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鹰嘴截骨双钢板加压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

许旭;朱辉;李学则;佟长征;任大营;胡正军

关键词:肱骨骨折, 粉碎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 加压术
摘要:目的:评价非鹰嘴截骨平行双钢板加压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非鹰嘴截骨入路、平行双钢板加压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12例临床资料.结果:按Cassbaum评分:优2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66%.结论:非鹰嘴截骨入路平行双钢板加压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固定牢固,能早期功能锻炼,且不截骨易为患者接受,是治疗C3型骨折的可靠方法.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活血汤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在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5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降血糖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汤煎剂口服,每天2次,每次200 ml,8周后记录颈动脉管腔直径、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P<0.01);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变薄,颈动脉硬化斑块缩小或消失,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益气活血汤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疗效显著.

    作者:陈文实;张锋;李仁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真菌性鼻窦炎46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真菌性鼻窦炎46例的临床资料.11例行改良上颌窦根治术,35例行鼻内镜手术.结果:46例临床症状消失,术腔上皮化良好,引流通畅,随访3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大多有典型的临床表现,CT有明确的特征性,手术彻底清除病窦内病变组织,建立通畅的长期引流通道是治疗关键.

    作者:岳修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新生儿型环状胰腺影像诊断17例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环状胰腺的X线表现. 方法:对17例新生儿环状胰腺的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中9例合并肠旋转不良,1例合并Ⅲ型肠闭锁.X线平片显示单泡征4例,双泡征12例,环状胰腺双泡征1例;上消化道碘剂造影显示梗阻部位均为十二指肠第二段.远端圆钝,可见一小尖端(寿桃征),无造影剂通过15例;可见狭窄段及部分造影剂通过2例;15例环状胰腺特征性表现(小尖端)位于盲端的中心,呈向心性狭窄.结论:新生儿型环状胰腺多为梗阻严重,梗阻部位为十二指肠第二段,梗阻端形态多为钝状伴寿桃征表现.

    作者:田忠甫;张新荣;陈为红;郭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对非脱垂有盆腔手术史及大子宫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进行比较,评价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及其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能性.方法:对26例非脱垂大子宫及有盆腔手术史者行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阴式组),并与同期26例开腹子宫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阴式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腹式组(P<0.01),但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相比术后恢复快.对于有盆腔手术史及大子宫者也是安全可行的,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李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39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9例RA住院患者实施及时有效治疗的同时,予以心理及健康指导、饮食、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护理.结果:患者在住院期间对疾病的诊疗和护理给予积极配合.结论:对RA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张莉;王静;周薇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PTEN、Rb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张力蛋白同源物磷酸酯酶(PTEN)、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Rb基因蛋白在150例乳腺癌标本及3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异常表达与乳腺癌若干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PTEN、Rb基因蛋白在乳腺癌组与乳腺良性病变组异常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TEN基因蛋白的失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失表达有一定关系(P<0.05).Rb基因蛋白的失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只是在乳腺癌Ⅲ级中失表达率较高.ER的表达与Rb蛋白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TEN、Rb基因蛋白在乳腺良性病变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在乳腺癌中表达率下降,表明其肿瘤抑制功能丧失,促进细胞的肿瘤性转化.PTEN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ER失表达相关,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刘德纯;赵云霞;承泽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信息支持对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信息支持对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方法:选择食管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0)在接受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的一般健康指导的基础上,于访视时及麻醉诱导前还接受手术室护士提供的与留置尿管相关的信息支持,对照组(n=30)只接受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的一般健康指导,比较两组在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术前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可明显减轻苏醒期躁动.

    作者:蒋新;朱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非鹰嘴截骨双钢板加压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

    目的:评价非鹰嘴截骨平行双钢板加压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非鹰嘴截骨入路、平行双钢板加压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12例临床资料.结果:按Cassbaum评分:优2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66%.结论:非鹰嘴截骨入路平行双钢板加压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固定牢固,能早期功能锻炼,且不截骨易为患者接受,是治疗C3型骨折的可靠方法.

    作者:许旭;朱辉;李学则;佟长征;任大营;胡正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经尿道钬激光治疗腺性膀胱炎2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治疗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CG)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经膀胱镜病理活检证实的CG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治疗,术后行吡柔比星20 mg+5% GS 40 ml膀胱灌注. 结果:2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8~27个月,19例治愈,6例好转,2例复发,无癌变. 结论:经尿道钬激光治疗CG,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罗勇;曹志刚;刘军;贾瑞鹏;苏江浩;茅一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超声快速处理仪快速病理诊断70例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快速处理仪快速切片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术中超声快速处理仪快速切片病理诊断资料,并和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相比较.结果:70例术中明确诊断者67例,延迟诊断者3例,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完全相符.结论:超声快速处理仪快速切片可满足术中快速病理诊断需要,不仅可作出良恶性质的判断,而且能分出各种亚型;且成本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志娟;王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对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20例.全麻诱导分别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1.5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或芬太尼3~5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5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并分析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5 min的心血管反应数据.结果:芬太尼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舒芬太尼组与诱导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插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应激反应较弱.

    作者:李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气管导管导引下胃管插管洗胃在农药中毒急救中的应用

    农药中毒患者急救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及时洗胃,以尽量减少毒物的吸收.

    作者:刘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严密观察50例重症HFMD患儿的病情变化,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及时进行机械通气,及早快速脱水降颅压并采用大剂量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 结果:41例抢救成功,9例死亡. 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识别重症患儿并采用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基础;及时治疗,行人工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丁红美;祖大玲;张祝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红内期间日疟原虫浓集纯化及免疫反应性研究

    目的:建立白细胞滤器(Plasmodipur)联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浓集纯化红内期间日疟原虫(P.v)的方法.分析和比较皂素与冻融两种处理方法制备的P.v抗原与P.v感染者混合血清免疫反应性的差别.方法:P.v感染者血样,用Plasmodipur滤器分离去除白细胞,经60%Percoll浓集其中的感染红细胞(iRBC).采用皂素法和冻融法从iRBC中释放疟原虫,经超声粉碎,所获P.v可溶性抗原和同样处理的正常红细胞(nRBC)成分经SDS-PAGE电泳分析其组分差别,并应用P.v感染者、正常对照混合血清与相应的抗原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确定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组分.结果:115例P.v感染者血样,用Plasmodipur滤器分离去除白细胞,每10个油镜视野中WBC残留≤5个99例(86.1%),经60%Percoll浓集的35例样本中,共有30例(85.7%)能提高iRBC比例至60%以上.SDS-PAGE电泳分析,皂素处理与冻融处理的P.v抗原分别显示出6条和2条P.v特异性蛋白条带.免疫印迹分析表明,P.v感染者混合血清能特异性地识别22、24.5、29、35、36 kDa皂素处理的P.v抗原,26、49、59、63、115、120 kDa冻融处理的P.v抗原.结论:血样中疟原虫皂素与冻融两种处理方法制备的P.v抗原与P.v感染者混合血清免疫反应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皂素处理的22 kDa抗原组分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其作为P.v特异性诊断抗原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守锋;陶志勇;夏惠;高琪;胡开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双极等离子内镜系统对40例BPH患者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55~155 min,平均95 min;术中失血量约80~600 ml,平均180 ml;切除腺体重量平均67.2 g;无出血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发生;随访6~18个月,无真性尿失禁,大尿流率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提高.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具有腺体切除彻底,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大体积前列腺.

    作者:钱永;杜永强;刘彬;单卫民;刘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5-脂氧合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的表达,探讨其作为诊治涎腺MEC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方法,检测5-LOX 在40例涎腺MEC、20例多形性腺瘤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统计分析.结果:5-LOX在涎腺MEC中表达率为67.5%,显著高于多形性腺瘤0.0%和癌旁正常组织5.0%(P<0.01),5-LOX在高、中、低分化涎腺ME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0%、6/9和100.0%,肿瘤分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LOX可能是涎腺MEC诊断和判断分化程度的生物学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廖圣恺;葛淑芬;承泽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17例临产孕妇及1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凝血指标.结果:临产孕妇较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和凝血酶凝结时间均明显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临产孕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对预防、诊断临产孕妇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承虎;许铁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病理进展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ndometrial stromal tumor,EST)是一种少见的女性生殖道肿瘤.Norris等(1966)将EST按性质分为三类:(1)子宫内膜间质结节,良性;(2)子宫内膜间质肌病(即淋巴管内间质肌病),低度恶性;(3)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高度恶性;

    作者:杨振中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3例和乳腺癌32例,应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多西他赛70 mg/m2 d1,顺铂40 mg d2~4,3周为1疗程)化疗2个疗程以上评价疗效.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的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27.9%,乳腺癌为31.3%;主要毒副作用均为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发热等,且Ⅳ度少见,未见明显肝肾毒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叶明明;胡文军;孙翠玲;周俭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16例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处理方法采用牵引孔吸尽,交换钳头,钛夹钳夹止血.结果: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中转开腹1例.结论:胆囊动脉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只要术者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相应处理对策,均能获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许长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