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对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价值探究

许丽娟

关键词:二维超声, 四维超声, 不同孕周, 产前, 超声筛查, 胎儿畸形
摘要:目的:分析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对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8月于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接受二维超声单独检查的60例患者设为参照组,接受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的6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后对比不同孕周畸形临床准确率.结果:对比两组产妇产前畸形临床准确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91.7%,46.2%,χ2=4.8481,P<0.05).结论: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可将临床准确率显著提升,可尽早将胎儿畸形状况予以发现,从而使缺陷胎儿发生率显著降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多次法根管和一次性根管在牙体牙髓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多次法或一次性根管应用在牙体牙髓病的临床干预中,对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71例,按照根管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4),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采取多次法根管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0.18±0.04)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时间(4.86±0.87)d、疼痛消失时间(2.15±0.56)d、治疗费用(312.28±11.09)元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P<0.05.结论:相比多次法根管,对于牙体牙髓病的治疗,可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赵姝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不同体位对PICC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的影响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静脉异位发生率及临床情况.方法:选择92例2014年1月~2017年7月接诊的PICC置管患者,按照不同体位进行分组,分成坐立组(47例)与仰卧组(45例),比较两组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及并发症率、复位成功率、调管时间.结果:坐立组静脉异位发生率、并发症率显著低于仰卧组(2.13%,13.33%;6.38%,15.56%,P<0.05),复位成功率显著高于仰卧组(93.62%,84.44%,P<0.05);坐立组调管时间显著低于仰卧组((10.15±2.37)min,(16.72±3.02)min,P<0.05).结论:PICC置管患者采取坐立位复位相比仰卧位,不仅能降低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并发症率,同时具有较高的复位成功率,调管时间较短.

    作者:李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效率提升的对策分析

    作为医院重要的医疗服务手段,医疗设备是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完善年度设备采购计划、重视招标文件的制定以及采购电子平台进行市场调研3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意见与建议.

    作者:黎子衡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植入单腔心脏起搏器的为对照组,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0%(33/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25/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囊袋血肿1例,肢体僵硬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术后出现肢体僵硬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安全性高.

    作者:吴晓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价值探讨

    目的:总结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500例患者尿液标本,采取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人工镜检对其予以检测,比对三种检测结果.结果:以人工镜检予以对照,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出红细胞灵敏度为98.0%,特异度97.0%,Kappa 0.98;检测白细胞分别为98.0%、95.0%、0.96;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检出红细胞灵敏度99.0%,特异度96.0%,Kappa 0.97;检测白细胞分别为77.0%、74.0%、0.63.结论:采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监测患者尿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具有较好效果,优势体现在检测速度快、结果准确率高,但现阶段仍无法完全取代人工镜检,需通过二者联合方可获得更加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金智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短眼轴中人工晶体测量公式应用准确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人工晶体测量公式在短眼轴白内障患者中晶体度数预测的准确性,以期寻求短眼轴白内障患者术前屈光度数测量的可靠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 ~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短眼轴(<22.0mm)患者39例(共54只眼),随机平均分成3组,通过SRK/T、Haigis、Hoffer Q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术后预期屈光度数.对比分析各公式组间术后屈光误差.结果:SRK/T公式组绝对屈光误差(0.46±0.18)D,其中远视偏移8只眼,近视偏移10只眼,±0.25D误差占28%,±0.50D误差占39%,±1.00D误差占33%;Haigis公式组绝对屈光误差(0.39±0.21)D,其中远视偏移9只眼,近视偏移9只眼,±0.25D误差占39%,±0.50D误差占33%,±1.00D误差占28%;Hoffer Q公式组绝对屈光误差(0.44±0.29)D,其中远视偏移7只眼,近视偏移11只眼,±0.25D误差占33%,±0.50D误差占33%,±1.00D误差占33%.结论:短眼轴白内障患者中,SRK/T、Haigis、Hoffer Q预测晶体度数,临床效果基本相同.Hoffer Q公式可能具有近视偏移倾向.

    作者:王琪;马雪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基于Ensemble平台实现手术麻醉系统的集成设计

    目的:通过Ensemble平台实现围手术期的患者医疗信息共享和闭环管理.方法:通过Ensemble集成平台重构优化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高度抽象封装服务和采用WebService、Adapter、XML等技术实现手术麻醉系统与其他医疗子系统的集成.结论:手术麻醉系统通过集成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实时交互、充分利用医疗资源、规范手术流程、降低医疗风险.

    作者:高世龙;银琳;李海涛;范年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德国CARL ZEISS OBSERVER D1荧光倒置显微镜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供医技人员提取物质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是贵重的精密的医疗仪器.本文就德国CARL ZEISS OBSERVER D1荧光倒置显微镜的常见故障分析进行简单概述,有利于提高临床工程师对显微镜的维修技术水平.

    作者:杜智洋;冯定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现代医院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目的:探索现代医院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后建立一套器械安全管理体系.方法: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现代医院医疗器械从生产、采购、使用到售后等各个环节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控制体系,防患于未然.结论:医疗器械安全存在隐患,需要建立一套管理体系防控风险发生.

    作者:刘烨斌;仇庆;杨澍钰;龚磊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医疗设备维修的移动信息化管理工作探讨

    医疗设备的维修是保障医疗机构高效、稳定、正常运行的关键,而大限度地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医疗与医疗相关的临床与科研工作,以适应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正处于发轫之始,本文通过总结本院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化初步探索,对医疗设备维修移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

    作者:陈旭东;阎嶂松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眼底激光辅助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血流动力学和视觉功能影响评价

    目的:探究眼底激光结合羟苯磺酸钙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与视觉功能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受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观察组(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辅助羟苯磺酸钙治疗方案)67例129眼和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方案)53例102眼.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4个月,观察组BCVA(5.11±1.25)、CRV-PSV(8.92±1.21)cm/s、CRV-EDV(2.12±0.55)cm/s、OA-PSV(27.15±6.72)cm/s、OA-EDV(5.11±1.25)cm/s检测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眼底激光辅助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明显,可以更好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及眼部血液循环.

    作者:张新玮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扩散张量成像对健康人群腰骶神经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分析健康人群腰骶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纤维束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显示腰骶神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行常规腰骶椎磁共振平扫及DTI扫描,测量并比较各节段腰骶神经的FA值,运用DTT技术对神经根进行纤维束示踪成像.结果:正常健康志愿者各节段神经根的平均FA值为0.188±0.020,各节段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H=3.016,P=0.389),纤维束示踪图像能清晰显示腰骶神经的走行和形态.结论:磁共振DTI技术可以观测腰骶神经的FA值,DTT技术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腰骶部脊神经的走行和形态.

    作者:俞立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MRI与CT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MRI与CT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介入治疗肝癌患者100例,均接受MRI与CT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检出情况.结果:MRI检查方法共检出156例病灶,敏感度为98.73%,准确率为96.79%;CT检查方法共检出141例病灶,敏感度为89.24%,准确率为84.40%;MRI早期诊断敏感度高于CT检查,χ2=12.5997,P=0.0004;MRI早期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χ2=13.7739,P=0.0002.结论:在介入治疗肝癌后癌肿残留及复发的早期诊断过程中,实施MRI检查的早期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

    作者:田玉策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CT检查在泌尿系统结石成分判定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T检查在泌尿系统结石成分判定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8月8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均采用CT检查,观察患者结石成分.结果:经CT检查,单纯结石31例,混合结石49例;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的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其他成分相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碳酸磷灰石的特异性明显高于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P<0.05);一水草酸钙的灵敏度明显高于二水草酸钙(P<0.05).结论:CT检查可有效判定泌尿系统结石成分.

    作者:唐志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胸部CT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CT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早期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于本院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癌,另选取64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健康组.采用两种检查方式对64名患者进行早期筛查,研究组(32例)进行胸部CT检查,对照组(32例)进行胸部DR检查,分析对比两组肺癌检出阳性率,并将肺癌组、健康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胸部CT组肺癌检出阳性率为96.88%,胸部DR组肺癌检出阳性率为78.13%,P<0.05;肺癌组NSE、CYFRA21-1、CEA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较健康组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各体检中心应高度重视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工作,通过应用新技术、联合检查等方式提高肺癌检出率,对改善肺癌患者预后、提高生命质量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付欣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胃十二指肠出血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出血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86例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消化内镜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禁食、洗胃、口服奥美拉唑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化内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81.4%),观察组患者随访发现初次止血率、再次止血率、急诊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给予消化内镜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高.

    作者:张艳虹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纤维乳管镜在乳管扩张症的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在乳管扩张症的介入治疗中采用纤维乳管镜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段:2016年8月~2018年8月,取以上时段内本院收治的150例乳管扩张症患者,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1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均75例.治疗组用纤维乳管镜介入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较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管扩张症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纤维乳管镜介入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改善实验室指标,又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刘丽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辅助肺泡灌洗术在老年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肺泡灌洗术治疗老年肺不张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辅助肺泡灌洗术检查、治疗,对照组进行一般常规内科检查、治疗,探讨纤支镜治疗老年肺不张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病因全部检出,在导致老年肺不张的众多原因中,居首位的是肿瘤(40.13%),第二位是炎症(29.92%),第三位是结核(14.85%),病因检出率100.00%.而对照组没有完全检测出病因,未检测出病因的患者有4例,检出率为90.24%.观察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辅助肺泡灌洗术治疗老年肺不张能准确快速地诊断出病因且安全有效.

    作者:杜然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腹腔镜联合内镜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并分析选择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进行胃肠道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需要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都选择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进行治疗,评价对于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研究50例患者,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在对患者手术过程当中不存在有转开腹手术的状况,所有患者手术当中均具有良好的定位,患者没有出现内镜相关操作的并发症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价分析,手术后没有吻合口瘘的症状,患者的切口感染和腹腔内感染情况也无发生.结论:临床将腹腔镜联合内镜应用在胃肠道手术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治疗的效果,这两种技术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了腹腔镜手术对于胃肠道病变的准确定位,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治疗的效率,降低了开腹率.

    作者:安迪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耳挂式血氧饱和度检测仪的设计及实现

    提出一种类似蓝牙耳机的,佩戴于耳部的反射式监测人体血氧饱和度的检测仪设计方案.通过低功耗硬件电路的设计实现100h连续的血氧监测,进行参数校准和可靠性分析,计算出血氧饱和度值可通过手机App显示观察,并将血氧数据存储于设备中,可供后续回访分析;通过招募志愿者开展本设计与MASIMO rainbow的对比实验,初步证实在正常佩戴情况下,测量误差在2%以内,验证了测量的准确性、有效性且满足血氧测量要求.本设计可以长期佩戴测量且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实现佩戴者全程全信息的血氧检测,可用于患者围手术期、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中及常规家庭护理中血氧监测,具有较强的临床价值和商业价值.

    作者:罗章源;郭清奎;郑敏;于航;朱辰;张蕾蕾;金勋;张文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