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风梅;陈宇恩;孙志刚;张龚敏
目的:对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外剥内扎加皮桥离断缝合术与肛肠治疗仪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例,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行外剥内扎加皮桥离断缝合术的为对照组,应用肛肠治疗仪进行治疗的则为观察组.统计不同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并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大(P>0.05).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创口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术后水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环状混合痔患者而言,采用外剥内扎加皮桥离断缝合术与肛肠治疗仪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前者不易引起水肿,但操作比较复杂;后者创伤小,患者愈合快,但可引起水肿.
作者:刘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析心电图(ECG)应用于院前诊断低钾血症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64例本中心急诊诊治的低钾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心电图(ECG)进行检查,观察ECG与低钾血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钾血症类型包括轻度35例、中度23例以及重度6例,其相对应的ECG异常改变率分别为,ECG与低钾血症间的关联为:低钾血症程度越重,其ECG异常改变率越高,呈正相关性.结论:针对低钾血症患者,应用急诊心电图(ECG)检查诊断过程中,可反映低钾血症严重程度,为临床急救提供可靠的诊断与治疗依据,可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作者:谭亚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心电图QRS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按照患者心电图QRS时限是否>110ms分为QRS时限延长组和QRS时限正常组各5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QRS时限延长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患者低于正常组,Ⅱ级、Ⅲ级、Ⅳ级高于正常组,患者心律失常等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具有密切关联,若患者QRS时限延长患者的预后状态较差,更容易出现不良症状,及时监测心电图QRS时限对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状态具有较高临床价值,需得到重视.
作者:徐莉;顾欣 刊期: 2018年第16期
压缩式雾化器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使用,几乎每家设有儿科的医院均有配备.但目前我国压缩式雾化器并没有相应的行标和专标,所以市面上销售的压缩式雾化器的技术参数均是自己定义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这样必然引起众多雾化器的质量良莠不齐.文章主要根据压缩器的特点分析制定压缩式雾化器重要参数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以期为行业标准的制定做一参考.
作者:吴碧君;胡旭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内窥镜辅助隆胸整形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4例择期接受隆胸整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假体植入隆乳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内窥镜辅助治疗.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隆胸整形手术实施过程中采用内窥镜辅助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作者:高云之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对典型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为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于2016~2017年发生的39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总结并分析上报至医院的2例典型医疗器械可疑不良事件,详细记录及阐述事件经过,并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导致2例典型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为产品质量问题,根据典型案例发现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管理的改进要点.结论:医疗机构及科室应重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总结分析,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的完善,以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风险.
作者:王昭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胃镜对急性出血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钡餐造影诊断)与实验组43例(采用胃镜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在诊断准确率比较中,实验组患者(97.7%)明显优于对照组(81.4%),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中采用胃镜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直观的了解病灶情况,并且在检查的同时可以兼顾治疗,为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作者:吉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对布洛芬(异丁苯乙酸)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进行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存在动脉导管未闭的187例新生儿,除去4例合并有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者,超声监测布洛芬治疗后动脉导管的闭合情况.结果:183例新生儿用布洛芬首次剂量为10mg/kg,之后的24h按5mg/kg再用2次.3d后超声心动图监测发现,179例新生儿存在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者,其中156例新生儿动脉导管闭合;12例新生儿用药后5d动脉导管闭合;7例新生儿住院期间动脉导管未闭合.8例新生儿合并有室间隔缺损等,动脉导管仍未闭合需手术结扎.结论:超声心动图准确监测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者的疗效,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黄冬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0例宫颈癌病变患者术前分级和术后病理分析,宫颈癌病变Ⅰ级的符合率达到76.47%,宫颈癌病变Ⅱ级的符合率达到82.05%,宫颈癌病变Ⅲ级的符合率达到92.68%.90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其中1例手术中下腹有轻微的肿胀,手术结束后症状消失;其中1例手术后第二天出现阴道出血情况,采用无菌纱布止血后创面自行愈合.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效果好.
作者:盛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颌面部骨折应用CT影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颌面部骨折患者86例,时间为2015年11月~2017年4月,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3例.常规组行X检查,研究组通过三维CT影像技术予以诊断.结果:研究组临床诊断符合率高达95.35%,常规组临床诊断符合率高达83.72%,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面部骨折患者使用CT影像技术予以诊断,具有诊断符合率高、操作简单、无创等优势.
作者:秦博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采取核磁共振和CT诊断的效果.方法:本次的7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取CT诊断方式,而观察组采取核磁共振诊断方式,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成效.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4.29%,相比对照组的77.1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Ⅰ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明显,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可有效提升诊断精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作者:王烨;隋晶;孙维娜;李卫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均从本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抽取,共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以及CT检查诊断,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的阳性检出率为97.73%,明显高于CT诊断,P<0.05;在相关征象方面,MRI中脊髓变形、椎间盘变形、硬膜囊受压检出率均高于CT,P<0.05;在钙化、椎间盘积气检出率中,CT明显高于MRI,P<0.05;在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方面,两种检查方式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诊断中,采用MRI以及CT诊断各有特点,其中在阳性检出率方面,MRI更高,两种方式互补,可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侯居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针对我院45例腹腔镜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术前,术中,术后配合.结果:45例患者手术均获得了成功.结论:一台手术成功与否,不仅离不开医生的精湛技术,还和手术护士的密切配分不开的.
作者:马淑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MR普遍应用于医学检测成像中,具有无辐射损伤的安全性,可任意方位断层扫描等技术灵活性,加以涵盖质子密度、弛豫加权成像以及多参数特征的优势在临床诊断应用中占据较大作用.同时临床需求的加大使得MR设备的安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为保障设备安全合理的使用,需要我们前期要做好机房选址及布局设计工作.
作者:王学兵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非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依托咪酯诱导麻醉,观察组实施BIS指导TCI依托咪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心脏手术麻醉中,BIS指导把控输注依托咪酯符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更明显,麻醉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
作者:陈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PDCA循环作为可以将任何活动有效开展下去,是一种进行质量活动的科学方式,本文主要针对PDCA循环能够在医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了解PDCA循环管理方式,进行检查以及相关改进方法,可以针对所有医疗设备资产进行全方位管理,提高准确率,形成更为规范的管理.
作者:刘健;锁时;潘家维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和CT诊断单纯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7年11月术前进行超声和CT检查的200例直径<1cm的甲状腺实性结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超声与CT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符合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和CT联合检查组(联合组)以及超声组检查的诊断结果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组检查(P<0.05);联合组检查的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超声组检查(P<0.05);联合组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超声组检查(P<0.05).结论:超声应作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检查的首选方法,CT增强检查能明显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率.
作者:王志鹏;连三平;蔡清源;陈杰云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平扫和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FNH患者42例,均进行CT平扫以及动态增强MRI诊断.结果:MRI以及CT诊断的定位诊断、供血动脉诊断结果无明显区别(P>0.05),MRI定性诊断以及假脑膜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P<0.05);同病理学结果对比,MRI诊断符合率高于CT诊断同时误诊率低于CT诊断(P<0.05).结论:MRI诊断以及CT平扫诊断FNH的效果均较为理想,临床上应当灵活选用,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玮;王颖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脑功能保健仪辅助和常规音乐放松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及音乐放松训练,观察组采取脑功能保健仪辅助药物治疗及音乐放松训练,3个月后对患者日常活动应对方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活动积极应对方式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及音乐放松训练基础上介入脑功能保健仪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积极应对方式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丁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IPL)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EFFC)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对16例患者先行IPL治疗,1周后行CO2点阵激光治疗,两者交替,治疗间隔均为4周,IPL共治疗5次,CO2点阵激光共治疗4次.观察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完成后1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痊愈4例,显效9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81.25%.16例患者治疗后均无水泡、感染、疤痕形成、色素沉着.结论:IPL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EFFC安全有效,是一种较佳的联合治疗方法.
作者:王怀湘;李建明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