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贫血、高热、脾大

杨筱;张帆

关键词:利什曼病, 发热, 脾大, 贫血
摘要:1 病历摘要患儿女性,2岁.因面黄3个月,发热2周入院.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苍黄,口唇颜色变淡,渐加重,家长未予重视及治疗.2周前开始发热,体温39~40℃,热前伴寒战,在当地医院予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感染治疗,无效.退热药应用有效,但不久体温又升至39℃以上,无咳嗽及吐泻,精神及食欲可.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重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延长术在子宫颈癌术中的应用

    早期子宫颈癌的手术与放射治疗可取得相似的疗效.手术治疗可保留年轻患者的卵巢,避免放疗导致的卵巢功能丧失和阴道狭窄,但手术要求切除阴道3 cm以上,致阴道变短.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早期子宫颈癌根治术中,根据迈阿密宫颈癌改良术中的阴道延长技术[1],进行了临床实践,现将此种术式方法及初步经验作一介绍.

    作者:卢玉兰;陈惠祯;刘少杨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妊娠及产褥期结核病19例临床分析

    妊娠及产褥期结核病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本文兹对延误诊断、治疗及母乳喂养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魏浩;胡玉兰;孙培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克雷伯菌引起腹泻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克雷伯菌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43例大便培养结果,对检出克雷伯菌者进行统计.结果:大便培养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20.99%(114/543),0~岁组患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χ2=21.24,P<0.005).结论:克雷伯菌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作者:喻佰启;毕学玲;孙晓祥;汪永禄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10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4例老年人AMI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42例60岁以下(非老年组)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女性患者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AMI患者胸痛与非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老年组并发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5~P<0.005);老年组病死率为24.0%,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两组梗死范围和病死原因构成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AMI性别差异缩小,无痛性AMI多见,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作者:周士广;张运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甘露醇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甘露醇具有独特的高渗作用而广泛用于降低颅内压,并认为是一种较安全的药物,其本身的毒性作用常被忽略.该药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al vessel disease,ACVD)中,引起部分患者肾功能的损害已引起重视;但对其致病机理仍缺乏了解.本文着重探讨甘露醇用量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作者:戴鹏云;李卫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利福平治疗小儿急性菌痢45例疗效观察

    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许多细菌都有耐药性,痢疾杆菌也如此.现菌痢多为耐药菌感染,治疗困难.1996年6月~1998年12月,我科应用利福平治疗小儿急性菌痢45例,取得较满意疗效.

    作者:芮菊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81例分析

    颅骨修补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手术.然而术后并发症比例仍较高.本文着重分析其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孙宝利;谢志明;高兵荣;李祖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探针引导粘膜外剥脱术治疗难以切除的阑尾炎100例

    对难以切除的阑尾炎,为防止发生副损伤,已有报道采用粘膜剥脱术取代阑尾全切除.本文旨在总结在临床实践中两种术式的比较、体会.

    作者:夏光民;梁钊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甘露醇治疗老年人急性脑卒中的不良反应

    甘露醇因有其独特的高渗脱水及抗自由基作用[1],现已广泛应用于老年人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但治疗中,由于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或使用方法不当,可造成严重的副反应,笔者现作一综述.

    作者:李卫飞;李日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92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胃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2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结果:窥见出血灶154例(80.2%);其中,出血性胃炎74例(38.5%),胃癌55例(28.6%),胃溃疡31例(16.1%).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胃粘膜急性病变、胃癌和胃溃疡.胃镜检查是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郑德全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脊柱结核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76例脊柱结核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62例有高密度死骨块;椎体骨质密度增高59例;椎间盘破坏48例;椎旁、腰大肌脓肿67例;椎管狭窄35例;椎体压缩47例.脊髓造影CT扫描(CTM)3例中2例显示脊髓受压移位,蛛网膜下腔炎性粘连.结论:CT能够较好地显示脊柱结核的特征性表现,特别是在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程度、侵及椎管情况、椎旁软组织显示方面优于常规X线平片检查,对死骨片、骨质硬化及冷脓肿钙化的显示优于磁共振成像(MRI).

    作者:阙胜利;王宇;宫希军;蒋庆福;刘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微粒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口腔外科的应用

    在口腔外科中,常用的植入材料有自体真皮、自体软骨和骨、医用硅胶等;由于这些材料尚存在某些不足,近年临床改用微粒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particle hydroxylaptile arificial bone,PHAB)用于颏部和颞部充填术.本文试总结其临床疗效.

    作者:陆辉;朱守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大肠癌内镜术112例分析

    我院开展结肠镜检查工作已10余年,其中1996年3月~1998年12月行电子结肠镜检查2 034例次,检出大肠癌112例,占5.51%.现将大肠癌的内镜诊断、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作一回顾性总结.

    作者:彭海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72例

    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后天性色素脱失的皮肤病,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多不理想.

    作者:李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管造影对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对消化道动脉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例急性消化道出血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结果:6例有阳性发现,并做出定位诊断,阳性率85.7%,其中1例明确病因.2例进行垂体加压素灌注,即刻造影未再有出血.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胃肠道出血的定位诊断,并能及时进行灌注止血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作者:兰春虎;王青;王世亚;王常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六项实验室检查在发热待查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六项实验室检测结果在发热待查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发热待查的282例患者进行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细菌培养等六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组和其他疾病组患者的WBC、N、L、ESR和CRP与病毒感染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病毒感染组与其他疾病组患者的WBC和L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N、ESR和CRP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以上六项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失为发热待查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依据.

    作者:刘惠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细菌学分析

    目的:了解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患者前列腺液(EPS)的细菌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方法:对764例CBP患者的EPS标本进行常规培养及淋病奈瑟菌的特殊培养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126例EPS细菌培养阳性.其中单一G+菌感染46例,单一G-菌感染70例,9例为2种细菌,1例为3种细菌混合感染.59株G+球菌对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敏感率高.61株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敏感率高.结论:CBP的致病菌种类较多,细菌易产生耐药性.

    作者:朱义朗;唐振华;李世东;孙守攀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危害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于疱疹病毒科,人类是其唯一宿主,感染极其普遍.孕妇感染CMV后,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侵袭胎儿,导致流产、早产、死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也可通过产道分泌物、乳汁、唾液感染新生儿,导致巨细胞包涵体病.

    作者:赵巍松;刘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尼卡地平治疗重症高血压疗效观察

    1994年以来,笔者应用尼卡地平(nicardipine)治疗重症高血压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予以报道.

    作者:童晓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面部综合美容手术4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面部综合美容手术的适应证、组合、手术顺序及术后效果.方法:依据求术者面部特征,分别将隆鼻术、重睑成形术、眼袋整复术及额部除皱术相互组合行面部综合美容整形.结果:10年间,采用6种组合形式治疗436例,效果满意.结论:将单项面部美容手术优化组合操作,使求术者面部形态获得更大程度的改善.

    作者:李光早;程新德;赵天兰;张莉;徐静;葛树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