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新一代辐射防护基本标准批准发布

关键词:辐射防护
摘要: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滨州市1984~2001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本地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动态和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防治计划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8年来的疫情动态进行分析,与鼠密度、温度、湿度、降雨量及人均收入、习俗、生活卫生状况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984年发现首例病人至2001年共发病4 589例,病死29例;发病小年龄3岁,大年龄86岁;7~9岁的儿童发病率高,其次是10~34岁的青少年及壮年;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10倍;农民发病率高,其次是工人(包括打工者);3~6月是高发期,8~10月是低发期;18年间有流行期和非流行期,发病率的高低与人们的户外活动的多少有关,与鼠密度的大小和鼠活动的习性有关;人们不良习俗、生活卫生状况亦是造成发病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实施的以灭鼠为主的预防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疫情的流行.疫苗接种能起到有效的免疫屏障作用.今后实施以疫苗接种和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就会取得有效控制的效果.

    作者:张其雷;张进军;张永生;郭辉;张吉祥;苏煜;李相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补充牛磺酸对大鼠脂质代谢及神经递质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补充不同水平的牛磺酸对大鼠脂质代谢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32只断乳雌性SD大鼠,经基础饲料适应性饲喂1周后,按体重及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基本一致的原则分为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照组为基础饲料组,实验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补充0.6%、1.35%和3.0%的牛磺酸,实验持续5周后处死,检测脂质代谢及神经递质指标.结果补充不同水平的牛磺酸对大鼠脂质代谢指标影响不同,补充0.6%的牛磺酸可明显降低血浆TC、LDL-C,补充3.0%的牛磺酸在降低肝脏TC的基础上升高Apo-AI效果好;饲料中补充牛磺酸可以提高大鼠脑牛磺酸及蛋白质的积累水平,同时增加NO、AChE的水平,而抑制5-HT和5-HIAA水平.结论补充不同水平的牛磺酸对大鼠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不同,牛磺酸可调节大鼠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水平.

    作者:邱服斌;肖荣;杨燕;李秀花;梁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层次分析法评价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为全面了解白银市部分医疗单位的传染病报告情况,科学评价疫情报告管理质量,试应用层次分析法对1994~1998年白银市部分医疗单位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与秩和比法作一比较.

    作者:马菊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黑河地区小兴安岭林场首次分离培养出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是1977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发现的一种以蜱为媒介的人畜共患传染病[1].由于莱姆病患者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以致死亡或终生残疾,所以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作者:贾月萍;周国萍;张晓芳;和娟惠;范丽华;谷存国;陈爱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永城市1990~2000年淋病的发病动态分析

    近年来随着永城市煤矿资源的开发,人口流动频繁,淋病死灰复燃,为掌握淋病的流行趋势,为决策制定永城市性病的防治措施提供可靠依据,笔者对永城市1990~2000年淋病的发病动态做了简要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文标;梁华;李秋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一起误食毒鼠强引起的食物中毒

    笔者报道一起因饮用水引起的中毒案.经对饮水、食物及病人的呕吐物检验,从饮水及病人呕吐物检验中检出毒鼠强,确定为毒鼠强中毒.

    作者:王金;牛志强;傅延琨;孙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模型动物的实验研究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临床症状复杂、具有特殊经过.研究表明,该病发病机制与免疫病理有关,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1].我们建立成鼠动物模型,研究抗体对小鼠感染汉坦病毒(HV)过程的影响.发现小鼠感染HV前、后被动输入小剂量的免疫血清,增强了HV的感染力,导致小鼠早死,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茂倬;杨光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我国首例从国外输入黑热病病例调查报告

    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南田村1名儿童发生黑热病,我们接到报告后,对该病例进行了调查,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祖木;章显权;山若青;周作卿;李绍飞;周淑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2000年上海市车祸死亡分析

    目的评价和分析2000年上海市车祸死亡特征.方法基于ICD-9的外部原因分类,将车祸分为4种类型;应用减寿分析和圆分布分析方法.结果4种类型车祸中以车-车碰撞类车祸和车-人碰撞类车祸为主要的致死和减寿的车祸类型,其中车-车碰撞类车祸引起的死亡和减寿为严重;郊县的主要车祸人群死亡率和减寿率明显高于市区;男性的各类车祸人群死亡率和减寿率均高于女性;市区女性高年龄组的车-人碰撞类车祸人群死亡率明显高于同性别同年龄组的车-车碰撞类人群车祸死亡率;两类主要车祸所致死亡的发生时间有集中于1月和2月的倾向.相对于其他职业人群,学生人群的车祸死亡占其总死亡的比重较高.结论老年人群和学生人群的车祸死亡是值得关注的.

    作者:周峰;宋桂香;林松柏;张胜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西安市2001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开展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是麻疹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制定麻疹控制策略,完善控制措施和免疫策略,进行免疫预防效果评价,预测流行强度均有重要意义[1],现将西安市2001年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选民;李一航;黄银娟;辛峰;韩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北京市城区人群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北京市城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患病情况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研究,对北京市城8区15 325名15~69岁的常住人口进行调查.结果①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5.78%和16.18%.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文化程度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的职业人群患病率不同.②随体重指数的增加,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①肥胖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肥胖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不同的.②体重指数与慢性病患病率呈正相关.

    作者:尹香君;焦淑芳;王瑜;谢瑾;郭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福州市登革热流行特征与蚊媒种群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1999年福州市爆发登革热的流行特征与媒介白纹伊蚊种群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应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检测病人血清中IgM与IgG.采集登革热患者早期外周静脉血和捕捉伊蚊虫,接种C6/36细胞系作病毒分离及型别鉴定.建立疫情监测点和生态学观察点,全年观察幼虫的生态习性和季节消长规律,开展幼虫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测定.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与病原学检测确认为Ⅱ型登革病毒所致,本次流行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主要流行特征的总发病率为3.56%,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职业分布以农民、商人为主,分别占45.84%和21.05%,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和季节性,病例集中在8至9月份.媒介伊蚊虫密度6月初至9月下旬分别出现主次高峰,与登革热流行季节相一致.结论本次登革热的主要流行特征与疫区白纹伊蚊孳生地广泛存在,密度高,人群普遍易感和气候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者:郑能雄;王宗汉;林云钦;陈黄河;张晓阳;郑高;吴护华;陈敏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一起学龄儿童风疹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麻疹爆发原因,以控制风疹流行.方法对2001年3~4月发生在鲁西南地区的嘉祥县及其相邻的郓城县部分中小学生风疹爆发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用ELISA法检测麻疹和风疹血清IgM抗体.结果共报告病例803例,范围波及4个乡镇,以嘉祥县黄垓乡发病多,占总病例的65.38%,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15岁年龄组的在校中小学生(97.15%).调查分析显示,该两地学龄儿童此前均未进行过风疹疫苗接种.结论免疫空白的存在是造成发病的直接原因,疫情报告不及时和由于种种原因应急免疫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实(首次应急接种率仅为11.86%),是导致疫情蔓延的主要因素.

    作者:许青;徐爱强;宋立志;肖作奎;张丽;王常银;王同展;李漫时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驻滇某师炊管人员营养知识及态度调查

    为落实军队营养素供给标准和新食物定量标准,减少、消灭各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驻滇某师于2001年8月2日至19日首次组织了各团营养学巡回讲座.为使这项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每次讲授之前(或后),对授课对象进行了营养知识及态度的模底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蕴成;杨永胜;彭昌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铝盐佐剂对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

    目的评价铝盐佐剂对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以甲型肝炎病毒灭活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工程表达抗原为对象,采用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淋巴细胞亚型分群实验,检测铝盐佐剂吸附前后的细胞免疫反应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型肝炎病毒抗原佐剂吸附后,DTH反应强度和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强度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吸附佐剂后,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显著降低(P<0.05),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铝盐佐剂可减弱杀伤型T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优势调节T淋巴细胞向辅助型T细胞(TH)分化,对细胞内病原体的清除可能有一定负面影响.

    作者:毛群颖;张华远;廖雪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碘缺乏病区儿童精神运动成套测验的T分值分析

    津医精神运动成套测验(JPB)是检测由各种因素所致脑功能受损,而引发中枢神经功能的速度和准确性改变的方法[1].JPB对筛选因轻度缺碘和补碘不足引起的轻度神经系统损伤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为诊断亚临床克汀病提供了有效、可信的测验方法.为进一步明确精神运动功能与智商水平的关系,我们将碘缺乏病区7~14岁不同智商水平儿童的JPB检测T分值进行分析.

    作者:刘炯;滕瑞涛;李贵民;王建辉;翟俊山;赵丽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是20世纪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严重的病毒疾病之一.1981年在美国首先报道该病,1982年由美国疾病病控制中心(CDC)正式对该病命名,1983年Barre-Sinoussi分离到HIV.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传染.机体感染了HIV后,将造成持续性的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并引发一系列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终导致死亡.

    作者:侯佩强;艾宪淮;李兆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江苏省10个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评估

    目的对从1985年起开始供应碘盐的10个碘缺乏病流行县的碘缺乏病防治进程进行评估.方法1997年由县级机构采用PPS抽样进行自查自评,1997~1998年由省政府多部门组成评估组采用LQAS法进行复核.结果县级常规监测资料表明,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1983年的41.9%逐年下降至1997年的3.9%.1985年后人群尿碘中位数一直保持在100μg/L以上,1993~1997年的居民户合格碘盐(碘含量在20 mg/kg以上)食用率在90%以上.省级评估组的复核结果证实了县级评估结果.结论这10个县已经建立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运行机制,由于盐碘变异程度较大,有必要在生产环节加强质量控制.

    作者:赵金扣;汪华;张庆兰;还锡萍;尚莉;王培桦;胡晓抒;葛均;赵勇进;潘仁杰;张天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延迟发现期经济损失研究

    结核病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在人群中潜伏,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不仅通过传染他人对社会造成危害,而且对病人本身也造成躯体、精神和经济损失.

    作者:石俊仕;孙惠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北京市大兴区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为了解大兴区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措施的成效,我们对婚前保健、出生缺陷监测、孕产妇保健、婴儿保健状况进行系统性分析.

    作者:董鸥;王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