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的疗效

任自学;张荣新;张安庆;张干;周经月;解明华;王圣应

关键词:食管肿瘤, 食管癌根治术, 胸腔镜, 腹腔镜, 三野淋巴结清扫
摘要: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进行选择性三野淋巴结的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12年8月至2016年2月接受胸腹腔镜联合微创手术或者开放手术进行选择性三野淋巴结的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3例临床资料,其中微创组手术患者48例,开放组手术患者55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吻合口瘘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住院费用等资料。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声音嘶哑发生率等指标微创组较开放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手术死亡、乳糜胸发生、腹部切开裂开、术后大出血、吻合口瘘发生率等,微创组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创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多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τ=2.281,P=0.039)。但治疗费用方面,微创组患者较开放组花费更大。结论胸腹腔镜联合微创进行三野淋巴结的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是安全的,但是其治疗费用较高。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89例施行VATS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取“单操作孔法”49例,采取“三孔法”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24.4±5.9)mL vs (40.62±8.7)mL]和术后疼痛评分[(3.4±1.1)分vs (6.7±0.9)分]上,单操作孔组均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的手术方式,较“三孔法”可进一步减少创伤。

    作者:陆小河;章焱周;吕剑剑;陈业庭;葛孝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以行为阶段转变理论为依据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且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包含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保乳手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乳腺癌手术后患者分成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各阶段,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患肢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肢功能障碍发生率13.6%较对照组42.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行为阶段转变理论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适应伤口愈合生理时机,提高了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锻炼依从性,降低了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

    作者:朱四清;魏进莲;朱元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PBL结合多媒体教学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PBL)结合多媒体教学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CSSD)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3名护生全部参加多媒体教学并采用抛币法随机分成PBL组(n=56)和对照组(n=47)后进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习,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观察实习的总体印象、满意度和出科考试成绩。结果 PBL组总体印象优于对照组;满意度调查显示PBL组满意度为89.29%,与对照组(65.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组总得分、选择题得分和非选择题得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护生的操作考试合格率(91.09% vs 89.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满意度以及教学成绩,值得在CSSD护理教学中推广。

    作者:牛成成;张瑞明;尤青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肾绞痛发生后不同时间点行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肾绞痛发生后不同时间点行经输尿管镜碎石术( 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行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共98例,依据肾绞痛首次发作后14 d内和14 d后行手术治疗分为A组(50例)和B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测感染发生率、一次性结石清除率、输尿管息肉检出率及术后第14天双J管拔除率等。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48.60±7.84) min显著长于A组(38.23±5.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前尿常规检测感染发生率和输尿管息肉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第14天双J管拔除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肾绞痛首次发作后14 d内行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前尿路感染和输尿管息肉发生,并有助于缩短术后留置双J管时间。

    作者:罗勇;史彦彬;王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后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开放治疗组和椎间盘镜下治疗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Nakai 评分、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开放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多于椎间盘镜下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的优良率为77.5%(31/40)略高于椎间盘镜下治疗组的70%(28/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1,P=0.446)。步行距离、并发症以及术前JOA 评分等为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减压治疗与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但后路椎间盘镜下的有限减压治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开放治疗组少;其影响因素主要为步行距离、术前JOA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等。

    作者:王磊;赵晓光;孙甫;周永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骨组织工程学是指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能修复维持和改善损伤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科学。骨组织工程的基本方法为,将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种植在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可降解的搭载材料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移植到生物体内相应的部位,在体内继续生长繁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伴随材料的逐渐降解,终新生的骨组织取代搭载材料,达到修复结构、恢复功能的目的。感染、创伤和肿瘤等导致的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骨科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虽然自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但是自体骨移植存在潜在的供区感染、增加手术次数、有限的骨量的缺点。异体骨移植也是常用治疗骨缺损的一种方法,但是异体骨移植有免疫排斥和传播疾病等风险。组织工程骨可以避免以上提及的风险,是良好的移植物。骨缺损组织工程有望成为修复骨缺损的重要措施。骨组织工程的3个重--素为种子细胞、支架、细胞因子[1]。本文从这3个要素综述如下。

    作者:张淦;程迅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2016年读片窗(8)

    患者,女性,41岁,右耳闷、耳鸣伴听力下降1个月。体检:体温36.4℃,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90 mmHg;神清精神可,心肺听诊(-);双侧外耳无畸形,外耳道畅,右侧鼓膜内陷,左侧鼓膜完整,右侧咽鼓管开口处及右侧后鼻孔底壁隆起,右侧咽鼓管开口受压,左侧咽鼓管开口畅,咽隐窝对称存在,未见明显新生物;右侧扁桃体稍突出,会厌无红肿,会厌谷及双侧梨状窝未见明显新生物及积液,双侧声带表面光滑,声带运动正常。

    作者:王龙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术眼眼球固定与目标扩瞳在降低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术眼眼球固定与目标扩瞳在降低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白内障并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术眼眼球固定与目标扩瞳干预,观察两组的眼压、视力、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分数为(80.61±6.62)分,对照组为(63.22±12.8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观察组及对照组进行护理后的眼压对比均有了明显的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眼压降低更加显著(P=0.03),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较对照组显著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观察组出现3例并发症(3%),对照组出现10例并发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术眼眼球固定与目标扩瞳干预,可以辅助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曾伟燕;李慧英;郭月珍;郭镜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患者NLR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象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比值( NLR)对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肿瘤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3例伴病原菌感染肿瘤患者(感染组)和43例无病原菌感染患者(非感染组)资料,统计学分析两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白细胞数( WBC)、中性粒细胞数( NEUT)、淋巴细胞数( LYMPH)、NLR、血红蛋白( Hb)及血清白蛋白( ALB)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采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NLR对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的NLR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且非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感染组WBC及NEUT数均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P=0.000、P=0.001)但非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P=0.666);感染组LYMPH、ALB及Hb均低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P=0.000、P=0.000、P=0.003)且非感染组低于对照组(P=0.000、P=0.000、P=0.000);肿瘤组NLR与其ALB、Hb、淋巴细胞呈负相关(r=-0.530、r=-0.216、r=-0.740,P=0.000、P=0.046、P=0.000),与中性粒细胞正相关(r=0.604,P=0.000);logistic回归显示,NLR升高及ALB降低是肿瘤患者合并病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23)。 ROC曲线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P=0.000),当NLR取值为4.19、4.62时,NLR诊断感染敏感性为88.39%,83.7%,特异性为69.77%、74.4%,诊断价值大;NEUT的AUC为0.647(P=0.018);WBC对感染无诊断价值(P=0.237)。结论 NLR对肿瘤患者发生病原菌感染具有较好诊断效能;NLR与ALB、Hb有相关性。

    作者:邓庆梅;李飞;赵华;计海芬;叶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检测血清抗PLA2受体抗体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抗PLA2受体(PLA2R)抗体与尿蛋白谱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行肾脏活检并确诊IMN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尿蛋白谱的差异。结果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低于阴性组( P<0.05),24 h 尿蛋白定量高于阴性组(P<0.05)。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患者尿蛋白谱中尿白蛋白(A1b)/肌酐、总蛋白/肌酐和转铁蛋白/肌酐值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肌酐、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肌酐、IgG/肌酐、α1微球蛋白(α1-MG)/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胱抑素C/肌酐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肌酐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M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尿A1b/肌酐(r=0.43, P=0.001)、尿总蛋白/肌酐(r=0.56,P=0.001)及尿转铁蛋白(TRF)/肌酐(r=0.46, P=0.00)呈正相关。结论 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的尿蛋白谱存在差异,阳性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更高。

    作者:齐向明;江肖;汪燕;朱启金;徐兴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社区干预对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 DM)并发视网膜病变( DR)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及象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的678例2型DM患者中筛查,选择确诊并发DR 148例(296只眼),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4例(148只眼),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包括社区医护团队和眼科、内分泌科专科医师联合干预、定期检查眼底、签订家庭签约式服务及心理干预,观察2年,评价两组的依从性和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DM患者的依从性增加,血糖控制率比对照组普遍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视网膜病变发展缓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干预能提高辖区2型DM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率,对及早发现DR、保护视力、控制血糖、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周源源;伍雪云;刘玉琼;徐哲;李柏坚;丁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双髋关节同期置换与分期置换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双髋关节同期置换与分期置换的临床疗效,为同期双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铜陵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同期置换组与分期置换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C-反应蛋白( CRP)、D-二聚体、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结果同期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总手术时间均低于分期置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期置换组患者CRP水平高于分期置换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双髋关节置换较分期置换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降低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作者:许安平;陈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空泡蝶鞍综合征的低场MRI影像特征

    目的:分析总结空泡蝶鞍综合征的低场磁共振( 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海军安庆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8例空泡蝶鞍综合征的低场MRI影像资料。结果空泡蝶鞍综合征的MRI征象有: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被长T1长T2脑脊液信号充填;垂体高度<2 mm或垂体受压变扁平并紧贴鞍底;垂体柄延长,伸向鞍底。结论低场MRI具有图像分辨率高,多方位及多参数成像,无辐射等优点,可以早期、准确、无创发现空泡蝶鞍综合征。

    作者:许思祥;杨珊珊;吴彬彬;叶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 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患者术后131 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的疗效及131 I清甲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行131 I 清甲治疗的DTC术后患者41例,其中乳头状癌37例、滤泡状癌4例,131 I清甲治疗剂量为1110~5550 MBq。观察131 I清甲成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131 I清甲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41例DTC术后患者中,131I清甲成功率为60.98%(25/41)。单因素分析显示残余甲状腺质量(χ2=8.431,P=0.006)、24 h摄131 I率(χ2=7.663,P=0.015)和131 I剂量(χ2=12.751,P=0.001)是影响131 I疗效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残余甲状腺质量(Wald=4.326,P=0.018)和131I剂量(Wald=12.320,P=0.000)是影响131I清甲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 DTC患者术后131 I清甲治疗的成功率较高,残余甲状腺质量和131 I剂量是影响131 I清甲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作者:夏俊勇;程义壮;刘学公;卞岍雨;罗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血清中KL-6及SP-D水平与肺功能参数的关系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硬化症( SSc)合并间质性肺病( ILD)患者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 SP-D)和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症状、免疫学指标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探索诊断ILD的新血清学指标。方法收集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2013年1~10月住院及门诊确诊为SSc患者35例,其中SSc-ILD组20例,SSc-非ILD组15例,正常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9例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SP-D和KL-6的水平。比较SSc组、SSc-ILD组、SSc-非ILD组、正常对照组血清样本中SP-D和KL-6的水平,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血清中KL-6、SP-D水平SSc-ILD组患者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c-ILD组显著高于SSc-非ILD组(P<0.05),而SSc-非IL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SSc患者血清中KL-6、SPD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活量(VC)呈负相关(P<0.05),其中KL-6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IgG、IgA、IgM 无相关性,SP-D与IgG、IgM呈负相关(P<0.05),与ESR、CRP、IgA无相关性。结论 SSc合并ILD患者血清中KL-6、SP-D水平显著升高,SSc患者血清中KL-6、SP-D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血清KL-6、SP-D可能作为诊断与评估SSc-ILD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方璇;陶金辉;徐晓玲;蒋真;左婷;厉小梅;汪国生;李向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提高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效果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教育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包括住院期间个体化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期护理随访),运用冠心病疾病认知调查问卷和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和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试验组患者疾病认知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P<0.05);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试验组患者自我管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水平低下,需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疾病认识和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白璐;胡传来;韦学萍;吴红心;叶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医技科室人员资质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的资质具有种类众多、时效性强、授予渠道和管理部门多样等特点,如果没有高效、科学的管理工具,很难做到优质管理。北京天坛医院根据医技科室人员资质的特点和管理需求,成功开发了医科科室人员资质管理系统,实现了医科科室人员资质信息化管理目标。本文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软硬件环境及功能特点。

    作者:赵瑞丰;赵万全;巢仰云;姜悦;翟文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早期胶囊内镜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不同检查时机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OGIB)患者诊断率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6年9月至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入组157例OGIB患者,按开始出现消化道出血至胶囊内镜检查时间将其分为出血开始3 d内接受检查患者(A组)及出血开始3 d后接受检查患者(B组)。比较两组患者胶囊内镜诊断率及后续治疗干预间的差异。结果共有157例OGIB患者(男性83例,女性74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总体阳性率为89.2%,血管畸形为主要的阳性发现(32.5%)。 A组患者阳性率为94.2%,B组患者阳性率仅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输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较早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可能提供更多诊断信息,并因此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减少输血量。

    作者:胡静;许建明;蔡轶;吴娟;时晨;马晓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肾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患者,男性,60岁,因“右侧腰部疼痛不适10余天”入院。患者10天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腰部疼痛不适,伴有下腹部胀痛不适,无畏寒发热,无尿频尿急等不适,无肉眼血尿。外院B超示右肾占位,考虑右肾癌,未行特殊处理,于我院门诊以“右肾占位”收住我科。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均可,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下降。术前胸片和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血、尿常规和生化电解质等未见明显异常。 CTA 示:右肾体积增大,右肾上极内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大小约7.8 cm ×6.7 cm,边缘尚清,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较前明显,肿块由右侧肾动脉远端分支供血,双肾动脉显示清晰,未见明显狭窄及充盈缺损。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见低密度充盈缺损(图1)。术前诊断为右肾上极占位,考虑肾癌伴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形成。患者在全麻下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腔静脉切开取栓术。术后病理提示肿瘤细胞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呈片状,分叶状或条索状分布,有的呈巢样结构。细胞核可见神经性的Homer-Wright菊形团结构(图2)。免疫标记:Bcl-2(+), CD20(-), CD10(-), CD34(-), CD99(+), CgA(-), EMA(部分+), Ki -67(+), LCA(-), MPO(-),P504s(-), RCC(-), S-100(-), TTF-1(-), Vim(部分+/-)。综合免疫标记结果考虑为肾脏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肿瘤大小约9 cm ×8 cm ×7 cm,腔静脉内见癌栓(3 cm),输尿管切缘未见肿瘤细胞。术后随访8个月,患者术后进行化疗2次,至随访结束时,患者仍然存活。随访检查包括X线胸片、B超和CT扫描,在随访半年时发现有肺部和肝脏转移。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电解质等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王晓为;方卫华;陈先国;刘文礼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双胎合并低蛋白血症不良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合并低蛋白血症不良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分娩无明显严重孕期并发症的双胎妊娠140例,将其中90例低蛋白血症患者设为观察组,按低蛋白血症诊断标准将90例患者分为重度低蛋白血症组(血清白蛋白<20 g/L,Ⅰ组,n=34)和轻度低蛋白血症组(20 g/L<血清白蛋白<30 g/L,Ⅱ组,n=56);血清白蛋白正常的双胎妊娠50例纳入对照组。统计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检查指标、妊娠不良结局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化指标、妊娠不良结局与对照组比较,肝肾功能及血脂损伤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孕产次,体质指数(BMI),自然受孕与否,不良妊娠史,绒毛膜性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间(Ⅰ组和Ⅱ组)比较,Ⅰ组肝肾功能及血脂损伤较Ⅱ组严重,Ⅰ组产妇在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新生儿低体重、窒息发生率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等方面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随着低蛋白血症的出现及进展,产妇肝肾功能及血脂代谢损伤加重,双胎妊娠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病率增加,并可造成围生儿不良结局。

    作者:郑晨旻;汪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