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转移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张庆;顾琴龙

关键词:胃肿瘤, 肿瘤转移, 基因表达调控, 肿瘤, 综述
摘要: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肿瘤治疗中的大障碍.癌的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与基因密切相关,转移常常伴随着某些基因的改变.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猪白细胞介素12 p35、p40亚基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猪白细胞介素(IL)-12 p35、p40亚基基因,为制备猪囊尾蚴的复合基因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分离成年猪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脾细胞,培养10 h后用IFN-γ(100 ng/ml)刺激增殖12 h,随后加入细菌脂多糖 (1 μg/ml)刺激培养3 h,分别收集细胞并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猪IL-12 p35、p40 cDNA 编码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猪IL-12 p35、p40 cDNA PCR 产物电泳结果证明所克隆的基因分别为616 bp和1 011 bp,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 报道的基因序列各有一个碱基差异,但编码氨基酸无差异,证实分别为猪IL -12 p35、p40 cDNA 编码基因.结论:成功克隆了猪IL-12 p35、p40 cDNA 编码基因.

    作者:袁远英;方强;孙新;王雪梅;李柏青;夏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与人乳腺癌细胞恶性增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sae inhibitor,RI)的表达与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SKBR-3恶性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RI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检测RI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增殖速度、S期所占比例均小于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SKBR-3(P<0.05~P<0.01),且MCF-7细胞中RI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DA-MB-231、SKBR-3细胞(P<0.01).结论:RI与人乳腺癌细胞恶性增殖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唐晓燕;章菊;夏俊;陈俊霞;崔秀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血管瘤发生相关基因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寻找血管瘤与正常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初步探索血管瘤的发生机制.方法:将14 112条cDNA 用点样仪点在特制玻片上制备成表达谱芯片,将来自同一患儿的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mRNA分别逆转录为cDNA,标记Cy3 和Cy5 两种荧光,制备成cDNA 探针,与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计算机扫描、数据处理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血管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共有2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下调基因122个,上调基因127个.上调基因主要与细胞增生、血管形成、免疫细胞的黏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等有关;下调基因主要与细胞凋亡、肿瘤抑制等有关.结论:细胞增生相关基因的上调与凋亡相关基因的下调,导致细胞增生与凋亡失调,可能是引起血管瘤发病的原因.

    作者:张莉;张成书;王君;李旭文;葛树星;李光早;林晓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扣带沟与副扣带沟的非对称性研究

    目的:观察副扣带沟在国人人群中的出现率及侧别差异、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及各类型出现的概率.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eFilm1.5工作站中,选取30例头颅连续MRI矢状断层两侧旁正中矢状面,观察副扣带沟的出现率;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及各类型出现的概率.结果:左侧大脑半球副扣带沟的出现率为56.67%,右侧为26.67%;左侧扣带沟连续不分段的出现率为63.33%,右侧为50%;左侧出现副扣带沟时,同侧连续型扣带沟出现率为88.24%,右侧出现副扣带沟时,同侧连续型扣带沟出现率为71.43%.结论:副扣带沟的出现呈现明显的左偏趋势;副扣带沟的出现显著影响了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

    作者:隋东莉;王震寰;李成;陈刘成;沈龙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三氧化二砷对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NF-κB、C-IAP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在诱导人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中,对核因子-κB (NF-κB)、细胞凋亡抑制蛋白2(C-IAP2)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A375细胞中NF-κB p65核蛋白的表达和caspase-3蛋白的活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C-IAP2 mRNA的表达.结果:2.5、5.0、10.0 μmol/L As2O3作用于A375细胞24 h,NF-κB p65核蛋白表达比值分别为(39.60±7.76)%、(10.17±0.90)%和(4.43±0.91)%;caspase-3蛋白比值分别为(10.03±2.06)%、(23.43±3.28)%和(35.70±4.61)%;C-IAP2 mRNA表达的比值为(66.78±15.46)%、(30.16±5.52)%和(6.46±4.54)%,上述各指标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及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着As2O3作用浓度的增加,caspase-3激活型蛋白增多,NF-κB p65核蛋白和C-IAP2 mRNA表达下降.结论:As2O3能抑制NF-κB、C-IAP2基因的表达,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推测NF-κB-C-IAP2-caspase-3通路可能是As2O3诱导A375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

    作者:陈治文;王东萍;夏俊;高绪锋;杨同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统计学方法进展

    一般说来,复杂疾病(complex diseases)的发生与发展并不能完全由遗传变异来解释,而应该理解为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基因与疾病之间可能只存在弱关联,并不存在主基因效应,这种弱效应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作者:吴学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我国首例人体司氏伯特绦虫病——节片形态及流行病学意义

    目的:探讨司氏伯特绦虫人体感染在进行病原诊断时对节片的识别及我国发现该绦虫感染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意义.方法:收集的节片进行活体观察和甲醛固定后观察,测量记录其形态以分析大体标本的形态特点.结果:患者送检节片为数节至10余节甚至数十节相连,呈典型的宽远大于长的特点,在活体时由于虫体遇冷收缩可在一端呈双角状;固定标本每节片平均长0.1 cm,宽0.68~1.10 cm,外观即显著区别于其它绦虫.结论:司氏伯特绦虫感染者排出的节片因收缩而显著变形,固定后其形态在长宽比例上迥异于其它绦虫,掌握该特征并追溯流行病学线索对诊断具有关键意义.

    作者:孙新;陈兴智;杨小迪;方强;胡守锋;夏惠;张美华;王雪梅;王媛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其中单纯放疗组85例,同步放化疗组78例.两组均采用加速器6 MV X线常规分割放疗,每周5次,每次2 Gy,先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放疗至36~38 Gy,随后改为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或小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鼻咽部总剂量为68~70 Gy/7周,颈部根治量为60~68Gy,预防量为50~55 Gy,同步放化疗组于放疗第1周及第5周配合化疗,化疗方案为甲酰四氢叶酸钙200 mg/m2, d1-5,氟脲嘧啶500 mg/m2,d1-5,顺铂20 mg/m2,d1-3.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7.2%和65.9%,3年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62.4%、50.6%与78.2%、69.2%,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单纯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43.5%、32.9%与67.9%、51.3%,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5年内局部复发和5年内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8.2%、30.6%与32.1%、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同步放化疗组黏膜反应、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减少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近期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降低转移率.

    作者:张亚军;段诗苗;徐全敬;江浩;沈学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囊性肾细胞癌的CT诊断(附11例报道)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7例表现为多房样改变,囊内壁不光整,分隔厚薄不一,增强后呈中重度强化;4例表现为单房样改变,囊内见不均匀絮状影,增强后囊壁呈结节样异常强化,絮状物强化不明显.结论:囊性肾癌的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其特点有助于给临床术前提供一些重要信息.

    作者:许新堂;颜广林;曹刚;周胜利;张永刚;周新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亚胺培南耐药的琼氏不动杆菌的外膜蛋白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耐药的琼氏不动杆菌外膜蛋白特征及其在不动杆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从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痰液中分离一株多重耐药(包括耐亚胺培南)琼氏不动杆菌ZN3858、API 20NE及ARDRA联合RAPD基因指纹技术鉴定到种.琼氏不动杆菌ATCC 17908作为参照,SDS-PAGE方法分离并挑选差异表达的外膜蛋白,基体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外膜蛋白特性,体外扩增其部分结构基因.结果:ZN3858的35-和 47- kDa外膜蛋白低表达,质谱分析检索显示35-和47- kDa外膜蛋白分别匹配耐药相关的外膜蛋白oprD和oprF前体;同时一个40 kDa外膜蛋白异常高表达,此蛋白质谱分析及检索显示高度匹配鲍曼不动杆菌中的与碳青霉烯耐药相关的外膜蛋白HMB-AB,其部分结构基因被扩增,并被Genbank收录(序列号:AY626903).结论:外膜蛋白可能参与琼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omp40可能是琼氏不动杆菌中与鲍曼不动杆菌HMP-AB对应的外膜蛋白,其在细菌耐药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阐明.

    作者:张永;李峰;胡俊锋;黄礼年;陈余清;唐英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预防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防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方法:根据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生的实习和就业的需要,在省外江苏、浙江和上海(江、浙、沪)发达地区建立专业实习基地,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结果:预防医学专业在上海市和江苏省等五省市的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临床实习医院等建立了14个实习基地(涉及40个实习单位).连续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在省外的就业率从2005首届28.1%上升到2007届61.1%,而其中在江、浙、沪专业实习基地及其周边地区就业者均高达93%以上.结论:实践证明,专业实习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是专业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增强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周纯先;王春华;程先进;江城梅;张月英;孟莉;孔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Rolando裂的三维重建与可视化

    目的:为大脑中央沟区立体定向、介入放射及微创外科等提供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5例正常成人颅脑横断位MRI扫描数据以Dicom 3.0格式直接导入3D-Doctor软件,人工分割Rolando裂、侧脑室、正中裂及大脑,分别以不同颜色标识;采用面重建法对Rolando裂及整脑同时行三维重建.结果:成功重建Rolando裂在整脑中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再现了Rolando裂的三维形态及在大脑中的空间位置.模型可以任意方位旋转观察.结论:应用MRI数据建立Rolando裂三维模型,可从不同角度观察Rolando裂三维立体及其与周围重要结构毗邻关系,可在模型上进行三维解剖学测量,期望为构建神经外科虚拟训练系统和手术策划系统奠定计算解剖学基础.

    作者:沈龙山;王震寰;张磊;张顺花;张艳;张俊祥;刘志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计算机辅助连续结构追踪技术对大脑中央沟精确定位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为脑皮质沟回精确定位探讨新的研究方法.方法:应用个人计算机设备,运用结构连续追踪技术,对大脑中央沟在横断层MRI图像上进行了识别、定位.结果:结构连续追踪技术实现了中央沟在横断断层MRI的识别和准确定位.结论:基于连续断层的结构追踪技术可用于断层影像上解剖结构的定位研究.

    作者:沈龙山;王震寰;张磊;张顺花;张艳;张俊祥;刘志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转录因子RORγt对T细胞亚群产生IFN-γ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维A酸相关孤独受体γt (RORγt)对T细胞亚群产生IFN-γ的调控作用.方法: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CD3单克隆抗体和IL-2激活和扩增T细胞,活化T细胞用脂质体法转染人工合成的RORγt基因特异性短干扰RNA (siRNA)序列3个片段(RORγt-siRNA-982,-1026,-1197),RT-PCR半定量法检测活化T细胞转染siRNA后RORγt基因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T细胞亚群产生IFN-γ细胞的比例.结果:活化T细胞转染RORγt-siRNA后, 对RORγt基因表达的检测显示,RORγt-siRNA-982序列无抑制作用,而RORγt-siRNA-1026和-1197序列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活化T细胞转染RORγt-siRNA-1026后,产生IFN-γ细胞百分数在CD4+T细胞(32.78±3.41)中, 明显低于未转染组(44.54±1.75) (P<0.01).结论:转录因子RORγt对T细胞,特别是对CD4+T细胞产生IFN-γ有正调控作用.

    作者:薛祝平;马飞;唐洁;李柏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管抑制因子治疗血管增生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血管增生(neovascularization),即从已存在的毛细血管网上大量生成新生血管的过程;新研究表明,新生血管可以直接由内皮祖细胞分化产生.

    作者:高国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糖皮质激素对普通大鼠和肥胖大鼠下丘脑AGRP、CART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普通大鼠和肥胖大鼠下丘脑Agouti相关蛋白(AGRP) 和受可卡因和安非他明调节的转录肽(CAR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肥胖大鼠和普通大鼠分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G)、小剂量组(LDG)和大剂量组(HDG),连续20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100 g和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 mg/kg、15 mg/kg.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下丘脑AGRP和CAR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使普通大鼠和肥胖大鼠下丘脑组织中促进食欲肽AGRP mRNA和抑制食欲肽CART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盐水组(P<0.05).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后,肥胖大鼠下丘脑组织中AGRP和CART mRNA的表达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大鼠下丘脑组织中AGPR mRNA的表达水平与生理盐水组明显下降(P<0.05),而普通大鼠CART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无差异.结论: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使肥胖大鼠和普通大鼠下丘脑促进食欲肽AGRP和抑制食欲肽CART mRNA的表达均下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使普通大鼠下丘脑促食欲神经肽AGRP mRNA的表达下降.

    作者:石建华;范艳萍;项平;苗艳君;胡小磊;黄讠永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缺氧、血管生成与胰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实体肿瘤,具有早期诊断困难、易于局部浸润和早期转移以及放化疗不敏感等特征.在美国,胰腺癌仅占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的2%,但却占死亡病例的5%

    作者:费健;韩天权;张圣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TGF-β1诱导的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活性.方法:新生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经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CFSE)标记后,加入TGF-β1,同时用CD3mAb激活和IL-2培养扩增.培养第4、6、8天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增殖后的CD4+CD25+、CD8+T细胞增殖动力学变化.结果:培养后第6、8天,实验组CD4+CD25+T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1.52、23.04,高于对照组CD4+CD25+T细胞(6.68,10.46)及实验组 CD8+ T细胞(4.23,5.43).培养后第8天,实验组CD4+CD25+T细胞第8代到第10代所占的比例为52.74%,在各代中以第8代所占比例高,而对照组CD4+CD25+T细胞第8代到第10代所占的比例为36.26%;实验组CD8+ T细胞第8代到第10代所占的比例为13.54%,在各代中所占比例高的为第2代,而对照组CD8+ T细胞第8代到第10代所占的比例为29.44%. 结论:TGF-β1诱导的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强于CD8+ T细胞.

    作者:唐洁;李柏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吸入依洛前列环素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吸入依洛前列环素对先天性心脏病(CHD)继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对20例CHD继发PAH患者吸入依洛前列环素,分别测量吸入药物前后各血液动力学参数,比较用药前后的差异.结果:吸入依洛前列环素后PAH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P)、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PVR)下降,外周动脉血血氧饱和度、周围动脉氧分压、体循环血流量、肺循环血流量、心脏指数(CI)增加;混合静脉血氧含量、体循环收缩压、混合静脉血血氧饱和度、体循环舒张压、体循环平均压、肺小动脉嵌顿压、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吸入依洛前列环素可安全有效地降低PAH患者的PAP、PVR,增加CI.

    作者:罗显元;周学中;张维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Tat47-57-HBcAg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融合蛋白的表达鉴定

    目的:探讨融合蛋白Tat47-57-HBcAg原核表达的可行性,并分析其表达形式,为研究其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合成Tat47-57编码序列,PCR技术扩增HBcAg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片段拼接法,将Tat47-57编码序列和HBcAg基因拼接,将融合基因克隆到pET28原核表达载体中.挑选测序正确的构建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gamiTM2(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融合蛋白表达,表达产物超声破壁,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形式,Western印迹鉴定.结果:Tat47-57-HBcAg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过度表达,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Tat47-57-HBcAg融合蛋白可与HBcAg单克隆抗体反应.结论:融合蛋白Tat47-57-HBcAg以可溶性形式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并能特异性的被HBcAg单克隆抗体所识别.

    作者:潘庆春;余永胜;汤正好;张韡;韩进超;臧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