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的早期影像学诊断

顾素英;杨振东

关键词:乳腺肿瘤, 诊断成像
摘要: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正迅速成为中国妇女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4].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及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各种新技术,包括CT、MRI、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彩色多普勒等超声扫描的出现,使乳腺的影像学检查正在不断接近早期、准确、微创/无创性诊断的目标[3].本文对乳腺癌的早期影像学诊断作一综述.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点式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佳术式.方法:术前标出静脉曲张部位,常规行顺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大隐静脉主干;继之点式抽剥法剥脱小腿曲张静脉团,术后抬高患肢20°~30°,穿循环驱动袜1~3个月.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均在治疗原发病后实施手术.结果:61例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及皮下血肿,均于术后10~12天拆线,45例得到随访,2例复发,小腿外观无明显手术瘢痕.结论:点式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切口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小等优点.

    作者:聂中林;李晓强;余朝文;周为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腔镜手术157例分析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并发症的防治等.方法:开展157例电视胸腔镜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病种、术式数十种.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临床效果满意.发生并发症12例.结论:合理使用小切口,便于胸腔镜手术推广.

    作者:朱峰;缪华新;王培生;任启程;裴少华;郝宝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产科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产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HIE新生儿的产科临床资料.结果:高危妊娠的新生儿HIE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新生儿HI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而阴道助产术的新生儿HIE发生率明显高于前两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与HIE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监护技术,作好产前干预,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及胎儿窘迫,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普及新法复苏,对预防HIE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方;王书香;郑怀芳;凡利俊;万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注射垂体后叶素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性,68岁.性格内向,表情抑郁,1995年2月3日入院.主诉:盗汗、消瘦半个月,咳嗽、痰中带血丝2天.X线提示:肺结核,浸润期.经1年抗结核治疗,症状缓解,X线示两上肺病灶吸收、钙化.2000年2月10日患者自诉半个月前着凉,以后出现全身乏力,咳嗽、咳痰.服用感冒药后不能缓解,1天前出现痰中带血,经X线检查示肺结核复发.患者情绪紧张,恐惧,于第2天晨起突然咯血约20 ml,即给予平卧,头侧向一边,并遵医嘱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10 u;拔针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并诉头晕,休息4 min后症状逐渐缓解;下午3时同法注射垂体后叶素10 u,拔针后患者立即出现面色苍白,并诉头晕、心悸,脉搏加快(92次/分),血压90/60 mmHg.立即给予肾上腺素1 ml皮下注射,平卧、给予氧气吸入改善呼吸,建立输液通道,纠酸和抗组织胺类药物应用,抢救13 min后患者症状减轻,1 h后症状逐渐消失.

    作者:何一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弓形虫速殖子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表达

    目的:观察RH株弓形虫速殖子在不同培养基中及在NIH3T3和MRC5细胞内的增殖,比较其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表达的差异.方法:速殖子细胞培养观察宿主细胞的感染率,不同培养时间观察培养基中游离速殖子数量,Western blot分析在不同条件下MAPK的表达.结果:在MEM培养基中RH株速殖子的增殖速度明显高于在DMEM培养基中的增殖速度;其感染细胞百分率和培养基中游离速殖子计数均有显著差别;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在二者具有MAPK识别的差异.结论:MEM和DMEM两种培养基对RH株速殖子的增殖有显著影响,初步结果表明其差异与MAPK有关.

    作者:孙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侵蚀性葡萄胎阴道转移结节大出血的抢救及护理

    侵蚀性葡萄胎可继发于葡萄胎,出现阴道转移的发生率仅次于肺转移,临床可表现为阴道大出血[1].本文报道1例阴道转移结节破裂性大出血的抢救及护理.

    作者:李若云;叶名芳;张广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动脉注射碘化油对肝癌的CT诊断和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肝动脉注射碘化油对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扫描片,将注入碘化油前后的CT片加以比较,同时将第一次治疗后的CT片与治疗后8~10个月的CT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注入碘化油后CT扫描所检出的病灶数比注射前多出15处;8~10个月后,病灶明显缩小,部分较小病灶已不再显影.结论:注射碘化油后,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准确性,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颜广林;曹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腹联合伤28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28例的诊治经验.方法:收治胸腹联合伤患者28例,经胸手术10例,经腹手术13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2例分别作胸部和腹部切口.结果:治愈24例,死于出血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全面而仔细的体检、积极抢救休克、选择正确的切口对手术成功较为重要.

    作者:周勇;徐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过氧乙酸替代甲醛溶液消毒复用透析器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过氧乙酸(PAA)替代甲醛消毒复用透析器的效果.方法:采用1%甲醛液、0.2% PAA消毒复用透析器各50次,于透析前及透析30 min、300 min,采动脉血观察患者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BPC)、补体(C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酐(Cr)、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甲醛法和PAA法消毒透析300 min时BUN和Cr较透析前明显降低(P<0.001);而C3和SOD均较透析前升高(P<0.05~P<0.01);两种消毒方法透析300 min后效果显示,除C3外(P<0.01),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0.2% PAA为复用透析器安全可靠、高效无毒的灭菌剂,可替代1%甲醛液作为透析器复用的消毒剂.

    作者:张鲲鹏;张美玲;戴莉莉;张玉勤;仲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26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7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与中青年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老年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为酸相关性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炎、食管炎)92例(73.0%),食管、胃肿瘤16例(12.7%);老年组大出血33例(26.2%),伴随病和并发症分别为73.8%和45.2%;老年组病死率为13.5%,显著高于中青年组5.2%(P<0.01).结论: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量大、不易止血,伴随病和并发症多,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潘新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后牙折裂的保守治疗

    后牙在日常生活中承担大部分的牙合力,如其牙合面的窝沟深大、牙尖高陡及过度磨耗,使之在咬硬物时容易发生折裂.而死髓牙及牙体大范围充填牙的存在,使折裂发生的机率变得更大.随着牙科技术的日益发展,尽量保存自体牙已被愈来愈多的患者和牙科医师所接受.笔者从1996年3月~2000年3月,对28例后牙折裂进行保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大风;张友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护理

    前列腺增生症为老年男性常见病.此类患者大部分有烟酒史,常伴有心血管、肺部方面的潜在或明显疾患.同时患者常因反复排尿困难,往往有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等合并症.因此,在护理方面除了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外,还要仔细观察病情,多收集有关资料,准确提出护理诊断,详细制定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纠正术前各种合并症,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为手术治疗与术后康复提供有效的准备工作.

    作者:刘露芬;刘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目的:总结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0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10例疼痛剧烈者在24 h内缓解疼痛;4例心律失常者在48 h内恢复窦性心律;2例心力衰竭者在72 h内基本控制病情发展;40例均好转出院.结论:迅速帮助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及时给予镇痛、吸氧、动态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好转,降低临床病死率.

    作者:孙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痢疾志贺菌D15及其L型内毒素致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痢疾志贺菌及其L型的致病机制.方法:将痢疾志贺菌诱导为稳定L型,分别制备原菌内毒素和L型内毒素,用尾静脉注射法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并对死亡小鼠进行组织学检查.本实验共分三组:原菌内毒素组(A组),L型内毒素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结果:A组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A和B、C组肝细胞凋亡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B、C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毒素可能是痢疾志贺菌致病的主要因素,而其L型,由于失去细胞壁,内毒素丢失,致病能力大大降低.

    作者:孙阳;李凤云;王朝夫;唐素兰;林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晚期妊娠合并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患者26岁,G1P0.因停经9+个月,心悸、胸闷3个月,于2000年8月7日入院.末次月经1999年9月26日.孕6个月感胸闷、心悸不能平卧.查体:T 36.5℃,P 106次/分,R 26次/分,BP 左上肢265/82.5 mmHg,右上肢120/90 mmHg;左侧桡动脉处可触及水冲脉,右侧脉搏明显弱;胸骨左第3~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传至腋下及后背.子宫底剑下4指.胎心140次/分,胎位LOA.心脏彩超:左房室肥大,左室壁肥厚,二尖瓣关闭不全.血常规:WBC 7.0×109/L,Hb 107 g/L,BPC 110×109/L.尿常规正常.初诊:妊娠39+4周,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Ⅱ~Ⅲ级.给予强心、降压、利尿药物应用1天效果不佳.患者病情危重,急请心内科会诊,根据症状、体征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Ⅱ~Ⅲ级.当时患者气急,不能平卧,胎儿监护已出现宫缩,胎心140次/分,胎头固定,胎位LOA.由于并发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并且如果经阴道分娩,宫缩可加强心衰导致患者死亡,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宜.当晚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的情况下行剖宫产,娩一男婴,Apgar评分10分.术后给予吸氧、输血、输液、抗生素应用及精心护理,7天拆线,切口愈合好,基本痊愈出院.

    作者:赵爱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腺癌的早期影像学诊断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正迅速成为中国妇女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4].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及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各种新技术,包括CT、MRI、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彩色多普勒等超声扫描的出现,使乳腺的影像学检查正在不断接近早期、准确、微创/无创性诊断的目标[3].本文对乳腺癌的早期影像学诊断作一综述.

    作者:顾素英;杨振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40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0.3 ml,皮下注射1次/天,连用7天,加服阿司匹林150 mg/d.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50 mg/d.观察治疗前后、梗死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张宁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诱导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28例Ⅲ、Ⅳa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2例.A组为单纯放射治疗(放疗)组;B、C、D组分别为诱导化疗1、2、3个疗程后可联合与A组相同的放射治疗.四组放疗方法、剂量相同.结果:放疗结束后鼻咽原发灶、颈淋巴结全消率A、B、C、D四组分别为:75.0%、87.5%、87.5%、90.6%和68.8%、81.3%、84.4%、81.3%,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顺铂、氟尿嘧啶、博来霉素联合诱导化疗合并放射治疗可以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病灶全消率,诱导化疗以单疗程为宜.

    作者:刘辉;彭开桂;沈学明;段诗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清开灵联合病毒唑治疗麻疹疗效分析

    麻疹好发于儿童,若治疗不当极易引起并发症.笔者采用清开灵联合病毒唑治疗麻疹32例,疗效满意,兹作报道.

    作者:梅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术尤其是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双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术38例.结果:本组病例应用双吻合器技术术中进程顺利,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1例,伤口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双吻合器技术提高了低位结直肠吻合术的质量,手术难度降低.

    作者:王矛;李成华;丁勇兴;吴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