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王矛;李成华;丁勇兴;吴彬

关键词:直肠肿瘤, 外科缝合器
摘要: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术尤其是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双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术38例.结果:本组病例应用双吻合器技术术中进程顺利,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1例,伤口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双吻合器技术提高了低位结直肠吻合术的质量,手术难度降低.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术尤其是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双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术38例.结果:本组病例应用双吻合器技术术中进程顺利,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1例,伤口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双吻合器技术提高了低位结直肠吻合术的质量,手术难度降低.

    作者:王矛;李成华;丁勇兴;吴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心衰组22例,口服美托洛尔3个月,对照组心功能正常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24 h Holter检查,对美托洛尔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进行心率功率谱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心衰组治疗前心率变异性(HRV)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其中时域指标: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相邻R-R间期差值均数的标准差(rMSSD)显著降低(P<0.001);频域指标:总频谱(TF)、低频(LF)和高频(HF)亦明显降低(P<0.001).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3个月后复查,心衰组HRV值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作者:余强;王晓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误服大剂量硝苯地平2例

    例1,女,8岁,误服硝苯地平(心痛定)400 mg(40片)约1 h.例2,男,5岁,系例1之弟.误服硝苯地平400 mg,约1 h,同时入院.查体:姐弟均神清,瞳孔等大,面色潮红,呼吸急促,肌肉抖动,轻度烦躁,BP 60/41 mmHg,P 130次/分.立即用清水洗胃,在洗胃过程中,患儿面色均转苍白,呼吸微弱,肌肉震颤.立即给吸氧,应用呼吸兴奋剂、钙剂、脱水、利尿、保护脑功能治疗.约4 h后,姐弟均昏迷,反复抽搐,口吐白沫,心率细数.又使用硫酸镁、钙剂、苯巴比妥、山茛菪碱等,抢救3 h抽搐停止.心电图各导联S-T段均下降.治疗3天,病情稳定,7天痊愈出院.

    作者:宋艳红;建苏鱼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ockett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外科处理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5年内收治的44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回顾性研究.结果:除保守或未治者,手术或介入治疗全部治愈;在急性血栓型中,有5例患者行取栓及人工血管搭桥术后仍有轻度下肢水肿,其余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提高.结论:Cockett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下肢静脉造影;治疗术式暂无定论,但介入治疗是发展方向,其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周为民;余朝文;聂中林;李晓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经静脉持续镇痛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手术后及癌性疼痛患者经静脉持续镇痛的实用性及吗啡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一次性持续注射器接静脉留置针.(1)术后镇痛:吗啡60 mg,氟哌利多5 mg加0.9%生理盐水80 ml;(2)癌性镇痛:吗啡80 mg、氟哌利多10 mg加0.9%生理盐水80 ml.结果:本组248例接受镇痛治疗患者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吗啡经静脉持续微量给药镇痛,安全可靠,实用性强,效果满意.

    作者:马红玲;周小燕;周康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前牙区692颗多生牙临床处理

    在儿童口腔门诊中,前牙区多生牙引起各种并发症的病例较常见,如何准确判定颌骨内多生牙的部位和萌出方向,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采取适宜的方法防治牙颌畸形,达到促进颌骨正常发育和牙列形成效果.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作者:徐锦程;王德顺;卢保全;徐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子宫颈癌术前子宫动脉栓塞化疗21例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术前行子宫动脉栓塞化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例子宫颈癌(Ⅰb期4例,Ⅱa期7例,Ⅱb期10例)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化疗,观察其疗效和毒副反应.介入性化疗后2周行子宫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21例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近期有效率达95.2%,手术成功率达100%.20例各组淋巴结及切缘无癌,1例左髂内淋巴结转移,补充放疗.1例子宫颈小细胞癌术后全身化疗3个疗程.随访21例均健在,生存时间1~18个月.结论:子宫颈癌术前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有助于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复发和转移.

    作者:席玉玲;郭才;谭玉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TA1基因过度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MTA1基因与胃癌浸润和转移关系.方法:建立测定MTA1基因mRNA表达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适条件,在半定量水平测定37例胃癌标本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MTA1基因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分析与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37例胃癌中有14例MTA1基因mRNA过度表达(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MTA1基因mRNA表达半定量之比≥2),过度表达MTA1基因mRNA的胃癌浸润层次深、淋巴结转移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 6和P=0.015 2),过度表达组脉管累及、TNM分期、分化程度与剩余病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TA1基因过度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相关.

    作者:吴穷;陈昌杰;刘黎明;秦凤展;郑荣生;赵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护理

    前列腺增生症为老年男性常见病.此类患者大部分有烟酒史,常伴有心血管、肺部方面的潜在或明显疾患.同时患者常因反复排尿困难,往往有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等合并症.因此,在护理方面除了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外,还要仔细观察病情,多收集有关资料,准确提出护理诊断,详细制定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纠正术前各种合并症,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为手术治疗与术后康复提供有效的准备工作.

    作者:刘露芬;刘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护理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时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在试产过程中采取专人监护,严密观察,适时助产.结果:21例产妇中,阴道试产成功18例(85.7%),新生儿Apgar评分≥7分18例、≤7分3例.结论:只要加强产时监护,适当有效地助产,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李金芝;唐乃秀;李若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CG HSP65-人HER-2/neu T细胞表位融合蛋白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目的:获得卡介苗热休克蛋白65(BCG HSP65)与人HER-2/neu T细胞表位(GP2)构成的融合蛋白(BCG HSP65-GP2)基因,并对其进行测序.方法:从卡介苗结核杆菌中提取其基因组DNA,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BCG HSP65基因,再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再次PCR,获得BCG HSP65-GP2基因,DNA序列分析BCG HSP65-GP2基因.结果:本实验采用两轮PCR方法获得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 700 bp,DNA序列分析确证为编码BCG HSP65-GP2融合蛋白的序列. 结论:采用PCR获得BCG HSP65-GP2基因序列是正确的,为进一步基因克隆和表达奠定基础.

    作者:王丽娟;吴士彬;于永利;王丽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40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0.3 ml,皮下注射1次/天,连用7天,加服阿司匹林150 mg/d.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50 mg/d.观察治疗前后、梗死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张宁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腺癌的早期影像学诊断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正迅速成为中国妇女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4].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及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各种新技术,包括CT、MRI、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彩色多普勒等超声扫描的出现,使乳腺的影像学检查正在不断接近早期、准确、微创/无创性诊断的目标[3].本文对乳腺癌的早期影像学诊断作一综述.

    作者:顾素英;杨振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26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7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与中青年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老年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为酸相关性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炎、食管炎)92例(73.0%),食管、胃肿瘤16例(12.7%);老年组大出血33例(26.2%),伴随病和并发症分别为73.8%和45.2%;老年组病死率为13.5%,显著高于中青年组5.2%(P<0.01).结论: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量大、不易止血,伴随病和并发症多,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潘新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处理

    目的:总结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对5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早期及时胸腔冲洗引流及胃肠减压,高位空肠造瘘.后期用过氧化氢溶液或10%甲醛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果:5例均治愈.结论: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应早期胸腔充分引流冲洗,及时胃肠减压和行高位空肠造瘘,后期采用过氧化氢溶液或10%甲醛胸膜腔内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可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动脉注射碘化油对肝癌的CT诊断和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肝动脉注射碘化油对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扫描片,将注入碘化油前后的CT片加以比较,同时将第一次治疗后的CT片与治疗后8~10个月的CT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注入碘化油后CT扫描所检出的病灶数比注射前多出15处;8~10个月后,病灶明显缩小,部分较小病灶已不再显影.结论:注射碘化油后,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准确性,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颜广林;曹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痢疾志贺菌D15及其L型内毒素致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痢疾志贺菌及其L型的致病机制.方法:将痢疾志贺菌诱导为稳定L型,分别制备原菌内毒素和L型内毒素,用尾静脉注射法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并对死亡小鼠进行组织学检查.本实验共分三组:原菌内毒素组(A组),L型内毒素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结果:A组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A和B、C组肝细胞凋亡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B、C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毒素可能是痢疾志贺菌致病的主要因素,而其L型,由于失去细胞壁,内毒素丢失,致病能力大大降低.

    作者:孙阳;李凤云;王朝夫;唐素兰;林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注射垂体后叶素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性,68岁.性格内向,表情抑郁,1995年2月3日入院.主诉:盗汗、消瘦半个月,咳嗽、痰中带血丝2天.X线提示:肺结核,浸润期.经1年抗结核治疗,症状缓解,X线示两上肺病灶吸收、钙化.2000年2月10日患者自诉半个月前着凉,以后出现全身乏力,咳嗽、咳痰.服用感冒药后不能缓解,1天前出现痰中带血,经X线检查示肺结核复发.患者情绪紧张,恐惧,于第2天晨起突然咯血约20 ml,即给予平卧,头侧向一边,并遵医嘱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10 u;拔针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并诉头晕,休息4 min后症状逐渐缓解;下午3时同法注射垂体后叶素10 u,拔针后患者立即出现面色苍白,并诉头晕、心悸,脉搏加快(92次/分),血压90/60 mmHg.立即给予肾上腺素1 ml皮下注射,平卧、给予氧气吸入改善呼吸,建立输液通道,纠酸和抗组织胺类药物应用,抢救13 min后患者症状减轻,1 h后症状逐渐消失.

    作者:何一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侵蚀性葡萄胎阴道转移结节大出血的抢救及护理

    侵蚀性葡萄胎可继发于葡萄胎,出现阴道转移的发生率仅次于肺转移,临床可表现为阴道大出血[1].本文报道1例阴道转移结节破裂性大出血的抢救及护理.

    作者:李若云;叶名芳;张广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点式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佳术式.方法:术前标出静脉曲张部位,常规行顺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大隐静脉主干;继之点式抽剥法剥脱小腿曲张静脉团,术后抬高患肢20°~30°,穿循环驱动袜1~3个月.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均在治疗原发病后实施手术.结果:61例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及皮下血肿,均于术后10~12天拆线,45例得到随访,2例复发,小腿外观无明显手术瘢痕.结论:点式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切口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小等优点.

    作者:聂中林;李晓强;余朝文;周为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