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付宝;刘金新;周志勇
端粒是一种DNA-蛋白质复合体,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保证线性DNA完整复制.端粒酶是一种特异的染色体末端转移酶,近年来研究发现,端粒酶活性及端粒的稳定与恶性肿瘤发生相关.
作者:黄礼年;王安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膀胱肿瘤与子宫及卵巢肿瘤虽同位于盆腔,因其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故临床上相互误诊较少见.我院于1999年 1月及5月份分别误诊1例,现就其误诊原因作一分析.
作者:徐运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升白汤对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比法,将36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第一周期化疗后予升白汤及鲨肝醇、利血生,第二周期仅服西药;B组第一、第二周期给药分别与A组第二、第一周期给药相同.结果:A、B两组两周期化疗后升白汤治疗组WBC分别比西药对照组增加(1.07±0.94)×109/L(P< 0.001)和(0.88±0.21)×109/L(P<0.001);WBC<4.0×109/L持续时间分别比西药对照组缩短12.31±6.45天(P< 0.001)和 13.17±7.58天(P<0.001).两组升白汤治疗周期的感染例数少于西药对照周期(P<0.05).结论:升白汤配合鲨肝醇、利血生口服可作为肿瘤化疗期间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防治方法.
作者:孙惠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猪带绦虫囊尾蚴囊液内谷胱甘肽S转换酶(GST)的活性.方法:测定酶催化反应后底物浓度的变化,计算GST活力单位.结果:囊液经1∶20稀释,重复4次测定酶促管与非酶促管吸光值,测得平均GST活性为61.84活力单位;囊液冻干品则几无GST活性.结论:囊液中存在游离形式的GST活性,对筛选保护性抗原和可能的化疗靶分子具有潜在意义.
作者:孙新;胡守锋;陈兴智;夏惠;方强;陈兴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第三、四段肿瘤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为十二指肠第三、四段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7例,术后生存超过5年3例,超过2年2例,术后15个月肿瘤复发死亡1例,术后18个月死于其它疾病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加周围淋巴结廓清术1例,术后生存超过30个月;旁路转流手术加术后放疗、化疗3例,分别于3~11个月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6.3个月.结论: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十二指肠第三、四段肿瘤的首选方法.
作者:岳崇元;刘金新;时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后负荷增加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及地高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性腹主动脉银夹狭窄大鼠模型,观察左室重量指数(LVMI),放免测定血浆ANP.结果:模型组LVMI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血浆ANP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地高辛组血浆ANP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地高辛组LVMI与模型组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CHF大鼠血浆ANP水平是升高的,地高辛能明显降低该大鼠模型血浆ANP水平;心肌ANP的合成和释放可能主要与心脏血液动力学改变有关.
作者:蔡辉;胡婉英;董耀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性,32岁.因发现右腹股沟肿块3月余,于1997年7月入院.体检:右腹股沟扪及椭圆形肿块13 cm×8 cm×6 cm,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与周围无粘连;同侧睾丸缺如.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腹股沟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其外有一薄层鞘膜包裹.
作者:杨振中;史青;薛宏;徐叶敏;叶兵;陶宋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体外扩增人神经营养素-4(NT-4)基因,经克隆后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并鉴定人重组NT-4,为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NT-4成熟活性蛋白的DNA编码序列,将此DNA片段克隆到载体PBV220中,对重组质粒进行PCR筛选和限制性酶切分析,确定后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进行诱导表达.用抗NT-4抗体进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结果:体外成功扩增NT-4基因,转染的大肠杆菌经诱导后表达出能被抗NT-4抗体识别的重组蛋白,其表达量为15%.结论:在原核细胞能成功表达NT-4.
作者:王小标;陈昌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及贫血发生的有关因素.方法:对滁州市区2 730名学龄前儿童抽样进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在所调查的2 730名4~6岁学龄前儿童Hb为116.32±14.83 g/L,查出Hb<110 g/L者553名,贫血患病率20.26%,检出贫血人数中女童高于男童,多数有偏食习惯(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贫血,应针对引起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
作者:魏东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MRI特征.方法:观察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子宫肌瘤的MRI特征.MRI检查采用GE 0.5T超导成像系统,行横断面和矢状面T1、T2加权成像.结果:共发现病灶48个,病灶发现率为92.3%(手术发现52个),包括浆膜下型14个,壁间型31个及内膜下型3个.T1加权像呈中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像上瘤体信号强度介于子宫肌肉与骨骼肌之间.结论:MRI软组织对比度好,可三维成像,对子宫平滑肌瘤的定位、定性都富有特征性,是理想的检查方法.
作者:孙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眼外伤所致白内障及玻璃体混浊行一期人工晶体植入及玻璃体切割术的可行性.方法:10例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玻璃体混浊,均行一期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置放及玻璃体切除三联手术.结果:一期手术者,术后随访3~12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手术可减少某些手术并发症,尤其是减少玻璃体填充物对角膜的直接损害,因而视力不同程度地提高.
作者:秦梅;郭柳峰;李韵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南京江北地区毒蛇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因治疗不及时,结果导致伤残甚至死亡.1996~1999年,我院共收治毒蛇咬伤患者91例,经使用抗蛇毒血清等综合治疗,并注意并发症的处理,取得满意疗效.为探讨毒蛇咬伤的佳治疗方案,现总结治疗体会.
作者:谢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脂质体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逆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干扰素(L-IFN).44例慢性丙型肝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L-IFN(含IFNα1b 1 mu)1支隔天1次肌肉注射(肌注),连续5次,以后改为每周3次,共6个月;对照组20例,IFN(含IFNα1b 3 mu)1支连续肌注10天,后改为每周3次,共6个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CV-RNA阴转率分别为62.5%和30.0%,两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3个月后远期阴转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IFN可以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用量,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张金良;谭林;孙成斋;李永华;谢法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转开腹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LC中转开腹31例.结果:手术野出血12例,胆囊周围及Calot三角区严重粘连11例,胆囊管未夹闭2例,肝外胆管损伤2例,穿刺套管针损伤肠管、肠系膜2例,合并胃溃疡1例,肝硬化疑有癌变者1例.结论:通过LC医师操作逐渐熟练由主观原因造成的中转开腹可减少,而由客观因素需开腹的病例不可强行LC.
作者:崔培元;刘健;刘付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性,49岁,上海人.1999年3月26日因活动后胸闷气急加重伴一过性肢体无力入院.患者7岁时发现有心脏杂音.43岁(1993年)时出现乏力,活动后气急.症状逐年加重,发现室性期前收缩.1994年被确诊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长期口服倍它乐克(12.5~25 mg,每天2次)及美西律治疗.患者3个弟妹及女儿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均为肥厚性心肌病.其一妹出现症状后半年死亡,时年35岁.其余弟妹尚无症状.其女儿17岁时在一次登五楼后猝死.
作者:赵建荣;周志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提高合并胆石症的原发性胆囊癌疗效的途径.方法:对1990~1997年收治的36例合并胆石症的原发性胆囊癌进行分析.结果:术前B超、多普勒及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5.6%、62.5%、60.0%.术中漏诊5例,占13.9%.36例手术探查,切除病变胆囊18例,切除率50.0%,其中达到根治性切除12例,根治率33.3%,Ⅱ~Ⅳ期3年、5年生存率54.5%及36.4%,Ⅴ期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0%及0.0%.结论:提高疗效的途径在于早期发现胆囊癌和处理高危病变的胆道结石患者;强调避免术中漏诊对预后的重要性.
作者:刘付宝;刘金新;周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PLD)与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检测26例急性病毒性肝炎,1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和2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PLD活性,并与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PLD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三组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PLD活性检测可作为肝病患者肝细胞损伤程度的一个诊断指标,对肝纤维化的存在及活动程度诊断无价值.
作者:张加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手术的护理.方法:对3例患者并发的间歇性、汹涌鼻衄,进行性、不可逆性视力下降进行护理分析.掌握颈动脉压迫试验,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防治,熟悉介入栓塞程序,有效配合手术全过程,术后密切注射颅内供血状况及下肢血液循环,预防颅内水肿.结果:有1例介入栓塞患者假性动脉瘤闭塞,无再次鼻衄发生.结论:护理的密切配合是高科技、高难度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夏佩燕;陈利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寒冷损伤综合征,是新生儿时期由于早产、受寒、窒息、休克、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重者可并发肺炎、败血症、肺出血、DIC等,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996年1月~1998年6月,我院儿科共收治76例,给予局部维生素E(Vit E)按摩辅佐治疗,效果满意.本文旨在探讨Vit E的临床使用疗效.
作者:张萍;刘国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994年10月~1998年12月,笔者运用安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2例,疗效满意.兹作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4例患者均经胃镜和(或)病理检查而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21~65岁,病程0.2~3.5年;轻度33例,中度 23例,重度6例.
作者:杨文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