次应用EPI时即给予DEX.2组患者均按要求完成4个化疗周期,所有患者连续随访1年,采用心肌钙蛋白T(cTnt)、心电图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监测治疗前、治疗后每周期、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的心脏功能状态,同时观察治疗的非心脏毒性.结果:2组心电图异常变化从4周期开始,治疗半年和1年,2组心电图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cTnt和 LVEF从1周期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非心脏毒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I从第1次应用时就对心脏产生毒性,DEX可以起到明显保护心脏作用,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有猛;付卫争;阚庆生;张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上下肢神经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糖尿病患者(DM组)和22名年龄、身长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神经F波检测,观察参数为F波出现率(Fpresent)、传导速度(Fcv)和平均潜伏期(Flme).将DM组根椐有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根椐神经传导检测(NCD)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有症状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无症状组仅上肢Fpresent减少(P<0.01).与DM无症状组比较,有症状组上肢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而上肢Fprese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NCD异常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NCD正常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P<0.01和P<0.05),而下肢Fpresent、Flm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D正常组比较,NCD异常组上肢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而上肢Fprese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F波(尤其Fpresent)可作为早期诊断DPN的敏感指标,并可发现亚临床病变,上肢近端神经损害早于远端;下肢F波参数变化与临床症状、NCD相一致,DPN中下肢远、近端神经同步受累.
作者:汪飞;程小华;叶梦鸽;胡琛亮;吴和;王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性、安全性、微创性.方法:采用神经内镜对12例症状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进行囊肿壁部分切除及造瘘术.结果:术后除1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外,余11例症状改善明显.结论:神经内镜治疗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五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混合液方式输液在小儿烧伤休克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岁以下、烧伤总面积10%以上的172例患儿,按照输液方式分为传统方式输液(A组)89例和混合液方式输液(B组)83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2组中共有15例渡过休克期后转院或自动出院、1例因感染死亡,其余均治愈.A组中有7例发生脑水肿;而B组无脑水肿发生, 3例出现高热惊厥,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配制合理的混合液体,可简化输液流程,防止休克及心、肺、脑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余发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住院号码单双号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130例,两组患者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案,对观察组实施整体化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在遵医依从性、掌握疾病知识、采纳健康方式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化优质护理,能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郝秀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