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射治疗晚期肝癌23例

魏保界

关键词:肝肿瘤, 肿瘤/放射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肝癌60Co移动条野放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移动条野技术放射治疗晚期肝癌23例,中平面剂量达20~30 Gy后,缩野对肝脏肿块局部照射20~30 Gy/2~3周,肿瘤量DT 40~60 Gy,并观察全组放疗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23例完成放疗,中位生存期10个月.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9.1%、17.4%、11.1%和8.3%.结论:对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肝癌,放射治疗是值得选择的治疗手段.移动条野照射技术治疗肝癌安全可行.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X线与B超联合诊断急性坏死性肠炎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肠炎的X线与B超的联合诊断.方法:18例急性坏死性肠炎均采取X线腹部立位透视或摄片及不同体位的腹部B超探查的双重诊断.结果:急性坏死性肠炎常有四种异常表现:小肠腔积液及积气(16例,占88.9%);小肠壁水肿增厚(15例,占83.3%);腹腔内渗出液(13例,占72.2%);腹脂线消失(10例,占55.6%).结论:急性坏死性肠炎用X线与B超联合双重诊断法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可弥补单一检查的不足.

    作者:张友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胃Dieulafoy病误诊2例

    例1 男,55岁.无明显诱因大量呕血、解柏油样便2天,于1994年7月8日入院.入院急诊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小弯侧溃疡,剖腹探查发现胃窦部小弯侧前壁5 mm×5 mm溃疡,未见活动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报告胃窦部小弯侧溃疡.术后第7天再次呕血、解柏油样便,出血量较前次大,保守治疗无效;第2次剖腹探查见吻合口无活动性出血.探查胃壁发现距贲门4 cm处残胃后壁有一直径约1.6 mm裸露动脉喷血,周围粘膜正常,缝扎血管止血.术后恢复良好,2周后痊愈出院.

    作者:王开明;朱俊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管造影对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对消化道动脉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例急性消化道出血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结果:6例有阳性发现,并做出定位诊断,阳性率85.7%,其中1例明确病因.2例进行垂体加压素灌注,即刻造影未再有出血.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胃肠道出血的定位诊断,并能及时进行灌注止血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作者:兰春虎;王青;王世亚;王常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Nd-YAG激光治疗肥厚性鼻炎72例

    1995~1998年,我科应用Nd-YAG激光治疗肥厚性鼻炎72例,效果较好,现予报道.

    作者:梁晓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大肠癌内镜术112例分析

    我院开展结肠镜检查工作已10余年,其中1996年3月~1998年12月行电子结肠镜检查2 034例次,检出大肠癌112例,占5.51%.现将大肠癌的内镜诊断、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作一回顾性总结.

    作者:彭海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81例分析

    颅骨修补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手术.然而术后并发症比例仍较高.本文着重分析其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孙宝利;谢志明;高兵荣;李祖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细菌学分析

    目的:了解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患者前列腺液(EPS)的细菌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方法:对764例CBP患者的EPS标本进行常规培养及淋病奈瑟菌的特殊培养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126例EPS细菌培养阳性.其中单一G+菌感染46例,单一G-菌感染70例,9例为2种细菌,1例为3种细菌混合感染.59株G+球菌对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敏感率高.61株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敏感率高.结论:CBP的致病菌种类较多,细菌易产生耐药性.

    作者:朱义朗;唐振华;李世东;孙守攀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与CEA、c-erbB-2表达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与CEA、c-erbB-2表达,探讨其组织学发生.方法:光镜观察组织学形态并进行分型,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4例子宫内膜癌进行单克隆抗体CEA和c-erbB-2检测.结果:子宫内膜样癌61例(64.8%),腺棘癌6例(6.3%),腺鳞癌8例(8.4%),浆液性乳头状腺癌7例(7.4%),粘液性癌5例(5.3%),小细胞癌4例(4.2%),透明细胞癌和鳞癌各1例(1.6%).内膜癌各亚型中以粘液性癌、腺棘癌和腺鳞癌CEA表达较高,而内膜样癌阳性表达少,仅见腔缘阳性;c-erbB-2在各型内膜癌中均有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各型内膜癌均有不同程度的CEA和c-erbB-2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子宫内膜癌的多种组织学类型来源是苗勒氏管上皮多向分化的结果.

    作者:葛霞;谢群;姚敏;武世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尼卡地平治疗重症高血压疗效观察

    1994年以来,笔者应用尼卡地平(nicardipine)治疗重症高血压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予以报道.

    作者:童晓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管紧张素Ⅱ与心室重构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终末阶段的一组综合征,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慢性心脏超负荷除了引起心肌肥厚,后期还往往导致心室扩大、室壁变薄,即发生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它是心力衰竭终末阶段心室发生的一种特征性变化.

    作者:蔡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白血病患者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和酶联吸附试验检测31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并以35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数低于正常人,CD8+细胞数高于正常人(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1).血清sIL-2R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测定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对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克琴;何浩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下颌缘皮瓣移位全鼻再造3例

    目的:探讨全鼻再造的新术式.方法:应用以面动脉为蒂的下颌缘皮瓣逆行转移全鼻再造.结果:3例患者,手术一次成功,皮瓣一期成活,鼻外形满意.结论:该方法具有供受区邻近、切取转移方便、血管恒定、血供丰富、皮瓣质软与面部色泽近似等优点.

    作者:程新德;赵天兰;李光早;张莉;徐静;葛树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温肾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温肾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理.方法:观察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服用温肾健脾之剂后,肝功能及乙肝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高于对照组(64%)(P<0.05).肝功能恢复情况和乙肝三系指标HBV IgM及HBV-DNA变化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总以正气虚弱为本,病邪留恋为标,且在整个病程中脾肾阳虚占主导地位,用温肾健脾法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陆剑豪;杨锐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非杓型高血压与血β2微球蛋白的关系

    目的:了解非杓型高血压与β2微球蛋白(β2-MG)关系.方法:对32例杓型高血压及38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尿β2-MG测定.结果:两组间随测血压(CBP)、日间血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非杓型高血压组在24 h平均血压、夜间血压、血压负荷值及血、尿β2-MG方面均高于杓型高血压组(P<0.05~P<0.01).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损害可能与夜间血压水平、血压负荷值升高有关,与CBP及日间血压相关不大.

    作者:张湘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急性四肢动脉栓塞的手术治疗

    目的:统计32例急性动脉栓塞病例,就该病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讨论.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动脉取栓术,另有5例加做旁路移植或静脉动脉化.术前所有患者均溶栓、抗凝治疗.结果:肢体血运改善,完全存活者24例,截肢6例,死亡2例.结论:根据临床表现既能作出动脉栓塞的诊断并立即开始治疗,术前应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取栓时间、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等因素.

    作者:李晓强;吴允明;余朝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无环鸟苷、胸腺素治疗再发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虽有诸种治疗方法,但均不甚令人满意,特别是易于复发,对患者视力及工作影响很大.笔者于1994年对21例曾用过其它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眼局部使用无环鸟苷和肌肉注射胸腺素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予介绍.

    作者:于文礼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克雷伯菌引起腹泻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克雷伯菌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43例大便培养结果,对检出克雷伯菌者进行统计.结果:大便培养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20.99%(114/543),0~岁组患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χ2=21.24,P<0.005).结论:克雷伯菌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作者:喻佰启;毕学玲;孙晓祥;汪永禄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贫血、高热、脾大

    1 病历摘要患儿女性,2岁.因面黄3个月,发热2周入院.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苍黄,口唇颜色变淡,渐加重,家长未予重视及治疗.2周前开始发热,体温39~40℃,热前伴寒战,在当地医院予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感染治疗,无效.退热药应用有效,但不久体温又升至39℃以上,无咳嗽及吐泻,精神及食欲可.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重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作者:杨筱;张帆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755份临床标本细菌学分析及药敏试验

    为了解临床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以及细菌对常规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1997年1月~1998年1月所分离的菌株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黄青青;张向民;张玲;王惊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高压氧辅治鼠药中毒10例

    1995年4月~1997年10月,我院收治鼠药中毒10例,经高压氧综合治疗后,均获成功.

    作者:程晋成;孙乃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