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AD/CAM氧化锆全瓷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与可行性分析

王彩虹

关键词:口腔修复, CAD/CAM氧化锆, 全瓷, 修复效果
摘要:目的:对CAD/CAM氧化锆全瓷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与可行性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口腔修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合金烤瓷修复,观察组行CAD/CAM氧化锆全瓷修复,并将2组患者经修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口腔修复患者经治疗后12个月的40颗牙,牙齿松动1颗,边缘不合适1颗,未出现修复牙体严重缺损及颜色不匹配的情况,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氧化锆全瓷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牙齿稳固,改善牙列缺损的症状,提高牙齿的美观度,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的腔内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腔内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本院接受救治的86例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甲组(40例,应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乙组(46例,应用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随访1年,研究对比甲组和乙组患者的通畅率.结果:乙组患者术后1年通畅率(97.83%)和甲组(90.0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的近期疗效均较佳,临床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为患者选择恰当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阳春;栗力;曹月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不孕症是当前临床常见妇产科疾病,给社会及家庭均带来极大影响.加强不孕症的早期诊治效果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传统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方式临床应用均具有一定局限性.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宫腔镜和腹腔镜在临床上的运用逐渐增多.本文就宫腔镜、腹腔镜及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临床应用状况实施了综述,以期为不孕症的临床诊治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韩会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压氧舱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和讨论高压氧对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颅脑外伤患者136例,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一组为参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参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恢复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LOTCA总评分、患者疗效的总有效率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手术技巧与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接收的132例输尿管结石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开展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分析疗效.结果:首次碎石成功例数为128例,碎石成功率为96.97%.其余患者中,1例实施经皮肾镜碎石术,3例行留置双J管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B超检查证实,患者的结石排出率为99.24%(131/132).结论:对于输尿管结石患者,使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具有安全性强,出血少,排石率高以及恢复快的特征,且使用此方式能够同时处理输尿管狭窄以及息肉,可视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海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经鼻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在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中应用经鼻胃镜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胃镜进行诊治,给予研究组患者应用经鼻胃镜进行诊治.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治满意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诊治时间,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诊治时间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鼻胃镜诊治上消化道疾病,不仅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率,还能缩短诊治的时间,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郝俊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空心钉锁定板治疗62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空心钉锁定板(cannulate screw locking plate,PF)和空心钉(cannulate screw,C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126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共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空心钉治疗,共64例.依据Garden分类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同时检测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颈功能恢复状况等,并利用统计学手段进行分析.结果:对所选的126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为1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检测骨折愈合所用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状况,P>0.05,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对照组(76.95±15.09)min少于实验组(91.87±14.07)min、出血量对照组(185±86.87)mL少于实验组(269±71.89)mL,随访整1年,记录Harris评分优良率,实验组为11.9%,对照组23.8%,两者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式对治疗股骨颈骨折均有效,空心钉锁定板固定更加可靠、并发症相对较少、Harris评分优良率更高,但与空心钉相比,仍存在一定缺陷,如手术时间较长且难度大,出血量多.

    作者:蒋旭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患者治疗后试验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并且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治疗前血气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较好,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李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敷料治疗慢性难愈性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和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敷料治疗慢性难愈性压疮的效果观察.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压疮患者36例,其中有17例22处Ⅲ级以上压疮患者,19例20处Ⅲ级以上压疮患者.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参照组,参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治疗压疮,实验组按照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敷料治疗压疮.结果:采取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敷料治疗压疮的实验组患者在治愈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护理时数等方面均优于采用传统的方法治疗压疮的参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难愈性压疮患者采取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新型敷料可以有效地提高压疮的治愈率,减少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护理时数,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赵阿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在肺外周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在肺外周结节的诊断中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笔者单位于2017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肺外周结节患者43例,使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为其进行检查,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观察支气管镜的镜检结果,计算其诊断准确率.结果:15例病理结果为慢性炎症,其余28例为浸润性腺癌,低分化癌、乳头状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获得13例浸润性腺癌,8例低分化癌,2例乳头状癌,另有5例患者检查结果为阴性,但是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诊断准确率为82.14%(23/28).检查过程中,导航平均时间为(23.14±16.89)min,病灶的直径为(25.16±6.52)mm,无并发症出现.结论: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技术,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既安全又有效,在肺外周结节的诊断中有着非常显著的临床价值.

    作者:于宝华;赵林;郑岩;范梦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7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机械通气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比较两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有创机械通气例数、病死率;干预前后患者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结果:机械通气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机械通气组有创机械通气例数、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相近,P>0.05;干预后机械通气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呼吸频率和心率,降低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和病死率,对患者预后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石佳泉;黄东雅;饶广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传统皮瓣与腹腔镜下游离腹膜瓣在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究传统皮瓣与腹腔镜下游离腹膜瓣在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间收治入院的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48例,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瓣修复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游离瓣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皮瓣修复评分及术后情况和患者对手术切口外形美观满意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比较,研究组均比对照组小,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体手功能DAS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移植嵌合体基本存活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Fugl-Meyer评分组间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此外,术后并发症分析,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手术切口外形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皮瓣移植修复术均对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有一定疗效,但相较而言,腹腔镜下游离腹膜瓣修复术后恢复更快,且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避免并发症,提高术后外形美观度.

    作者:李晓天;周义波;苏杨;岑波;张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80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无创呼吸机,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EV1、FVC、PaO2、PaCO2等指标检测值对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PaO2提高幅度以及PaCO2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使用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无创呼吸机,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

    作者:王丹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和分析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159例颅内血肿患者采取分组手术治疗,传统组进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传统组患者中显效52.11%,好转29.58%,无效18.31%,总有效率为81.69%,内镜组患者中显效54.55%,好转39.77%,无效5.68%,总有效率为94.32%,两组间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出现7例术后并发症,内镜组出现6例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症状的临床效果佳,可达到有效改善脑内出血的情况,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俊勇;王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0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2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进行开放式腹股沟疝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但术后下床时间、切口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无感染发生,且在血肿、疼痛、尿潴留发生低于对照组,在阴囊肿胀中无明显差异,总并发症例数两组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组间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腹股沟疝能缩短术后下床时间、切口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小腾;林云;张国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探究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随机选取的54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7月~2016年9月,诊断患者宫颈癌髂总、髂内、髂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多层螺旋CT诊断与病理检查的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阳性符合率为24.1%、阴性符合率为75.9%;病理检查阳性符合率为81.5%、阴性符合率为18.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髂总动脉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71.4%;髂内动脉敏感性为87.8%、特异性为61.5%;髂外动脉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38.5%;腹主动脉旁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20.0%.结论: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诊断符合率较高,可较好反映出淋巴结的大小、数目等信息,为后期的治疗准备了条件,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于新设;张景云;徐明;毛景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测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测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检查的中孕早期孕妇,将90例中孕早期孕妇随机分为三组,30例/组.二维超声检查(A组),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查(B组),联合检查(C组).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C组的胎儿心脏畸形阳性检出率比A组、B组更高(P<0.05),B组的阳性检出率虽高于A组,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二维超声检查和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查能够提高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衣佳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对比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比较研究

    目的:总结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旨意为该病的治疗术式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6月期间84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4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总结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两组患儿治疗后观察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常规开腹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更优,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尽早恢复术后正常排气,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更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李志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AD/CAM氧化锆全瓷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与可行性分析

    目的:对CAD/CAM氧化锆全瓷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与可行性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口腔修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合金烤瓷修复,观察组行CAD/CAM氧化锆全瓷修复,并将2组患者经修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口腔修复患者经治疗后12个月的40颗牙,牙齿松动1颗,边缘不合适1颗,未出现修复牙体严重缺损及颜色不匹配的情况,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氧化锆全瓷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牙齿稳固,改善牙列缺损的症状,提高牙齿的美观度,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王彩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品管圈模式在降低手术设备维修不及时率的运用与探讨

    目的:探索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模式在手术室设备修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加强对手术室设备的维修管理.方法:建立品管圈,进行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和工具对手术室设备维修情况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关对策.观察QCC模式在降低手术设备维修不及时率中的效果.结果:手术室设备维修不及时率从23.3%降低到了9.2%,目标达成率107.6%,进步率为60.5%.结论:QCC模式的应用,降低了手术设备的维修不及时率,提高了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手术设备故障待机时间,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益.

    作者:罗晓晨;陈渡平;朱李栋;彭明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指标的评价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选取在本院因急性胆囊炎接受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168例患者,将腹腔镜下手术的78例患者作为LC组,将开腹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开腹组,对比组间手术出血、术后恢复等临床指标,同时对比手术前后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评分变化.结果:①LC组在手术出血(45.62±11.58)mL、术后肠道恢复情况(17.03±6.51)h、术后住院时间(4.13±1.16)d,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手术后,LC组GLQI评分[术后3个月(104.38±16.25)分、术后6个月(110.29±15.37)分]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恢复快、并发症少,而且能够明显提升急性胆囊炎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段立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