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亚;王勤甫;王飞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dexrazoxane,DEX)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表阿霉素(EPI)联合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采用EPI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观察组化疗基础上加用DEX(DEX∶ EPI=10∶ 1),在第1次应用EPI时即给予DEX.2组患者均按要求完成4个化疗周期,所有患者连续随访1年,采用心肌钙蛋白T(cTnt)、心电图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监测治疗前、治疗后每周期、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的心脏功能状态,同时观察治疗的非心脏毒性.结果:2组心电图异常变化从4周期开始,治疗半年和1年,2组心电图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cTnt和 LVEF从1周期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非心脏毒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I从第1次应用时就对心脏产生毒性,DEX可以起到明显保护心脏作用,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有猛;付卫争;阚庆生;张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方式的安全性和对肝脏的损伤程度.方法:肝癌肝切除的60例患者,接受全肝入肝血流阻断(A组)、半肝血流阻断(B组)和保留半肝动脉阻断方式(C组)的患者各20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B组多于A组(P<0.05),而肝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A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B组和C组患者(P<0.01).A组、B组和C组患者术后1 d和7 d总胆红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半肝动脉阻断的肝切除方式手术安全性好,对肝脏损伤较小.
作者:开喆;张启林;史皖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术对减轻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的作用.方法:对80例贲门癌患者按手术中采用管状胃或普通胸腔胃分为常规手术组和管状胃手术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胃食管反流症发生率,并行胃食管24 h pH 监测,将反流超过5 min的次数、反流百分率、长反流时间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常规手术组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症19例(47.5%),管状胃手术组发生9例(22.5%).管状胃手术组反流超过5 min的次数、反流百分率和长反流时间均较常规手术组少或短(P<0.01).结论:管状胃成形术能有效降低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文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每周尿激酶封管1次对长期留置股静脉导管患者的导管堵塞率、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股静脉置管超过1周以上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每周使用尿激酶1万u封管1次,对照组采用肝素生理盐水常规封管.结果:观察组发生股静脉导管部分堵塞率、完全堵塞率分别为12.0%、4.0%,均低于对照组的40.0%、32.0%(P<0.01);观察组出现导管堵塞的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单次穿刺置管后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每周尿激酶封管可以减少股静脉留置管阻塞的发生率,延长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
作者:张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应用Harri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49例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病死病例,随访时间6~36个月,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生活可自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作者:李国强;林勇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上下肢神经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糖尿病患者(DM组)和22名年龄、身长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神经F波检测,观察参数为F波出现率(Fpresent)、传导速度(Fcv)和平均潜伏期(Flme).将DM组根椐有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根椐神经传导检测(NCD)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有症状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无症状组仅上肢Fpresent减少(P<0.01).与DM无症状组比较,有症状组上肢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而上肢Fprese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NCD异常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NCD正常组上肢Fpresent减少、Fcv减慢(P<0.01和P<0.05),而下肢Fpresent、Flm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D正常组比较,NCD异常组上肢Fcv减慢、下肢Fpresent减少、Flme延长(P<0.05~P<0.01),而上肢Fprese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F波(尤其Fpresent)可作为早期诊断DPN的敏感指标,并可发现亚临床病变,上肢近端神经损害早于远端;下肢F波参数变化与临床症状、NCD相一致,DPN中下肢远、近端神经同步受累.
作者:汪飞;程小华;叶梦鸽;胡琛亮;吴和;王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以寻求佳的腰麻药物剂量.方法:选择90例ASA Ⅰ或Ⅱ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用0.5%重比重布比卡因,A组1.5 ml(7.5 mg),B组 1.8 ml(9 mg),C组2.1 ml(10.5 mg)进行腰麻.记录各组腰麻阻滞平面,达到高阻滞平面的时间以及高平面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产妇的麻醉效果及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硬膜外用药等情况,记录新生儿娩出1 min及5 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3组产妇麻醉达到阻滞平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腰麻阻滞平面均低于C组(P<0.01),而A组硬膜外用药使用率均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效果佳,但达到高阻滞平面时C组血压、心率变化波动较大,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均较高(P<0.05).B组麻醉效果好,循环相对稳定,药物使用率低.结论:剖宫产术应用0.5%布比卡因9 mg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好,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合适剂量.
作者:吴克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腹膜后2种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均为2组,A组行小切口腹膜后精索内动静脉高位结扎术,B组行小切口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精液改善情况.结果:24例治疗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5 min,术后平均住院4 d,随访6~12个月,B组2例复发,2组均无睾丸萎缩及坏死等远期并发症.A、B组患者手术后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和精子活力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2种术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均有明显疗效,住院时间短,疗效好,费用低,适应基层农村合作医疗限价要求,且A组术式更具有创新性,操作简便,便于推广.
作者:胡宗亚;王勤甫;王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总结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3例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腔内激光闭合术结合高位结扎,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23例均治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手术瘢痕小、住院时间短、不易复发等优越性,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徐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普理灵三维疝装置(3DP)在急诊股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急诊行3DP手术治疗的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0 min,平均出血2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1~2年无复发,无不适感.结论:采用3DP治疗股疝针对性地加强股环及腹横筋膜,无需广泛的解剖,操作简单,手术效果满意,可安全地应用于急诊股疝手术.
作者:史学宁;徐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PE)终止妊娠时机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6例重度PE围生儿结局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包括一般资料、并发症、临床监测指标等.结果:重度PE早发型并发症发生率为93.02%,高于迟发型的83.33%(P<0.05);早发型重症PE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和体重>1 500 g者均低于迟发型(P<0.05和P<0.01),而2种类型的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8.60%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守治疗延长孕龄达≥32周可改善围生儿结局;各种监测方法是重度PE保守治疗的前提;终止妊娠时机决定围生儿结局.
作者:万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0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糖尿病足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症状评分、踝肱血压指数(A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冷感、麻木和A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0级可提高疗效,减少溃疡和坏疽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姚绍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青年鼠(3月龄)、成年鼠(12月龄)和老年鼠(24月龄)脑干下丘中的表达,比较其表达的差异性,探讨该差异的原因及可能的生理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青年鼠、成年鼠、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组织中5-HT的表达.结果:青年鼠、成年鼠与老年鼠脑干下丘核团中,5-HT能神经元与神经纤维分布广泛,多个区域均可见5-HT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干下丘中央部核团中.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HT能神经元的数量及免疫反应性均低于青年和成年鼠(P<0.01),而青年和成年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鼠5-HT灰度值均较青年鼠和成年鼠显著增大(P<0.01).结论: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HT表达呈现明显的老年衰退现象,此现象可能与5-HT的合成、重摄取及代谢分解功能的变化有关,对脑干下丘水平听觉信息的调制可能有重要影响.
作者:胡命宝;游牧;罗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以去甲氧柔红霉素(IDA)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9例AML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Ara-C)治疗,治疗组23例采用IDA+Ara-C治疗,观察治疗后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6%和43.8%,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62.5%,临床严重感染率分别为40.0%和41.7%.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严重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IDA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AML疗效较好.
作者:叶隽;李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流程对门诊手术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比较实施标准化流程前后门诊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器械功能完好性、包的体积和重量、包外标签、包内指示卡等质量指标.结果:手术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标准化流程实施前后的整体合格率分别为87.5%和 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标准化流程,能有效提高门诊手术器械的清洗和包装质量,利于后续消毒灭菌.
作者:陈宽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12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共14 d;对照组用灯盏花素注射液4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共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1).2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长春西汀治疗VBI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从高;华会;郝井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在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21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发病孕周分为<34周(A组)、34~36周(B组)、>36周(C组),观察各组的发病情况、病情特点及母婴并发症.结果:A、B、C组孕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71%、18.99%、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组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0.00%、6.33%和3.81%,孕周<34周者围生儿死亡率均高于孕周34~36周和>36周的患者(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时间与母儿愈合密切相关,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孕周>34周为终止妊娠的合适时机.
作者:李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健康成人外周血中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样细胞和TH22样细胞的比例.方法:采集18名正常人外周血用荧光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αβT细胞、γδ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2(IL-22)、IL-17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将正常人外周新鲜全血中CD3+ T细胞分成γδT 细胞和αβT细胞两群.TH1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比例为14.31%,明显低于在γδT细胞中的61.07%(P<0.01),而 TH17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的比例为1.16%,明显高于在γδT细胞中的0.27%(P<0.01),TH22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与γδT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1.06%和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γδT细胞中存在IL-17和IL-22均阳性的Tγδ17细胞和仅产生IL-22的Tγδ22细胞,但比αβT细胞中的TH17样细胞和TH22样细胞少.
作者:徐丹;梁华;丁艳;邱晓静;盛玲玲;李柏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GFβRⅠ)、Ⅱ在大肠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0例大肠息肉(息肉组,其中高危型大肠腺瘤50例)、各期大肠癌(大肠癌组)40例及正常大肠组织(正常组)20例TGFβ1,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结果:息肉组、大肠癌组和正常组间TGFβ1、TGFβR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组间TGFβRⅠ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大肠腺瘤与Duke′s A期大肠癌TGFβ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TGFβRⅠ、TGFβRⅡ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TGFβRⅡ在正常组、息肉组、大肠癌组间有不同,提示该指标可能参与大肠癌发生,TGFβ1可能在大肠腺瘤癌变早期起作用.
作者:汪发勇;汤海涛;潘宏年;王宝友;刘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侧卧体位下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Ⅱ~Ⅵ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观察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在16~20周左右获得骨性愈合,无髋内翻病例发生.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26例,良6例.结论:采用健侧侧卧体位下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便捷、微创等优点,特别适合治疗各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刘巍;曹建明;李健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