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铁强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4例胃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行传统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消化内镜治疗,行四联疗法治疗7d.统计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术后再出血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3.62%)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7%),且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停药后2周内再出血复发率为6.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29.79%),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四联疗法联合消化内镜方式对胃溃疡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肖修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对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者为研究对象,将病患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为94.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较好,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H值,PaO2,PaCO2,心率以及呼吸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h、48h后,和对照组相比,除PH值外,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呼吸兴奋剂治疗,能全面纠正低氧血症,改善缺氧症状.
作者:杨滨;吴楚晴;曹丽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胃镜对急性出血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钡餐造影诊断)与实验组43例(采用胃镜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在诊断准确率比较中,实验组患者(97.7%)明显优于对照组(81.4%),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中采用胃镜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直观的了解病灶情况,并且在检查的同时可以兼顾治疗,为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作者:吉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GP666b+果酸应用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取电脑随机编码法将2016年8月~2017年7月在本院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9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1、对照组2、观察组.分别采取单纯果酸治疗、单纯强脉冲光GP666b治疗、联合治疗,比较三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1(66.67%)、对照组2(70.00%),P<0.05.结论: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联合果酸和强脉冲光GP666b治疗技术效果可靠.
作者:张铎;李晓东;张丽;袁珍珍;董淑英;郑恒;李智昊;张芯蕊;陈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此次研究中的84例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对患者采用急诊呼吸机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SBP以及SaO2水平,数据间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1例因呼吸窘迫症状未得到缓解产生死亡,另外2例患者因肝肾功能产生损坏,且出现大面积感染产生死亡,死亡率计算后为3.57%.结论:急诊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作者:于海川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析心电图(ECG)应用于院前诊断低钾血症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64例本中心急诊诊治的低钾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心电图(ECG)进行检查,观察ECG与低钾血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钾血症类型包括轻度35例、中度23例以及重度6例,其相对应的ECG异常改变率分别为,ECG与低钾血症间的关联为:低钾血症程度越重,其ECG异常改变率越高,呈正相关性.结论:针对低钾血症患者,应用急诊心电图(ECG)检查诊断过程中,可反映低钾血症严重程度,为临床急救提供可靠的诊断与治疗依据,可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作者:谭亚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本文针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及其后期的治疗效果、相关临床方案及终死亡原因来进行分析,主要结合2010年5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的死亡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糖尿病肾病血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其治疗因素.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其糖尿病患者透析后的健康情况和预防情况,明确影响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以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年限,降低死亡率.同时血液透析是治疗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方法,也是提高治理效果和缓解死亡的直接方法.
作者:吴雪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聚焦超声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2月收治的3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微波治疗,观察组予以聚焦超声治疗.并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82.50%,比对照组的58.75%高,P<0.05;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排液发生率、出血量多发生率、结痂发生率、瘢痕组织发生率分别为18.75%、3.13%、2.50%、0,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2.50%、22.50%、87.50%、17.50%,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聚焦超声治疗的治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均较低.
作者:李海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8例,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仅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术后2年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应用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妊娠率,预防疾病的复发.
作者:丁艳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和CT诊断单纯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7年11月术前进行超声和CT检查的200例直径<1cm的甲状腺实性结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超声与CT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符合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和CT联合检查组(联合组)以及超声组检查的诊断结果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组检查(P<0.05);联合组检查的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超声组检查(P<0.05);联合组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超声组检查(P<0.05).结论:超声应作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检查的首选方法,CT增强检查能明显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率.
作者:王志鹏;连三平;蔡清源;陈杰云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5年6月~2017年12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开展本次研究,所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总计80例,从所选取的患者中抽取40例使用螺旋CT检查,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剩余的40例患者则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结果: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更为详细,诊断准确性更高(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应用到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病情诊断中,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与螺旋CT检查进行比较其检查结果更为详细,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秀丹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选取威海市立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6月接诊的胃镜患者371例,均行病理活检,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胃镜诊断准确率为增生性息肉(80.3%)、浅表性胃炎(63.6%)、萎缩性胃炎(62.4%)、糜烂性胃炎(78.9%)、鳞癌(95.4%)、腺癌(92.1%)、黄色瘤(71.4%).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符例数为273例,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3.6%.病理诊断时,癌症类样品(鳞癌、腺癌、黄色瘤)的取材块数、切片数量多于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增生性息肉(P<0.05).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的取材块数、切片数量多于增生性息肉(P<0.05).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结果呈明显正相关性(r=0.528,P=0.000).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系数为0.763.结论: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存在正相关性,但也存在差异性,可能与取材块数、取材位置、取材经验、病理包埋方法、切片的数量和质量、诊断标准判读等因素有关.
作者:张立贤;张春宏;于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肩关节镜治疗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8例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术后前2个月,每个月随访2次,第三个月随访1次,第6个月、1年时各随访1次,之后每年随访1次.采用UCLA评分来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肩关节功能,统计治疗优良率.结果:患者术前UCLA评分平均为(9.3±2.7),术后终末随访UCLA评分平均为(30.6±3.7),术后终末随访UCL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UCLA评分,P=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48例患者中优者有23例,良者有20例,差者5例,患者优良率为89.6%.结论:采用肩关节镜治疗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创口小,治疗效果佳,术后恢复快,能够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
作者:张承启;张大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对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不同影像诊断价值.方法: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中,选择4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不同影像诊断,包括MRI、CT及X线片诊断.统计分析三种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MRI阳性检出率为95.45%(42/44),CT阳性检出率为79.55%(35/44),X线片阳性检出率为45.45%(20/44),不同影像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检出率高,其次为CT和X线片,故建议临床将MRI作为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欣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均从本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抽取,共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以及CT检查诊断,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的阳性检出率为97.73%,明显高于CT诊断,P<0.05;在相关征象方面,MRI中脊髓变形、椎间盘变形、硬膜囊受压检出率均高于CT,P<0.05;在钙化、椎间盘积气检出率中,CT明显高于MRI,P<0.05;在神经根受压的检出率方面,两种检查方式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诊断中,采用MRI以及CT诊断各有特点,其中在阳性检出率方面,MRI更高,两种方式互补,可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侯居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一种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脑功能损伤,若发病初期未能发现,可为新生儿未来的发育成长带来不可逆性神经损伤.磁共振波谱成像作为一项新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诊疗价值显著,优于磁共振平扫成像.本文即对磁共振波谱成像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诊疗中具体进展情况作一综述,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准确诊断提供理论借鉴.
作者:刘运强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盆底超声在子宫全切术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全切术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子宫全切术后不进行任何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子宫全切术后采用盆底超声进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在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对复查结果加以记录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于子宫全切术后的早期康复,应用盆底超声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丁雪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CT和MRI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IHPCC患者52例,患者均进行CT诊断以及MRI诊断.结果: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诊断,同时CT联合MRI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诊断以及MRI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HPCC患者的MRI表现以及CT表现有着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边缘强化以及不均匀强化,对于确诊IHPCC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医务人员应当联合应用CT诊断以及MRI诊断,从而进一步改进IHPCC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颖;王玮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心电图QRS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按照患者心电图QRS时限是否>110ms分为QRS时限延长组和QRS时限正常组各5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QRS时限延长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患者低于正常组,Ⅱ级、Ⅲ级、Ⅳ级高于正常组,患者心律失常等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限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具有密切关联,若患者QRS时限延长患者的预后状态较差,更容易出现不良症状,及时监测心电图QRS时限对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状态具有较高临床价值,需得到重视.
作者:徐莉;顾欣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平扫和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FNH患者42例,均进行CT平扫以及动态增强MRI诊断.结果:MRI以及CT诊断的定位诊断、供血动脉诊断结果无明显区别(P>0.05),MRI定性诊断以及假脑膜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P<0.05);同病理学结果对比,MRI诊断符合率高于CT诊断同时误诊率低于CT诊断(P<0.05).结论:MRI诊断以及CT平扫诊断FNH的效果均较为理想,临床上应当灵活选用,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玮;王颖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