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明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0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糖尿病足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症状评分、踝肱血压指数(A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冷感、麻木和A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0级可提高疗效,减少溃疡和坏疽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姚绍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创面经久不愈是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之一,其病情复杂、病程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及缺损,常常合并骨折、骨缺损,手术失败率、感染发生率高[1],给患者精神上、经济上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2007年10月至2012年1月,笔者对15例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彻底清创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并经过合理的术后护理,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就其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余新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PE)终止妊娠时机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6例重度PE围生儿结局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包括一般资料、并发症、临床监测指标等.结果:重度PE早发型并发症发生率为93.02%,高于迟发型的83.33%(P<0.05);早发型重症PE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和体重>1 500 g者均低于迟发型(P<0.05和P<0.01),而2种类型的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8.60%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守治疗延长孕龄达≥32周可改善围生儿结局;各种监测方法是重度PE保守治疗的前提;终止妊娠时机决定围生儿结局.
作者:万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二氮嗪预处理(DPC)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对心室肌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含量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I)组、缺血预适应(IPC)组、二氮嗪预处理(DPC)组和5-羟葵酸(5-HD)预处理组,每组9只.建立大鼠在体心肌MIRI模型,连接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监测左心室收缩压、舒张末压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再灌注结束后,采取血浆检测心肌酶谱,留取心室肌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x43含量.结果:DPC组与IRI组比较,肌酸激酶同工酶及乳酸脱氢酶均下降(P<0.05~P<0.01);Cx43含量的平均光密度显著升高,且以PCx43为主(P<0.01);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较IRI组升高(P<0.05~P<0.01).结论:DPC能维持再灌注心肌Cx43的数量,降低心肌损伤,维护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水平,提示Cx43可能参与了二氮嗪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陈天平;张乃菊;蔡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术对减轻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的作用.方法:对80例贲门癌患者按手术中采用管状胃或普通胸腔胃分为常规手术组和管状胃手术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胃食管反流症发生率,并行胃食管24 h pH 监测,将反流超过5 min的次数、反流百分率、长反流时间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常规手术组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症19例(47.5%),管状胃手术组发生9例(22.5%).管状胃手术组反流超过5 min的次数、反流百分率和长反流时间均较常规手术组少或短(P<0.01).结论:管状胃成形术能有效降低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文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无糖尿病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80例,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80例,当血糖≥11.1 mmol/L时,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8.0~11.1 mmol/L.观察2组病死率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8.75%,尿路感染发生率6.25%,病死率2.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第15、30天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伴应激性血糖升高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伍德生;吴晓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念珠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VITEK-32 YBC真菌鉴定卡鉴定念珠菌,使用ATB fungus药敏试剂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各种标本中共分离念珠菌1 026株,以白色念珠菌多(61.00%),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念珠菌的检出率在痰液标本中高(89.47%);药敏试验显示念珠菌对 5-氟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对吡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念珠菌感染的检测及种类变迁的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作者:史东辉;张涛;李英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总结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3例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腔内激光闭合术结合高位结扎,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23例均治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手术瘢痕小、住院时间短、不易复发等优越性,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徐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Ⅱb~Ⅲb期宫颈癌36例同步放化疗,放疗分次量每次2 Gy,每周5次,总剂量50 Gy,体外照射开始后1周,采用192Ir高剂量率子宫腔内后装照射,腔内照射每周1次,A点剂量每次7Gy,共6次.放疗期间采用紫杉醇135 mg/m2,d1,顺铂25 mg/m2,d1~d3方案同步化疗,每3~4周重复,共2周期,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7例,进展2例,有效率94.4%.患者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间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下降和放射性直肠反应.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汪志求;韩光锋;段爱雄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流程对门诊手术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比较实施标准化流程前后门诊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器械功能完好性、包的体积和重量、包外标签、包内指示卡等质量指标.结果:手术器械清洗和包装质量标准化流程实施前后的整体合格率分别为87.5%和 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标准化流程,能有效提高门诊手术器械的清洗和包装质量,利于后续消毒灭菌.
作者:陈宽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性、安全性、微创性.方法:采用神经内镜对12例症状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进行囊肿壁部分切除及造瘘术.结果:术后除1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外,余11例症状改善明显.结论:神经内镜治疗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五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70例肝性脑病患者为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理论和方法,实施循证护理;选择2010年1~12月70例肝性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病历资料统计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肝性脑病复发率5.71%、Ⅲ期以上(含Ⅲ期)肝性脑病发生率17.14%,意外事故发生率4.29%,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57%、35.71%和15.71%(P<0.05).结论:循证护理降低了肝性脑病的复发率及Ⅲ期以上肝性脑病发生率,减少了意外事故的发生,为肝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作者:黄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切除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术.结果:围手术期无病死病例,中转开腹1例,术中无意外损伤,术后早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术者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严格按照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操作规范实施,腹腔镜下行直肠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杭群;姜从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方式的安全性和对肝脏的损伤程度.方法:肝癌肝切除的60例患者,接受全肝入肝血流阻断(A组)、半肝血流阻断(B组)和保留半肝动脉阻断方式(C组)的患者各20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B组多于A组(P<0.05),而肝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A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B组和C组患者(P<0.01).A组、B组和C组患者术后1 d和7 d总胆红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半肝动脉阻断的肝切除方式手术安全性好,对肝脏损伤较小.
作者:开喆;张启林;史皖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普理灵三维疝装置(3DP)在急诊股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急诊行3DP手术治疗的股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0 min,平均出血2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1~2年无复发,无不适感.结论:采用3DP治疗股疝针对性地加强股环及腹横筋膜,无需广泛的解剖,操作简单,手术效果满意,可安全地应用于急诊股疝手术.
作者:史学宁;徐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左心房重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膜活化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Ⅱb/Ⅲa,GP Ⅱb/Ⅲa)同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初步探讨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临床选取100例研究对象,分为心房颤动组(房颤组)60例、窦性心律组(窦律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其中房颤组中41例患者通过经胸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又分为血栓阳性组(21例)和血栓阴性组(20例).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给予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ial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记录以下指标:(1)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2)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情况.测定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浆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包括(1)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vWF和D-D;(2)流式细胞仪检测全部研究对象的全血中GP Ⅱb/Ⅲa水平.结果:LA-D、vWF、D-D、GP Ⅱb/Ⅲa的测定值均为窦律组<血栓阴性组<血栓阳性组(P<0.01);房颤组LA-D、vWF、D-D、GP Ⅱb/Ⅲa的测定值均高于窦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窦律组LA-D、vWF、D-D、GP Ⅱb/Ⅲa的检测值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重塑、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增加等因素可能共同参与左心房血栓的形成.
作者:程仁力;王志荣;张澍;黄利军;黄涛;谢后田;孙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侧卧体位下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Ⅱ~Ⅵ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观察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在16~20周左右获得骨性愈合,无髋内翻病例发生.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26例,良6例.结论:采用健侧侧卧体位下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便捷、微创等优点,特别适合治疗各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刘巍;曹建明;李健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鼠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PDTC作用于B16细胞不同时间后,MTT法测定其对B1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ELISA检测PDTC作用下B16细胞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经PDTC处理的实验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01);与对照组相比,PDTC作用后B16细胞VEGF表达降低(P<0.01). 结论:PDTC具有显著抑制鼠黑素瘤B16细胞生长及VEGF表达的作用,是一种有潜力的抑制黑素瘤增殖的药物.
作者:周艳梅;江从军;张汝芝;柴继侠;贺文欣;陈晓宇;陈晓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总结脑损伤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120例脑损伤高危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测,治疗组除完成常规监测内容外,还进行早期干预.结果:监测1年后,脑损伤儿在语言、运动、社会交往等能力方面的综合指标高于对照组,2组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损伤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运动、智能水平得到提高,可以大大改善预后.
作者:张智香;田恒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青年鼠(3月龄)、成年鼠(12月龄)和老年鼠(24月龄)脑干下丘中的表达,比较其表达的差异性,探讨该差异的原因及可能的生理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青年鼠、成年鼠、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组织中5-HT的表达.结果:青年鼠、成年鼠与老年鼠脑干下丘核团中,5-HT能神经元与神经纤维分布广泛,多个区域均可见5-HT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干下丘中央部核团中.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HT能神经元的数量及免疫反应性均低于青年和成年鼠(P<0.01),而青年和成年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鼠5-HT灰度值均较青年鼠和成年鼠显著增大(P<0.01).结论:老年鼠脑干下丘中央核5-HT表达呈现明显的老年衰退现象,此现象可能与5-HT的合成、重摄取及代谢分解功能的变化有关,对脑干下丘水平听觉信息的调制可能有重要影响.
作者:胡命宝;游牧;罗勋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