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发;侯丽;缪传兰
目的:了解非杓型高血压与β2微球蛋白(β2-MG)关系.方法:对32例杓型高血压及38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尿β2-MG测定.结果:两组间随测血压(CBP)、日间血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非杓型高血压组在24 h平均血压、夜间血压、血压负荷值及血、尿β2-MG方面均高于杓型高血压组(P<0.05~P<0.01).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损害可能与夜间血压水平、血压负荷值升高有关,与CBP及日间血压相关不大.
作者:张湘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我院开展结肠镜检查工作已10余年,其中1996年3月~1998年12月行电子结肠镜检查2 034例次,检出大肠癌112例,占5.51%.现将大肠癌的内镜诊断、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作一回顾性总结.
作者:彭海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六项实验室检测结果在发热待查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发热待查的282例患者进行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细菌培养等六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组和其他疾病组患者的WBC、N、L、ESR和CRP与病毒感染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病毒感染组与其他疾病组患者的WBC和L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N、ESR和CRP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以上六项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失为发热待查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依据.
作者:刘惠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尿中多种微量蛋白,探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用放免法测定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分泌型IgA(sIgA)、IgG;并将患者按病程分为两组,A组病程>10年,B组<10年.统计各组尿Alb的排泄,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隐匿型糖尿病肾病者尿微量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病程>10年的患者多发糖尿病肾病,尿Al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隐匿型糖尿病肾病者早期的肾脏损害应联合检测尿中不同分子量的蛋白含量,以早期确定肾脏受损部位以及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程度.
作者:牟丽平;金国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耐受剂量.方法:15例分为5组:1.25 μg/kg、2.5 μg/kg、5.0 μg/kg、7.5 μg/kg、10.0 μg/kg,每组3例.每例在化疗结束48 h后用药,每天1次,共7天.结果:用药后不良反应有乏力、寒颤、发热、肌肉酸痛、注射部位反应、胃肠道反应及ALT升高.结论:5个剂量组均有较好的耐受.
作者:郑荣生;张家驹;秦凤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征.方法:对经胃镜病理证实的59例青年人胃癌进行分析.结果:青年人胃癌占同期胃癌检出率的8.9%,以31~35岁临床构成多;发现早期癌3例,进展期癌56例;好发于胃窦部;误诊率69.5%.结论:上腹痛是青年人胃癌常见的临床表现;进展期癌分型大多为Borrmann Ⅲ型.
作者:杨清扬;田怡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桥本甲亢(Hashimotoxicosis,HTC)患者临床甲亢症状持久存在的病因.方法:应用免疫酶技术,检测27例HTC和33例Graves病(GD)患者甲状腺组织内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hyroid stimulating immunoglobulin,TSI)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甲状腺组织内TSI的检出率及表达强度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SI表达强度与甲亢病情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HTC甲亢发生和持久存在的主要原因可能与GD相同,也是TSI作用的结果.
作者:帅宗文;孙桂华;汪延华;杨明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心脏介入通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35具成人尸体、4套成人躯干连续横断层和1套连续矢状断层标本,观测相关参数.结果: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的长度与外径值,与其它路径相比,右侧锁骨上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介入通路具有路径短、弯曲小的优点.穿刺点选在锁骨上缘中、内1/3交界处的上方,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稍外侧.结论:首选右侧锁骨上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心脏介入通路.
作者:王震寰;陈传好;秦登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94年以来,笔者应用尼卡地平(nicardipine)治疗重症高血压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予以报道.
作者:童晓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面部综合美容手术的适应证、组合、手术顺序及术后效果.方法:依据求术者面部特征,分别将隆鼻术、重睑成形术、眼袋整复术及额部除皱术相互组合行面部综合美容整形.结果:10年间,采用6种组合形式治疗436例,效果满意.结论:将单项面部美容手术优化组合操作,使求术者面部形态获得更大程度的改善.
作者:李光早;程新德;赵天兰;张莉;徐静;葛树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绒毛膜癌(绒癌),是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易出现肺转移,但又可通过化疗治愈.若以咳嗽、咳血等为首发症状就诊时,常致误诊.
作者:张宁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对难以切除的阑尾炎,为防止发生副损伤,已有报道采用粘膜剥脱术取代阑尾全切除.本文旨在总结在临床实践中两种术式的比较、体会.
作者:夏光民;梁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终末阶段的一组综合征,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慢性心脏超负荷除了引起心肌肥厚,后期还往往导致心室扩大、室壁变薄,即发生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它是心力衰竭终末阶段心室发生的一种特征性变化.
作者:蔡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95~1998年,我科应用Nd-YAG激光治疗肥厚性鼻炎72例,效果较好,现予报道.
作者:梁晓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腹腔镜手术可以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本文总结腹腔镜手术麻醉72例,着重介绍其并发症处理及体会.
作者:朱琳琳;王红霞;黄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常频喷射通气和高频喷射通气在支撑喉镜术中的通气效果.方法:选择32例美国麻醉协会(ASA)五级分类法Ⅰ~Ⅱ级声带息肉患者,拟行支撑喉镜术,随机分为高频组和常频组,每组16例.结果:采用60次/分的频率,160 kPa压力进行通气,术中PaCO2明显升高(P<0.01),并形成高碳酸血症;采用22次/分的频率、160 kPa的压力进行通气,术中PaCO2仅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其水平明显低于高频组(P<0.01).两组患者术中的PaO2均明显升高,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论是常频还是高频喷射通气,都能满足机体对供氧的需要;而常频通气比高频通气更有利于CO2排出.认为支撑喉镜术宜采用常频喷射通气.
作者:张运淳;唐雅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极量运动后气体交换参数的恢复及其受氨茶碱的影响.方法:26例COPD患者与22名正常男性分别于静脉注射0.25 g氨茶碱前后作极量运动试验.连续测量运动及其恢复期气体交换参数,并计算气体交换参数恢复半衰期和恢复程度.结果:极量运动后,COPD患者气体交换参数恢复的半衰期较正常对照明显延长;在运动停止10 min时,呼吸各参数恢复程度均在95%以上,与正常人无明显的差异.呼吸各参数恢复半衰期与大分时通气量/大通气量明显相关.氨茶碱对极量运动后气体交换参数恢复半衰期及其程度无明显影响.结论:COPD患者极量运动后气体交换参数恢复半衰期较正常人明显延长,常规剂量氨茶碱对此无明显影响.
作者:许启霞;周彩存;王爱华;刘玉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总结由柯萨奇病毒B(CVB)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5例患者血清中CVB-IgM,IgG抗体.结果:15例中近期感染4例,既往感染11例,临床均给予抗病毒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由CVB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可能存在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近期感染较既往感染效果较好,对可疑患者进行CVB特异性抗体检查,有助于早期快速诊断.
作者:张李群;蒋惠荷;邓爱琼;陈艺林;李英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与CEA、c-erbB-2表达,探讨其组织学发生.方法:光镜观察组织学形态并进行分型,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4例子宫内膜癌进行单克隆抗体CEA和c-erbB-2检测.结果:子宫内膜样癌61例(64.8%),腺棘癌6例(6.3%),腺鳞癌8例(8.4%),浆液性乳头状腺癌7例(7.4%),粘液性癌5例(5.3%),小细胞癌4例(4.2%),透明细胞癌和鳞癌各1例(1.6%).内膜癌各亚型中以粘液性癌、腺棘癌和腺鳞癌CEA表达较高,而内膜样癌阳性表达少,仅见腔缘阳性;c-erbB-2在各型内膜癌中均有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各型内膜癌均有不同程度的CEA和c-erbB-2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子宫内膜癌的多种组织学类型来源是苗勒氏管上皮多向分化的结果.
作者:葛霞;谢群;姚敏;武世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贲门癌的手术方法,探讨佳手术径路.方法:对840例行手术探查的贲门癌患者,比较经左胸、胸腹联合和经腹三种手术入路的差异,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和F检验.结果:三种手术方式的切除率分别为72.7%、82.1%和46.7%(P<0.005);上切缘阳性率分别为5.6%、4.3%和14.3%(P<0.05);下切缘阳性率分别为7.2%、3.9%和5.4%(P>0.05);清除淋巴结数以胸腹联合切口多(P<0.05).患者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P>0.05);手术切除时间相似(P>0.05);而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贲门癌的手术径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切除率较高,且并发症少.
作者:张荣新;王伟;王圣应;戴邦朝;林家富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