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GF-β1诱导的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动力学研究

唐洁;李柏青

关键词:免疫, 细胞,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 增殖
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活性.方法:新生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经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CFSE)标记后,加入TGF-β1,同时用CD3mAb激活和IL-2培养扩增.培养第4、6、8天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增殖后的CD4+CD25+、CD8+T细胞增殖动力学变化.结果:培养后第6、8天,实验组CD4+CD25+T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1.52、23.04,高于对照组CD4+CD25+T细胞(6.68,10.46)及实验组 CD8+ T细胞(4.23,5.43).培养后第8天,实验组CD4+CD25+T细胞第8代到第10代所占的比例为52.74%,在各代中以第8代所占比例高,而对照组CD4+CD25+T细胞第8代到第10代所占的比例为36.26%;实验组CD8+ T细胞第8代到第10代所占的比例为13.54%,在各代中所占比例高的为第2代,而对照组CD8+ T细胞第8代到第10代所占的比例为29.44%. 结论:TGF-β1诱导的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强于CD8+ T细胞.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缺氧、血管生成与胰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实体肿瘤,具有早期诊断困难、易于局部浸润和早期转移以及放化疗不敏感等特征.在美国,胰腺癌仅占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的2%,但却占死亡病例的5%

    作者:费健;韩天权;张圣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统计学方法进展

    一般说来,复杂疾病(complex diseases)的发生与发展并不能完全由遗传变异来解释,而应该理解为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基因与疾病之间可能只存在弱关联,并不存在主基因效应,这种弱效应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作者:吴学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计算机辅助三维定标法在冠、矢状位MRI脑结构定位的研究

    目的:为冠状及矢状位断层影像解剖研究探讨新的方法.方法:应用个人计算机设备,采用计算机辅助的三维定标法,对大脑冠状位、矢状位MRI上中央进行了识别、定位,并与连续追踪法结果比较.结果:计算机辅助三维定标法精确、方便地实现了中央沟在冠状面、矢状面等各断层MRI的识别和准确定位,识别结果与连续追踪法互相印证.结论:计算机辅助的三维定标技术可用于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研究.

    作者:沈龙山;王震寰;张磊;张顺花;张艳;张俊祥;刘志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启动子调控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构建并鉴定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eriptase,hTERT)基因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载体.方法:用巢式PCR方法克隆hTERT序列长约1 100 bp的启动子片段,经测序无误后将其插入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中,构建pGL3-hTERTp重组质粒,转化JM190细菌得到大量含有hTERT启动子的荧光素酶重组质粒.用双酶切和PCR法鉴定重组质粒,并送测序鉴定.结果:经过酶切和PCR法鉴定成功地构建了携带hTERT启动子的重组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结论:成功获得由hTERT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载体,为研究As2O3对HL-60细胞端粒酶作用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

    作者:马黎丽;陈昌杰;杨清玲;章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与人乳腺癌细胞恶性增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sae inhibitor,RI)的表达与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SKBR-3恶性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RI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检测RI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增殖速度、S期所占比例均小于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SKBR-3(P<0.05~P<0.01),且MCF-7细胞中RI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DA-MB-231、SKBR-3细胞(P<0.01).结论:RI与人乳腺癌细胞恶性增殖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唐晓燕;章菊;夏俊;陈俊霞;崔秀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FABP2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的关系

    目的:探讨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2)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140例蚌埠地区汉族人80例2型糖尿病(T2DM)组及60例正常对照(NC)组的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54密码子的HhaⅠ酶切位点进行限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蚌埠地区汉族人存在FABP2 HhaⅠ多态性位点,有FABP2 Ala54Ala、Ala54Thr和Thr54Thr多态片段 (等位基因频率Ala为0.67, Thr为0.33).与NC组比较,T2DM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指数)、胰岛素均明显增高(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1);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增高(P< 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1).T2DM组中,FABP2 Ala54Ala与Ala54Thr及Thr54Thr基因型患者比较,后两者的空腹胰岛素、HOMA-IR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P<0.01),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蚌埠地区汉族人存在FABP2多态性.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异常,且FABP2 Ala54Thr、Thr54Thr基因型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是脂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周海艳;石建华;黄(讠永)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其中单纯放疗组85例,同步放化疗组78例.两组均采用加速器6 MV X线常规分割放疗,每周5次,每次2 Gy,先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放疗至36~38 Gy,随后改为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或小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鼻咽部总剂量为68~70 Gy/7周,颈部根治量为60~68Gy,预防量为50~55 Gy,同步放化疗组于放疗第1周及第5周配合化疗,化疗方案为甲酰四氢叶酸钙200 mg/m2, d1-5,氟脲嘧啶500 mg/m2,d1-5,顺铂20 mg/m2,d1-3.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7.2%和65.9%,3年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62.4%、50.6%与78.2%、69.2%,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单纯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43.5%、32.9%与67.9%、51.3%,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5年内局部复发和5年内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8.2%、30.6%与32.1%、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同步放化疗组黏膜反应、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减少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近期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降低转移率.

    作者:张亚军;段诗苗;徐全敬;江浩;沈学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胃癌转移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肿瘤治疗中的大障碍.癌的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与基因密切相关,转移常常伴随着某些基因的改变.

    作者:张庆;顾琴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TGF-β1诱导的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活性.方法:新生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经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CFSE)标记后,加入TGF-β1,同时用CD3mAb激活和IL-2培养扩增.培养第4、6、8天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增殖后的CD4+CD25+、CD8+T细胞增殖动力学变化.结果:培养后第6、8天,实验组CD4+CD25+T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1.52、23.04,高于对照组CD4+CD25+T细胞(6.68,10.46)及实验组 CD8+ T细胞(4.23,5.43).培养后第8天,实验组CD4+CD25+T细胞第8代到第10代所占的比例为52.74%,在各代中以第8代所占比例高,而对照组CD4+CD25+T细胞第8代到第10代所占的比例为36.26%;实验组CD8+ T细胞第8代到第10代所占的比例为13.54%,在各代中所占比例高的为第2代,而对照组CD8+ T细胞第8代到第10代所占的比例为29.44%. 结论:TGF-β1诱导的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强于CD8+ T细胞.

    作者:唐洁;李柏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我国首例人体司氏伯特绦虫病——节片形态及流行病学意义

    目的:探讨司氏伯特绦虫人体感染在进行病原诊断时对节片的识别及我国发现该绦虫感染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意义.方法:收集的节片进行活体观察和甲醛固定后观察,测量记录其形态以分析大体标本的形态特点.结果:患者送检节片为数节至10余节甚至数十节相连,呈典型的宽远大于长的特点,在活体时由于虫体遇冷收缩可在一端呈双角状;固定标本每节片平均长0.1 cm,宽0.68~1.10 cm,外观即显著区别于其它绦虫.结论:司氏伯特绦虫感染者排出的节片因收缩而显著变形,固定后其形态在长宽比例上迥异于其它绦虫,掌握该特征并追溯流行病学线索对诊断具有关键意义.

    作者:孙新;陈兴智;杨小迪;方强;胡守锋;夏惠;张美华;王雪梅;王媛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基因型分析

    目的:观察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耐药基因分型,并探讨耐药菌株的流行状况及发生耐药的机制.方法: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采用微量液体稀释与K-B法,分别对常用抗生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进行检测.采用纸片法确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并应用PCR技术进一步扩增TEM型、SHV型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AMP、AMP/SB、PIP、CF、CFZ、CRM、CPD、CAX、CAZ、CTX、CPE和AZT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产TEM型、SHV型、TEM和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百分率分别为26.92%、30.76%、7.69%,大肠埃希菌百分率分别为46.15%、5.12%、10.25%.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多种不同种类抗生素耐药,且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携带TEM或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以产SHV型β-内酰胺酶为主,大肠埃希菌则以产TEM型β-内酰胺酶为主.

    作者:何源沁;徐元宏;王中新;沈继龙;费广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扣带沟与副扣带沟的非对称性研究

    目的:观察副扣带沟在国人人群中的出现率及侧别差异、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及各类型出现的概率.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eFilm1.5工作站中,选取30例头颅连续MRI矢状断层两侧旁正中矢状面,观察副扣带沟的出现率;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及各类型出现的概率.结果:左侧大脑半球副扣带沟的出现率为56.67%,右侧为26.67%;左侧扣带沟连续不分段的出现率为63.33%,右侧为50%;左侧出现副扣带沟时,同侧连续型扣带沟出现率为88.24%,右侧出现副扣带沟时,同侧连续型扣带沟出现率为71.43%.结论:副扣带沟的出现呈现明显的左偏趋势;副扣带沟的出现显著影响了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

    作者:隋东莉;王震寰;李成;陈刘成;沈龙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靶向TrKA基因的SiRNA干扰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观察TrKA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方法: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干扰前后乳腺癌细胞株中TrKA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干扰后对神经生长因子的促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干扰后caspase-3的蛋白活性变化.结果:干扰后TrKA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降73.8%和80.5%(P<0.05);NGF能促进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P<0.01);MCF-7+NGF组在OD490 nm值,各时间点高于MCF-7组(P<0.01);干扰后抑制了NGF的促细胞增殖作用,TrKA-SiRNA和TrKA-SiRNA+NGF组在490 nm处,各时间点均低于MCF-7 (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MCF-7组相比TrKA-SiRNA和TrKA-SiRNA+NGF组caspase-3蛋白明显活化,cleaved caspase-3增加(P<0.05).结论:TrKA的SiRNA干扰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并有助于细胞趋向凋亡,提示NGF-TrKA生物学轴对乳腺癌的生长起重要作用,阻断此生物学轴可能是乳腺癌治疗新的靶点.

    作者:陈昌杰;章菊;杨清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survivin和HIF-1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survivin和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相关性表达,以及两者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 NSCLC患者手术标本和40例良性肺疾病组织标本中survivin和HIF-1α的表达,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20例NSCLC患者标本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81.6%,良性肺疾病组织无表达;HIF-1α在NSCLC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而在良性肺疾病组织中为10.00%;survivin和HIF-1α在NSCLC中的表达均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P<0.05~P<0.001); survivin和HIF-1α在NSCL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05).结论:survivin和HIF-1α在NSCLC组织中均有高表达,且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NSCLC组织中survivin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

    作者:陈余清;赵成岭;李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血管瘤发生相关基因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寻找血管瘤与正常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初步探索血管瘤的发生机制.方法:将14 112条cDNA 用点样仪点在特制玻片上制备成表达谱芯片,将来自同一患儿的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mRNA分别逆转录为cDNA,标记Cy3 和Cy5 两种荧光,制备成cDNA 探针,与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计算机扫描、数据处理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血管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共有2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下调基因122个,上调基因127个.上调基因主要与细胞增生、血管形成、免疫细胞的黏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等有关;下调基因主要与细胞凋亡、肿瘤抑制等有关.结论:细胞增生相关基因的上调与凋亡相关基因的下调,导致细胞增生与凋亡失调,可能是引起血管瘤发病的原因.

    作者:张莉;张成书;王君;李旭文;葛树星;李光早;林晓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NOD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NOD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分析NOD小鼠胰腺引流淋巴结(PLN)CD4+CD25+T细胞频率,CD4+CD25+T细胞中FoxP3+细胞的比例,CD4+CD25+FoxP3+ T细胞的FoxP3平均荧光强度(MFI);检测 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结果:在不同的年龄阶段,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未发生明显变化,而随时间的推移,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中FoxP3表达水平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也下降.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降低可能是NOD小鼠糖尿病发作的根本原因.

    作者:李卫鹏;申勇;胡永全;史桂英;王福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三氧化二砷对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NF-κB、C-IAP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在诱导人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中,对核因子-κB (NF-κB)、细胞凋亡抑制蛋白2(C-IAP2)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A375细胞中NF-κB p65核蛋白的表达和caspase-3蛋白的活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C-IAP2 mRNA的表达.结果:2.5、5.0、10.0 μmol/L As2O3作用于A375细胞24 h,NF-κB p65核蛋白表达比值分别为(39.60±7.76)%、(10.17±0.90)%和(4.43±0.91)%;caspase-3蛋白比值分别为(10.03±2.06)%、(23.43±3.28)%和(35.70±4.61)%;C-IAP2 mRNA表达的比值为(66.78±15.46)%、(30.16±5.52)%和(6.46±4.54)%,上述各指标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及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着As2O3作用浓度的增加,caspase-3激活型蛋白增多,NF-κB p65核蛋白和C-IAP2 mRNA表达下降.结论:As2O3能抑制NF-κB、C-IAP2基因的表达,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推测NF-κB-C-IAP2-caspase-3通路可能是As2O3诱导A375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

    作者:陈治文;王东萍;夏俊;高绪锋;杨同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霍奇金淋巴瘤研究进展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是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一个化疗敏感性肿瘤,多数病例经过系统的化放疗联合治疗,能够获得很好的疾病控制和预后

    作者:闵大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及其对策

    唑类药物是目前治疗多种深、浅部真菌病的一线药物.按照结构,它被分为咪唑类(酮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和克霉唑等)和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等).

    作者:张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管抑制因子治疗血管增生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血管增生(neovascularization),即从已存在的毛细血管网上大量生成新生血管的过程;新研究表明,新生血管可以直接由内皮祖细胞分化产生.

    作者:高国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