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启动子调控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马黎丽;陈昌杰;杨清玲;章尧

关键词:白血病, 髓母细胞性, 基因表达,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启动子, 荧光素酶基因表达载体
摘要:目的:构建并鉴定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eriptase,hTERT)基因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载体.方法:用巢式PCR方法克隆hTERT序列长约1 100 bp的启动子片段,经测序无误后将其插入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中,构建pGL3-hTERTp重组质粒,转化JM190细菌得到大量含有hTERT启动子的荧光素酶重组质粒.用双酶切和PCR法鉴定重组质粒,并送测序鉴定.结果:经过酶切和PCR法鉴定成功地构建了携带hTERT启动子的重组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结论:成功获得由hTERT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载体,为研究As2O3对HL-60细胞端粒酶作用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与人乳腺癌细胞恶性增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sae inhibitor,RI)的表达与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SKBR-3恶性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RI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检测RI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增殖速度、S期所占比例均小于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SKBR-3(P<0.05~P<0.01),且MCF-7细胞中RI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DA-MB-231、SKBR-3细胞(P<0.01).结论:RI与人乳腺癌细胞恶性增殖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唐晓燕;章菊;夏俊;陈俊霞;崔秀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猪白细胞介素12 p35、p40亚基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猪白细胞介素(IL)-12 p35、p40亚基基因,为制备猪囊尾蚴的复合基因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分离成年猪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脾细胞,培养10 h后用IFN-γ(100 ng/ml)刺激增殖12 h,随后加入细菌脂多糖 (1 μg/ml)刺激培养3 h,分别收集细胞并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猪IL-12 p35、p40 cDNA 编码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猪IL-12 p35、p40 cDNA PCR 产物电泳结果证明所克隆的基因分别为616 bp和1 011 bp,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 报道的基因序列各有一个碱基差异,但编码氨基酸无差异,证实分别为猪IL -12 p35、p40 cDNA 编码基因.结论:成功克隆了猪IL-12 p35、p40 cDNA 编码基因.

    作者:袁远英;方强;孙新;王雪梅;李柏青;夏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细菌基序对黑素细胞及前列腺素E2的影响

    目的:研究细菌基序(CpG-ODN)对黑素细胞形态、黑素生成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用CpG-ODN处理体外培养的B16黑素瘤细胞和melan-α黑素细胞,分别用MTT法、多巴氧化法、NaOH裂解法和ELISA法检测B16细胞活力、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以及上清中PGE2的水平,另外,观察CpG-ODN干预后melan-α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干预24 h后,5 μg/ml CpG-ODN促进B16细胞增殖,10 μg/m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而15 μg/ml CpG-ODN则抑制细胞增殖.48 h后,不同浓度CpG-ODN组的细胞增殖率趋于稳定,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μg/ml CpG-ODN提高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作用近似于α-MSH(P>0.05).另外,此浓度CpG-ODN作用48 h后的细胞上清液中PGE2含量也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为检测时间滞后所致.10 μg/ml CpG-ODN 作用于melan-α细胞24 h后,细胞树突数目增加,并有二级以致三级树突出现.结论:CpG-ODN作用于鼠黑素细胞的适宜浓度为10 μg/ml,此浓度对黑素细胞的作用有时间依赖性.该实验为CpG-ODN作用于正常人黑素细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薛东章;张汝芝;江从军;朱文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Tat47-57-HBcAg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融合蛋白的表达鉴定

    目的:探讨融合蛋白Tat47-57-HBcAg原核表达的可行性,并分析其表达形式,为研究其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合成Tat47-57编码序列,PCR技术扩增HBcAg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片段拼接法,将Tat47-57编码序列和HBcAg基因拼接,将融合基因克隆到pET28原核表达载体中.挑选测序正确的构建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gamiTM2(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融合蛋白表达,表达产物超声破壁,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形式,Western印迹鉴定.结果:Tat47-57-HBcAg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过度表达,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Tat47-57-HBcAg融合蛋白可与HBcAg单克隆抗体反应.结论:融合蛋白Tat47-57-HBcAg以可溶性形式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并能特异性的被HBcAg单克隆抗体所识别.

    作者:潘庆春;余永胜;汤正好;张韡;韩进超;臧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胃癌转移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肿瘤治疗中的大障碍.癌的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与基因密切相关,转移常常伴随着某些基因的改变.

    作者:张庆;顾琴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缺氧、血管生成与胰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实体肿瘤,具有早期诊断困难、易于局部浸润和早期转移以及放化疗不敏感等特征.在美国,胰腺癌仅占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的2%,但却占死亡病例的5%

    作者:费健;韩天权;张圣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预防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防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方法:根据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生的实习和就业的需要,在省外江苏、浙江和上海(江、浙、沪)发达地区建立专业实习基地,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结果:预防医学专业在上海市和江苏省等五省市的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临床实习医院等建立了14个实习基地(涉及40个实习单位).连续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在省外的就业率从2005首届28.1%上升到2007届61.1%,而其中在江、浙、沪专业实习基地及其周边地区就业者均高达93%以上.结论:实践证明,专业实习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是专业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增强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周纯先;王春华;程先进;江城梅;张月英;孟莉;孔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吸入依洛前列环素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吸入依洛前列环素对先天性心脏病(CHD)继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对20例CHD继发PAH患者吸入依洛前列环素,分别测量吸入药物前后各血液动力学参数,比较用药前后的差异.结果:吸入依洛前列环素后PAH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P)、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PVR)下降,外周动脉血血氧饱和度、周围动脉氧分压、体循环血流量、肺循环血流量、心脏指数(CI)增加;混合静脉血氧含量、体循环收缩压、混合静脉血血氧饱和度、体循环舒张压、体循环平均压、肺小动脉嵌顿压、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吸入依洛前列环素可安全有效地降低PAH患者的PAP、PVR,增加CI.

    作者:罗显元;周学中;张维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三氧化二砷对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NF-κB、C-IAP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在诱导人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中,对核因子-κB (NF-κB)、细胞凋亡抑制蛋白2(C-IAP2)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A375细胞中NF-κB p65核蛋白的表达和caspase-3蛋白的活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C-IAP2 mRNA的表达.结果:2.5、5.0、10.0 μmol/L As2O3作用于A375细胞24 h,NF-κB p65核蛋白表达比值分别为(39.60±7.76)%、(10.17±0.90)%和(4.43±0.91)%;caspase-3蛋白比值分别为(10.03±2.06)%、(23.43±3.28)%和(35.70±4.61)%;C-IAP2 mRNA表达的比值为(66.78±15.46)%、(30.16±5.52)%和(6.46±4.54)%,上述各指标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及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着As2O3作用浓度的增加,caspase-3激活型蛋白增多,NF-κB p65核蛋白和C-IAP2 mRNA表达下降.结论:As2O3能抑制NF-κB、C-IAP2基因的表达,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推测NF-κB-C-IAP2-caspase-3通路可能是As2O3诱导A375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

    作者:陈治文;王东萍;夏俊;高绪锋;杨同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我国首例人体司氏伯特绦虫病——节片形态及流行病学意义

    目的:探讨司氏伯特绦虫人体感染在进行病原诊断时对节片的识别及我国发现该绦虫感染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意义.方法:收集的节片进行活体观察和甲醛固定后观察,测量记录其形态以分析大体标本的形态特点.结果:患者送检节片为数节至10余节甚至数十节相连,呈典型的宽远大于长的特点,在活体时由于虫体遇冷收缩可在一端呈双角状;固定标本每节片平均长0.1 cm,宽0.68~1.10 cm,外观即显著区别于其它绦虫.结论:司氏伯特绦虫感染者排出的节片因收缩而显著变形,固定后其形态在长宽比例上迥异于其它绦虫,掌握该特征并追溯流行病学线索对诊断具有关键意义.

    作者:孙新;陈兴智;杨小迪;方强;胡守锋;夏惠;张美华;王雪梅;王媛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其中单纯放疗组85例,同步放化疗组78例.两组均采用加速器6 MV X线常规分割放疗,每周5次,每次2 Gy,先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放疗至36~38 Gy,随后改为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或小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鼻咽部总剂量为68~70 Gy/7周,颈部根治量为60~68Gy,预防量为50~55 Gy,同步放化疗组于放疗第1周及第5周配合化疗,化疗方案为甲酰四氢叶酸钙200 mg/m2, d1-5,氟脲嘧啶500 mg/m2,d1-5,顺铂20 mg/m2,d1-3.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7.2%和65.9%,3年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62.4%、50.6%与78.2%、69.2%,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单纯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43.5%、32.9%与67.9%、51.3%,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5年内局部复发和5年内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8.2%、30.6%与32.1%、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同步放化疗组黏膜反应、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减少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近期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降低转移率.

    作者:张亚军;段诗苗;徐全敬;江浩;沈学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保留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技术要点及体会

    早期子宫颈癌经手术治愈率已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可达90%,如何改善子宫颈癌生存者的生活质量成为新的挑战.

    作者:吴小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及其对策

    唑类药物是目前治疗多种深、浅部真菌病的一线药物.按照结构,它被分为咪唑类(酮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和克霉唑等)和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等).

    作者:张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NOD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NOD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分析NOD小鼠胰腺引流淋巴结(PLN)CD4+CD25+T细胞频率,CD4+CD25+T细胞中FoxP3+细胞的比例,CD4+CD25+FoxP3+ T细胞的FoxP3平均荧光强度(MFI);检测 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结果:在不同的年龄阶段,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未发生明显变化,而随时间的推移,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中FoxP3表达水平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也下降.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降低可能是NOD小鼠糖尿病发作的根本原因.

    作者:李卫鹏;申勇;胡永全;史桂英;王福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血管瘤发生相关基因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寻找血管瘤与正常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初步探索血管瘤的发生机制.方法:将14 112条cDNA 用点样仪点在特制玻片上制备成表达谱芯片,将来自同一患儿的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mRNA分别逆转录为cDNA,标记Cy3 和Cy5 两种荧光,制备成cDNA 探针,与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计算机扫描、数据处理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血管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共有2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下调基因122个,上调基因127个.上调基因主要与细胞增生、血管形成、免疫细胞的黏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等有关;下调基因主要与细胞凋亡、肿瘤抑制等有关.结论:细胞增生相关基因的上调与凋亡相关基因的下调,导致细胞增生与凋亡失调,可能是引起血管瘤发病的原因.

    作者:张莉;张成书;王君;李旭文;葛树星;李光早;林晓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不同微环境下椎间隙内抗生素浓度检测

    目的:观察不同微环境下经静脉注入抗生素在椎间隙内的浓度分布,为椎间隙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椎间隙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狗椎间隙感染模型,经下腔静脉缓慢推注头孢唑啉液(40 mg/kg),30 min后,获取少许感染椎间盘,彻底清除病灶.饲养1周后,再次下腔静脉推注头孢唑啉液(40 mg/kg),30 min后,取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后的椎间隙内组织及正常椎间盘髓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微环境下椎间隙内组织药物浓度.结果:正常椎间盘髓核、椎间盘感染、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后的椎间隙组织内药物浓度分别为(4.62±1.74) μg/mg、(7.00±2.48) μg/mg和(14.11±2.10) μg/mg,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后的椎间隙组织内药物浓度较正常椎间盘髓核和感染椎间盘内药物浓度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后,椎间隙内头孢唑啉浓度有明显提高.

    作者:王祥;刘振华;官建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计算机辅助三维定标法在冠、矢状位MRI脑结构定位的研究

    目的:为冠状及矢状位断层影像解剖研究探讨新的方法.方法:应用个人计算机设备,采用计算机辅助的三维定标法,对大脑冠状位、矢状位MRI上中央进行了识别、定位,并与连续追踪法结果比较.结果:计算机辅助三维定标法精确、方便地实现了中央沟在冠状面、矢状面等各断层MRI的识别和准确定位,识别结果与连续追踪法互相印证.结论:计算机辅助的三维定标技术可用于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研究.

    作者:沈龙山;王震寰;张磊;张顺花;张艳;张俊祥;刘志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管抑制因子治疗血管增生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血管增生(neovascularization),即从已存在的毛细血管网上大量生成新生血管的过程;新研究表明,新生血管可以直接由内皮祖细胞分化产生.

    作者:高国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统计学方法进展

    一般说来,复杂疾病(complex diseases)的发生与发展并不能完全由遗传变异来解释,而应该理解为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基因与疾病之间可能只存在弱关联,并不存在主基因效应,这种弱效应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作者:吴学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囊性肾细胞癌的CT诊断(附11例报道)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7例表现为多房样改变,囊内壁不光整,分隔厚薄不一,增强后呈中重度强化;4例表现为单房样改变,囊内见不均匀絮状影,增强后囊壁呈结节样异常强化,絮状物强化不明显.结论: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其特点有助于给临床术前提供一些重要信息.

    作者:许新堂;颜广林;曹刚;周胜利;张永刚;周新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