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月萍;周国萍;张晓芳;和娟惠;范丽华;谷存国;陈爱亮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主要在我国长江流域的省市流行,从20世纪60年代发现钩体病以来,累计发病近15万例,病死近2 500例,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危害性极大[1].
作者:程均福;林凤英;王琰;秦进才;丁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认为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涉及T淋巴细胞,嗜碱性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EOS)和血小板等.血小板在气道的慢性炎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通过观察过敏性哮喘血小板数的变化,探讨血小板对哮喘免疫发病机制的作用及价值.
作者:王国洪;程志英;舒柳英;唐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津医精神运动成套测验(JPB)是检测由各种因素所致脑功能受损,而引发中枢神经功能的速度和准确性改变的方法[1].JPB对筛选因轻度缺碘和补碘不足引起的轻度神经系统损伤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为诊断亚临床克汀病提供了有效、可信的测验方法.为进一步明确精神运动功能与智商水平的关系,我们将碘缺乏病区7~14岁不同智商水平儿童的JPB检测T分值进行分析.
作者:刘炯;滕瑞涛;李贵民;王建辉;翟俊山;赵丽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吊白块主要用于印染工业,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应用.在2001年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活动中,对邢台市食品中使用吊白块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使用历史相当久远.现就调查和监督查处的情况作如下总结分析.
作者:安大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弓形虫病为人畜共患疾病.人类感染弓形虫分先天性感染和获得性感染两种.先天性感染是宫内感染中严重的疾病之一[1].为探讨我市婚前妇女、孕妇、屠宰工人及兽医师(下简称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笔者应用PCR及ELISA方法对这一人群体进行了弓形虫感染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关平;周煜民;周春洪;吴霭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本地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动态和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防治计划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8年来的疫情动态进行分析,与鼠密度、温度、湿度、降雨量及人均收入、习俗、生活卫生状况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984年发现首例病人至2001年共发病4 589例,病死29例;发病小年龄3岁,大年龄86岁;7~9岁的儿童发病率高,其次是10~34岁的青少年及壮年;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10倍;农民发病率高,其次是工人(包括打工者);3~6月是高发期,8~10月是低发期;18年间有流行期和非流行期,发病率的高低与人们的户外活动的多少有关,与鼠密度的大小和鼠活动的习性有关;人们不良习俗、生活卫生状况亦是造成发病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实施的以灭鼠为主的预防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疫情的流行.疫苗接种能起到有效的免疫屏障作用.今后实施以疫苗接种和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就会取得有效控制的效果.
作者:张其雷;张进军;张永生;郭辉;张吉祥;苏煜;李相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1999年福州市爆发登革热的流行特征与媒介白纹伊蚊种群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应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检测病人血清中IgM与IgG.采集登革热患者早期外周静脉血和捕捉伊蚊虫,接种C6/36细胞系作病毒分离及型别鉴定.建立疫情监测点和生态学观察点,全年观察幼虫的生态习性和季节消长规律,开展幼虫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测定.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与病原学检测确认为Ⅱ型登革病毒所致,本次流行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主要流行特征的总发病率为3.56%,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职业分布以农民、商人为主,分别占45.84%和21.05%,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和季节性,病例集中在8至9月份.媒介伊蚊虫密度6月初至9月下旬分别出现主次高峰,与登革热流行季节相一致.结论本次登革热的主要流行特征与疫区白纹伊蚊孳生地广泛存在,密度高,人群普遍易感和气候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者:郑能雄;王宗汉;林云钦;陈黄河;张晓阳;郑高;吴护华;陈敏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了解高危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特征,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玉溪市5年来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赵立庆;陈良;雷素娟;赵金仙;李万林;张媛春;姚云波;李顺祥;王树坤;刘红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是20世纪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严重的病毒疾病之一.1981年在美国首先报道该病,1982年由美国疾病病控制中心(CDC)正式对该病命名,1983年Barre-Sinoussi分离到HIV.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传染.机体感染了HIV后,将造成持续性的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并引发一系列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终导致死亡.
作者:侯佩强;艾宪淮;李兆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对北京市的饮水污染事故进行前瞻性的预测,确定重点的监督监测和管理对象,找出主要的隐患和管理重点为宏观管理确定依据.方法应用文献[1]的方法和原理,对北京市1970~2000年间189起饮水污染事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市饮水污染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水源防护措施差(X1)、供水设施或管网设计不合理(X2)、卫生管理不善(X3).进一步推导出北京市生活饮用水污染的危险指数:Ai=0.44X1+0.34X2+0.22X3.结论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应用该指数进行管理是可行的.
作者:王严;刘玉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青少年鼻咽癌(NPC)发病率近年来有日益增高的趋势,探讨其发病因素对今后预防或降低青少年NPC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我们对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等4家医院1990~2002年收治的124例青少年NPC的病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左雅芳;纪辉;李怀林;金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永城市煤矿资源的开发,人口流动频繁,淋病死灰复燃,为掌握淋病的流行趋势,为决策制定永城市性病的防治措施提供可靠依据,笔者对永城市1990~2000年淋病的发病动态做了简要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文标;梁华;李秋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了制定云南省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必须研究云南省卫生资源区域分类指标,从众多的有关指标中精选出几个分类指标,将云南省所有地州市进行适当分类.目前,国内有关卫生资源区域分类指标研究报道比较少[1-6],我们对云南省16个地、州、市1990~1999年10年的卫生资源的有关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
作者:罗家洪;纳冬荃;万崇华;蔡乐;许传志;张晓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和分析2000年上海市车祸死亡特征.方法基于ICD-9的外部原因分类,将车祸分为4种类型;应用减寿分析和圆分布分析方法.结果4种类型车祸中以车-车碰撞类车祸和车-人碰撞类车祸为主要的致死和减寿的车祸类型,其中车-车碰撞类车祸引起的死亡和减寿为严重;郊县的主要车祸人群死亡率和减寿率明显高于市区;男性的各类车祸人群死亡率和减寿率均高于女性;市区女性高年龄组的车-人碰撞类车祸人群死亡率明显高于同性别同年龄组的车-车碰撞类人群车祸死亡率;两类主要车祸所致死亡的发生时间有集中于1月和2月的倾向.相对于其他职业人群,学生人群的车祸死亡占其总死亡的比重较高.结论老年人群和学生人群的车祸死亡是值得关注的.
作者:周峰;宋桂香;林松柏;张胜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了掌握德惠市中小学生结核菌感染及患病情况,我们于2000年4月至11月整群随机抽取德惠市77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进行了结核菌感染及患病率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凤楼;张亚恒;李树承;靳丽华;王福芹;王艳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南田村1名儿童发生黑热病,我们接到报告后,对该病例进行了调查,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祖木;章显权;山若青;周作卿;李绍飞;周淑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铝盐佐剂对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以甲型肝炎病毒灭活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工程表达抗原为对象,采用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淋巴细胞亚型分群实验,检测铝盐佐剂吸附前后的细胞免疫反应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型肝炎病毒抗原佐剂吸附后,DTH反应强度和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强度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吸附佐剂后,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显著降低(P<0.05),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铝盐佐剂可减弱杀伤型T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优势调节T淋巴细胞向辅助型T细胞(TH)分化,对细胞内病原体的清除可能有一定负面影响.
作者:毛群颖;张华远;廖雪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称艾滋病(AIDS),于1981年先发现在美国纽约、洛杉矶的患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卡波西肉瘤的男同性恋者.随后几年,更多的艾滋病病例发生在美国的其他城市、欧洲、加勒比海和非洲.
作者:温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北京市城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患病情况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研究,对北京市城8区15 325名15~69岁的常住人口进行调查.结果①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5.78%和16.18%.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文化程度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的职业人群患病率不同.②随体重指数的增加,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①肥胖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肥胖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不同的.②体重指数与慢性病患病率呈正相关.
作者:尹香君;焦淑芳;王瑜;谢瑾;郭飚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