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侧入路椎间孔镜YESS技术及其近年临床效果观察

陈辰;谷旸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改良YESS技术
摘要: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脊柱内镜手术作为一项较新的技术,其安全性及短期效果及长期临床效果的研究仍较缺乏.文章对YESS技术及对其近年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讨论.方法: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运用改良YESS技术行侧入路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了26周的随访.应用改良ODI评分(RODQ),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QD)评分,MacNab评分及VAS评分进行术前及术后临床效果随访.应用F检验比较其有效性.结果:在随访中,131例患者接受了改良YESS技术椎间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0min.26周的随访率为96.95%.术前平均改良ODI评分为37.65(CL36.14~39.17),术前平均VAS评分为57.20mm(CL54.6~59.9mm),术前平均RQD评分为18.30(CL 17.63~18.97).术后26周随访后MacNab评分有68例优,38例良,9例可及12例差,有效率为90.6%.术后26周后随访,平均改良ODI评分与平均VAS评分分别较术前下降了32.42(95%CI 29.85~34.98)和43.7mm(95%CI 38.4~49.0mm),平均RQD评分较术前下降了5.32(95%CI 13.90~16.73).2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对于有符合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内镜手术是一项安全并且有效的技术.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样的观点.这也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和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4例行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34例行吸入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包括拔管时间、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拔管时间(15.45±2.57)min、术后睁眼时间(29.37±9.27)min;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10.42±2.03)min、术后睁眼时间(15.25±3.76)min.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造成认知功能障碍,但数据差异基本上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效果均较良好.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治疗急性胆囊炎,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均可造成认知功能障碍,但静脉麻醉的术后睁眼快,恢复情况优于吸入麻醉,因此可成为主要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宁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根据治疗过程中所使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采取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方法),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指标和临床手术相关指标,统计两组治疗1个月内的并发症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26.59±4.85)h、进流食时间(2.16±0.64)d、进普食时间(3.76±0.96)d、肠鸣音恢复时间(12.75±1.54)h、肛门排便时间(43.65±3.15)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可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相比于既往开腹手术,手术成功率更高,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性更小,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率、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因此,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使用价值十分重要.

    作者:高旭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超声卵巢回声对比法在早期宫外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超声卵巢回声对比法在早期宫外孕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站收治的120例宫外孕患者(超声表现为同心圆征)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宫内妊娠合并黄体囊肿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时段从2017年8月~2018年8月,均进行超声诊断,分析其卵巢回声特点.结果:研究组中120例患者,有心管搏动以及胎芽的4例、14例有卵黄囊、剩余102例无囊内容物.对照组中黄体囊肿平均(3.05±0.62)cm.研究组92例同心圆征壁回声比卵巢实质回声高、28例同心圆征壁回声等于卵巢实质.对照组14例黄体囊肿壁回声比卵巢实质回声高、42例黄体囊肿壁回声等于卵巢实质回声、64例黄体囊肿壁回声比卵巢实质回声低.结论:超声卵巢回声对比法可提高早期宫外孕诊断准确率,效果显著.

    作者:莫活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研究分析对胃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康平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胃穿孔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原则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20),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开腹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的手术中的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胃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进一步恢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见黎;王国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现代医院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目的:探索现代医院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后建立一套器械安全管理体系.方法: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现代医院医疗器械从生产、采购、使用到售后等各个环节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控制体系,防患于未然.结论:医疗器械安全存在隐患,需要建立一套管理体系防控风险发生.

    作者:刘烨斌;仇庆;杨澍钰;龚磊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梅里埃公司的BacT/Alert240全自动血培养仪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梅里埃公司的BacT/Alert240全自动血培养仪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方法:选入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80例患者的血培养标本,采用梅里埃公司的BacT/Alert240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阳性标本转种之后,利用梅里埃公司API系统开展鉴定工作,然后采用K–B方式进行药敏分析.结果:阳性检出率为68(85.0%)例,病原菌为68株,革兰阳性球菌为47.0%,革兰阴性杆菌为29.4%,真菌为23.6%.革兰阳性球菌的红霉素、克林霉素以及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高,肠杆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稍低,非发酵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很高.结论:在血培养分离之后可以发现,病原菌的耐药性很高,需要正确分析血液培养的具体结果,为临床采用抗菌药物提供支持.

    作者:乐玉霞;付静;李凤麒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52例T型含铜宫内节育器断裂不良事件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52例T型含铜宫内节育器断裂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从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行宫内节育器断裂取出术患者中随机抽取52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为M号代表组,对照组为N号代表组,(M>N)对比两组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宫内节育器断裂患者,均出现了腰酸背痛、宫内瘢痕等不良事件;同时,观察组患者行宫内节育器断裂取出术中,出现一侧残留率10.18%,主体脱出率12.17%,纵臂断裂发生率11.77%,存在取器困难占7.91%,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T型含铜宫内节育器断裂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腹痛、宫内妊娠、腰酸背痛等问题,手术期间存在取器困难、主体脱出,以及术后子宫出血等风险,患者应用质量不达标的T型含铜宫内节育器风险较高.

    作者:易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腹腔镜联合内镜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并分析选择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进行胃肠道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需要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都选择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进行治疗,评价对于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研究50例患者,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在对患者手术过程当中不存在有转开腹手术的状况,所有患者手术当中均具有良好的定位,患者没有出现内镜相关操作的并发症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价分析,手术后没有吻合口瘘的症状,患者的切口感染和腹腔内感染情况也无发生.结论:临床将腹腔镜联合内镜应用在胃肠道手术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治疗的效果,这两种技术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了腹腔镜手术对于胃肠道病变的准确定位,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治疗的效率,降低了开腹率.

    作者:安迪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诊断中的主要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诊断中的主要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PCM患者核磁共振成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对其病灶信号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特征、病灶位置以及区域进行研究.结果:50例患者中病灶总量为52个,按照核磁共振成像图像特点,将PCM划分为炎症型(18个)、脓包型(14个)以及混合型(20个).30个病灶覆盖范围较广,22个仅处于某一象限之内以及乳晕部分,4个仅存在于乳晕区.扫描强化后,44个病灶可见度有所改善.结论:针对PCM核磁共振成像是较为有效的诊断方式,可为PCM患者分期提供参考.

    作者:冯岩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肠梗阻技术难点策略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关技术难点及处理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手术,对照组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统计观察组中转开腹手术情况,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转开腹者2例(致密粘连1例,探查不明1例),中转开腹率5.56%(2/3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显著低于对照组(19.4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治疗肠梗阻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但需注意掌握操作要领,合理把控中转开腹手术指征,以保证手术疗效.

    作者:尹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眼底激光辅助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血流动力学和视觉功能影响评价

    目的:探究眼底激光结合羟苯磺酸钙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与视觉功能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受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观察组(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辅助羟苯磺酸钙治疗方案)67例129眼和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方案)53例102眼.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4个月,观察组BCVA(5.11±1.25)、CRV-PSV(8.92±1.21)cm/s、CRV-EDV(2.12±0.55)cm/s、OA-PSV(27.15±6.72)cm/s、OA-EDV(5.11±1.25)cm/s检测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眼底激光辅助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明显,可以更好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及眼部血液循环.

    作者:张新玮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快速血糖检测仪在妊娠糖尿病孕妇产后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对于妊娠糖尿病孕妇产后以快速血糖检测仪监测血糖水平的效果.方法:对94例2017年1月~2017年9月医院接诊的妊娠糖尿病产妇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分析.分别取全部产妇适量静脉血,分别以快速血糖检测仪、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糖水平的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血糖监测结果、误诊率和患者对检测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产后1d、2d、3d测量到FBG、2hBG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法检查产后3d内的误诊率无明显差异(P>0.05);快速血糖检测仪的患者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全自动生化仪(65.96%),P<0.05.结论:利用快速血糖检测仪检测妊娠糖尿病产妇血糖,是一种操作便捷,测量较为准确,患者满意度良好的检查方法.

    作者:何娆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40例(4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的眼压显著低于术前(P<0.05),ACD、AOD500、佳矫正视力、前房角开放度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眼压、ACD、AOD500、佳矫正视力、前房角开放度较术后3d均无明显变化(P>0.05);47眼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只术眼(10.64%)在术后7d内有轻度水肿情况,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显著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视力、眼压、房角开放情况等问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王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磁共振研究发展现状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死率比较高,脑卒中是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弥散性或者局限性的脑功能损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超过6h没有及时治疗,就会导致不可逆性的神经组织死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发病率、病残率和复发率都比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早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近年来磁共振技术的使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为了分析核磁共振临床应用过程中伪影的产生原因以及针对不同类型伪影的应对措施,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出现伪影的82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产生伪影的主要因素以及主要类型,进而探讨伪影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结果显示产生伪影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患者因素为56.10%(46/82)、设备因素为34.15%(28/82)、操作人员因素为8.54%(7/82)、环境因素为1.22%(1/82);常见的伪影产生原因包括:化学位移伪影、运动伪影、卷褶伪影、磁敏感伪影、金属异物伪影、部分容积效应伪影、截断伪影、交叉伪影以及设备伪影等.这表明在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应该针对伪影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来有效保障核磁共振检查质量.

    作者:林翠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床旁超声引导下PICC静脉置管术在脑出血长期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PICC静脉置管术在脑出血长期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83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彩超引导下进行PICC静脉置管)42例和对照组(直接进行PICC静脉置管)41例.对比置管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置管成功例数和耗时.结果:观察组在彩超引导下进行的PICC静脉置管的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的耗时.而且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临床进行PICC静脉置管一次性成功例数高于传统的静脉置管方法,而且还大大缩短了PICC静脉置管的耗时,彩超辅助操作大大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

    作者:祖重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中对患者生存质量和肺功能评价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中对患者生存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经本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所应用的器械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44),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肺功能(通过血气分析检验)以及调查他们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结果:使用了无创呼吸机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恢复以及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效果更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创呼吸机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疾病中对于患者的肺功能的恢复和以后的生存质量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

    作者:田靖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不同麻醉处理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处理方式对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术患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探讨本术式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直肠癌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按照麻醉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Ⅰ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40例与Ⅱ组(单纯全麻组)30例,比较两组病例麻醉处理效果.结果:Ⅰ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Ⅱ组,硬膜外局麻药物用量少于Ⅱ组,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镇痛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Ⅱ组73.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T0)两组病例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差异不显著(P>0.05),但气腹后30min(T1)、拔管后2h(T2)Ⅱ组MAP与HR水平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引导下接受直肠癌术治疗者,采用复合硬膜外麻醉处理,麻醉见效快,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作者:曹亚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不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辅助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和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对患者治疗效果和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医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99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植入不同DES进行分组,实验组47例,以可降解涂层DES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52例,以不可降解涂层DE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年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1年后血流变学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高切黏度(4.16±0.35)mPa·s、血浆黏度(1.16±0.14)mPa·s、低切黏度(8.41±1.13)mPa·s均和对照组(3.87±0.57)mPa·s、(1.25±0.12)mPa·s、(8.63±1.36)mPa·s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3.62%)和对照组(92.31%)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总不良反应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降解DES与不可降解DES均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但相对于不可降解DES而言,可降解DES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率较低.

    作者:于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螺旋CT扫描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腕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目的:总结螺旋CT扫描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腕舟骨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腕舟骨骨折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对本组患者均展开螺旋CT及其MPR技术与X射线片影像检测,比较两种诊断方式检测准确性.结果:螺旋CT及其MPR诊断准确率(97.92%)明显高于X射线片(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螺旋CT及其MPR分型显示,B2型、B3型、A2型占比率较高,相反,A1型、B1型、B4型占比率较低.结论:螺旋CT扫描及其MRI技术应用腕舟骨骨折的诊断中确有较好效果,且利于骨折的分型.

    作者:杨志忠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