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建立大型综合医院高值耗材供应链信息化的应用和监管体系

刘丹;黄青;房坤;谷玮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 物流供应链, 高值耗材, 审批
摘要:本文根据医疗机构医用耗材使用的特点,结合耗材在院内流通的方式,提出存在其中的诸多问题以及如何利用物流信息化管理解决的手段,对医用耗材管理进行科学规范性管理并提出一些建议.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注射用布比卡因凝胶中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076的含量

    借助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注射用布比卡因凝胶中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076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新方法检测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076分别在1.00~40.0μg/mL和2.04~8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都为0.9999,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076在注射用布比卡因凝胶中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4%(RSD=4.76%)和86.4%(RSD=3.95%),该方法灵敏快速,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检测包装材料中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076在注射用布比卡因凝胶中的迁移情况.

    作者:周建栋;许慧;方旻;谢新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玻璃纤维桩、金属铸造桩对牙体缺损修复远、近期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与金属铸造桩应用于牙体缺损修复,对患者远、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73例,按照不同桩核材料分成研究组(39例)与对照组(34例),研究组采取玻璃纤维桩治疗,对照组采取金属铸造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1年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牙齿抗折裂强度(0.67±0.15)kN显著高于对照组,SBI(1.08±0.42)、TM(0.09±0.03)?、GI(0.56±0.1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修复成功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并发症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P<0.05.结论:对于牙体缺损修复,相比于金属铸造桩,使用玻璃纤维桩修复能有效促进牙齿抗折裂强度恢复,降低SBI、TM、GI,且并发症发生较少,修复成功率高.

    作者:赵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StagoSTA R MAX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性能评价

    目的:对法国StagoSTA R MAX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四个项目进行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及参考区间的性能验证.结果:各项目正确度的平均偏倚均小于1/2允许总误差(TEa);批内精密度(CV)小于1/4 TEa;批间精密度(CV)小于1/3 TEa;FIB项目线性良好,R2=0.9981;验证的参考区间与引用参考区间一致,验证通过.结论:StagoSTA R MAX全自动血凝仪性能良好,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杨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输液泵新版安全标准之前瞻

    输液泵是一种在各类医疗机构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精度和较高临床风险的医疗器械,文章就正在转化中的GB9706.27新版标准进行了一定的前瞻研究,以为各方尤其是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作者:李宁;刘明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气生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血气生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结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急诊收治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分别接受血气生化仪检验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观察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70例患者接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检测结果:K+含量为(4.76±1.23)mmol/L、Na+含量为(148.69±7.56)mmol/L、Ca2+含量为(2.87±0.54)mmol/L、a-含量为(99.64±5.87)mmol/L;70例患者接受血气生化仪检验检测结果:K+含量为(4.01±1.16)mmol/L、Na+含量为(131.52±6.29)mmol/L、Ca2+含量为(2.79±0.53)mmol/L、a-含量为(91.04±4.76)mmol/L;其中K+含量、Na+含量、a-含量数据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a2+含量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气生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相比在电解质含量检测方面更具优势,能够快对K+、Na+、a-等进行快速检测.

    作者:张枫;阎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温度压力检测仪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性能测试及分析

    目的:应用温度压力检测仪对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性能测试,实时了解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理参数.方法:采用温度压力检测仪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温度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结果与设定的灭菌参数存在差异,灭菌器自带的温度传感器因长期使用而出现偏差.结论:应定期采用温度压力检测仪对灭菌参数测试,便于掌握灭菌器性能和灭菌包裹内部温度、时间,精确地检测灭菌质量,同时检测仪可以用于灭菌器故障原因分析.

    作者:田泽芳;杨小燕;吴伟;朱荔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小儿乳牙龋治疗中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分析采用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对小儿乳牙龋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78例小儿乳牙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40颗龋齿,采用随机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龋齿为76颗,对照组龋齿为64颗.给予对照组低速涡轮转修复法治疗,给予观察组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6.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合作率为89.74%,对照组的合作率为5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小儿乳牙龋的效果强于采用低速涡轮转修复法的治疗效果,患儿更易合作,且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李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心电图ST-T改变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某院收治的冠心病者98例为研究对象,选用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检查,再对ST-T段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动态改变,再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A组(有动态变化)与B组(无动态变化),每组患者49例,再分别给予2组患者行冠脉造影,比较结果.结果:经过冠脉造影检查后,A组与B组患者的冠心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51%与30.61%,发现A组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具有价值,存在心电图ST-T改变的准确率比心电图ST-T无改变的准确率高,说明心电图ST-T改变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指标.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输尿管软镜手术的教学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手术的教学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泌尿科接受临床实习的60例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30例实习医生作为对照组,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应用创新型手把手教学模式的30例实习医生作为研究组.观察教学结果,评估教学模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输尿管软镜术知识掌握度96.67%高于对照组83.33%(P<0.05);研究组教学模式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手术应用创新型手把手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实习医生对手术的掌握程度,教学模式满意度也得到提升.

    作者:刘尧;赵永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GB/T17799.1和GB17799.3新版标准 解析

    介绍了GB/T 17799.1和GB 17799.3新老版本的主要变化,包括:增加测试端口和测试限值、测量不确定度和标准符合性等,解读适用于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产品的试验配置、工作条件、试验要求和性能判据等方面的新要求.

    作者:叶瑀;刘浩明;樊翔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功能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对正常成人结膜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检测和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和探讨功能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对正常成人结膜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检测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本院正常体检者32例,使用功能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对正常成人结膜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其中包括结膜微血管密度、长度、直径、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流速度等,并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受试者结膜微血管密度、长度、直径、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流速度等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右眼微血管密度、长度、直径上方、下方均较鼻侧、颞侧减小;受试者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流速度右眼上方、下方均较鼻侧、颞侧明显增加,以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左眼以及总眼数情况同右眼.结论:功能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可有效检测正常成人结膜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毕潜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征象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S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MRI诊断,观察组采用MSCT诊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恶性病变检出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而良性病变检出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4%,观察组的诊断敏感度(93.33%)、准确率(97.78%)、阳性预测值(9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高.

    作者:李春艳;张若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美国MAUDE数据库人工椎间盘假体不良事件监测数据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使用安全提出建议.方法:对2012~201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MAUDE数据库中153例人工椎间盘假体有关伤害病例报告和1994~2015年96篇涉及不良事件的国内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工椎间盘假体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沉陷、移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结论: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加强风险意识,健全监测相关的工作制度,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作者:曹帆;卞蓉蓉;李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观察和经验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着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镇痛,试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6.57±2.18)min和(463.23±20.34)min,对照组患者术前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9.24±2.71)min和(386.74±17.6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4.49±0.73),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6.58±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肢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缩短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效果显著.

    作者:王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肠镜检查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在结肠镜检查之前通过使患者进行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来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继而为找出更好的肠道准备创造条件方法.方法:在本次试验过程中选择200例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到本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工作时,给予服用甘露醇的方式,观察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工作时给予患者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在结肠镜检查之前的肠道清洁程度、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肠道气泡的出现情况进行对比,判断两种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在结肠镜检查之前,通过相关数据表明,两组患者都较好的完成了肠道准备工作,但是,在肠道的清洁程度方面,观察组的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1.00%,而在对照组中则有27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27.00%;此外,在肠道气泡的出现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出现的肠道气泡也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少,因此,在进行肠道图像观察时,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要比对照组的清楚很多.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在进行结肠镜检查之前使患者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来进行肠道准备工作将会极大程度的使肠道清洁程度更高、肠道气泡数量减少,同时也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因此,在今后进行结肠镜检查之前,应该更多的使患者通过此方式来进行肠道清理工作.

    作者:李春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GB/T 13810-2017《外科植入物用钛及钛合金加工材》标准解析

    介绍新版标准GB/T 13810-2017与旧版标准差异,阐述主要技术变化及背景.以期相关人员加深对新版标准的理解,以更全面、系统地掌握和应用新版标准.

    作者:杨群;陈长胜;马忠贤;王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CT在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评估CT在腹部创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腹部创伤患者,均接受CT影像检查,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症治疗.比较CT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70例患者中60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和CT诊断相符率为93.33%(56/60),4例和临床病理检查不符的原因是腹部多发损伤,血管损伤的CT诊断较为困难.结论:CT能较为精确地诊断腹部损伤,进而有助于指导疾病临床治疗工作.

    作者:杨聪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两种功率直管紫外线消毒灯在医院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究医院中实施两种功率直管紫外线消毒灯临床应用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两年内本院各个临床科室中30W、40W直管紫外线使用情况,记录累计使用时间,定期对辐照强度进行监测,并计算每小时辐照衰减数值以及使用寿命.结果:30W新灯管合格率为93.6%,40W新灯管合格率为97.9%,灯管平均使用寿命:30W为1124h,40W为514h.结论:30W紫外线灯管使用寿命时间明显高于40W灯管,用于医院消毒空气、物体表面更加经济实用.

    作者:邹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静电纺丝及其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

    静电纺丝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制备新型纳米纤维的技术,聚合物溶液在电场力作用下形成两纳米到几微米的纤维.静电纺丝纤维与普通纤维相比,具备表面积体积比高,孔隙率可调节,延展性好,纤维精细程度与均一性高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纳米催化、光电子、生物医药、国防和安全等各个领域.文章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静电纺丝纤维特性及其在生物医用材料如组织工程支架、伤口敷料、酶固定、药物控释中的应用,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及临床的应用前景.

    作者:尹玉霞;郑秀娥;鲁守涛;王鲁宁;张海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良性病变与微小癌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评价乳腺良性病变与微小癌采用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与60例微小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前者定为观察组、后者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在病理确诊前,两组患者均实施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分析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在乳腺良性病变与微小癌诊断效果.结果:病变边缘毛糙、血流、微钙化、低回声、血流阻力>0.7等方面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确诊为金标准,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良性病变符合率91.7%,灵敏度96.6%,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微小癌符合率91.7%,灵敏度94.8%.结论: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良性病变与微小癌,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诊治方案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匡艳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