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观察

叶隽;李静

关键词: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去甲氧柔红霉素, 柔红霉素
摘要:目的:观察以去甲氧柔红霉素(IDA)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9例AML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Ara-C)治疗,治疗组23例采用IDA+Ara-C治疗,观察治疗后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6%和43.8%,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62.5%,临床严重感染率分别为40.0%和41.7%.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严重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IDA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AML疗效较好.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住院号码单双号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130例,两组患者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案,对观察组实施整体化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在遵医依从性、掌握疾病知识、采纳健康方式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化优质护理,能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郝秀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22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腹腔镜下行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22例,与同期行传统开腹术36例(开腹组)进行对照研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术后病率、切口愈合、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经过顺利,与开腹组比较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及术后镇痛少、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延长(P<0.05~P<0.01).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和缝合技术的前提下,行腹腔镜下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张兰玲;杜丹丽;晋茂生;宫莹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0例AC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24 h时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3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及出血情况.结果:2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和少量出血、血小板减少,观察组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的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24 h时的cTnT峰值水平为(1.47±0.58)μg/L,低于对照组的(2.34±0.49)μg/L(P<0.05).观察组30 d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5%,与对照组的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ST段回落率80.0%,左心室射血分数(57.8±6.7)%,均优于对照组的60.0%、(45.4±4.8)%(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ACS能够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功能,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下降趋势,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赵文岭;王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频电波刀电切术联合α-干扰素栓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频电波刀电切术(LEEP)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诊断为CIN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2组患者均行杂交捕获Ⅱ代(HC-Ⅱ)试验后进行LEEP治疗,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观察记录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观察组联合使用α-干扰素栓治疗,对照组术后不需特殊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HPV阳性率.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CIN治愈率为98.4%,对照组为88.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12个月HPV阳性率分别为6.3%、30.2%和3.2%、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EEP联合干扰素栓可通过抑制HPV感染率进一步降低CIN复发.

    作者:张嵘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右丙亚胺对表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dexrazoxane,DEX)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表阿霉素(EPI)联合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采用EPI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观察组化疗基础上加用DEX(DEX∶ EPI=10∶ 1),在第1次应用EPI时即给予DEX.2组患者均按要求完成4个化疗周期,所有患者连续随访1年,采用心肌钙蛋白T(cTnt)、心电图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监测治疗前、治疗后每周期、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的心脏功能状态,同时观察治疗的非心脏毒性.结果:2组心电图异常变化从4周期开始,治疗半年和1年,2组心电图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cTnt和 LVEF从1周期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非心脏毒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I从第1次应用时就对心脏产生毒性,DEX可以起到明显保护心脏作用,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有猛;付卫争;阚庆生;张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对鼠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鼠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PDTC作用于B16细胞不同时间后,MTT法测定其对B1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ELISA检测PDTC作用下B16细胞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经PDTC处理的实验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01);与对照组相比,PDTC作用后B16细胞VEGF表达降低(P<0.01). 结论:PDTC具有显著抑制鼠黑素瘤B16细胞生长及VEGF表达的作用,是一种有潜力的抑制黑素瘤增殖的药物.

    作者:周艳梅;江从军;张汝芝;柴继侠;贺文欣;陈晓宇;陈晓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0级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0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糖尿病足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症状评分、踝肱血压指数(A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冷感、麻木和A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0级可提高疗效,减少溃疡和坏疽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姚绍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护理体会

    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创面经久不愈是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之一,其病情复杂、病程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及缺损,常常合并骨折、骨缺损,手术失败率、感染发生率高[1],给患者精神上、经济上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2007年10月至2012年1月,笔者对15例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彻底清创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并经过合理的术后护理,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就其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余新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病毒性心肌炎(VM)中的表达.方法:雄性 Balb/c小鼠36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建立VM模型.分别于7、14、28 d每组随机抽取6只小鼠断颈处死.心脏称重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半定量计算病理积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分别计算Ⅰ型和Ⅲ型胶原的面积.心肌组织CTGF、TGF-β1 同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经标准灰度校正后测定阳性细胞的吸光度及面积,以两者乘积表示组织中该抗原相对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病理积分、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心肌组织中CTGF、TGF-β1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心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与CTGF、TGF-β1 呈正相关关系(r=0.612,0.533,P<0.05).TGF-β1 与CTGF表达也呈正相关关系(r=0.939 P<0.05).结论:TGF-β1及CTGF协同参与了VM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李恒;高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普理灵三维疝装置在急诊股疝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普理灵三维疝装置(3DP)在急诊股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急诊行3DP手术治疗的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0 min,平均出血2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1~2年无复发,无不适感.结论:采用3DP治疗股疝针对性地加强股环及腹横筋膜,无需广泛的解剖,操作简单,手术效果满意,可安全地应用于急诊股疝手术.

    作者:史学宁;徐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17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闭塞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调查97例长期MHD患者中17例20次发生AVF闭塞情况,分析其闭塞高危因素,术后早期给予内瘘护理、穿刺和止血护理及内瘘保养等措施.结果:20例次AVF闭塞患者,切开手术取栓或内瘘重建14例,溶栓再通1例,放弃AVF,改行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5例.结论:避免透析中高超滤率是防止动静脉内瘘闭塞的重要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合理使用和保养内瘘是预防内瘘闭塞的关键.

    作者:骆玉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二氮嗪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连接蛋白43的影响

    目的:观察二氮嗪预处理(DPC)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对心室肌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含量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I)组、缺血预适应(IPC)组、二氮嗪预处理(DPC)组和5-羟葵酸(5-HD)预处理组,每组9只.建立大鼠在体心肌MIRI模型,连接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监测左心室收缩压、舒张末压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再灌注结束后,采取血浆检测心肌酶谱,留取心室肌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x43含量.结果:DPC组与IRI组比较,肌酸激酶同工酶及乳酸脱氢酶均下降(P<0.05~P<0.01);Cx43含量的平均光密度显著升高,且以PCx43为主(P<0.01);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较IRI组升高(P<0.05~P<0.01).结论:DPC能维持再灌注心肌Cx43的数量,降低心肌损伤,维护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水平,提示Cx43可能参与了二氮嗪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陈天平;张乃菊;蔡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白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白细胞(WBC)与中性粒细胞(N)的改变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8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初期血WBC和N.按WBC总数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0×109/L)、增高组[(10~14)×109/L]、显著增高组(>14×109/L).按N数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0.75)、增高组(0.760.90).结果:与正常组比较,WBC增高组、显著增高组中、重型患者增多(P<0.01),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增高组和显著增高组中、重型患者均较正常组增加(P<0.05),正常组存活率高于显著增高组(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液中WBC及N增高,提示病情严重、疗效差、病死率高,可作为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

    作者:何小春;章明;高捷;査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无糖尿病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80例,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80例,当血糖≥11.1 mmol/L时,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8.0~11.1 mmol/L.观察2组病死率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8.75%,尿路感染发生率6.25%,病死率2.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第15、30天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伴应激性血糖升高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伍德生;吴晓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12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共14 d;对照组用灯盏花素注射液4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共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1).2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长春西汀治疗VBI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从高;华会;郝井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89例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的患者,观察淋巴结的大小、长径/短径比值(L/S)、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阻力指数(RI)及血流类型等声像图特点.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颈部淋巴结在L/S、边界、内部回声、淋巴结门、血流类型及RI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做出诊断,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阮吟;尹正银;孙医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90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以寻求佳的腰麻药物剂量.方法:选择90例ASA Ⅰ或Ⅱ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用0.5%重比重布比卡因,A组1.5 ml(7.5 mg),B组 1.8 ml(9 mg),C组2.1 ml(10.5 mg)进行腰麻.记录各组腰麻阻滞平面,达到高阻滞平面的时间以及高平面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产妇的麻醉效果及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硬膜外用药等情况,记录新生儿娩出1 min及5 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3组产妇麻醉达到阻滞平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腰麻阻滞平面均低于C组(P<0.01),而A组硬膜外用药使用率均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效果佳,但达到高阻滞平面时C组血压、心率变化波动较大,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均较高(P<0.05).B组麻醉效果好,循环相对稳定,药物使用率低.结论:剖宫产术应用0.5%布比卡因9 mg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好,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合适剂量.

    作者:吴克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14例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扑动(AFL)或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7例AFL或AF患者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14例,给予伊布利特注射液1 mg于10 min内静脉注射(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 mg静注.胺碘酮组13例,给予胺碘酮注射液150 mg于15 min内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75 mg静注.观察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例数及时间.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5);伊布利特组与胺碘酮组分别有11例与6例在给药后0~30 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分别有3例与2例在给药后30~90 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总转复率分别为100.0%和61.5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结论:伊布利特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为AFL或AF转复为窦性心律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王超;黎敬锋;李世光;王厚阳;陆明奎;陈良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种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小切口腹膜后2种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均为2组,A组行小切口腹膜后精索内动静脉高位结扎术,B组行小切口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精液改善情况.结果:24例治疗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5 min,术后平均住院4 d,随访6~12个月,B组2例复发,2组均无睾丸萎缩及坏死等远期并发症.A、B组患者手术后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和精子活力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2种术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均有明显疗效,住院时间短,疗效好,费用低,适应基层农村合作医疗限价要求,且A组术式更具有创新性,操作简便,便于推广.

    作者:胡宗亚;王勤甫;王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肝性脑病的循证护理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70例肝性脑病患者为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理论和方法,实施循证护理;选择2010年1~12月70例肝性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病历资料统计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肝性脑病复发率5.71%、Ⅲ期以上(含Ⅲ期)肝性脑病发生率17.14%,意外事故发生率4.29%,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57%、35.71%和15.71%(P<0.05).结论:循证护理降低了肝性脑病的复发率及Ⅲ期以上肝性脑病发生率,减少了意外事故的发生,为肝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作者:黄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