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丽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针对我院45例腹腔镜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术前,术中,术后配合.结果:45例患者手术均获得了成功.结论:一台手术成功与否,不仅离不开医生的精湛技术,还和手术护士的密切配分不开的.
作者:马淑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对动态心电记录仪道间干扰的相关测试标准进行介绍,并针对不同于标准的导联体系对应的道间干扰测试方法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以方便动态记录仪设计人员和测试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参考、改进和完善.
作者:熊超;张文忠;朱鹏志 刊期: 2018年第16期
参考《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总局令第4号)、《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及现行国、行标的要求,结合注册技术审评的关注点对牙根尖定位仪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性能指标及临床评价等方面进行安全有效性分析.
作者:李风梅;陈宇恩;孙志刚;张龚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和CT诊断单纯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7年11月术前进行超声和CT检查的200例直径<1cm的甲状腺实性结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超声与CT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符合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和CT联合检查组(联合组)以及超声组检查的诊断结果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组检查(P<0.05);联合组检查的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超声组检查(P<0.05);联合组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超声组检查(P<0.05).结论:超声应作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检查的首选方法,CT增强检查能明显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率.
作者:王志鹏;连三平;蔡清源;陈杰云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以及宫腔放置节育器患者手术后选择两种剂量雌激素预防再粘连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94例TCRA以及宫腔内放置节育器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手术后给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期间,对照组(47例):戊酸雌二醇;观察组(47例):雌二醇片;终就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宫腔再粘连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TCRA以及宫腔内放置节育器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宫腔再粘连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TCRA以及宫腔内放置节育器患者,临床给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期间,对于宫腔粘连能够发挥显著治疗效果,但是术后表现出较高的再粘连发生率,对于大剂量雌激素同常规剂量雌激素比较,终在治疗效果方面未呈现出显著差异.
作者:周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就当前医疗技术条件下,研究肺结核患者采取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研究本院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所治疗的肺结核患者36例,随机抽取其中1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胸部扫描,剩余的参与研究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低剂量CT进行胸部扫描,收集检查后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数据表明,在完成两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上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诊治患有肺结核的患者时,采用16排计算机断层低剂量扫描诊治的诊断效果更为明显,并且相对应用效果也更为普遍,降低患者的实际辐射承受量因而诊断安全性更高.
作者:王鲲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糖尿病属于常见慢性疾病,2型糖尿病占了90%以上.2型糖尿病需长期坚持治疗才能取得不错的控糖效果,但若能尽早诊断与治疗,可改善预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若能全面与客观监测血糖波动情况,能为诊治与监控及评估预后提供参考价值.动态血糖仪在糖尿病血糖监测中发展快速,操作简单方便,佩戴便捷,损伤小,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了探讨动态血糖仪应用在初诊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本文就相关情况展开综述.
作者:蔡红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非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依托咪酯诱导麻醉,观察组实施BIS指导TCI依托咪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心脏手术麻醉中,BIS指导把控输注依托咪酯符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更明显,麻醉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
作者:陈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研究HL7协议在医疗器械软件使用时引发的一些信息安全隐患.使用多种测试工具检测、确认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问题的一些解决思路,推动医疗器械软件的质量安全.
作者:耿恺频;刘茹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GP666b+果酸应用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取电脑随机编码法将2016年8月~2017年7月在本院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9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1、对照组2、观察组.分别采取单纯果酸治疗、单纯强脉冲光GP666b治疗、联合治疗,比较三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1(66.67%)、对照组2(70.00%),P<0.05.结论: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联合果酸和强脉冲光GP666b治疗技术效果可靠.
作者:张铎;李晓东;张丽;袁珍珍;董淑英;郑恒;李智昊;张芯蕊;陈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对典型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为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于2016~2017年发生的39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总结并分析上报至医院的2例典型医疗器械可疑不良事件,详细记录及阐述事件经过,并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导致2例典型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为产品质量问题,根据典型案例发现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管理的改进要点.结论:医疗机构及科室应重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总结分析,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的完善,以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风险.
作者:王昭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分析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的临床麻醉效果,为临床麻醉师选择合理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氧流量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植入喉罩,七氟醚维持麻醉;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药物诱导麻醉,后使用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无论是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还是患者恢复清醒时间均长于且喉罩拔出时间短于对照组,上述各数据间均存在明显组间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的麻醉效果明显.
作者:党宏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平扫和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FNH患者42例,均进行CT平扫以及动态增强MRI诊断.结果:MRI以及CT诊断的定位诊断、供血动脉诊断结果无明显区别(P>0.05),MRI定性诊断以及假脑膜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P<0.05);同病理学结果对比,MRI诊断符合率高于CT诊断同时误诊率低于CT诊断(P<0.05).结论:MRI诊断以及CT平扫诊断FNH的效果均较为理想,临床上应当灵活选用,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玮;王颖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对布洛芬(异丁苯乙酸)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进行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存在动脉导管未闭的187例新生儿,除去4例合并有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者,超声监测布洛芬治疗后动脉导管的闭合情况.结果:183例新生儿用布洛芬首次剂量为10mg/kg,之后的24h按5mg/kg再用2次.3d后超声心动图监测发现,179例新生儿存在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者,其中156例新生儿动脉导管闭合;12例新生儿用药后5d动脉导管闭合;7例新生儿住院期间动脉导管未闭合.8例新生儿合并有室间隔缺损等,动脉导管仍未闭合需手术结扎.结论:超声心动图准确监测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者的疗效,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黄冬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评价产前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对预测巨大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住院分娩单胎孕妇1500例,在孕妇分娩前3~7d用超声测量胎儿腹围,追踪并记录胎儿的体重,分析胎儿腹围与巨大儿的关系.结果:巨大儿双顶径、胎儿腹围及股骨长较非巨大儿显著增加,非巨大儿组产妇剖宫产率低于巨大儿组产妇,产后出血、肩难产、耻骨联合分离发生率低于巨大儿组,巨大儿组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宫内窘迫、锁骨骨折、胎儿酸中毒、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发生率高于非巨大儿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腹围越大,新生儿出生体重也随之增加,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产前以超声测量胎儿腹围,能有效预测巨大儿,具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黄淑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均从本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抽取,共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以及CT检查诊断,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的阳性检出率为97.73%,明显高于CT诊断,P<0.05;在相关征象方面,MRI中脊髓变形、椎间盘变形、硬膜囊受压检出率均高于CT,P<0.05;在钙化、椎间盘积气检出率中,CT明显高于MRI,P<0.05;在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方面,两种检查方式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诊断中,采用MRI以及CT诊断各有特点,其中在阳性检出率方面,MRI更高,两种方式互补,可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侯居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采取核磁共振和CT诊断的效果.方法:本次的7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取CT诊断方式,而观察组采取核磁共振诊断方式,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成效.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4.29%,相比对照组的77.1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Ⅰ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明显,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可有效提升诊断精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作者:王烨;隋晶;孙维娜;李卫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T3鼻咽癌患者经调强放射治疗(IMRT)后的临床疗效及相关解剖结构的预后价值.方法:研究纳入348例无远处转移经IMRT治疗后的鼻咽癌患者,原发灶根据第7版UICC/AJCC分期系统均为T3,采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计算5年生存率(OS)、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FS)、5年无区域复发生存率(RFS)、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及5年无病生存率(DFS),并对颅底及鼻旁窦等相关解剖结构受累的预后价值进行比较.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5.7个月,5年OS、LFS、RFS、DMFS及DFS分别为90.9%、93.7%、93.9%、83.5%和72.6%.多因素分析显示超过1处颅底骨质或鼻旁窦受累是DMF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7,P=0.011),尽管在OS方面未达到统计学差异(80.8%vs 91.3%).此外N分期(N0-1 vs N2-3)是DMFS、D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2,P<0.001,P<0.001).结论:IMRT为T3鼻咽癌患者带来良好的局控率,而远处转移仍是主要的失败模式.T3鼻咽癌患者的局部解剖结构受累数量可能存在一定的预后价值,针对可能发生远处转移的高危患者应加强治疗强度.
作者:杨佑琦;胡超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应用透析仪进行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抽取54例,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常规血液透析组18例,血液透析滤过组18例,高通量透析组18例,比对三组的各指标水平.结果:透析前,三组血清CRP、血红蛋白、白细胞介素-6、总胆固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统计无差异(P>0.05);透析后,常规血液透析组各指标未变化,其他两组血清CRP、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透析前,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透析前,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透析能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微炎症状态,降低血清水平.
作者:蒋芯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初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效果,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采用导睡眠仪(PSG)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检测(≥8h),采用动态心电图(AECG)一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合PSG结果判断患者是否为OSAS,比较OSAS组与非OSAS组患者HRV情况.结果:OSAS组患者HRV指标显著低于非OSA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S组患者rMSSD、SDNN等指标与非OSAS组患者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HS患者的HRV指标偏低明显,故此可见HRV设为OSAS患者筛选的关键指标,指导本病症临床诊治工作.
作者:苏桂珠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