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峰
目的:了解癌症化疗患者的家庭负担现状,探讨影响家庭负担的因素.方法:对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187例肿瘤内科住院化疗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横断面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包括一般情况、疾病家庭负担调查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结果:癌症化疗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负担,其中以经济负担阳性回答率为高(100.0%),家庭对外关系阳性回答率低(90.6%).家庭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由大到小排列为家属采取的消极应对方式、家庭月总收入、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家属获得的社会支持.结论:癌症化疗患者的家庭负担状况具有普遍性和多维性.
作者:苗傲霜;蹇英;朱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管理屏障在便携式血糖仪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管理屏障对便携式血糖仪进行管理,并对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屏障技术后,护理人员对便携式血糖仪使用逐步规范,使用的正确率均有所提高.结论:管理屏障能提高便携式血糖仪的管理效果.
作者:徐红;王飞;李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索留学生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有效路径.方法:编写针对性、实用性药理学实验教学教材,重化实验集体备课、组织实验带教预演示,走简单英语是好英语、直观的教学是实验操作演示的教学之路,开启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结果:双语教材为留学生有序、有效地开展药理学实验教学;直观的实验教学演示补充了语言信息的不足;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估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测.结论:以国际化、针对性、质量观为指导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实际动手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作者:杨克红;祝晓光;吴华璞;蒋志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钼靶X线术前定位活检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钼靶X线检查发现异常并行穿刺定位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切除病灶,金属定位导丝完整取出,无一例并发症,术后诊断乳腺癌23例,余62例为良性病变.结论:钼靶X线术前定位活检是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也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周锐;王圣应;高之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科败血症细菌谱的改变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582例败血症患儿血培养阳性分离菌株的细菌谱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5~2007年的263例患儿设为A组、2008~2010年的319例患儿设为B组,比较2组细菌谱及耐药性的变化.结果:共分离菌株5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8株(61.5%),革兰阴性菌188株(32.3%),念珠菌8株(1.4%),其他28株(4.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1.2%、大肠埃希菌20.4%、金黄色葡萄球菌6.4%、肺炎克雷伯杆菌3.4%、肠杆菌3.4%.B组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于A组分离菌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株增加.结论:儿科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并有逐渐增长趋势;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明显.
作者:时花;都鹏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诊断的方法,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48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不典型胎盘早剥发生率占同期总分娩数的1.6%,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胎心监护仪等监测数据和临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准确率为91.7%.结论: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诊断率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B超检测结果、电子胎心监护等进行动态观察.
作者:江雪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与LKB1在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的表达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0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和高脂饮食组(HF组),各15只,分别予普通饲料喂养和高脂饲料喂养.喂养16周后,HF组大鼠体重高于NC组20%者为成功建立模型.所有大鼠过夜禁食后,麻醉状态下测量体重(BW),取静脉血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处死大鼠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中AMPKα、磷酸化AMPK(P-AMPKα)和磷酸化LKB1蛋白(P-LKB1)的表达.计算AMPK活性.结果:与NC组比较,HF组大鼠BW、FFA、TG、FPG、FINS均升高(P<0.05~P<0.01),脂联素水平降低(P<0.05),骨骼肌组织中P-AMPKα和P-LKB1蛋白表达降低,AMPK活性降低(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营养性肥胖,降低LKB1和AMPK的活性,从而导致TG和TCH的合成增加,血糖升高,形成胰岛素抵抗.
作者:程媛;王佑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滑车上动脉血管蒂额部皮瓣鼻再造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1例行滑车上动脉血管蒂额部皮瓣鼻再造术的患者给予适当的术前心理调适、术后心理支持,严格监测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及时观察皮瓣血运,对出现的异常情况早发现、早处理,正确指导患者体位,做好患者切口的局部护理和再造鼻的固定与塑形.结果:11例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再造鼻外形效果满意.结论: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切口和皮瓣的血运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不仅提高了皮瓣成活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丽;商琼琼;赵永娟;徐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能快速鉴别是否具有耐甲氧西林基因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NUC基因的保守区为靶区域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同时针对耐甲氧西林特异MecA基因设计另一对引物和探针;2条探针的5′端标记不同荧光报告基团(FAM和HEX),3′端标记荧光淬灭基团,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鉴别其是否具有耐甲氧西林基因,并对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的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双重荧光PCR方法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基因分别进行特异扩增,两者均为阳性时可判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基因特异扩增阳性而耐甲氧西林基因特异扩增阴性可判为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同种属的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藤黄微球菌等病原体均无扩增;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的灵敏度低可检测至100个菌体.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不仅能实现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社区感染和临床感染的监控,同时也可为临床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用药提供必要的依据.
作者:倪勇;孙余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与CD8+CD28+T细胞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轻、中、重度乙型肝炎肝组织中HBV抗原及核酸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CD28T细胞表达并比较.结果:重度、中度、轻度乙型肝炎中HBsAg(+)HBcAg(+)、HBsAg(+)HBcAg(-)、HBsAg(-)HBcAg(+)和HBsAg(-)HBc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CD8+CD28+T细胞水平较对照组低,中度和重度乙型肝炎患者CD8+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CD8+CD28+T细胞随着炎症分级逐级升高,CD8+CD28-T细胞却随着炎症分级逐级减低(P<0.01).HBsAg(+)HBcAg(+)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CD8+CD28+T淋巴细胞表达低于HBsAg(+)HBcAg(-)、HBsAg(-)HBcAg(+)和HBsAg(-)HBc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P<0.05~P<0.01).HBV DNA、HBeAg在不同分级炎症活度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组织HBV更能准确反映肝组织HBV DNA复制情况,是机体免疫状态的间接反映,可作为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选择及疗效预测因子.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分子的表达强度与HBV的清除密切相关,CD28高表达可促进肝细胞内HBV清除.
作者:涂远航;荣梅生;马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锰对大鼠肝脏线粒体的氧化损伤作用,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MnCl2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2、8、32 g/kg MnCl2溶液,每天1次,连续30 d后取大鼠肝组织测定线粒体PT孔、线粒体膜肿胀度、线粒体膜电位、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羟自由基(O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各组间肝线粒体PT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nCl2高剂量组线粒体膜肿胀度小于对照组和MnCl2低剂量组(P<0.05);MnCl2高剂量组线粒体膜电位光密度均低于其他3组(P<0.05~P<0.01).与对照组和MnCl2低剂量组相比,MnCl2中、高剂量组肝线粒体SDH均下降(P<0.01),且MnCl2中、高剂量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与对照组和MnCl2低剂量组相比,MnCl2高剂量组肝线粒体细胞色素C上升(P<0.05).MnCl2高剂量组肝线粒体OH·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MnCl2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线粒体GSH-PX显著降低(P<0.05).结论:锰可导致线粒体氧化损伤,引起大鼠肝线粒体PT孔开放、膜电位下降,SDH、GSH-PX降低,细胞色素C、OH·显著升高,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
作者:申玲;贾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青年人(<45岁)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74例青年人脑梗死均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营养脑神经细胞及对症治疗.结果:51例患者病因明确,其中高血压、高血脂为主要原因,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血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糖尿病;6例有偏头痛病史,而口服避孕药、吸烟、饮酒是常见的诱发因素;腔隙性脑梗死53例,大面积脑梗死6例;治愈好转率为98.65%,复发率为1.37%.结论:青年人脑梗死以高血压、高血脂为主要原因,预后较好,早期病因干预是防治脑梗死的主要措施.
作者:余宗洋;陈久权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在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ω-3PUFAs.2组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常规治疗为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等,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均给予能量补充105~125 kJ·kg-1·d-1,干预组中部分热量由ω-3PUFAs的脂肪乳剂来提供.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7天监测患者当日高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白细胞计数及氧合指数,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期间的费用.结果:2组的临床指标在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白细胞计数均呈下降趋势,氧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与时间呈相关性,干预组在第4和7天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第7天观察患者预后转归,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及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ω-3PUFAs对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成;张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人胆囊癌GBC-SD细胞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基因的表达,探讨抑制HPA基因后对GBC-SD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人HPA基因miRNA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转染入人胆囊癌GBC-SD细胞,RT-PCR检测转染前后HPA mRNA表达情况,选出对HPA基因沉默效果佳的质粒.通过划痕损伤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干扰沉默HPA表达后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侵袭性的影响.结果:质粒pcDNA6.2-GW/EmGFP-miR-HPA-2沉默人胆囊癌GBC-SD细胞HPA mRNA表达的效果好.划痕损伤试验中胆囊癌GBC-SD细胞的迁移距离在12 h、24 h pcDNA6.2-GW/EmGFP-miR-HPA-2组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P<0.01).pcDNA6.2-GW/EmGFP-miR-HPA-2组中穿过Transwell小室基质的胆囊癌GBC-SD细胞数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结论:靶向人HPA基因miRNA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HPA基因的表达,抑制人胆囊癌GBC-SD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李三红;刘会春;周少波;金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NOS)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NOS在喉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6例喉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iNO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喉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关系.结果:iNOS在喉癌组织中表达率为81.8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06%(P<0.05).不同临床分期、临床分型喉癌患者的iNOS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病理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S可能是喉癌侵袭转移机制中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在喉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具有一定作用,对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成义;周蕾;詹晓东;舒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前颅底肿瘤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鼻内镜下鼻前颅底肿瘤切除术患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护理.结果:10例患者经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鼻前颅底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质量及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秀丽;李玉升;姜宋丽;王琴;金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原位回肠新膀胱(IN)与乙状结肠新膀胱(SN)术后早期贮尿囊功能状态.方法:7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和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其中行IN 40例,行SN 33例.采用影像学、尿流动力学检查和控尿状态评估早期新膀胱的功能.结果:73例平均随访12个月,无围手术期病死病例.术后3~6个月,IN组大贮尿量为(485±60) ml,较SN组的(350±52) ml多(P<0.01);膀胱充盈压及排尿膀胱压均较SN组降低(P<0.01);IN组白天尿控满意率为87.5%,SN组为90.9%;SN组夜间尿控满意率为48.5%,IN组为6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N组出现2例上尿路轻度积水,肾功能轻度受损.结论:采用去管化的回肠或乙状结肠重建新膀胱能达到足够的贮尿容量和可接受的尿动力学改变,获得满意的日间控尿.SN夜间控尿较IN差.夜间尿失禁仍是肠道膀胱替代术所面临的问题.
作者:薛胜;李庆文;张家俊;陈志军;王成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胃癌患者75例,采用EOF方案(EOF组)化疗39例,XELOX方案(XELOX组)化疗36例,每3周为1个疗程,均于化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对比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EOF组总有效率为43.6%,XELOX组总有效率为41.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ELOX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EOF组(P<0.01),但都为Ⅰ、Ⅱ度.EOF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的发生率均高于XELOX组(P<0.01).结论:EOF方案和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均可耐受.XELOX方案用药方便,适合年老体弱的患者,而EOF方案在复治患者中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张红宇;吴昌平;吴骏;周文杰;王琦;孟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炎症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将84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组(>30 d)43例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组(<48 h)41例,并选择40例水平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hs-CRP.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对照组(P<0.01),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房颤动与炎症有关,炎症参与了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
作者:程仁力;黄涛;张澍;黄利军;孙彤;谢后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126颗牙体缺损,并随访1~8年,检查修复后牙体和充填体状况,对临床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于修复后1、3、5、8年随访,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1.27%、80.95%、60.32%和32.54%,其中失败病例主要表现为充填物脱落、继发龋、变色或染色.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牙体病色泽美观,耐磨,操作方便,成功率较高,远期疗效有待提高.
作者:朱振亚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