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诱导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

刘辉;彭开桂;沈学明;段诗苗

关键词:鼻咽肿瘤, 药物疗法, 放射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诱导化疗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28例Ⅲ、Ⅳa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2例.A组为单纯放射治疗(放疗)组;B、C、D组分别为诱导化疗1、2、3个疗程后可联合与A组相同的放射治疗.四组放疗方法、剂量相同.结果:放疗结束后鼻咽原发灶、颈淋巴结全消率A、B、C、D四组分别为:75.0%、87.5%、87.5%、90.6%和68.8%、81.3%、84.4%、81.3%,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顺铂、氟尿嘧啶、博来霉素联合诱导化疗合并放射治疗可以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病灶全消率,诱导化疗以单疗程为宜.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3例

    例1 男,因低热、咽痛、周身酸痛、乏力1周就诊.T 37.5℃,P 90次/分.咽红.WBC 10.5×109/L,N 0.80.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5天无效.自述颈部右侧、耳根部疼痛,体检左侧甲状腺Ⅰ°肿大,有触痛.实验室检查T3、T4增高,血沉稍快.遂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给予强的松、阿司匹林及中药治疗,病情迅速好转.

    作者:李海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后牙折裂的保守治疗

    后牙在日常生活中承担大部分的牙合力,如其牙合面的窝沟深大、牙尖高陡及过度磨耗,使之在咬硬物时容易发生折裂.而死髓牙及牙体大范围充填牙的存在,使折裂发生的机率变得更大.随着牙科技术的日益发展,尽量保存自体牙已被愈来愈多的患者和牙科医师所接受.笔者从1996年3月~2000年3月,对28例后牙折裂进行保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大风;张友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子宫颈癌术前子宫动脉栓塞化疗21例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术前行子宫动脉栓塞化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例子宫颈癌(Ⅰb期4例,Ⅱa期7例,Ⅱb期10例)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化疗,观察其疗效和毒副反应.介入性化疗后2周行子宫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21例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近期有效率达95.2%,手术成功率达100%.20例各组淋巴结及切缘无癌,1例左髂内淋巴结转移,补充放疗.1例子宫颈小细胞癌术后全身化疗3个疗程.随访21例均健在,生存时间1~18个月.结论:子宫颈癌术前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有助于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复发和转移.

    作者:席玉玲;郭才;谭玉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睾丸炎患者血清睾酮、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睾酮、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三种激素在睾丸炎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方法:用ELISA法检测睾丸炎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睾酮、FSH及LH的含量.结果:72例睾丸炎患者血清中FSH和LH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睾酮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联合检测人体血清睾酮、FSH及LH的含量对睾丸炎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郭政新;施彪;游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晚期妊娠合并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患者26岁,G1P0.因停经9+个月,心悸、胸闷3个月,于2000年8月7日入院.末次月经1999年9月26日.孕6个月感胸闷、心悸不能平卧.查体:T 36.5℃,P 106次/分,R 26次/分,BP 左上肢265/82.5 mmHg,右上肢120/90 mmHg;左侧桡动脉处可触及水冲脉,右侧脉搏明显弱;胸骨左第3~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传至腋下及后背.子宫底剑下4指.胎心140次/分,胎位LOA.心脏彩超:左房室肥大,左室壁肥厚,二尖瓣关闭不全.血常规:WBC 7.0×109/L,Hb 107 g/L,BPC 110×109/L.尿常规正常.初诊:妊娠39+4周,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Ⅱ~Ⅲ级.给予强心、降压、利尿药物应用1天效果不佳.患者病情危重,急请心内科会诊,根据症状、体征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Ⅱ~Ⅲ级.当时患者气急,不能平卧,胎儿监护已出现宫缩,胎心140次/分,胎头固定,胎位LOA.由于并发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并且如果经阴道分娩,宫缩可加强心衰导致患者死亡,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宜.当晚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的情况下行剖宫产,娩一男婴,Apgar评分10分.术后给予吸氧、输血、输液、抗生素应用及精心护理,7天拆线,切口愈合好,基本痊愈出院.

    作者:赵爱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侵蚀性葡萄胎阴道转移结节大出血的抢救及护理

    侵蚀性葡萄胎可继发于葡萄胎,出现阴道转移的发生率仅次于肺转移,临床可表现为阴道大出血[1].本文报道1例阴道转移结节破裂性大出血的抢救及护理.

    作者:李若云;叶名芳;张广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动脉注射碘化油对肝癌的CT诊断和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肝动脉注射碘化油对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扫描片,将注入碘化油前后的CT片加以比较,同时将第一次治疗后的CT片与治疗后8~10个月的CT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注入碘化油后CT扫描所检出的病灶数比注射前多出15处;8~10个月后,病灶明显缩小,部分较小病灶已不再显影.结论:注射碘化油后,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准确性,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颜广林;曹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抗高胆红素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一次性给予大剂量IVIG(1 g/k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及光疗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48 h TBIL及光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IVIG治疗ABO溶血症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子斌;韩晻;黄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口腔癌手术血管化皮瓣移植的整体护理

    目的:总结口腔癌颌颈联合根治血管化皮瓣移植修复缺损组织的整体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结果:50例患者血管化皮瓣移植,成活率达98%,1例坏死,伤口感染2例.结论:本术式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陈利华;夏佩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40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0.3 ml,皮下注射1次/天,连用7天,加服阿司匹林150 mg/d.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50 mg/d.观察治疗前后、梗死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张宁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产科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产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HIE新生儿的产科临床资料.结果:高危妊娠的新生儿HIE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新生儿HI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而阴道助产术的新生儿HIE发生率明显高于前两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与HIE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监护技术,作好产前干预,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及胎儿窘迫,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普及新法复苏,对预防HIE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方;王书香;郑怀芳;凡利俊;万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CG HSP65-人HER-2/neu T细胞表位融合蛋白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目的:获得卡介苗热休克蛋白65(BCG HSP65)与人HER-2/neu T细胞表位(GP2)构成的融合蛋白(BCG HSP65-GP2)基因,并对其进行测序.方法:从卡介苗结核杆菌中提取其基因组DNA,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BCG HSP65基因,再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再次PCR,获得BCG HSP65-GP2基因,DNA序列分析BCG HSP65-GP2基因.结果:本实验采用两轮PCR方法获得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 700 bp,DNA序列分析确证为编码BCG HSP65-GP2融合蛋白的序列. 结论:采用PCR获得BCG HSP65-GP2基因序列是正确的,为进一步基因克隆和表达奠定基础.

    作者:王丽娟;吴士彬;于永利;王丽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TA1基因过度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MTA1基因与胃癌浸润和转移关系.方法:建立测定MTA1基因mRNA表达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适条件,在半定量水平测定37例胃癌标本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MTA1基因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分析与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37例胃癌中有14例MTA1基因mRNA过度表达(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MTA1基因mRNA表达半定量之比≥2),过度表达MTA1基因mRNA的胃癌浸润层次深、淋巴结转移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 6和P=0.015 2),过度表达组脉管累及、TNM分期、分化程度与剩余病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TA1基因过度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相关.

    作者:吴穷;陈昌杰;刘黎明;秦凤展;郑荣生;赵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卵巢囊性病变的CT诊断

    目的:评价CT对卵巢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7例共82个卵巢囊性病变CT资料,讨论其CT表现及病理基础.结果:囊肿22例,4例囊肿CT值偏高,病理标本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7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分隔;24例囊腺瘤均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囊性肿块,9例有分隔,3例囊壁见结节,其中6例黏液性囊腺瘤表现为不同密度的多房性肿块;7例卵巢畸胎瘤,均含钙化和(或)脂肪密度;1例卵泡膜细胞瘤和3例脓肿,后者边缘模糊;10例恶性肿瘤,CT表现均以囊性密度为主,伴不同程度实质成分或囊实性混合密度影.结论:卵巢囊性病变CT表现颇为相似;CT对其定位诊断敏感性高,定性诊断需结合临床.

    作者:刘颖华;舒政;倪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腹联合伤28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28例的诊治经验.方法:收治胸腹联合伤患者28例,经胸手术10例,经腹手术13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2例分别作胸部和腹部切口.结果:治愈24例,死于出血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全面而仔细的体检、积极抢救休克、选择正确的切口对手术成功较为重要.

    作者:周勇;徐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同步辐射软X线生物效应及其在生命科学的应用

    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X射线作为结构成分分析和医学诊断成像的手段,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之一.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的深度和精度不断提高,常规的X射线源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性能优越的同步辐射的出现为科研的发展提供广阔天地.同步辐射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作加速运动时(加速到光速)沿加速度切线方向发出的一种电磁辐射.在辐射过程中产生的低能X射线(能量范围约为50 eV~15 keV)称为同步辐射软X线.同步辐射具有其它辐射源难以比拟的优异特点,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优良的光源[1].

    作者:张洪波;金敖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点式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佳术式.方法:术前标出静脉曲张部位,常规行顺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大隐静脉主干;继之点式抽剥法剥脱小腿曲张静脉团,术后抬高患肢20°~30°,穿循环驱动袜1~3个月.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均在治疗原发病后实施手术.结果:61例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及皮下血肿,均于术后10~12天拆线,45例得到随访,2例复发,小腿外观无明显手术瘢痕.结论:点式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切口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小等优点.

    作者:聂中林;李晓强;余朝文;周为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914例分析

    目的:了解妇科病发病情况,提高实验室细胞学诊断技术.方法:对914例子宫颈刮片进行巴氏染色或瑞氏染色,光镜观察.结果:914例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显示,373例就诊患者,以子宫颈炎患病率占88.7%,核异质细胞占1.1%,恶性肿瘤占0.8%;541例体检者中,子宫颈炎占1.3%,核异质细胞占0.4%,恶性肿瘤占0.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子宫颈刮片简单易行,确诊率高,适合妇科病普查.

    作者:刘蕴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动脉损伤的一期外科处理

    目的:总结动脉损伤及其一期外科处理的治疗体会.方法:一期动脉损伤处理包括修补、端-端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结扎等,术中有效地处理创面,术后积极抗感染配合溶栓、抗凝、扩血管治疗.结果:本组24例无死亡,经随访一期处理的患者均获得良好疗效.重建动脉远期通畅率100%,二期手术的患者也均保住了肢体.结论:动脉损伤的一期处理时动脉重建必须确保无张力,远端流出道通畅,动脉断端内膜完整;防治感染是动脉重建成功的关键;动脉重建所需要材料提倡选择自体静脉.

    作者:余朝文;李晓强;杨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护理

    前列腺增生症为老年男性常见病.此类患者大部分有烟酒史,常伴有心血管、肺部方面的潜在或明显疾患.同时患者常因反复排尿困难,往往有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等合并症.因此,在护理方面除了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外,还要仔细观察病情,多收集有关资料,准确提出护理诊断,详细制定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纠正术前各种合并症,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为手术治疗与术后康复提供有效的准备工作.

    作者:刘露芬;刘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