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宫颈炎应用超高频电波刀与阴道镜联合方案治疗的疗效分析

张锐

关键词:慢性宫颈炎, 超高频电波刀, 阴道镜, 联合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超高频电波刀与阴道镜联合方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本院收入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为联合组38例与常规组38例.联合组患者行超高频电波刀与阴道镜联合治疗,常规组患者则只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常规组,且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超高频电波刀与阴道镜联合方案治疗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安全性较高且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YY0885-2013道间干扰测试方法的探讨

    对动态心电记录仪道间干扰的相关测试标准进行介绍,并针对不同于标准的导联体系对应的道间干扰测试方法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以方便动态记录仪设计人员和测试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参考、改进和完善.

    作者:熊超;张文忠;朱鹏志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心电图(ECG)应用于院前诊断低钾血症的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探析心电图(ECG)应用于院前诊断低钾血症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64例本中心急诊诊治的低钾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心电图(ECG)进行检查,观察ECG与低钾血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钾血症类型包括轻度35例、中度23例以及重度6例,其相对应的ECG异常改变率分别为,ECG与低钾血症间的关联为:低钾血症程度越重,其ECG异常改变率越高,呈正相关性.结论:针对低钾血症患者,应用急诊心电图(ECG)检查诊断过程中,可反映低钾血症严重程度,为临床急救提供可靠的诊断与治疗依据,可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作者:谭亚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采取核磁共振和CT诊断的效果.方法:本次的7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取CT诊断方式,而观察组采取核磁共振诊断方式,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成效.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4.29%,相比对照组的77.1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Ⅰ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明显,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可有效提升诊断精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作者:王烨;隋晶;孙维娜;李卫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加压吻合夹应用于胃空肠吻合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讨论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应用于胃空肠吻合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本院胃空肠吻合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使用一次性钽钉管状吻合器,观察组患者术中则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胃肠道吻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总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可以有效降低胃空肠吻合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刘俊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CT机故障检修方式分析与研究

    CT机故障可能是因为操作不当引发故障,或者因为环境因素引发故障,也可以因为元器件的老化和质变等因素产生故障.本文结合CT机常见的故障,提出CT机故障检修方法,进而对于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黎铁强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高分辨CT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体会

    目的:探讨高分辨CT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确诊的矽肺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采用高分辨CT扫描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DR高千伏胸片检查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矽肺确诊率及合并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确诊45例,准确率90.0%,对照组确诊27例,准确率54.0%,观察组确诊率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矽肺合并症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矽肺诊断中应用高分辨CT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且可对患者合并症予以有效检验.

    作者:张晔锋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对临床疗效及血气指标分析

    目的:分析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对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者为研究对象,将病患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为94.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较好,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H值,PaO2,PaCO2,心率以及呼吸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h、48h后,和对照组相比,除PH值外,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呼吸兴奋剂治疗,能全面纠正低氧血症,改善缺氧症状.

    作者:杨滨;吴楚晴;曹丽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卵巢囊肿对患者卵巢功能、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卵巢囊肿对患者卵巢功能、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13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囊肿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的相关指标差异较小,而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卵巢囊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的效果较为良好,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安全性较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董金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4例胃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行传统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消化内镜治疗,行四联疗法治疗7d.统计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术后再出血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3.62%)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7%),且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停药后2周内再出血复发率为6.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29.79%),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方式对胃溃疡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肖修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颌面部骨折应用CT影像技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颌面部骨折应用CT影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颌面部骨折患者86例,时间为2015年11月~2017年4月,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3例.常规组行X检查,研究组通过三维CT影像技术予以诊断.结果:研究组临床诊断符合率高达95.35%,常规组临床诊断符合率高达83.72%,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面部骨折患者使用CT影像技术予以诊断,具有诊断符合率高、操作简单、无创等优势.

    作者:秦博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分析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T)低剂量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就当前医疗技术条件下,研究肺结核患者采取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研究本院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所治疗的肺结核患者36例,随机抽取其中1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胸部扫描,剩余的参与研究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低剂量CT进行胸部扫描,收集检查后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数据表明,在完成两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上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诊治患有肺结核的患者时,采用16排计算机断层低剂量扫描诊治的诊断效果更为明显,并且相对应用效果也更为普遍,降低患者的实际辐射承受量因而诊断安全性更高.

    作者:王鲲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非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依托咪酯诱导麻醉,观察组实施BIS指导TCI依托咪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心脏手术麻醉中,BIS指导把控输注依托咪酯符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更明显,麻醉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

    作者:陈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盆底超声在子宫全切术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目的:探究盆底超声在子宫全切术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全切术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子宫全切术后不进行任何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子宫全切术后采用盆底超声进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在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对复查结果加以记录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于子宫全切术后的早期康复,应用盆底超声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丁雪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宫腔镜用于绝经期取环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宫腔镜用于绝经期取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84例2016年2月~2017年1月绝经期取环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取环手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宫腔镜取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绝经期取环效果;取环手术实施的时间、手术出血总量、疼痛情况;术后感染等的出现率;并比较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绝经期取环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取环手术实施的时间、手术出血总量、疼痛情况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等的出现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生活质量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取环手术治疗绝经期取环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手术进程,有效减轻疼痛和出血,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生活质量提升.

    作者:李金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超声和CT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和CT诊断单纯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7年11月术前进行超声和CT检查的200例直径<1cm的甲状腺实性结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超声与CT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符合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和CT联合检查组(联合组)以及超声组检查的诊断结果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组检查(P<0.05);联合组检查的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超声组检查(P<0.05);联合组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超声组检查(P<0.05).结论:超声应作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检查的首选方法,CT增强检查能明显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率.

    作者:王志鹏;连三平;蔡清源;陈杰云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强脉冲光GP666b联合果酸行面部年轻化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GP666b+果酸应用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取电脑随机编码法将2016年8月~2017年7月在本院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9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1、对照组2、观察组.分别采取单纯果酸治疗、单纯强脉冲光GP666b治疗、联合治疗,比较三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1(66.67%)、对照组2(70.00%),P<0.05.结论: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联合果酸和强脉冲光GP666b治疗技术效果可靠.

    作者:张铎;李晓东;张丽;袁珍珍;董淑英;郑恒;李智昊;张芯蕊;陈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妇科急腹症患者B超检查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探讨

    目的:研究在妇科当中采用B超检查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妇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90例,对该90例患者采用2种不同检测方式分别进行检验,其中经腹联合经阴道检查方式作为A组,经腹检测方式作为B组,对比2种方式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的准确率.结果:该90例患者其中盆腔炎患者25例、黄体囊肿劈裂患者15例、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27例、异位妊娠患者23例.对比2组检测方式的准确率,A组患者盆腔炎24例,B组患者盆腔炎18例,A组患者黄体囊肿破裂14例,B组患者黄体囊肿破裂8例,A组患者卵巢囊肿蒂扭转25例,B组患者卵巢囊肿蒂扭转19例,A组患者异位妊娠21例,B组患者异位妊娠15例,A组检测方式的各项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B组检测方式的准确率,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其中A组检测总例数84例,占93.3%,B组检测总例数60例,占66.7%,A组临床结果准确率93.3%高于B组的66.7%,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妇科急腹症采用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诊断率相比单一经腹B超检查准确率较高,对患者病情能够有效诊断,及时给予患者采用治疗措施,避免影响患者治疗时机,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新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胃镜对急性出血性胃炎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究胃镜对急性出血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钡餐造影诊断)与实验组43例(采用胃镜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在诊断准确率比较中,实验组患者(97.7%)明显优于对照组(81.4%),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中采用胃镜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直观的了解病灶情况,并且在检查的同时可以兼顾治疗,为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作者:吉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新分析

    目的:探讨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选取威海市立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6月接诊的胃镜患者371例,均行病理活检,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胃镜诊断准确率为增生性息肉(80.3%)、浅表性胃炎(63.6%)、萎缩性胃炎(62.4%)、糜烂性胃炎(78.9%)、鳞癌(95.4%)、腺癌(92.1%)、黄色瘤(71.4%).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符例数为273例,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3.6%.病理诊断时,癌症类样品(鳞癌、腺癌、黄色瘤)的取材块数、切片数量多于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增生性息肉(P<0.05).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的取材块数、切片数量多于增生性息肉(P<0.05).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结果呈明显正相关性(r=0.528,P=0.000).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系数为0.763.结论: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存在正相关性,但也存在差异性,可能与取材块数、取材位置、取材经验、病理包埋方法、切片的数量和质量、诊断标准判读等因素有关.

    作者:张立贤;张春宏;于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均从本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抽取,共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以及CT检查诊断,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的阳性检出率为97.73%,明显高于CT诊断,P<0.05;在相关征象方面,MRI中脊髓变形、椎间盘变形、硬膜囊受压检出率均高于CT,P<0.05;在钙化、椎间盘积气检出率中,CT明显高于MRI,P<0.05;在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方面,两种检查方式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诊断中,采用MRI以及CT诊断各有特点,其中在阳性检出率方面,MRI更高,两种方式互补,可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侯居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