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求;韩光锋;段爱雄
目的:探讨标准化流程对门诊手术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比较实施标准化流程前后门诊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器械功能完好性、包的体积和重量、包外标签、包内指示卡等质量指标.结果:手术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标准化流程实施前后的整体合格率分别为87.5%和 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标准化流程,能有效提高门诊手术器械的清洗和包装质量,利于后续消毒灭菌.
作者:陈宽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服用回生口服液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回输治疗后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晚期食管癌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37例.2组患者均在相同化疗方案(PF)的基础上,对照组全程给予回生口服液每次10 ml,每天3次;观察组给予同剂量回生口服液联合CIK生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较对照组下降(P<0.01),而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及体重增加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生口服液与自体CIK细胞回输联合使用能有效增进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胡玉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高频电波刀电切术(LEEP)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诊断为CIN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2组患者均行杂交捕获Ⅱ代(HC-Ⅱ)试验后进行LEEP治疗,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观察记录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观察组联合使用α-干扰素栓治疗,对照组术后不需特殊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HPV阳性率.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CIN治愈率为98.4%,对照组为88.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12个月HPV阳性率分别为6.3%、30.2%和3.2%、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EEP联合干扰素栓可通过抑制HPV感染率进一步降低CIN复发.
作者:张嵘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Ⅱb~Ⅲb期宫颈癌36例同步放化疗,放疗分次量每次2 Gy,每周5次,总剂量50 Gy,体外照射开始后1周,采用192Ir高剂量率子宫腔内后装照射,腔内照射每周1次,A点剂量每次7Gy,共6次.放疗期间采用紫杉醇135 mg/m2,d1,顺铂25 mg/m2,d1~d3方案同步化疗,每3~4周重复,共2周期,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7例,进展2例,有效率94.4%.患者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间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下降和放射性直肠反应.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汪志求;韩光锋;段爱雄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上下肢神经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糖尿病患者(DM组)和22名年龄、身长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神经F波检测,观察参数为F波出现率(Fpresent)、传导速度(Fcv)和平均潜伏期(Flme).将DM组根椐有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根椐神经传导检测(NCD)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有症状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无症状组仅上肢Fpresent减少(P<0.01).与DM无症状组比较,有症状组上肢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而上肢Fprese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NCD异常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NCD正常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P<0.01和P<0.05),而下肢Fpresent、Flm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D正常组比较,NCD异常组上肢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而上肢Fprese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F波(尤其Fpresent)可作为早期诊断DPN的敏感指标,并可发现亚临床病变,上肢近端神经损害早于远端;下肢F波参数变化与临床症状、NCD相一致,DPN中下肢远、近端神经同步受累.
作者:汪飞;程小华;叶梦鸽;胡琛亮;吴和;王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以寻求佳的腰麻药物剂量.方法:选择90例ASA Ⅰ或Ⅱ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用0.5%重比重布比卡因,A组1.5 ml(7.5 mg),B组 1.8 ml(9 mg),C组2.1 ml(10.5 mg)进行腰麻.记录各组腰麻阻滞平面,达到高阻滞平面的时间以及高平面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产妇的麻醉效果及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硬膜外用药等情况,记录新生儿娩出1 min及5 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3组产妇麻醉达到阻滞平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腰麻阻滞平面均低于C组(P<0.01),而A组硬膜外用药使用率均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效果佳,但达到高阻滞平面时C组血压、心率变化波动较大,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均较高(P<0.05).B组麻醉效果好,循环相对稳定,药物使用率低.结论:剖宫产术应用0.5%布比卡因9 mg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好,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合适剂量.
作者:吴克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腹膜后2种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均为2组,A组行小切口腹膜后精索内动静脉高位结扎术,B组行小切口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精液改善情况.结果:24例治疗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5 min,术后平均住院4 d,随访6~12个月,B组2例复发,2组均无睾丸萎缩及坏死等远期并发症.A、B组患者手术后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和精子活力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2种术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均有明显疗效,住院时间短,疗效好,费用低,适应基层农村合作医疗限价要求,且A组术式更具有创新性,操作简便,便于推广.
作者:胡宗亚;王勤甫;王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性、安全性、微创性.方法:采用神经内镜对12例症状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进行囊肿壁部分切除及造瘘术.结果:术后除1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外,余11例症状改善明显.结论:神经内镜治疗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五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普理灵三维疝装置(3DP)在急诊股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急诊行3DP手术治疗的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0 min,平均出血2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1~2年无复发,无不适感.结论:采用3DP治疗股疝针对性地加强股环及腹横筋膜,无需广泛的解剖,操作简单,手术效果满意,可安全地应用于急诊股疝手术.
作者:史学宁;徐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0例AC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24 h时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3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及出血情况.结果:2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和少量出血、血小板减少,观察组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的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24 h时的cTnT峰值水平为(1.47±0.58)μg/L,低于对照组的(2.34±0.49)μg/L(P<0.05).观察组3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5%,与对照组的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ST段回落率80.0%,左心室射血分数(57.8±6.7)%,均优于对照组的60.0%、(45.4±4.8)%(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ACS能够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功能,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下降趋势,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赵文岭;王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应用Harri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49例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病死病例,随访时间6~36个月,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生活可自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作者:李国强;林勇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每周尿激酶封管1次对长期留置股静脉导管患者的导管堵塞率、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股静脉置管超过1周以上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每周使用尿激酶1万u封管1次,对照组采用肝素生理盐水常规封管.结果:观察组发生股静脉导管部分堵塞率、完全堵塞率分别为12.0%、4.0%,均低于对照组的40.0%、32.0%(P<0.01);观察组出现导管堵塞的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单次穿刺置管后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每周尿激酶封管可以减少股静脉留置管阻塞的发生率,延长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
作者:张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dexrazoxane,DEX)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表阿霉素(EPI)联合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采用EPI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观察组化疗基础上加用DEX(DEX∶ EPI=10∶ 1),在第1次应用EPI时即给予DEX.2组患者均按要求完成4个化疗周期,所有患者连续随访1年,采用心肌钙蛋白T(cTnt)、心电图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监测治疗前、治疗后每周期、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的心脏功能状态,同时观察治疗的非心脏毒性.结果:2组心电图异常变化从4周期开始,治疗半年和1年,2组心电图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cTnt和 LVEF从1周期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非心脏毒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I从第1次应用时就对心脏产生毒性,DEX可以起到明显保护心脏作用,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有猛;付卫争;阚庆生;张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闭塞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调查97例长期MHD患者中17例20次发生AVF闭塞情况,分析其闭塞高危因素,术后早期给予内瘘护理、穿刺和止血护理及内瘘保养等措施.结果:20例次AVF闭塞患者,切开手术取栓或内瘘重建14例,溶栓再通1例,放弃AVF,改行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5例.结论:避免透析中高超滤率是防止动静脉内瘘闭塞的重要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合理使用和保养内瘘是预防内瘘闭塞的关键.
作者:骆玉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切除范围及颈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及意义.方法: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8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1例,近全甲状腺切除术1例,同期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16例,选择性颈清扫术21例,未行颈清扫术3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切口内出血1例,为胸锁乳突肌营养支血管出血,给予清创止血,术后1周痊愈出院.出现声调降低1例,3个月后发声恢复正常.无饮水呛咳病例发生.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或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既可避免肿瘤复发,又不致损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而同期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和选择性颈清扫术可以更好地保留患者功能.
作者:卞永德;周俊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的3种肿瘤标志物脱-γ-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甲胎蛋白(AFP)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HCC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C组、肝硬化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血清DCP、AFP-L3%和AFP水平,并比较3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利用诊断试验评价分析3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及Youden指数.结果:HCC组患者血清DCP、AFP-L3%和AFP水平均高于肝硬化和慢乙肝组患者(P<0.01).在40 mAU/ml的临界值下,DCP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7.88%和95.00%;在10%的临界值下,AFP-L3%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58%和90.00%;在20 ng/ml的临界值下,AFP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76%和63.33%;2种或3种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未高于DCP单独检测.结论:无论是DCP、AFP-L3%和AFP单独检测还是联合检测,DCP均具有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或许可以作为发现HCC的主要血清标志物.
作者:刘传苗;徐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评价192Ir高剂量率腔内与敷贴后装近距离放疗配合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治疗Ⅱ、Ⅲ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123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颈癌患者,采用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敷贴近距离放疗配合外照射,首先全盆腔前-后野外照射,每次1.8~2 Gy,5次/周,盆腔平面中心剂量30~32 Gy/3~3.5周完成,然后盆腔中间挡铅3 cm,子宫旁剂量追加20~24 Gy/2.5~3周;同时采用近距离放疗,腔内18~24 Gy/3~4次/3~3.5周,敷贴12~18 Gy/2~3次/2~3周,总剂量30~42 Gy/5~6.5周(A点).结果:123例随访均满5年,5年生存率为62.6%,Ⅱ、Ⅲ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68%和45.8%.RTOG/EROTC≥2级放射性直肠损伤22例,膀胱损伤8例;晚期放射性直肠、乙状结肠损伤40例,膀胱损伤为10例,直肠阴道瘘2例.结论: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敷贴后装近距离放疗配合体外照射治疗子宫颈癌疗效肯定,应用方便,晚期直肠损伤发生率稍高,但总体上放射性损伤可以接受,是安全的近距离治疗模式.
作者:程勇;赵于飞;刘云琴;马军;钱立庭;张红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复发鹅口疮患儿血红蛋白浓度(Hb)和淋巴细胞(L)临床意义.方法:取指尖静脉血,对复发鹅口疮患儿61例(患儿组),健康儿童61名(对照组)的血液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Hb和L.结果:患儿组Hb低于对照组(P<0.05),LYMPH%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婴幼儿复发鹅口疮与机体营养状况和合并感染有关.
作者:蒋俊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术对减轻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的作用.方法:对80例贲门癌患者按手术中采用管状胃或普通胸腔胃分为常规手术组和管状胃手术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胃食管反流症发生率,并行胃食管24 h pH 监测,将反流超过5 min的次数、反流百分率、长反流时间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常规手术组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症19例(47.5%),管状胃手术组发生9例(22.5%).管状胃手术组反流超过5 min的次数、反流百分率和长反流时间均较常规手术组少或短(P<0.01).结论:管状胃成形术能有效降低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文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住院号码单双号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130例,两组患者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案,对观察组实施整体化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在遵医依从性、掌握疾病知识、采纳健康方式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化优质护理,能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郝秀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