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予萍
目的:探讨气囊在治疗清宫术中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2年11月因宫内组织残留或不规则子宫出血行清宫术,术中出血大于200ml者,行双腔气囊注水压迫止血.结果:所有使用气囊的患者,其出血均得到控制,术后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将双腔气囊导尿管用于清宫术中止血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月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对我院小儿内科200例食物过敏患儿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小儿内科收治的200例食物过敏患儿的5种发病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遗传因素是导致食物过敏的第一位病因(约占36%),宫内致敏因素是导致食物过敏的第二位病因(约占28%),口腔免疫耐受不能形成或受到破坏是导致食物过敏的第三位病因(约占18%),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是导致食物过敏的第四位病因(约占12%),肠道共生菌群失调导致过敏的第五位病因(约占6%).结论:遗传因素、宫内致敏因素是导致儿童食物过敏的首要因素,要特别加以重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预防和干预.
作者:宋绍雄;高祥文;夏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前,中药汤药煎煮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煎煮方法会严重影响中药药效的发挥.完善中药煎煮操作规程是提高中药效效力、高扬祖国传统医药学优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综述了中药煎煮与中药疗效的关系,旨在为规范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羿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思路.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另选我院2009年前未实施护理干预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的情绪,其不良情绪在住院期间未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4周后,焦虑抑郁的情绪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结论 对有焦虑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加深其对疾病的认识,明显地缓解其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欧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比较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并探究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脊柱骨科在201 0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收入的140例经CT扫描或MRI确诊为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A组)与保守治疗组(B组)两组,各70例.A组给予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给予中药内服、外敷及手法推拿等,然后比对两组疗效,以患者病情改善率及半年后复发率为指标.结果:A组完全改善37例,有效改善22例,改善不明显11例,病情改善率84.3%,半年后复发2例,半年后复发率2.9%;B组完全改善27例,有效改善1 7例,改善不明显26例,病情改善率62.9%,半年后复发11例,半年后复发率1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对其进行6~12个月的出院随访后,按GOS标准评价其预后情况.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60例患者恢复良好,有8例患者中残,有4例患者重残,有1例患者植物生存,有7例死亡.结论: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全面的CT或MRI检查和及时有效的诊治可显著影响其预后.
作者:关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理分娩方式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32例,将其按照分娩指征分成甲组阴道试产组和乙组再次剖宫产组;另选择106例无剖宫产史的正常妊娠孕妇,将其分成丙组阴道试产组和丁组剖宫产组.对比分析各组的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结果:甲组与丙组比较,试产成功率、产程、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和丁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若是条件允许可,应尽量选择阴道分娩,避免因再次行剖宫产而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提高分娩安全性.
作者:杨嘉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中国政府的新调查数据显示,21世纪头10年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7%,低于上世纪后10年一直保持的1.07%的年增长率,因此,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使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我院开设干部病房已有10余年,入院患者均为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年离休干部.这些老年患者因长期患病和伤残,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减退,部分或完全需人帮助,包括长期卧床、坐轮椅及只能室内生活,不能外出,我们称之为老年久病卧床患者.久病卧床的后果严重,一旦发生,康复再起的希望较小,因而重在预防.据统计,久病卧床的患病率在60~64岁年龄组中男性为3.6%,女性为5.8%,而80岁以上年龄组男女分别增至35.0% 和50.8%.常见老年久病卧床患者的病因为:(1)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引起老年人久病卧床的首要病因(占50以上).2)脑卒中合并其他疾患:某些脑血栓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虽遗留轻瘫,但在此基础上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进行了下肢截肢术,使病情加重而致长期卧床,这种情况称复合性残疾.(3)骨折:骨折也是老年人长期卧床的主要原因之一(占20%).4)骨关节病.(5)因寿命延长而使病残比例增加也是久病卧床的常见原因之一.(6)老年性痴呆和重症精神病.
作者:林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大学的校医院在新的医学理念下已经显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可在短时间内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与他们专业不相关的医学知识.大学生是社会中绝对不可忽视的一个大群体、一股力量.对他们进行良好健康教育,可使他们个人、学校及整个社会得到巨大的收获.
作者:胡凤君;姜俊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5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均较为典型,经过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之后,均痊愈出院,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熟悉本病的临床特征,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任国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和抢救影响因素、抢救特点,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 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内科昏迷患者1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因和抢救的影响因素.结果:150例患者中导致昏迷的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疾病(占34.7%)、急性中毒(占25.3%)和严重创伤(占16.7%);昏迷抢救是否成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与患者发病后入院时间、原发疾病情况和昏迷程度存在一定关系(p< 0.05);150例患者6例在抢救过程中死亡,10例在住院治疗时死亡,死亡率为10.7%.结论: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和严重创伤是造成急诊内科昏述的主要原因,抢救是否成功受入院时间、原发疾病和昏迷程度的影响,迅速制定正确的抢救方案,是提高对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王善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10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用髓内固定技术(A组),一组用髓外固定技术(B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一般指标.结果:A组治疗优良率为94.6%,B组优良率为91.9%,两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无论是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还是在手术出血量方面,均明显小于髓外固定组(P<0.05).结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疗效相似,但髓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更适宜在临床应用.
作者:王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超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内径、中内膜层(IMT)、粥样斑块及血流频谱,与同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①患者组IMT、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②患者组下肢动脉明显狭窄段、闭塞段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89%和3.10%、1.06%和0.27%,P0.01),89.29%闭塞段位于膝关节以下动脉;③有下肢症状组动脉狭窄和闭塞检出率较无症状组高;④病程与明显狭窄和闭塞检出率无明确关系.结论:彩超可清楚地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IMT和斑块,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频谱检测可以判断狭窄程度或闭塞.
作者:刘前进;万灵侠;张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护理方式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36例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实施全面、优质的术后心理、日常监测、饮食、康复锻炼护理,对患者的术后心理状态、感染预防、功能恢复、疼痛改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例患者术后4项指标合格率达100%,心理状态及感染预防均优良,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67%,疼痛改善优良率为86.11%.结论:在重视术后心理护理及日常饮食监测护理的基础上,全面优化术后功能康复护理,能切实提升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李佳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方法:参考2001-2011年国内主流卫生管理期刊和杂志,论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各类问题;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调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结果:通过调查取证可知,目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问题即国家公共职能执行不力.结论:必须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投入,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落到实处.
作者:杨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髋关节置换术是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后的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合并症多,麻醉管理有较高的风险.硬膜外麻醉具有镇痛完全、减少出血、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优点,是首选的麻醉方法.
作者:米金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及计划生育服务特点.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收集的行人工流产术患者资料12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恢复效果,意外妊娠原因18%为未避孕造成,82%为避孕失败造成;大部分受访妇女存在避孕知识缺乏,避孕方法了解不足的情况,55例妇女需为其提供避孕节育服务,65例妇女需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结论:积极开展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有利于提高孕龄妇女避孕方法正确使用率,对于女性生殖健康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翠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讨论耱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方法:对比以往与现在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分型在病因、发病机理、预防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的区别.结果:原有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分型已经不适应现阶段临床实际.结论: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是在耱尿病防治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的,适用于现代医学临床.
作者:齐丽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对社区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社区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施行中医辨证施护,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护.结果:发现辩证施护对于促进肢体、语言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容易被社区患者接受,其康复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欧柳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为护理对象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已开始重视多元化护理教学.为提高多元文化护理教学的效果,就要在教学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多元文化护理教育的特点,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多元文化护理理念,努力培养全方位、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而满足服务对象对多元文化护理的需求.
作者:庄丽娟;朱卫波;何美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