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李海萍

关键词:聚焦超声, 慢性宫颈炎, 临床效果, 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聚焦超声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2月收治的3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微波治疗,观察组予以聚焦超声治疗.并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82.50%,比对照组的58.75%高,P<0.05;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排液发生率、出血量多发生率、结痂发生率、瘢痕组织发生率分别为18.75%、3.13%、2.50%、0,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2.50%、22.50%、87.50%、17.50%,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聚焦超声治疗的治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均较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尿液分析仪与镜检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在尿液潜血检验中分别应用尿液分析仪与镜检,比较分析尿液分析仪与镜检的检验效果.方法:选择尿液检验标本,共计100份,选择时间:2016年9月~2017年9月,分尿液分析仪行潜血检验、显微镜镜检行潜血检验,对应组别对照组、研究组.经数据软件分析组间的阳性检出例数.结果:研究组应用显微镜镜检行潜血检验的阳性检出例数(23例)经数据软件分析发现比对照组数据指标(15例)更高,P<0.05,有差异意义.结论:在尿液潜血检验中行显微镜镜检的检验方式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性,可有效确保终的检验结果准确.

    作者:李凤麒;蔡建英;谭晓琴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宫腔镜用于绝经期取环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宫腔镜用于绝经期取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84例2016年2月~2017年1月绝经期取环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取环手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宫腔镜取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绝经期取环效果;取环手术实施的时间、手术出血总量、疼痛情况;术后感染等的出现率;并比较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绝经期取环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取环手术实施的时间、手术出血总量、疼痛情况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等的出现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生活质量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取环手术治疗绝经期取环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手术进程,有效减轻疼痛和出血,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生活质量提升.

    作者:李金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此次研究中的84例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对患者采用急诊呼吸机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SBP以及SaO2水平,数据间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1例因呼吸窘迫症状未得到缓解产生死亡,另外2例患者因肝肾功能产生损坏,且出现大面积感染产生死亡,死亡率计算后为3.57%.结论: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作者:于海川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观察

    目的:对于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血常规标本予以研究,选取时间在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先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予以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并对比检验的结果.结果: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警报提示的阳性率为22.00%(22/100),警报提示的阴性率为78.00%(78/100),行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阳性例数为11例,阳性率为11.00%,阴性例数为89例,阴性率为89.00%,2组检测方法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显著,其2种检测方法可互补.

    作者:董秀荫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新分析

    目的:探讨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选取威海市立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6月接诊的胃镜患者371例,均行病理活检,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胃镜诊断准确率为增生性息肉(80.3%)、浅表性胃炎(63.6%)、萎缩性胃炎(62.4%)、糜烂性胃炎(78.9%)、鳞癌(95.4%)、腺癌(92.1%)、黄色瘤(71.4%).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符例数为273例,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3.6%.病理诊断时,癌症类样品(鳞癌、腺癌、黄色瘤)的取材块数、切片数量多于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增生性息肉(P<0.05).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的取材块数、切片数量多于增生性息肉(P<0.05).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结果呈明显正相关性(r=0.528,P=0.000).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系数为0.763.结论: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存在正相关性,但也存在差异性,可能与取材块数、取材位置、取材经验、病理包埋方法、切片的数量和质量、诊断标准判读等因素有关.

    作者:张立贤;张春宏;于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心电图QRS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分析心电图QRS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按照患者心电图QRS时限是否>110ms分为QRS时限延长组和QRS时限正常组各5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QRS时限延长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患者低于正常组,Ⅱ级、Ⅲ级、Ⅳ级高于正常组,患者心律失常等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具有密切关联,若患者QRS时限延长患者的预后状态较差,更容易出现不良症状,及时监测心电图QRS时限对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状态具有较高临床价值,需得到重视.

    作者:徐莉;顾欣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MR机房选址与布局设计

    MR普遍应用于医学检测成像中,具有无辐射损伤的安全性,可任意方位断层扫描等技术灵活性,加以涵盖质子密度、弛豫加权成像以及多参数特征的优势在临床诊断应用中占据较大作用.同时临床需求的加大使得MR设备的安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为保障设备安全合理的使用,需要我们前期要做好机房选址及布局设计工作.

    作者:王学兵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遥测心电监护仪在心内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遥测心电监护仪在心内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11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入院序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设备监测,观察组使用遥测心电监护仪,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心电图异常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心电图异常度分别为95.12%、92.68%,均高于对照组的78.05%、75.61%,P<0.05.结论:针对心内科疾病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应用遥测心电监护仪效果显著,监测结果精准,患者满意度较高.

    作者:何巍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慢性宫颈炎应用超高频电波刀与阴道镜联合方案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超高频电波刀与阴道镜联合方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本院收入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为联合组38例与常规组38例.联合组患者行超高频电波刀与阴道镜联合治疗,常规组患者则只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常规组,且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超高频电波刀与阴道镜联合方案治疗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安全性较高且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张锐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关于YY0885-2013道间干扰测试方法的探讨

    对动态心电记录仪道间干扰的相关测试标准进行介绍,并针对不同于标准的导联体系对应的道间干扰测试方法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以方便动态记录仪设计人员和测试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参考、改进和完善.

    作者:熊超;张文忠;朱鹏志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压缩式雾化器检测分析

    压缩式雾化器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使用,几乎每家设有儿科的医院均有配备.但目前我国压缩式雾化器并没有相应的行标和专标,所以市面上销售的压缩式雾化器的技术参数均是自己定义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这样必然引起众多雾化器的质量良莠不齐.文章主要根据压缩器的特点分析制定压缩式雾化器重要参数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以期为行业标准的制定做一参考.

    作者:吴碧君;胡旭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使用数据对一次性使用球囊子宫支架进行安全性评价分析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是对产品设计开发的确认,是为证明所设计的产品安全并且满足预期用途而开展的活动.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要求第一类产品备案、第二类及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时均需提交临床评价资料,临床评价资料是注册申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要求,申请注册的医疗器械若存在已上市的同品种医疗器械,可采用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使用数据分析的途径对申请上市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本文通过研究已存在同品种医疗器械的一次性使用子宫球囊支架的临床评价,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使用数据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分析,使读者更深刻理解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注册产品临床分析评价的意义.

    作者:黄日新;刘舜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磁共振波谱成像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诊疗中的进展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一种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脑功能损伤,若发病初期未能发现,可为新生儿未来的发育成长带来不可逆性神经损伤.磁共振波谱成像作为一项新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诊疗价值显著,优于磁共振平扫成像.本文即对磁共振波谱成像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诊疗中具体进展情况作一综述,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准确诊断提供理论借鉴.

    作者:刘运强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平扫和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分析

    目的:探讨平扫和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FNH患者42例,均进行CT平扫以及动态增强MRI诊断.结果:MRI以及CT诊断的定位诊断、供血动脉诊断结果无明显区别(P>0.05),MRI定性诊断以及假脑膜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P<0.05);同病理学结果对比,MRI诊断符合率高于CT诊断同时误诊率低于CT诊断(P<0.05).结论:MRI诊断以及CT平扫诊断FNH的效果均较为理想,临床上应当灵活选用,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玮;王颖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研究脑功能保健仪辅助药物及音乐放松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效果

    目的:研究和探讨脑功能保健仪辅助和常规音乐放松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及音乐放松训练,观察组采取脑功能保健仪辅助药物治疗及音乐放松训练,3个月后对患者日常活动应对方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活动积极应对方式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及音乐放松训练基础上介入脑功能保健仪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积极应对方式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丁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对食道调搏不同起搏方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对食道调搏不同起搏方式终止室上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室速(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择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80例室速、心房扑动、室上速患者,将其实施分组,再分别以程控期前的刺激法、猝发脉冲法、超速抑制的起搏法实施终止,对终止效果实施分析.结果:各类型的起搏方式在疗效比较中不存在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对室上速实施食道调搏的方式能够得以有效终止,总疗效为97.78%(88/90);心房扑动的终止总疗效是38.33%(23/60),其中猝发脉冲法终止疗效相比程控期前的刺激法与超速抑制的起搏法疗效皆高(P<0.05);对室速实施超速抑制的起搏法疗效为26.67%(8/30)相比程控期前的刺激法10.00%(3/30)及猝发脉冲法0(0/30)皆高(P<0.05).结论:对食道调搏不同起搏方式对室上速进行终止的效果相比心房扑动、室速疗效皆高,能够为临床提供对症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赵一娜;刁青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T3鼻咽癌经调强放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相关解剖结构的预后价值

    目的:研究T3鼻咽癌患者经调强放射治疗(IMRT)后的临床疗效及相关解剖结构的预后价值.方法:研究纳入348例无远处转移经IMRT治疗后的鼻咽癌患者,原发灶根据第7版UICC/AJCC分期系统均为T3,采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计算5年生存率(OS)、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FS)、5年无区域复发生存率(RFS)、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及5年无病生存率(DFS),并对颅底及鼻旁窦等相关解剖结构受累的预后价值进行比较.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5.7个月,5年OS、LFS、RFS、DMFS及DFS分别为90.9%、93.7%、93.9%、83.5%和72.6%.多因素分析显示超过1处颅底骨质或鼻旁窦受累是DMF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7,P=0.011),尽管在OS方面未达到统计学差异(80.8%vs 91.3%).此外N分期(N0-1 vs N2-3)是DMFS、D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2,P<0.001,P<0.001).结论:IMRT为T3鼻咽癌患者带来良好的局控率,而远处转移仍是主要的失败模式.T3鼻咽癌患者的局部解剖结构受累数量可能存在一定的预后价值,针对可能发生远处转移的高危患者应加强治疗强度.

    作者:杨佑琦;胡超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分析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T)低剂量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就当前医疗技术条件下,研究肺结核患者采取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研究本院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所治疗的肺结核患者36例,随机抽取其中1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胸部扫描,剩余的参与研究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低剂量CT进行胸部扫描,收集检查后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数据表明,在完成两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上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诊治患有肺结核的患者时,采用16排计算机断层低剂量扫描诊治的诊断效果更为明显,并且相对应用效果也更为普遍,降低患者的实际辐射承受量因而诊断安全性更高.

    作者:王鲲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胃镜对急性出血性胃炎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究胃镜对急性出血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钡餐造影诊断)与实验组43例(采用胃镜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在诊断准确率比较中,实验组患者(97.7%)明显优于对照组(81.4%),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中采用胃镜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直观的了解病灶情况,并且在检查的同时可以兼顾治疗,为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作者:吉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肩关节镜治疗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究肩关节镜治疗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8例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术后前2个月,每个月随访2次,第三个月随访1次,第6个月、1年时各随访1次,之后每年随访1次.采用UCLA评分来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肩关节功能,统计治疗优良率.结果:患者术前UCLA评分平均为(9.3±2.7),术后终末随访UCLA评分平均为(30.6±3.7),术后终末随访UCL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UCLA评分,P=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48例患者中优者有23例,良者有20例,差者5例,患者优良率为89.6%.结论:采用肩关节镜治疗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创口小,治疗效果佳,术后恢复快,能够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

    作者:张承启;张大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