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会支持与癌症化疗患者身心需要的分析研究

刘春梅;刘学华;何学林

关键词:身心医学, 社会支持, 癌症, 药物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与患者身心需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50例癌症患者化疗间存在的身心需要与得到的社会支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癌症化疗期间给予充分的社会支持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的身心需要为对护士穿刺技术的要求和对自身血管的保护.在生理及心理上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与帮助,避免减轻化疗时产生的不适反应,通过对患者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年龄>65岁的患者更希望得到社会的关心与支持.结论:应重视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的社会支持,满足其身心需要,改善护理效果,帮助其树立抗癌信心,提高生存质量.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隆突下淋巴结清扫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手术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5例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术中常规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切除的淋巴结常规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186例隆突下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发生率70.19%,有淋巴结转移9例,转移率4.84%,9例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患者在3年内均死于癌肿复发和(或)转移.结论:食管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极高,而癌肿转移率却很低,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极差,须综合治疗.

    作者:赵璐;施开炯;王衡;胡少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表达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由结缔组织合成、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家族.已被证明可以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ECM),影响正常组织的再生与重建.肿瘤侵袭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恶性肿瘤细胞从其原发灶脱离,穿过ECM和基膜,进入淋巴血管等过程,其中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是必需的步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需要专一的蛋白水解酶的作用.研究表明,MMPs的过度表达或活性的提高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密切关系.MMPs除了对肿瘤侵袭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之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MPs在良性和恶性肿瘤的生长、血管形成和促进转移灶的生长中也有重要作用.

    作者:任志;王启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唇腭裂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并发症评估

    目的:分析唇腭裂患儿手术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的分布特点,探讨有效预防治疗措施.方法:650例3个月~6岁唇腭裂手术患儿,根据年龄分为3组:婴儿组3个月~1岁,幼儿组>1~3岁,儿童组>3~6岁,对麻醉苏醒期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各年龄组中并发症分布不一致,婴儿组以低氧血症(23.0%)多见,幼儿组以心动过速(7.4%)和低氧血症(8.5%)多见,儿童组则以呕吐(10.9%)、躁动(6.5%)多见(P<0.05).结论:对唇腭裂患儿麻醉苏醒期应加强观察和监测,并根据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作者:张松;张志武;徐静;高嵩;黄鹤;李光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32例COPD缓解期患者经呼吸训练前及呼吸训练6个月后的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呼吸训练后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脉搏氧饱和度(SaO2) 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呼吸训练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耿利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临床观察及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及无生育要求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8例,在B超监视下用自凝刀射频治疗,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视,术后观察腹痛及阴道流血等,并且术后定期随访.结果:60例子宫肌瘤患者治愈57例,好转2例,治愈率91.8%,有效率97.2%.功血8例治愈7例,治愈率87.5%,有效率100%.结论:自凝刀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安全可行、疗效肯定的一种微创新方法.

    作者:闫华;李志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Ⅱ类牵引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验证Ⅱ类牵引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中的作用.方法:对1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应用Ⅱ类牵引调整前牙的覆(牙合)覆盖关系及磨牙关系.结果:15例患者在平均8个月的Ⅱ类牵引中,前牙的覆(牙合)覆盖都调节到了正常,磨牙关系都调整到中性.结论:Ⅱ类牵引能使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调整到正常,磨牙关系调整到中性.

    作者:孙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腺癌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82例乳腺癌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的甲基化状态.结果:乳腺癌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30.5%.乳腺癌患者癌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与肿瘤分期、肿块的大小、病理类型、月经状况、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和家族史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早期事件,有可能作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指标.

    作者:郑荣生;张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携带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构建含人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初步研究NT-3的在体功能做准备.方法:酶切法从已构建好的真核表达载体NT-3-pIRES2-DsRed2质粒中切下含有NT-3和DsRed2(包括连接区域pIRES2)的目的片段,将其插入到腺病毒骨架质粒pAdShuttle-CMV的多克隆位点中,电穿孔法将腺病毒骨架载体pAdShuttle-CMV-NT-3-DsRed2和预转入人肠杆菌BJ5183的穿梭载体pAdEasy-1进行细菌内同源重组.PacⅠ酶切线性化鉴定正确的同源重组载体,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包装形成表达NT-3目的蛋白和红色荧光的腺病毒.通过293T细胞3轮扩增病毒,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获得高滴度的纯化腺病毒.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同源重组质粒载体的DNA测序证实腺病毒载体中含有NT-3的目的片段,Western blot证实感染重组腺病毒的293T细胞中有相应的NT-3蛋白表达;病毒滴度为109 PFU/ml.结论: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的方法可以成功构建同时表达NT-3蛋白和红色荧光的重组腺病毒.

    作者:范迟;高下;徐琳;朱光洁;陈杰;麻晓峰;丁小琼;陆玲;周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TIMI血流和内皮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TIMI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胆固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0例,造影前应用高频超声测定血管内皮功能的主要指标(肱动脉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胆固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造影后按TIMI血流情况分为TIMI血流3、2、1、0级共4组.结果:不同TIMI血流组患者的胆固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血管内皮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IMI血流和血管内皮功能、血脂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有一定关系,TIMI血流越差,血管内皮功能损害越严重,血脂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越高.

    作者:陆卫红;王如兴;羊镇宇;曹云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过量维A酸致昆明小鼠腭裂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目的:建立维A酸诱导的发生率较高、易于获得并可用于腭裂发生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致畸物全反式维A酸(atRA)作用于昆明小鼠(对照组采用等剂量溶剂),观察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时间的胚鼠腭裂畸形发生率及腭部组织的光镜结构特点,确定诱导腭裂发生的佳作用条件.结果:在孕10天给予80 mg/kg剂量atRA诱导昆明小鼠腭裂发生率高为100.0%(P<0.01),为理想的腭裂动物模型,光镜结果显示,atRA诱导的腭裂为小腭.结论:成功建立了atRA致腭裂发生分子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腭裂畸形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尹海燕;刘凯;卓煜娅;刘桐;孙美群;邹维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邻近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复杂性前尿道狭窄12例

    目的:观察两种邻近带蒂复合组织皮瓣修复复杂性前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对12例前尿道长段狭窄的男性患者,分别采用带蒂包皮瓣和带血管蒂阴囊纵隔组织瓣进行修复,并对其效果进行总结.结果: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期愈合10例,排尿通畅,不需要多次尿道扩张,随访2~5年,无尿道再狭窄形成.1例发生尿瘘,再次修复治愈.1例舟状窝至尿道外口形成尿道下裂,不影响排尿.结论:邻近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复杂性前尿道狭窄具有取材方便、皮瓣血运好、愈合力强、再狭窄机会少等优点,是修复长段尿道狭窄首选的方法之一.

    作者:侯金华;顾恒;王昌兵;余同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雌激素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探讨两者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估计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和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ER表达.结果:VEGF、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VEGF、ER的表达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协助诊断指标,是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腺瘤生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瓮生彬;张建波;张淑艳;郑超;白杰;徐德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LRP和MRP在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LR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MRP)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肺癌组织LRP和MRP的表达情况.结果:62例肺癌组织中LRP、MRP的表达率分别为61.3%和70.0%,LRP和MRP共同阳性表达率为51.6%,LRP、MRP的阳性表达率在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LRP、MRP与肺癌的固有性耐药有关,与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且两者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关系.

    作者:胡俊锋;夏雪梅;李殿明;承泽农;冯振中;陈余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针刺结合超短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超短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超短波治疗; 对照组30例单独采用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痊愈率60.0%;对照组有效率80.0%,痊愈率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针刺结合超短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高于单纯采用超短波治疗.

    作者:江勇;徐磊;张学云;曹树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向单人操作法转换的技巧探讨

    目的:探讨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向单人操作法转换的可行性,总结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优点.方法:分析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成功率、插镜至回盲部的时间、进镜至末端回肠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总结单人操作法的体会.结果:结肠镜单人操作成功率96.3%,大多数用时5~10 min,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可向单人操作法顺利转换,单人操作法具有安全简便、低痛、成功率高、患者反应良好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汪建超;姚爱群;王启之;燕善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补肾化瘀利水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利水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饮食管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肾化瘀利水中药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脂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补肾化瘀利水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

    作者:王建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估

    目的:通过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者健康生存质量评估,评价Lysholm评分在关节镜ACL重建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49例(50膝)接受关节镜ACL重建术的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均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和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估,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并分析Lysholm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1),但SF-36各项评分的改善程度并不一致.结论:Lysholm评分能较好地评估ACL重建术对改善患者关节稳定性和缓解疼痛的疗效,但对于评价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和其他方面的改善还存在局限性.SF-36评分引入到ACL重建术的疗效评估中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维;王志强;苑秀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法医病理学尸检在医疗纠纷处理与医学司法鉴定中的作用及地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上社会因素、舆论因素等影响,集中表现为医疗纠纷数量不断上升,纠纷造成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已严重干扰现有的医疗秩序,甚至危及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法医病理尸检就是通过尸体解剖,对死者查明死因,为医学司法鉴定提供有力的科学证据,对更好地解决医疗纠纷起到积极作用,因而病理尸检在医学司法鉴定中的作用与地位也就愈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葛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温度干预护理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措施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老年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保温毯、输入加温液体、DAR人工鼻气道加温湿化等综合性温度干预护理.分别监测患者麻醉前的体温,入麻醉后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体温,在PACU的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及苏醒延迟、血压异常、寒战、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和入PACU的体温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时间、停留时间和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温度干预护理,可缩短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减少低体温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作者:洪黎霞;闵立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105 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105 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 例中,非手术治疗64例,其中随访49例, 痊愈8 例,显效31 例,无效10 例,有效率79.6%;手术治疗41 例,均随访,痊愈15例,显效20 例,无效6例,有效率85.4%.随访总有效率82.2%.结论: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治疗中,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鲁殿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