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动态血糖监测仪的闭环胰岛素泵的研究

穆爽

关键词:动态血糖监测仪, 闭环胰岛素泵, 整体结构, 系统硬件, 系统软件
摘要:胰岛素泵由泵、小注射器以及与之相连的输液管构成,是一种持续输注胰岛素装置,既安全又方便携带,有助于控制血糖浓度.为了更好地监测血糖,根据人体血糖变化趋势,科学注射胰岛素,本文配合应用动态血糖监测仪(CGMS),从整体结构设计、系统硬件结构设计与系统软件设计三个方面着手,设计研究新型闭环胰岛素泵.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为了分析核磁共振临床应用过程中伪影的产生原因以及针对不同类型伪影的应对措施,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出现伪影的82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产生伪影的主要因素以及主要类型,进而探讨伪影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结果显示产生伪影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患者因素为56.10%(46/82)、设备因素为34.15%(28/82)、操作人员因素为8.54%(7/82)、环境因素为1.22%(1/82);常见的伪影产生原因包括:化学位移伪影、运动伪影、卷褶伪影、磁敏感伪影、金属异物伪影、部分容积效应伪影、截断伪影、交叉伪影以及设备伪影等.这表明在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应该针对伪影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来有效保障核磁共振检查质量.

    作者:林翠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创伤指标、免疫功能和疼痛评分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对患者免疫功能、创伤指标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58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腹腔镜组(80例)和开腹组(78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和手术7d后创伤指标、疼痛评分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CD4+(48.18±3.24)%、CD4+/CD8+(1.67±0.49)显著高于开腹组,IL-8(24.45±3.17)pg/mL、PA(248.34±12.76)mg/L、TNF-α(65.94±7.56)pg/mL、CD8+(28.83±2.47)%、CRP(7.85±1.76)mg/L、IL-10(13.28±3.71)pg/mL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在手术后NRS评分(3.28±0.74)分显著低于开腹组(5.63±1.06)分,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相比开腹手术而言,对患者创伤性更小,免疫功能伤害更低,疼痛程度更轻.

    作者:路海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胃十二指肠出血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出血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86例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消化内镜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禁食、洗胃、口服奥美拉唑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化内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81.4%),观察组患者随访发现初次止血率、再次止血率、急诊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给予消化内镜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高.

    作者:张艳虹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研究和探讨直接冠脉支架植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8月于本院进行冠脉植入治疗心肌梗死的患者共256例,其中直接冠脉支架植入的患者133例,作为实验组进行观察分析,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患者共12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统计两组患者成功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实验组造影剂量(0.92±0.47)mGy、手术时间(40.25±9.38)min、X射线照射时间(8.93±0.91)min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支架植入成功率(93.23%)、血栓抽吸(0.75%)、指引导丝不易通过(1.50%)、支架平均长度(16.21±3.50)mm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总并发症率(3.01%)和对照组(7.32%)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直接冠脉支架植入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上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少,相较于球囊扩张术,手术时间少,造影剂使用量少,X射线照射时间短.

    作者:李纪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眼底激光辅助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血流动力学和视觉功能影响评价

    目的:探究眼底激光结合羟苯磺酸钙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与视觉功能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受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观察组(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辅助羟苯磺酸钙治疗方案)67例129眼和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方案)53例102眼.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4个月,观察组BCVA(5.11±1.25)、CRV-PSV(8.92±1.21)cm/s、CRV-EDV(2.12±0.55)cm/s、OA-PSV(27.15±6.72)cm/s、OA-EDV(5.11±1.25)cm/s检测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眼底激光辅助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明显,可以更好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及眼部血液循环.

    作者:张新玮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扩散张量成像对健康人群腰骶神经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定量分析健康人群腰骶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纤维束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显示腰骶神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行常规腰骶椎磁共振平扫及DTI扫描,测量并比较各节段腰骶神经的FA值,运用DTT技术对神经根进行纤维束示踪成像.结果:正常健康志愿者各节段神经根的平均FA值为0.188±0.020,各节段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H=3.016,P=0.389),纤维束示踪图像能清晰显示腰骶神经的走行和形态.结论:磁共振DTI技术可以观测腰骶神经的FA值,DTT技术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腰骶部脊神经的走行和形态.

    作者:俞立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飞利浦Brilliance16排CT故障维修及其维护保养

    目的:探讨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CT的常见故障维修及其维护保养.方法:结合本院实际分析飞利浦Brilliance16排CT常见故障,总结出科学、实效的故障维修及其维护保养措施并应用于实践.结果:飞利浦Brilliance16排CT常见故障原因为硬件故障和失误操作及环境因素.CT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传输控制三个部分,任何一方的问题都会引起系统故障.结论:科学规范操作能优化飞利浦Brillianee16排CT的临床管理,提高安全使用率,降低故障率的发生.

    作者:周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医疗设备维修的移动信息化管理工作探讨

    医疗设备的维修是保障医疗机构高效、稳定、正常运行的关键,而大限度地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医疗与医疗相关的临床与科研工作,以适应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正处于发轫之始,本文通过总结本院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化初步探索,对医疗设备维修移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

    作者:陈旭东;阎嶂松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探讨医用液体敷料结合清创机清创治疗糖尿病足伤口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医用液体敷料结合清创机清创治疗糖尿病足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84例2017年5月11日~2018年6月15日糖尿病足伤口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清创机清创治疗,清创+敷料组则采取清创机清创加上医用液体敷料治疗.比较对照组、清创+敷料组疗效;伤口平均换药次数、伤口渗液平均消失时间、伤口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创面相应的炎症检测指标.结果:清创+敷料组疗效、伤口平均换药次数、伤口渗液平均消失时间、伤口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创面相应的炎症检测指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清创机清创加上医用液体敷料治疗糖尿病足伤口的效果理想.

    作者:戚晓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价值探讨

    目的:总结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500例患者尿液标本,采取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人工镜检对其予以检测,比对三种检测结果.结果:以人工镜检予以对照,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出红细胞灵敏度为98.0%,特异度97.0%,Kappa 0.98;检测白细胞分别为98.0%、95.0%、0.96;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检出红细胞灵敏度99.0%,特异度96.0%,Kappa 0.97;检测白细胞分别为77.0%、74.0%、0.63.结论:采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监测患者尿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具有较好效果,优势体现在检测速度快、结果准确率高,但现阶段仍无法完全取代人工镜检,需通过二者联合方可获得更加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金智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床旁超声引导下PICC静脉置管术在脑出血长期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PICC静脉置管术在脑出血长期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83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彩超引导下进行PICC静脉置管)42例和对照组(直接进行PICC静脉置管)41例.对比置管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置管成功例数和耗时.结果:观察组在彩超引导下进行的PICC静脉置管的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的耗时.而且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临床进行PICC静脉置管一次性成功例数高于传统的静脉置管方法,而且还大大缩短了PICC静脉置管的耗时,彩超辅助操作大大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

    作者:祖重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基于Ensemble平台实现手术麻醉系统的集成设计

    目的:通过Ensemble平台实现围手术期的患者医疗信息共享和闭环管理.方法:通过Ensemble集成平台重构优化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高度抽象封装服务和采用WebService、Adapter、XML等技术实现手术麻醉系统与其他医疗子系统的集成.结论:手术麻醉系统通过集成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实时交互、充分利用医疗资源、规范手术流程、降低医疗风险.

    作者:高世龙;银琳;李海涛;范年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双管喉罩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心血管反应与呼吸指标影响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麻醉应用于腹部手术对患者呼吸指标和心血管反应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5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标准型喉罩,观察组采用双管喉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血管反应、呼吸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T2时间点DBP(73.59±6.29)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SBP(120.24±8.57)mmHg、HR(78.51±6.14)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3d后,观察组MVV(37.49±3.52)L显著高于对照组,RV(3.17±0.36)L、TLC(4.16±0.72)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管喉罩麻醉适用于临床外科腹部手术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指标,使患者心血管反应处于平稳状态.

    作者:任强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骨科外来器械的分类清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骨科外来器械的分类清洗效果.方法:挑选本院骨科手术盒装外来器械120套,将钳类器械与器械盒随机均分成A、B、C三组,各组均40套,分别进行手工清洗、喷淋清洗、手工联合喷淋清洗,另将钢板、螺钉和管腔器械随机均分成a、b、c三组,各组均40件,分别应用手工清洗、超声清洗、手工联合超声清洗,回顾分析骨科外来器械清洗分类清洗效果.结果:针对钳类器械,C组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且三组清洗隐血试验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针对器械盒,A组和C组清洗合格率均明显高于B组;针对管腔器械和螺钉,a、b、c三组隐血试验阳性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而钢板三组隐血试验阳性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骨科外来器械的分类清洗效果较好,能保证器械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李景波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研究分析对胃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康平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胃穿孔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原则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20),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开腹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的手术中的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胃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修补术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进一步恢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见黎;王国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与开腹下肾镜取石术在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究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与开腹下肾镜取石术在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开腹下肾镜取石术.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97.50%)与对照组相比(75.00%)显著较高(P<0.05),在切口感染率(0)及复发率(7.50%)上与对照组(12.50%、25.00%)相比显著较低(P<0.05).结论:将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应用于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时,能显著改善手术指标,降低切口感染率及复发率,提升结石清除率.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经皮肾镜技术的教学方法研究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技术的教学方法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医学专业实习生23名纳入研究对象,总结经皮肾镜技术教学方法.结论:临床进行经皮肾镜技术教学过程中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遵循由简至难的教学原则,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作者:刘尧;赵永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3D高清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我国的3D高清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迅速发展,文章将通过理论分析,综述3D高清腹腔镜对患有低位直肠癌的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历史追溯、技术发展、可行性分析和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成秉禄;燕伟;王维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诊断中的主要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诊断中的主要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PCM患者核磁共振成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对其病灶信号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特征、病灶位置以及区域进行研究.结果:50例患者中病灶总量为52个,按照核磁共振成像图像特点,将PCM划分为炎症型(18个)、脓包型(14个)以及混合型(20个).30个病灶覆盖范围较广,22个仅处于某一象限之内以及乳晕部分,4个仅存在于乳晕区.扫描强化后,44个病灶可见度有所改善.结论:针对PCM核磁共振成像是较为有效的诊断方式,可为PCM患者分期提供参考.

    作者:冯岩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序贯机械通气与雾化吸入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和呼吸功能的单中心研究

    目的:分析序贯机械通气结合雾化吸入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龄患者,对其呼吸功能参数和血气分析指标的作用.方法:按照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收集本院80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成序贯组(43例,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和常规组(37例,用有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血气分析改变.结果:序贯组在治疗7d后PEEPi(4.24±0.36)cmHO2、PCO2(41.37±3.51)mmHg显著低于常规组,WOB(0.31±0.26)J/L、Cst(31.91±3.37)mL/cmHO2、Raw(10.37±1.05)cmHO2/L×S、SaO2(96.38±7.26)%、PaO2(70.58±5.18)mmHg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配合雾化吸入相比于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龄患者具有显著优势,能有效恢复患者呼吸功能,促进血气指标平衡.

    作者:张春晖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