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雅芳;纪辉;李怀林;金铭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是20世纪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严重的病毒疾病之一.1981年在美国首先报道该病,1982年由美国疾病病控制中心(CDC)正式对该病命名,1983年Barre-Sinoussi分离到HIV.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传染.机体感染了HIV后,将造成持续性的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并引发一系列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终导致死亡.
作者:侯佩强;艾宪淮;李兆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椰油和牛脂对大鼠血脂浓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18只Wistar雄性大鼠,实验分2组,分别喂饲含10%椰油或牛脂的纯合成饲料21 d.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血浆总胆固醇(SIC)、总甘油三脂(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浓度.实验结束前,收集3 d粪便,测定脂肪、钙、磷、镁消化率、粪胆汁酸排出量.结果同实验开始时相比,牛脂组的大鼠血浆总胆固醇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椰油组大鼠却不明显;两组大鼠ApoA浓度均显著升高,HDLC、STG和ApoB浓度显著降低(P<0.01);椰油组大鼠的LDLC/HDLC比值显著降低(P<0.01).同椰油组相比,牛脂组大鼠的脂肪、钙和镁的消化率显著降低(P<0.01),粪胆汁酸浓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同摄入椰油相比,摄入牛脂可明显升高大鼠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其机制可能为组成椰油和牛脂的脂肪酸碳链长度不同导致了胆汁酸肠肝循环的速率不同,从而,引起粪胆汁酸排出量的变化,进而调整了血浆胆固醇浓度.因此,摄入含有大量中短链脂肪酸的油脂(如椰油)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作者:徐超;王松涛;王晓红;周波;马国秀;李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铝盐佐剂对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以甲型肝炎病毒灭活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工程表达抗原为对象,采用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淋巴细胞亚型分群实验,检测铝盐佐剂吸附前后的细胞免疫反应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型肝炎病毒抗原佐剂吸附后,DTH反应强度和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强度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吸附佐剂后,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显著降低(P<0.05),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铝盐佐剂可减弱杀伤型T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优势调节T淋巴细胞向辅助型T细胞(TH)分化,对细胞内病原体的清除可能有一定负面影响.
作者:毛群颖;张华远;廖雪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临床症状复杂、具有特殊经过.研究表明,该病发病机制与免疫病理有关,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1].我们建立成鼠动物模型,研究抗体对小鼠感染汉坦病毒(HV)过程的影响.发现小鼠感染HV前、后被动输入小剂量的免疫血清,增强了HV的感染力,导致小鼠早死,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茂倬;杨光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的老龄化,致使我国的糖尿病患病迅速增加,尤其是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增多,为探讨其患病率增高的原因,石河子市卫生防疫站开展了此项调查工作,并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内容--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袁鲜艳;魏国华;康如轩;朱殿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弓形虫病为人畜共患疾病.人类感染弓形虫分先天性感染和获得性感染两种.先天性感染是宫内感染中严重的疾病之一[1].为探讨我市婚前妇女、孕妇、屠宰工人及兽医师(下简称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笔者应用PCR及ELISA方法对这一人群体进行了弓形虫感染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关平;周煜民;周春洪;吴霭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永城市煤矿资源的开发,人口流动频繁,淋病死灰复燃,为掌握淋病的流行趋势,为决策制定永城市性病的防治措施提供可靠依据,笔者对永城市1990~2000年淋病的发病动态做了简要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文标;梁华;李秋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鼓浪屿区位于厦门市西南方,四面环海,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根据<厦门市2000年年鉴>提供的资料,百户城市家庭年人均消费支出为9 738元,食品消费3 797.76元,其中,年粮食消费83.08 kg、油脂9.26 kg、肉禽19.0 kg、蛋类10.67 kg.根据恩格尔系数(39.0)的划分,厦门市已经跨入了富裕型的消费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显现出不良的后果[1].鼓浪屿区于2000年5月进行了20岁以上人群的慢性病调查,以整群分层抽样方式调查2个居委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清和;陈粮;刘建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莱姆病是1977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发现的一种以蜱为媒介的人畜共患传染病[1].由于莱姆病患者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以致死亡或终生残疾,所以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作者:贾月萍;周国萍;张晓芳;和娟惠;范丽华;谷存国;陈爱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了掌握德惠市中小学生结核菌感染及患病情况,我们于2000年4月至11月整群随机抽取德惠市77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进行了结核菌感染及患病率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凤楼;张亚恒;李树承;靳丽华;王福芹;王艳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开展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是麻疹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制定麻疹控制策略,完善控制措施和免疫策略,进行免疫预防效果评价,预测流行强度均有重要意义[1],现将西安市2001年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选民;李一航;黄银娟;辛峰;韩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1999年福州市爆发登革热的流行特征与媒介白纹伊蚊种群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应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检测病人血清中IgM与IgG.采集登革热患者早期外周静脉血和捕捉伊蚊虫,接种C6/36细胞系作病毒分离及型别鉴定.建立疫情监测点和生态学观察点,全年观察幼虫的生态习性和季节消长规律,开展幼虫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测定.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与病原学检测确认为Ⅱ型登革病毒所致,本次流行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主要流行特征的总发病率为3.56%,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职业分布以农民、商人为主,分别占45.84%和21.05%,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和季节性,病例集中在8至9月份.媒介伊蚊虫密度6月初至9月下旬分别出现主次高峰,与登革热流行季节相一致.结论本次登革热的主要流行特征与疫区白纹伊蚊孳生地广泛存在,密度高,人群普遍易感和气候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者:郑能雄;王宗汉;林云钦;陈黄河;张晓阳;郑高;吴护华;陈敏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中青年人代谢异常的聚集与2型糖尿病(DM)的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法调查北京市年龄30~59岁的中年人6 029名,按空腹血糖≥7.0 mmol/L的标准诊断DM.结果各项代谢指标的年龄调整均数糖尿病组均较非糖尿病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4个代谢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腰围、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以及年龄与DM独立相关,OR(95%CI)分别为1.11(1.03~1.19),1.21(1.05~1.39),1.03(1.02~1.04),1.23(1.11~1.36)和1.30(1.14~1.49);调整年龄后,任1、2、3、4个上述代谢指标异常的聚集所对应的OR逐渐增大,各为6.15~6.8、8.58~12.69、15.76~27.63和35.52;几乎所有有显著意义的聚集组合均包括超重肥胖.结论代谢异常聚集与DM密切相关,而人群中危险的组合是包括肥胖的组合,控制代谢异常,尤其是肥胖对DM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平;张毅;李淑葵;杨宏云;王抒;张铁梅;佟之复;朱力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笔者报道一起因饮用水引起的中毒案.经对饮水、食物及病人的呕吐物检验,从饮水及病人呕吐物检验中检出毒鼠强,确定为毒鼠强中毒.
作者:王金;牛志强;傅延琨;孙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本地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动态和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防治计划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8年来的疫情动态进行分析,与鼠密度、温度、湿度、降雨量及人均收入、习俗、生活卫生状况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984年发现首例病人至2001年共发病4 589例,病死29例;发病小年龄3岁,大年龄86岁;7~9岁的儿童发病率高,其次是10~34岁的青少年及壮年;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10倍;农民发病率高,其次是工人(包括打工者);3~6月是高发期,8~10月是低发期;18年间有流行期和非流行期,发病率的高低与人们的户外活动的多少有关,与鼠密度的大小和鼠活动的习性有关;人们不良习俗、生活卫生状况亦是造成发病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实施的以灭鼠为主的预防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疫情的流行.疫苗接种能起到有效的免疫屏障作用.今后实施以疫苗接种和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就会取得有效控制的效果.
作者:张其雷;张进军;张永生;郭辉;张吉祥;苏煜;李相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了制定云南省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必须研究云南省卫生资源区域分类指标,从众多的有关指标中精选出几个分类指标,将云南省所有地州市进行适当分类.目前,国内有关卫生资源区域分类指标研究报道比较少[1-6],我们对云南省16个地、州、市1990~1999年10年的卫生资源的有关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
作者:罗家洪;纳冬荃;万崇华;蔡乐;许传志;张晓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称艾滋病(AIDS),于1981年先发现在美国纽约、洛杉矶的患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卡波西肉瘤的男同性恋者.随后几年,更多的艾滋病病例发生在美国的其他城市、欧洲、加勒比海和非洲.
作者:温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结核病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在人群中潜伏,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不仅通过传染他人对社会造成危害,而且对病人本身也造成躯体、精神和经济损失.
作者:石俊仕;孙惠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补充不同水平的牛磺酸对大鼠脂质代谢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32只断乳雌性SD大鼠,经基础饲料适应性饲喂1周后,按体重及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基本一致的原则分为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照组为基础饲料组,实验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补充0.6%、1.35%和3.0%的牛磺酸,实验持续5周后处死,检测脂质代谢及神经递质指标.结果补充不同水平的牛磺酸对大鼠脂质代谢指标影响不同,补充0.6%的牛磺酸可明显降低血浆TC、LDL-C,补充3.0%的牛磺酸在降低肝脏TC的基础上升高Apo-AI效果好;饲料中补充牛磺酸可以提高大鼠脑牛磺酸及蛋白质的积累水平,同时增加NO、AChE的水平,而抑制5-HT和5-HIAA水平.结论补充不同水平的牛磺酸对大鼠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不同,牛磺酸可调节大鼠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水平.
作者:邱服斌;肖荣;杨燕;李秀花;梁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主要在我国长江流域的省市流行,从20世纪60年代发现钩体病以来,累计发病近15万例,病死近2 500例,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危害性极大[1].
作者:程均福;林凤英;王琰;秦进才;丁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