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宁;徐皓
目的:总结脑损伤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120例脑损伤高危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测,治疗组除完成常规监测内容外,还进行早期干预.结果:监测1年后,脑损伤儿在语言、运动、社会交往等能力方面的综合指标高于对照组,2组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损伤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运动、智能水平得到提高,可以大大改善预后.
作者:张智香;田恒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每周尿激酶封管1次对长期留置股静脉导管患者的导管堵塞率、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股静脉置管超过1周以上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每周使用尿激酶1万u封管1次,对照组采用肝素生理盐水常规封管.结果:观察组发生股静脉导管部分堵塞率、完全堵塞率分别为12.0%、4.0%,均低于对照组的40.0%、32.0%(P<0.01);观察组出现导管堵塞的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单次穿刺置管后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每周尿激酶封管可以减少股静脉留置管阻塞的发生率,延长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
作者:张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青年鼠(3月龄)、成年鼠(12月龄)和老年鼠(24月龄)脑干下丘中的表达,比较其表达的差异性,探讨该差异的原因及可能的生理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青年鼠、成年鼠、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组织中5-HT的表达.结果:青年鼠、成年鼠与老年鼠脑干下丘核团中,5-HT能神经元与神经纤维分布广泛,多个区域均可见5-HT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干下丘中央部核团中.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HT能神经元的数量及免疫反应性均低于青年和成年鼠(P<0.01),而青年和成年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鼠5-HT灰度值均较青年鼠和成年鼠显著增大(P<0.01).结论: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HT表达呈现明显的老年衰退现象,此现象可能与5-HT的合成、重摄取及代谢分解功能的变化有关,对脑干下丘水平听觉信息的调制可能有重要影响.
作者:胡命宝;游牧;罗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总结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3例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腔内激光闭合术结合高位结扎,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23例均治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手术瘢痕小、住院时间短、不易复发等优越性,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徐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肺撕裂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肺撕裂伤的CT表现. 结果:11例肺撕裂伤患者累及12侧,18个病灶,大多位于肺的背部,贴近胸膜和脊柱,单发或多发,CT主要表现为肺气囊肿4例,气液囊肿4例,肺血肿3例.11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挫伤,其中肋骨骨折7例,胸腔积液6例,气胸6例,皮下气肿4例.结论:肺撕裂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能准确及时诊断肺撕裂伤范围及严重程度,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殷文兵;汪大武;张子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上下肢神经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糖尿病患者(DM组)和22名年龄、身长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神经F波检测,观察参数为F波出现率(Fpresent)、传导速度(Fcv)和平均潜伏期(Flme).将DM组根椐有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根椐神经传导检测(NCD)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有症状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无症状组仅上肢Fpresent减少(P<0.01).与DM无症状组比较,有症状组上肢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而上肢Fprese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NCD异常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NCD正常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P<0.01和P<0.05),而下肢Fpresent、Flm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D正常组比较,NCD异常组上肢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而上肢Fprese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F波(尤其Fpresent)可作为早期诊断DPN的敏感指标,并可发现亚临床病变,上肢近端神经损害早于远端;下肢F波参数变化与临床症状、NCD相一致,DPN中下肢远、近端神经同步受累.
作者:汪飞;程小华;叶梦鸽;胡琛亮;吴和;王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扑动(AFL)或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7例AFL或AF患者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14例,给予伊布利特注射液1 mg于10 min内静脉注射(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 mg静注.胺碘酮组13例,给予胺碘酮注射液150 mg于15 min内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75 mg静注.观察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例数及时间.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5);伊布利特组与胺碘酮组分别有11例与6例在给药后0~30 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分别有3例与2例在给药后30~90 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总转复率分别为100.0%和61.5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结论:伊布利特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为AFL或AF转复为窦性心律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王超;黎敬锋;李世光;王厚阳;陆明奎;陈良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腹膜后2种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均为2组,A组行小切口腹膜后精索内动静脉高位结扎术,B组行小切口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精液改善情况.结果:24例治疗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5 min,术后平均住院4 d,随访6~12个月,B组2例复发,2组均无睾丸萎缩及坏死等远期并发症.A、B组患者手术后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和精子活力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2种术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均有明显疗效,住院时间短,疗效好,费用低,适应基层农村合作医疗限价要求,且A组术式更具有创新性,操作简便,便于推广.
作者:胡宗亚;王勤甫;王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普理灵三维疝装置(3DP)在急诊股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急诊行3DP手术治疗的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0 min,平均出血2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1~2年无复发,无不适感.结论:采用3DP治疗股疝针对性地加强股环及腹横筋膜,无需广泛的解剖,操作简单,手术效果满意,可安全地应用于急诊股疝手术.
作者:史学宁;徐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切除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术.结果:围手术期无病死病例,中转开腹1例,术中无意外损伤,术后早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术者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严格按照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操作规范实施,腹腔镜下行直肠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杭群;姜从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70例肝性脑病患者为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理论和方法,实施循证护理;选择2010年1~12月70例肝性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病历资料统计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肝性脑病复发率5.71%、Ⅲ期以上(含Ⅲ期)肝性脑病发生率17.14%,意外事故发生率4.29%,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57%、35.71%和15.71%(P<0.05).结论:循证护理降低了肝性脑病的复发率及Ⅲ期以上肝性脑病发生率,减少了意外事故的发生,为肝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作者:黄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内占位性病变的疗效与优势.方法: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内占位性病变69例,其中子宫黏膜下肌瘤41例(0型28例,Ⅰ型11例,Ⅱ型2例);子宫内膜息肉28例.结果:手术一次性成功68例,1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探查后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1.4±11.0)min,出血量(20.7±13.9)ml,住院时间(5.74±1.70)d,阴道流血时间(5.33±1.47)d.未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和子宫穿孔及邻近脏器损伤.术后随访6个月,满意率为98.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内占位性病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注意手术技巧,才能充分发挥宫腔镜的优势.
作者:李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无糖尿病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80例,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80例,当血糖≥11.1 mmol/L时,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8.0~11.1 mmol/L.观察2组病死率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8.75%,尿路感染发生率6.25%,病死率2.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第15、30天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伴应激性血糖升高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伍德生;吴晓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以寻求佳的腰麻药物剂量.方法:选择90例ASA Ⅰ或Ⅱ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用0.5%重比重布比卡因,A组1.5 ml(7.5 mg),B组 1.8 ml(9 mg),C组2.1 ml(10.5 mg)进行腰麻.记录各组腰麻阻滞平面,达到高阻滞平面的时间以及高平面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产妇的麻醉效果及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硬膜外用药等情况,记录新生儿娩出1 min及5 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3组产妇麻醉达到阻滞平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腰麻阻滞平面均低于C组(P<0.01),而A组硬膜外用药使用率均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效果佳,但达到高阻滞平面时C组血压、心率变化波动较大,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均较高(P<0.05).B组麻醉效果好,循环相对稳定,药物使用率低.结论:剖宫产术应用0.5%布比卡因9 mg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好,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合适剂量.
作者:吴克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应用Harri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49例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病死病例,随访时间6~36个月,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生活可自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作者:李国强;林勇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89例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的患者,观察淋巴结的大小、长径/短径比值(L/S)、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阻力指数(RI)及血流类型等声像图特点.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颈部淋巴结在L/S、边界、内部回声、淋巴结门、血流类型及RI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做出诊断,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阮吟;尹正银;孙医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性、安全性、微创性.方法:采用神经内镜对12例症状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进行囊肿壁部分切除及造瘘术.结果:术后除1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外,余11例症状改善明显.结论:神经内镜治疗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五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左心房重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膜活化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Ⅱb/Ⅲa,GP Ⅱb/Ⅲa)同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初步探讨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临床选取100例研究对象,分为心房颤动组(房颤组)60例、窦性心律组(窦律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其中房颤组中41例患者通过经胸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又分为血栓阳性组(21例)和血栓阴性组(20例).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给予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ial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记录以下指标:(1)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2)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情况.测定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浆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包括(1)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vWF和D-D;(2)流式细胞仪检测全部研究对象的全血中GP Ⅱb/Ⅲa水平.结果:LA-D、vWF、D-D、GP Ⅱb/Ⅲa的测定值均为窦律组<血栓阴性组<血栓阳性组(P<0.01);房颤组LA-D、vWF、D-D、GP Ⅱb/Ⅲa的测定值均高于窦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窦律组LA-D、vWF、D-D、GP Ⅱb/Ⅲa的检测值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重塑、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增加等因素可能共同参与左心房血栓的形成.
作者:程仁力;王志荣;张澍;黄利军;黄涛;谢后田;孙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孕妇,26岁,孕17周来我院做产前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双顶径3.7 cm,头围13.8 cm,腹围12.6 cm,股骨长2.1 cm,胎心率158次/分,胎盘位于子宫前壁,羊水暗区深度约4.2 cm,胎儿颅骨光环完整,脊柱排列整齐,腹壁完整,脐带附着处未见明显异常,腹腔未见明显胃泡回声,探查显示胎儿左侧胸腔可见类似胃泡的囊状回声,可探及蠕动,其位置与心脏位于同一水平,心脏受挤压,位置靠近右侧胸壁,胎儿左肺受到挤压(见图1).超声提示:中孕,宫内孕,存活,胎儿胃泡位置异常,考虑左侧膈疝.随后孕妇要求引产,经引产发现胎儿外形无明显异常,尸检可见左侧膈肌缺损,胃泡由缺口进入左侧胸腔,心脏位置右移,靠近右侧胸壁.
作者:马逸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方式的安全性和对肝脏的损伤程度.方法:肝癌肝切除的60例患者,接受全肝入肝血流阻断(A组)、半肝血流阻断(B组)和保留半肝动脉阻断方式(C组)的患者各20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B组多于A组(P<0.05),而肝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A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B组和C组患者(P<0.01).A组、B组和C组患者术后1 d和7 d总胆红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半肝动脉阻断的肝切除方式手术安全性好,对肝脏损伤较小.
作者:开喆;张启林;史皖庆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