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胎儿膈疝1例

马逸宜

关键词:疝, 横膈, 胎儿, 超声诊断
摘要:孕妇,26岁,孕17周来我院做产前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双顶径3.7 cm,头围13.8 cm,腹围12.6 cm,股骨长2.1 cm,胎心率158次/分,胎盘位于子宫前壁,羊水暗区深度约4.2 cm,胎儿颅骨光环完整,脊柱排列整齐,腹壁完整,脐带附着处未见明显异常,腹腔未见明显胃泡回声,探查显示胎儿左侧胸腔可见类似胃泡的囊状回声,可探及蠕动,其位置与心脏位于同一水平,心脏受挤压,位置靠近右侧胸壁,胎儿左肺受到挤压(见图1).超声提示:中孕,宫内孕,存活,胎儿胃泡位置异常,考虑左侧膈疝.随后孕妇要求引产,经引产发现胎儿外形无明显异常,尸检可见左侧膈肌缺损,胃泡由缺口进入左侧胸腔,心脏位置右移,靠近右侧胸壁.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开放式乳突根治并一期鼓室成形术24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开放式乳突根治并一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24侧)行开放式乳突根治并一期鼓室成形术的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资料,观察并分析手术疗效与体会.结果: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术后4~5周干耳20侧,5~8周干耳3侧,1例未干耳;术后1年分别予纯音测听检测,气骨导差较术前无变化2侧(8%),缩小10 dB以内5侧(21%),15~20 dB 11侧(46%),25~30 dB 6侧(25%).结论:开放式乳突根治并一期鼓室成形是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安全有效的术式,术中彻底清除病变、恢复中耳通气功能是手术成功关键.

    作者:盛丽莉;岳涛;丁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14例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扑动(AFL)或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7例AFL或AF患者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14例,给予伊布利特注射液1 mg于10 min内静脉注射(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 mg静注.胺碘酮组13例,给予胺碘酮注射液150 mg于15 min内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75 mg静注.观察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例数及时间.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5);伊布利特组与胺碘酮组分别有11例与6例在给药后0~30 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分别有3例与2例在给药后30~90 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总转复率分别为100.0%和61.5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结论:伊布利特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为AFL或AF转复为窦性心律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王超;黎敬锋;李世光;王厚阳;陆明奎;陈良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脑损伤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120例脑损伤高危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测,治疗组除完成常规监测内容外,还进行早期干预.结果:监测1年后,脑损伤儿在语言、运动、社会交往等能力方面的综合指标高于对照组,2组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损伤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运动、智能水平得到提高,可以大大改善预后.

    作者:张智香;田恒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应用Harri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49例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病死病例,随访时间6~36个月,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生活可自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作者:李国强;林勇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种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小切口腹膜后2种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均为2组,A组行小切口腹膜后精索内动静脉高位结扎术,B组行小切口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精液改善情况.结果:24例治疗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5 min,术后平均住院4 d,随访6~12个月,B组2例复发,2组均无睾丸萎缩及坏死等远期并发症.A、B组患者手术后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和精子活力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2种术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均有明显疗效,住院时间短,疗效好,费用低,适应基层农村合作医疗限价要求,且A组术式更具有创新性,操作简便,便于推广.

    作者:胡宗亚;王勤甫;王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肺撕裂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肺撕裂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肺撕裂伤的CT表现. 结果:11例肺撕裂伤患者累及12侧,18个病灶,大多位于肺的背部,贴近胸膜和脊柱,单发或多发,CT主要表现为肺气囊肿4例,气液囊肿4例,肺血肿3例.11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挫伤,其中肋骨骨折7例,胸腔积液6例,气胸6例,皮下气肿4例.结论:肺撕裂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能准确及时诊断肺撕裂伤范围及严重程度,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殷文兵;汪大武;张子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89例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的患者,观察淋巴结的大小、长径/短径比值(L/S)、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阻力指数(RI)及血流类型等声像图特点.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颈部淋巴结在L/S、边界、内部回声、淋巴结门、血流类型及RI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做出诊断,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阮吟;尹正银;孙医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住院号码单双号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130例,两组患者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案,对观察组实施整体化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在遵医依从性、掌握疾病知识、采纳健康方式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化优质护理,能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郝秀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外伤性肝破裂69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69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行肝修补23例,大网膜填塞后修补19例,不规则肝切除6例,肝动脉结扎1例;保守治疗20例,手术治疗49例.结果:治愈63例,死亡6例,治愈率91.3%.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重度脑外伤3例.结论:外伤性肝破裂应及时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严重的肝外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王宜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大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羟色胺表达与年龄相关性变化

    目的:观察分析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青年鼠(3月龄)、成年鼠(12月龄)和老年鼠(24月龄)脑干下丘中的表达,比较其表达的差异性,探讨该差异的原因及可能的生理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青年鼠、成年鼠、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组织中5-HT的表达.结果:青年鼠、成年鼠与老年鼠脑干下丘核团中,5-HT能神经元与神经纤维分布广泛,多个区域均可见5-HT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干下丘中央部核团中.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HT能神经元的数量及免疫反应性均低于青年和成年鼠(P<0.01),而青年和成年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鼠5-HT灰度值均较青年鼠和成年鼠显著增大(P<0.01).结论: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HT表达呈现明显的老年衰退现象,此现象可能与5-HT的合成、重摄取及代谢分解功能的变化有关,对脑干下丘水平听觉信息的调制可能有重要影响.

    作者:胡命宝;游牧;罗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普理灵三维疝装置在急诊股疝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普理灵三维疝装置(3DP)在急诊股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急诊行3DP手术治疗的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0 min,平均出血2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1~2年无复发,无不适感.结论:采用3DP治疗股疝针对性地加强股环及腹横筋膜,无需广泛的解剖,操作简单,手术效果满意,可安全地应用于急诊股疝手术.

    作者:史学宁;徐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3种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关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的关系,以寻找预防胰漏的有效术式.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手术114例,其中行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48例,胰腺空肠端侧双层套入式吻合37例,胰腺空肠端端袖套式吻合29例.结果:术后出现胰漏20例(17.5%),其中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8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5例,胰腺空肠端端袖套式吻合7例.3种胰肠吻合方式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胰肠吻合方式无优劣之分.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能使胰漏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作者:谈燚;崔陪元;金浩;吴华;刘会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度子痫前期围生儿206例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PE)终止妊娠时机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6例重度PE围生儿结局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包括一般资料、并发症、临床监测指标等.结果:重度PE早发型并发症发生率为93.02%,高于迟发型的83.33%(P<0.05);早发型重症PE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和体重>1 500 g者均低于迟发型(P<0.05和P<0.01),而2种类型的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8.60%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守治疗延长孕龄达≥32周可改善围生儿结局;各种监测方法是重度PE保守治疗的前提;终止妊娠时机决定围生儿结局.

    作者:万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Ⅱb~Ⅲb期宫颈癌36例同步放化疗,放疗分次量每次2 Gy,每周5次,总剂量50 Gy,体外照射开始后1周,采用192Ir高剂量率子宫腔内后装照射,腔内照射每周1次,A点剂量每次7Gy,共6次.放疗期间采用紫杉醇135 mg/m2,d1,顺铂25 mg/m2,d1~d3方案同步化疗,每3~4周重复,共2周期,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7例,进展2例,有效率94.4%.患者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间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下降和放射性直肠反应.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汪志求;韩光锋;段爱雄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6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切除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术.结果:围手术期无病死病例,中转开腹1例,术中无意外损伤,术后早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术者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严格按照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操作规范实施,腹腔镜下行直肠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杭群;姜从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0例AC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24 h时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3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及出血情况.结果:2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和少量出血、血小板减少,观察组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的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24 h时的cTnT峰值水平为(1.47±0.58)μg/L,低于对照组的(2.34±0.49)μg/L(P<0.05).观察组3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5%,与对照组的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ST段回落率80.0%,左心室射血分数(57.8±6.7)%,均优于对照组的60.0%、(45.4±4.8)%(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ACS能够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功能,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下降趋势,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赵文岭;王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12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共14 d;对照组用灯盏花素注射液4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共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1).2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长春西汀治疗VBI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从高;华会;郝井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标本中念珠菌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念珠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VITEK-32 YBC真菌鉴定卡鉴定念珠菌,使用ATB fungus药敏试剂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各种标本中共分离念珠菌1 026株,以白色念珠菌多(61.00%),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念珠菌的检出率在痰液标本中高(89.47%);药敏试验显示念珠菌对 5-氟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对吡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念珠菌感染的检测及种类变迁的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作者:史东辉;张涛;李英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肝细胞癌血清肿瘤标志物DCP、AFP-L3和AF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的3种肿瘤标志物脱-γ-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甲胎蛋白(AFP)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HCC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C组、肝硬化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血清DCP、AFP-L3%和AFP水平,并比较3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利用诊断试验评价分析3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及Youden指数.结果:HCC组患者血清DCP、AFP-L3%和AFP水平均高于肝硬化和慢乙肝组患者(P<0.01).在40 mAU/ml的临界值下,DCP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7.88%和95.00%;在10%的临界值下,AFP-L3%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58%和90.00%;在20 ng/ml的临界值下,AFP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76%和63.33%;2种或3种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未高于DCP单独检测.结论:无论是DCP、AFP-L3%和AFP单独检测还是联合检测,DCP均具有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或许可以作为发现HCC的主要血清标志物.

    作者:刘传苗;徐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保留一侧入肝动脉血流阻断在肝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方式的安全性和对肝脏的损伤程度.方法:肝癌肝切除的60例患者,接受全肝入肝血流阻断(A组)、半肝血流阻断(B组)和保留半肝动脉阻断方式(C组)的患者各20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B组多于A组(P<0.05),而肝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A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B组和C组患者(P<0.01).A组、B组和C组患者术后1 d和7 d总胆红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半肝动脉阻断的肝切除方式手术安全性好,对肝脏损伤较小.

    作者:开喆;张启林;史皖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