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利多卡因加芬太尼、曲马多的麻醉效应

张运淳;罗燕芝;曹贤花

关键词:麻醉, 硬膜外, 芬太尼, 曲马多
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利多卡因加芬太尼、曲马多对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应.方法:按美国麻醉学会(ASA)五级分类法,67例Ⅰ~Ⅱ级胆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芬太尼组(F组)、曲马多组(T组)及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1.6%利多卡因20 ml,F组含芬太尼0.1mg,T组含曲马多100 mg.于首剂量麻醉期间对镇痛效应、肌松度、内脏牵拉反应予分级评定,同时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结果:三组麻醉镇痛效应相同(P>0.05),肌松以F组较差(P<0.01),抑制内脏牵拉反应则F组和T组效果好(P<0.01),且F组和T组血压下降的病例数比L组少(P<0.05).结论:硬膜外腔应用曲马多强化麻醉是临床上可行的一种方法.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胸外伤239例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的外科急救处理.方法:总结239例重症胸部创伤的临床资料.简明创伤分级法≥3或创伤严重度评分≥16的胸部创伤按致伤原因,胸部创伤分类,胸部创伤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愈221例,死亡18例.结论:早期诊断、处理,严密监护,掌握熟练的诊治技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缪华新;朱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前列腺炎病原学中的地位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感染在前列腺炎中的意义及药敏情况,以指导治疗.方法:取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或分泌物,立即置于血平板及分离淋球菌的巧克力培养基内,37℃ 48 h鉴定细菌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857例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标本中,细菌检出727例,检出率为84.83%;其中金葡菌462例,检出率为53.91%;淋球菌123例,检出率为14.35%;其它菌81例,检出率为9.45%;混合感染61例,检出率为7.12%.金葡菌对头孢菌素类、丁胺卡那霉素比较敏感.而淋球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头孢氨苄比较敏感.结论:金葡菌为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菌.

    作者:唐素兰;刘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86株铜绿假单孢菌药敏分析

    铜绿假单孢菌系假单孢菌属第Ⅰ群中的代表菌种,为专性需氧菌,部分菌株能兼性厌氧生长,属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本文分析86株铜绿假单孢菌的药敏情况.

    作者:王百韬;邢梅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创伤性膈疝23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创伤性膈疝进行回顾性分析.除5例直接急诊手术外,全部进行X线检查,16例有阳性发现.陈旧性膈疝6例.本组均进行手术治疗,经胸11例,经腹7例,经胸加腹部切口手术2例,胸腹联合手术2例.结果:治愈20例,死亡3例.结论:诊断主要依据X线表现,创伤性膈疝一经诊断,尽早手术可减少其病死率.

    作者:李宗狂;何长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医院内感染27例分析

    糖尿病合并医院内感染发病率高,病情严重,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目的在于了解糖尿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病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作者:牛洪敏;朱雪峰;赵金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结核病11例临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具有免疫学异常,其治疗又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使之成为免疫受损者(immunoco-mpromised host,ICH),故易并发感染,尤以结核感染常见[1].鉴于临床较易误诊或漏诊,特予报道.

    作者:王政;操乐杰;魏凡;许迪威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先天性肺囊肿12例治疗体会

    先天性肺囊肿由于临床表现与儿童诸多疾病相同,临床上极易混淆.现将我院近年来经手术证实的12例先天性肺囊肿,就其诊断及手术治疗体会作一总结.

    作者:戴玉腾;徐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氨茶碱对极量运动及其恢复期呼吸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及其恢复期呼吸方式改变与氨茶碱的影响.方法:正常男性22例,分别于静脉注射氨茶碱前后作极量运动试验,运动及其恢复期呼吸参数用能量代谢仪连续测定.以运动及其恢复期VT作为横座标与E作为纵座标作图,比较运动及其恢复期呼吸方式的改变.结果:运动及其恢复期呼吸方式基本相同,有4例(4/22)△VT轻度增加,达到2%以上;氨茶碱注射后△VT明显下降,有5例△VT<-2%.△VT与Emax、O2max、O2max/预计O2max、HRmax、SaO2min、VTmax、EqO2max、EqCO2max等无明显的相关性.在O2max/预计O2max>0.92与<0.92之间,△VT无明显的差异.结论:运动及其恢复期呼吸方式基本相同,常规剂量氨茶碱能改善运动和恢复期呼吸方式.

    作者:周彩存;于志伟;王爱华;刘玉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活力的变化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活力的变化.方法:以O-dianisidin为基质,采用联大茴香胺酶比色法检测88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和85名健康人血清铜蓝蛋白(sCP)的活力.结果:消化系统肿瘤患者sCP活力均高于健康人(P<0.01),而食管癌、贲门癌、直肠癌及肝癌患者之间sCP活力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sCP对协助诊断和筛选消化系统肿瘤有参考价值.

    作者:胡守芬;陈治文;石莹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氨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极量运动呼吸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氨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极量运动呼吸方式的影响.方法:临床稳定期COPD患者26例于静脉用0.25 g氨茶碱前后作极量运动负荷试验.以运动及其恢复期潮气量(VT)作为横座标和每分通气量(VE)作为纵座标作图,比较运动及其恢复期呼吸方式的改变.结果:COPD患者运动期与恢复期VT差值的均数(△VT)显著增加,其大小与(FEV1)%和Emax/MVV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氨茶碱使用后COPD患者△VT明显下降,下降程度仅与FEV1%呈负相关(P<0.05).结论:常规剂量氨茶碱能明显改善COPD极量运动呼吸方式,这可能与该药增强呼吸肌功能有关.

    作者:周彩存;熊肇军;王爱华;刘玉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左上叶前段肺炎拟诊为肺癌1例

    患者男性,50岁.不规则发热10 d,T 37.5~38.5℃,伴有左侧胸痛,咳嗽、咳痰,有时少量痰血,少量脓痰.外院用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于1999年2月5日收住我科.患者无肺结核病史.吸烟史25年,每天20支.入院体检:T 37.5℃,P 90次/分,R 20次/分,BP 18/13 kPa.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左上肺叩诊浊音,听诊左上肺有局限性干湿性罗音.心肺与腹部均正常.胸片示:左肺门有5 cm×5 cm块影(见图1).胸部CT片示:左肺上叶前段5 cm×5 cm块影,内有偏心空洞,内壁不光滑,块影边缘有细、粗毛刺(见图2).

    作者:郝利明;童慧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为呼吸道致病菌,可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气管、支气管、肺及胸水中分离出来.也可从肺炎并发症患者的脑脊液、心包积液、脑、肾脏中分离出来.近年来,MP感染有增加的趋势,甚至可在医院或家庭中引起暴发流行[1].1937年Dienes和Edsall首先从前列腺炎脓肿的患者身上分离出人型支原体至今,已从人体分离出15种支原体[2].

    作者:陈兰举;潘家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肝癌标志物多项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肝癌标志物多项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PHC 41例、良性肝病103例及45名健康人进行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和低密度脂蛋白与极低密度脂蛋白结合的γ-谷氨酰转肽酶(LDL-VLDL-GGT)测定,并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结果:AFP、AFU、LDL-VLDL-GGT对PHC的敏感性分别是73.2%、78.0%、43.9%,特异性分别是89.9%、95.9%、99.3%.PHC患者血清中AFU、LDL-VLDL-GGT活力与AFP含量之间均无明显关系.结论:二联或三联检测可提高PHC诊断的准确性,特别有利于防止AFP阴性的PHC患者漏诊.

    作者:吴年良;陈安彬;周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黄磷灼伤的治疗体会

    黄磷灼伤是热力和化学的复合灼伤,不仅灼伤皮肤,还可经创面、呼吸道吸收而造成内脏损害,尤其对肝、肾损害大.目前既没有满意的局部中和剂,也没有有效的全身解毒剂,治疗比较困难[1].本文旨在总结治疗体会.

    作者:祝伟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替硝唑注射液治疗妇科厌氧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替硝唑注射液治疗妇科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应用前景.方法:104例诊断为厌氧菌感染患者分为两组:替硝唑组56例,甲硝唑组48例,治疗前行厌氧菌培养并观察临床效果、细菌阴转情况及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2%,对照组85.4%(P<0.01);细菌阴转率分别为93.9%和75.0%(P<0.05),胃肠道反应率分别为10.7%和68.8%(P<0.005).结论:替硝唑注射液治疗妇科领域厌氧菌感染优于甲硝唑液,可应用于产褥期感染.

    作者:晋茂生;何玉;郭才;王才智;张启英;李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超声与CT在肝脓肿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US)与CT对肝脓肿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先行US检查后再作CT扫描,两者短间隔30 min,长24 h;4例仅作了平扫,13例作了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9例采用动态扫描.结果:14例经US或CT导引下穿刺抽吸及细菌学证实肝脓肿,3例经临床大剂量抗生素治疗、US与CT随访证实肝脓肿;US确诊10例,疑诊2例,漏误诊5例;CT确诊14例,疑诊1例,误诊2例.结论:US与CT对肝脓肿的诊断均很敏感且价值很高,对不典型肝脓肿诊断CT价值优于US.

    作者:成明富;麻方法;史国军;张季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胎心监护与过期妊娠的关系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FHRM)在过期妊娠中判断胎儿情况的可靠性.方法:86例过期妊娠孕妇入院时做FHRM,共做181例次.评定以末次FHRM为准,于产后7天对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对羊水量及性状、胎盘级别与形态、脐带情况和新生儿预后进行随访,并与末次FHRM结果相对照.结果:86例FHRM末次正常图型55例,异常图型31例.围产儿死亡4例.FHRM与围产儿死亡率对照诊断符合率98.37%.结论:FHRM对判断过期妊娠胎儿安危有一定价值,并能提供客观指标和图型,是检测过期妊娠首选方法.

    作者:孙祥熙;靳丽杰;申庆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弥漫性肺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弥漫性肺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71例X线胸片或高分辨CT示弥漫性肺疾病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与12例胸片和肺功能均正常者作对照.BALF进行细胞计数、分类,查找癌细胞、结核菌,部分标本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结核组BALF病因诊断率46.7%,高于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16.7%)和支刷(33.5%);肺癌组BALF与TBLB确诊率相同(46.2%),高于支刷(23.1%),BALF细胞学显示:(1)肺癌组呈Lyc%下降,Neu%增高,CD4+%下降,CD8+%增高,CD4+/CD8+比值<1;(2)致纤维化肺泡炎(IPF)BALF呈中性粒细胞肺泡炎(Neu达24.89±21.42%);(3)过敏性肺泡炎(HP)呈淋巴细胞肺泡炎[Lyc达(19.40±3.24)%];(4)结缔组织病合并肺泡炎(CP)BALF Lyc%和Neu%均增高(P<0.01).结论:BALF检查对弥漫肺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型、判断预后及探明肺局部免疫病理生理变化均有帮助.

    作者:陈余清;郑翠侠;周彩存;王安潮;徐凤珍;刘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方式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症状限制性运动后气体交换的恢复和呼吸方式改变与吸氧对它们的影响.方法:COPD患者14例分别于吸氧前后,作症状限制性运动负荷试验.试验中连续测定气体交换参数,比较吸氧前后呼吸方式改变,并计算气体交换参数恢复半衰期和恢复程度.结果:吸氧后E、VT及HR恢复半衰期较吸氧前明显缩短;在运动停止10 min时,呼吸各参数恢复程度相仿,无明显的差异.吸氧前△VT为(4.4±2.9)%,而吸氧后△VT为(1.7±2.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吸氧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症状限制性运动气体交换参数恢复半衰期和呼吸方式.

    作者:周彩存;王爱华;刘玉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免疫酶技术在细菌L型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细菌L型临床标本的检出率,将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免疫学技术引入细菌L型检测工作.方法: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L型的特异性抗体作为第一抗体,以生物素-抗生物素免疫酶染色法在各种临床标本中检测相应抗原.结果:此种方法简便、快速,细菌培养后6 h免疫酶染色即呈阳性,并发现金葡菌L型抗体的免疫酶染色与某些革兰阴性菌之间有交叉反应.结论:如能制备出特异性L型抗体作为第一抗体,结合特异、敏感的免疫酶技术,可以提高临床标本中细菌L型的检出率及缩短检验时间,值得在检验工作中推广.

    作者:夏佩莹;刘勇;李凤云;唐素兰;席玉玲;吴可仁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