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降温仪在ICU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李文峰;金实兰;刘挂琴

关键词:颅脑降温仪, 应用, 亚低温治疗, 脑缺血, 缺血后, 外伤性脑损伤, 脑组织, 病理形态学, 心输出量, 实验研究, 神经功能, 低颅内压, 氧耗量, 缺血性, 灌注压, 仪器, 损害, 疾病
摘要:80年代,国外大量实验研究发现脑缺血前、缺血过程中或缺血后,早期开始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损害的程度,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颅内压,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并且不影响灌注压和心输出量.颅脑降温仪是通过亚低温治疗脑缺血性和外伤性脑损伤等各类疾病的仪器.
吉林医学(护理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31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特殊治疗时指导;对其护理过程及效果进行回顾总结.结果:31例患者中,26例痊愈,3例好转,1例因为严重的中毒性精神病(躁狂症)转至精神病院继续治疗,1例死亡.结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常规护理是基础,重病人护理是重点,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系统的健康教育和特殊治疗时指导是关键.

    作者:和宝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的护理体会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即将自身血液经过紫外线照射并同步充氧后再回输体内的一种疗法(简称血疗).从近几年治疗的大量病例可以看出,血疗在临床上是许多疾病的有效疗法之一,治疗效果的好坏,不仅与医生的诊断和选择适应症有关,而且与护理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由于护理工作的某一环节疏忽而影响治疗效果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乃至危及生命.

    作者:杨立新;于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例白血病合并面部蜂窝组织炎病人的护理体会

    白血病属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恶性肿瘤死亡中白血病居第六位(男性)和第八位.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炎,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病情较重者如口底、颌下和颈部的急性蜂窝织炎可发生喉头水肿并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病人自身有白血病、糖尿病,合并颜面部感染,很难控制,易出现败血症、感染中毒休克、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威胁着病人的生病安全,其治疗成功与否,护理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科于2003年4月15日收入一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人.于7月17日患者开始颜面红肿,疼痛,局部破溃,合并面部蜂窝织炎,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病人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晓辉;刘淑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一次性输液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一次性输液器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现就此总结解决方法,以供参考.

    作者:杜红洁;林常美;孙秀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加强护理管理深化整体护理

    目的:探讨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的护理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在全院推行文化护理、舒适护理、全程健康教育.结果:护士继续学习和科研论文较改革前明显增加(P<0.01);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由实施前的95.7%提高到99.2%;手术并发症、各种感染率显著下降.结论:我院推行的护理管理措施,促进了护士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增加了病人治疗护理的顺应性.

    作者:郭梅;孟祥凤;李英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2年12月490例脑血管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情况、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结果:老年性脑血管病并院内感染124例,发生率25.50%.结论:老年性脑血管病并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药物副作用,住院天数较长等.护理对策:提高医护人员素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预见性护理.

    作者:雷粤华;沙立民;揭群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健康知识宣教的效果评价

    自我院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开展健康知识宣教.为了解病人出院后对在院内获得的健康知识是否能够持久掌握及在院外的效果,我科从2003年5月开始对出院病人进行随访,追踪评价健康知识宣教的效果.现将随访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岩;吴春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无痛胃镜的整体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观念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转变,整体护理已成为国际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运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身心状况做出全面评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我们在窥镜中心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使其安全、满意地完成检查和治疗.

    作者:李薇;徐丽萍;曹霞;马伟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视监测环节提高灭菌质量

    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科室.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有着密切关系,并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

    作者:李雅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留置胃管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早期留置胃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2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昏迷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64例为人院36h内留置胃管鼻饲营养液,对照组64例采取传统的方法,入院5d后留置胃管进行鼻饲,对两组患者的腹胀腹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作了统计学处理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腹胀腹泻、应激性溃疡、死亡率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早期留置胃管,配合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应激性溃疡、改善营养、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作者:秦丽娜;黄少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在儿童计划免疫中运用护理指导的体会

    目的:在儿童计划免疫中运用护理指导,以确保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方法:在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开展预防接种前、中、后的护理指导.结果: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有利于接种后的副反应症状很快(2d内)消失,增强了广大家长对儿童接种疫苗的信心.结论:做好接种前、中、后的护理指导是计划免疫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根本保证.

    作者:曲珠凤;陈慧林;陈丽;李小帆;张力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排出的废物种类和数量迅速增长,其中的15%~20%是具有危害性和传染性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既能传播疾病,又能污染环境.因此,作为医院我们完全有责任做好,真正达到保护环境,减少医院性感染,提高人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作者:胡秀凤;王伟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病人对手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内窥镜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宫腔镜就是内窥镜系统的一个小分支.我院自2001年1月~2003年7月,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30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手术中的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张晓辉;周广红;崔红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自2002年1月~2003年10月,我院对31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经过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凤玲;杜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个十分重要却又常易被忽视的问题.对急诊患者,不仅需施行先进、有效的救治措施,更需要心理护理.临床实践证明,医护人员的心理品质、职业素养、救治水平都有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关系到心理护理的成败.

    作者:卢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机械辅助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及护理进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呼吸机在功能上愈来愈多,性能不断提高,不仅为复杂呼吸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满足了手术、麻醉、急救复苏等治疗中呼吸的支持与管理.呼吸机的使用抢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成为临床上不可缺少的辅助治疗手段.同时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它给患者的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只有对其优缺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临床工作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患者的疾病更快的康复.为此探讨机械辅助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心理护理等要点.

    作者:赵晖;李艳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论护士的心理品质

    护士的心理品质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心理状态和特点.从广义来讲就是:医德高尚、大公无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质,要有献身祖国医学事业的决心和发展我国护理事业的远大抱负.在具体工作中,要使被护理的对象感到身体舒适、心理满足、情绪愉快.这不仅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心理品质.

    作者:张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在疾病防治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护士服务的对象是病人,病人从住院开始直至出院都离不开心理护理.在这里,主要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心理特点,掌握烧伤病人的心理规律,有的放矢地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过程快速向健康方面转化.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陈玉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儿股静脉穿刺的体表定位及穿刺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儿越来越多,在体表很难摸到其股动脉的搏动.另外静脉穿刺时小儿哭闹,导致腹部的起伏而掩盖股动脉的搏动,很难触清.根据儿科病房临床工作经验采取以下几种定位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高凤菊;宿秀娟;贾连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儿静脉输液重新穿刺的原因分析

    静脉输液是儿科基本的治疗方法,但小儿血管细、不配合,致使穿刺难度大,在输注过程中重新穿刺率较高,既增加了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士工作量.现对88例病人静脉输液重新穿刺的原因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重注率.

    作者:金雪花;姜英今;全英梅;许世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吉林医学(护理版)杂志

吉林医学(护理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厅

主办:吉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