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盛辉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癌前病变, 临床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
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0例宫颈癌病变患者术前分级和术后病理分析,宫颈癌病变Ⅰ级的符合率达到76.47%,宫颈癌病变Ⅱ级的符合率达到82.05%,宫颈癌病变Ⅲ级的符合率达到92.68%.90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其中1例手术中下腹有轻微的肿胀,手术结束后症状消失;其中1例手术后第二天出现阴道出血情况,采用无菌纱布止血后创面自行愈合.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效果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采取核磁共振和CT诊断的效果.方法:本次的7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取CT诊断方式,而观察组采取核磁共振诊断方式,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成效.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4.29%,相比对照组的77.1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Ⅰ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明显,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可有效提升诊断精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作者:王烨;隋晶;孙维娜;李卫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非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依托咪酯诱导麻醉,观察组实施BIS指导TCI依托咪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心脏手术麻醉中,BIS指导把控输注依托咪酯符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更明显,麻醉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

    作者:陈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超声对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监测价值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对布洛芬(异丁苯乙酸)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进行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存在动脉导管未闭的187例新生儿,除去4例合并有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者,超声监测布洛芬治疗后动脉导管的闭合情况.结果:183例新生儿用布洛芬首次剂量为10mg/kg,之后的24h按5mg/kg再用2次.3d后超声心动图监测发现,179例新生儿存在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者,其中156例新生儿动脉导管闭合;12例新生儿用药后5d动脉导管闭合;7例新生儿住院期间动脉导管未闭合.8例新生儿合并有室间隔缺损等,动脉导管仍未闭合需手术结扎.结论:超声心动图准确监测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者的疗效,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黄冬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心电图QRS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分析心电图QRS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按照患者心电图QRS时限是否>110ms分为QRS时限延长组和QRS时限正常组各5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QRS时限延长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患者低于正常组,Ⅱ级、Ⅲ级、Ⅳ级高于正常组,患者心律失常等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具有密切关联,若患者QRS时限延长患者的预后状态较差,更容易出现不良症状,及时监测心电图QRS时限对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状态具有较高临床价值,需得到重视.

    作者:徐莉;顾欣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HL7协议在医疗器械运用中带来的安全隐患

    研究HL7协议在医疗器械软件使用时引发的一些信息安全隐患.使用多种测试工具检测、确认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问题的一些解决思路,推动医疗器械软件的质量安全.

    作者:耿恺频;刘茹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究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聚焦超声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2月收治的3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微波治疗,观察组予以聚焦超声治疗.并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82.50%,比对照组的58.75%高,P<0.05;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排液发生率、出血量多发生率、结痂发生率、瘢痕组织发生率分别为18.75%、3.13%、2.50%、0,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2.50%、22.50%、87.50%、17.50%,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聚焦超声治疗的治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均较低.

    作者:李海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此次研究中的84例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对患者采用急诊呼吸机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SBP以及SaO2水平,数据间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1例因呼吸窘迫症状未得到缓解产生死亡,另外2例患者因肝肾功能产生损坏,且出现大面积感染产生死亡,死亡率计算后为3.57%.结论: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作者:于海川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53例(147颗牙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口腔正畸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出血指数、前牙覆盖和牙周袋深度等指标,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出血指数较低,前牙覆盖较短,牙周袋深度较小,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果显示,显效50颗,有效69颗,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结论:针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行口腔正畸治疗效果显著,纠正前牙移位情况,改善患者牙周状况,促进咀嚼、咬合能力恢复.

    作者:马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及宫腔放置节育器94例术后两种剂量雌激素预防再粘连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以及宫腔放置节育器患者手术后选择两种剂量雌激素预防再粘连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94例TCRA以及宫腔内放置节育器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手术后给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期间,对照组(47例):戊酸雌二醇;观察组(47例):雌二醇片;终就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宫腔再粘连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TCRA以及宫腔内放置节育器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宫腔再粘连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TCRA以及宫腔内放置节育器患者,临床给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期间,对于宫腔粘连能够发挥显著治疗效果,但是术后表现出较高的再粘连发生率,对于大剂量雌激素同常规剂量雌激素比较,终在治疗效果方面未呈现出显著差异.

    作者:周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遥测心电监护仪在心内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遥测心电监护仪在心内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11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入院序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设备监测,观察组使用遥测心电监护仪,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心电图异常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心电图异常度分别为95.12%、92.68%,均高于对照组的78.05%、75.61%,P<0.05.结论:针对心内科疾病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应用遥测心电监护仪效果显著,监测结果精准,患者满意度较高.

    作者:何巍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产前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对预测巨大儿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产前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对预测巨大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住院分娩单胎孕妇1500例,在孕妇分娩前3~7d用超声测量胎儿腹围,追踪并记录胎儿的体重,分析胎儿腹围与巨大儿的关系.结果:巨大儿双顶径、胎儿腹围及股骨长较非巨大儿显著增加,非巨大儿组产妇剖宫产率低于巨大儿组产妇,产后出血、肩难产、耻骨联合分离发生率低于巨大儿组,巨大儿组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宫内窘迫、锁骨骨折、胎儿酸中毒、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发生率高于非巨大儿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腹围越大,新生儿出生体重也随之增加,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产前以超声测量胎儿腹围,能有效预测巨大儿,具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黄淑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CT机故障检修方式分析与研究

    CT机故障可能是因为操作不当引发故障,或者因为环境因素引发故障,也可以因为元器件的老化和质变等因素产生故障.本文结合CT机常见的故障,提出CT机故障检修方法,进而对于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黎铁强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胃镜对急性出血性胃炎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究胃镜对急性出血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钡餐造影诊断)与实验组43例(采用胃镜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在诊断准确率比较中,实验组患者(97.7%)明显优于对照组(81.4%),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中采用胃镜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直观的了解病灶情况,并且在检查的同时可以兼顾治疗,为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作者:吉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4例胃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行传统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消化内镜治疗,行四联疗法治疗7d.统计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术后再出血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3.62%)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7%),且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停药后2周内再出血复发率为6.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29.79%),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方式对胃溃疡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肖修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意义及病例资料回顾分析

    目的:探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TFB)采取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2例TFB患儿,所选研究对象均给予CT诊断,并对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了解诊断的效果.结果:经CT诊断得出:38例气管内异物,56例右支气管异物,18例左支气管内异物,56例伴有程度不同的肺不张或肺气肿.所选患儿异物成功取出112例,成功率达100%,且痊愈出院.结论:CT诊断运用在TFB患儿中能够将异物的形态、部位和合并症情况清晰显示出,临床可行性高.

    作者:朱丽婕;张波;鲍喜福;曲爱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牙根尖定位仪安全有效性研究

    参考《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总局令第4号)、《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及现行国、行标的要求,结合注册技术审评的关注点对牙根尖定位仪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性能指标及临床评价等方面进行安全有效性分析.

    作者:李风梅;陈宇恩;孙志刚;张龚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使用数据对一次性使用球囊子宫支架进行安全性评价分析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是对产品设计开发的确认,是为证明所设计的产品安全并且满足预期用途而开展的活动.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要求第一类产品备案、第二类及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时均需提交临床评价资料,临床评价资料是注册申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要求,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若存在已上市的同品种医疗器械,可采用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使用数据分析的途径对申请上市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本文通过研究已存在同品种医疗器械的一次性使用子宫球囊支架的临床评价,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使用数据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分析,使读者更深刻理解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注册产品临床分析评价的意义.

    作者:黄日新;刘舜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因素分析

    本文针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及其后期的治疗效果、相关临床方案及终死亡原因来进行分析,主要结合2010年5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的死亡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糖尿病肾病血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其治疗因素.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其糖尿病患者透析后的健康情况和预防情况,明确影响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以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年限,降低死亡率.同时血液透析是治疗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方法,也是提高治理效果和缓解死亡的直接方法.

    作者:吴雪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关于YY0885-2013道间干扰测试方法的探讨

    对动态心电记录仪道间干扰的相关测试标准进行介绍,并针对不同于标准的导联体系对应的道间干扰测试方法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以方便动态记录仪设计人员和测试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参考、改进和完善.

    作者:熊超;张文忠;朱鹏志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和MRI诊断对比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CT和MRI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IHPCC患者52例,患者均进行CT诊断以及MRI诊断.结果: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诊断,同时CT联合MRI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诊断以及MRI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HPCC患者的MRI表现以及CT表现有着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边缘强化以及不均匀强化,对于确诊IHPCC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医务人员应当联合应用CT诊断以及MRI诊断,从而进一步改进IHPCC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颖;王玮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