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微量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牟丽平;金国玺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尿/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尿中多种微量蛋白,探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用放免法测定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分泌型IgA(sIgA)、IgG;并将患者按病程分为两组,A组病程>10年,B组<10年.统计各组尿Alb的排泄,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隐匿型糖尿病肾病者尿微量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病程>10年的患者多发糖尿病肾病,尿Al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隐匿型糖尿病肾病者早期的肾脏损害应联合检测尿中不同分子量的蛋白含量,以早期确定肾脏受损部位以及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程度.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克雷伯菌引起腹泻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克雷伯菌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43例大便培养结果,对检出克雷伯菌者进行统计.结果:大便培养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20.99%(114/543),0~岁组患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χ2=21.24,P<0.005).结论:克雷伯菌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作者:喻佰启;毕学玲;孙晓祥;汪永禄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极量运动后气体交换参数变化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极量运动后气体交换参数的恢复及其受氨茶碱的影响.方法:26例COPD患者与22名正常男性分别于静脉注射0.25 g氨茶碱前后作极量运动试验.连续测量运动及其恢复期气体交换参数,并计算气体交换参数恢复半衰期和恢复程度.结果:极量运动后,COPD患者气体交换参数恢复的半衰期较正常对照明显延长;在运动停止10 min时,呼吸各参数恢复程度均在95%以上,与正常人无明显的差异.呼吸各参数恢复半衰期与大分时通气量/大通气量明显相关.氨茶碱对极量运动后气体交换参数恢复半衰期及其程度无明显影响.结论:COPD患者极量运动后气体交换参数恢复半衰期较正常人明显延长,常规剂量氨茶碱对此无明显影响.

    作者:许启霞;周彩存;王爱华;刘玉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放射治疗晚期肝癌23例

    目的:探讨晚期肝癌60Co移动条野放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移动条野技术放射治疗晚期肝癌23例,中平面剂量达20~30 Gy后,缩野对肝脏肿块局部照射20~30 Gy/2~3周,肿瘤量DT 40~60 Gy,并观察全组放疗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23例完成放疗,中位生存期10个月.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9.1%、17.4%、11.1%和8.3%.结论:对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肝癌,放射治疗是值得选择的治疗手段.移动条野照射技术治疗肝癌安全可行.

    作者:魏保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细菌学分析

    目的:了解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患者前列腺液(EPS)的细菌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方法:对764例CBP患者的EPS标本进行常规培养及淋病奈瑟菌的特殊培养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126例EPS细菌培养阳性.其中单一G+菌感染46例,单一G-菌感染70例,9例为2种细菌,1例为3种细菌混合感染.59株G+球菌对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敏感率高.61株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敏感率高.结论:CBP的致病菌种类较多,细菌易产生耐药性.

    作者:朱义朗;唐振华;李世东;孙守攀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老年人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糖尿病需手术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现就老年人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作一报道.

    作者:张绍发;侯丽;缪传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小板计数时报警信号分析

    目的:分析在血液分析仪上作血小板计数(PLT)时出现报警信号时的干扰因素及其异常的直方图.方法:用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在血液分析仪上作血小板参数分析.结果:在计数中,当PLT有干扰时可出现两种报警信号:上面区域干扰(URI)和下面区域干扰(LRI),包括三种异常的血小板直方图,其干扰因素中绝大多数对血小板计数结果有严重影响.结论:正确分析PLT时出现的各种报警信号及其异常的直方图,并作出正确处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钟政荣;王月华;刘凯;张凡;郑照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非杓型高血压与血β2微球蛋白的关系

    目的:了解非杓型高血压与β2微球蛋白(β2-MG)关系.方法:对32例杓型高血压及38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尿β2-MG测定.结果:两组间随测血压(CBP)、日间血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非杓型高血压组在24 h平均血压、夜间血压、血压负荷值及血、尿β2-MG方面均高于杓型高血压组(P<0.05~P<0.01).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损害可能与夜间血压水平、血压负荷值升高有关,与CBP及日间血压相关不大.

    作者:张湘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痛风2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痛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40例痛风采用4种治疗方案:(1)控制饮食,碱化尿液;(2)服用抑制尿酸合成药;(3)服用促尿酸排泄药;(4)碱化尿液,服用抑制尿酸合成药及对症治疗.结果:单纯性痛风中,关节肿痛64例,关节畸形44例,痛风结节38例;痛风性肾病98例.经治疗,好转188例,自动出院12例,死亡6例,失访6例,总有效率78.3%以上.结论:早期诊治痛风、痛风性肾病,可以减少痛风的发作.

    作者:杨明芝;朱铭;蔡玉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支撑喉镜术使用常频喷射通气的观察

    目的:比较常频喷射通气和高频喷射通气在支撑喉镜术中的通气效果.方法:选择32例美国麻醉协会(ASA)五级分类法Ⅰ~Ⅱ级声带息肉患者,拟行支撑喉镜术,随机分为高频组和常频组,每组16例.结果:采用60次/分的频率,160 kPa压力进行通气,术中PaCO2明显升高(P<0.01),并形成高碳酸血症;采用22次/分的频率、160 kPa的压力进行通气,术中PaCO2仅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其水平明显低于高频组(P<0.01).两组患者术中的PaO2均明显升高,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论是常频还是高频喷射通气,都能满足机体对供氧的需要;而常频通气比高频通气更有利于CO2排出.认为支撑喉镜术宜采用常频喷射通气.

    作者:张运淳;唐雅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妊娠及产褥期结核病19例临床分析

    妊娠及产褥期结核病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本文兹对延误诊断、治疗及母乳喂养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魏浩;胡玉兰;孙培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X线与B超联合诊断急性坏死性肠炎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肠炎的X线与B超的联合诊断.方法:18例急性坏死性肠炎均采取X线腹部立位透视或摄片及不同体位的腹部B超探查的双重诊断.结果:急性坏死性肠炎常有四种异常表现:小肠腔积液及积气(16例,占88.9%);小肠壁水肿增厚(15例,占83.3%);腹腔内渗出液(13例,占72.2%);腹脂线消失(10例,占55.6%).结论:急性坏死性肠炎用X线与B超联合双重诊断法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可弥补单一检查的不足.

    作者:张友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白血病患者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和酶联吸附试验检测31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并以35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数低于正常人,CD8+细胞数高于正常人(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1).血清sIL-2R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测定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对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克琴;何浩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胃Dieulafoy病误诊2例

    例1 男,55岁.无明显诱因大量呕血、解柏油样便2天,于1994年7月8日入院.入院急诊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小弯侧溃疡,剖腹探查发现胃窦部小弯侧前壁5 mm×5 mm溃疡,未见活动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报告胃窦部小弯侧溃疡.术后第7天再次呕血、解柏油样便,出血量较前次大,保守治疗无效;第2次剖腹探查见吻合口无活动性出血.探查胃壁发现距贲门4 cm处残胃后壁有一直径约1.6 mm裸露动脉喷血,周围粘膜正常,缝扎血管止血.术后恢复良好,2周后痊愈出院.

    作者:王开明;朱俊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10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4例老年人AMI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42例60岁以下(非老年组)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女性患者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AMI患者胸痛与非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老年组并发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5~P<0.005);老年组病死率为24.0%,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两组梗死范围和病死原因构成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AMI性别差异缩小,无痛性AMI多见,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作者:周士广;张运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在妇科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sCP)活性变化与妇科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联大茴香胺酶比色法测定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47例、恶性肿瘤根治术后12例及正常对照组125名女性的血清sCP活性.结果:恶性肿瘤患者sCP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行根治术后的恶性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良性肿瘤患者、行根治术后的恶性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组sCP活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CP活性检测对于妇科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且可作为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生化指标.

    作者:石莹;王艳;段巧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小肠减压治疗不全性肠梗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18例肠梗阻患者插入小肠减压管,小肠减压并注入复方大承气汤.结果:72 h内16例肠梗阻解除,治愈率达88.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清哲;刘牧林;方先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糖皮质激素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8只ICR小白鼠在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后,随机分为2组:博莱霉素组(10只)和氢化可的松组(8只).另取8只小白鼠气管内注入50 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30天后抽取血液,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分离肺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结果:氢化可的松组肺间质纤维化及其TGF-β1表达程度较博莱霉素组显著减轻(P<0.005);纤维化区TGF-β1表达程度与肺纤维化(r=0.669,P<0.01)和间质炎症程度明显相关(r=0.563,P<0.05).但两组血清TNF-α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博莱霉素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和炎症,作用机制可能与TGF-β1表达受抑制有关.

    作者:周彩存;袁淮平;许启霞;刘德纯;王凤超;王安潮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管造影对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对消化道动脉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例急性消化道出血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结果:6例有阳性发现,并做出定位诊断,阳性率85.7%,其中1例明确病因.2例进行垂体加压素灌注,即刻造影未再有出血.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胃肠道出血的定位诊断,并能及时进行灌注止血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作者:兰春虎;王青;王世亚;王常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子宫绒毛膜癌肺转移误诊5例

    绒毛膜癌(绒癌),是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易出现肺转移,但又可通过化疗治愈.若以咳嗽、咳血等为首发症状就诊时,常致误诊.

    作者:张宁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急性四肢动脉栓塞的手术治疗

    目的:统计32例急性动脉栓塞病例,就该病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讨论.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动脉取栓术,另有5例加做旁路移植或静脉动脉化.术前所有患者均溶栓、抗凝治疗.结果:肢体血运改善,完全存活者24例,截肢6例,死亡2例.结论:根据临床表现既能作出动脉栓塞的诊断并立即开始治疗,术前应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取栓时间、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等因素.

    作者:李晓强;吴允明;余朝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