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武
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显示出药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本文指出目前药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为药品质量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作者:刘丽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对不同年龄段腭裂患儿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探讨进行腭裂手术修复的优良时机.方法:整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2例腭裂患儿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儿均进行腭裂手术修复治疗,并在术后接受了随访.我们对这些患儿术后面部发育的情况和发音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在术后,所有患儿的伤口均愈合良好.其中,1~6个月的患儿进行腭裂手术修复后其面部发育的情况好,发育正常率达到了93%;1 ~6个月和6~12个月的患儿进行腭裂手术修复后其发音的优良率均达到100%.结论:对腭裂患儿进行手术修复治疗的效果确切,在早期(1~6个月时)为其进行手术修复的效果相对更好.
作者:殷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法诊断恶性肿瘤患者ICU病房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月间我院ICU病房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感染的患者有47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有51例.将这47例发生感染的患者设为感染组,将未发生感染的5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统计,在47例感染组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有43例,检测的阳性率为91.49%,在51例对照组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有2例,检测的阳性率为3.92%.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期对ICU病房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于判断其是否发生感染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勇;王宏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的60例超声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检查确诊病例为54例,诊断准确率为90%,误诊6例,其中,3例为增生结节,2例为纤维腺瘤,1例为炎性包块.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的确诊中有相当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春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比鼻内镜术后行人工鼻内镜下清理痂皮和冲洗两种处理方法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从我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进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行鼻腔冲洗,对照组患者行人工鼻内镜下清理痂皮.结果:观察组有44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7.8%;对照组有41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1.1%.观察组在术腔洁净度、黏膜血肿消退、堆积血痂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腔冲洗可以加速鼻腔黏膜修复,保持鼻腔术后的洁净,缩短治疗疗程,有效防止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应在临床推广.
作者:曹雪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0例确诊为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三联疗法治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饮食疗法,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治疗效果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康复时间优于照组患儿,两组平均康复时间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饮食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的住院的时间,效果让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宗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常见病的解剖特点与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常见病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论: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小儿身体的各个系统发育都不成熟,免疫系统不完善,免疫力不高,防御能力低,正是容易患病染病的阶段.本文着重介绍小儿阶段各种常见疾病的解剖特点与临床表现.
作者:张熙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噪音是一种环境污染,会引起人体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长期的噪音暴露会使医务人员出现低工作状态和低落情绪,进而易引起医患关系紧张,引发医疗差错事故.健康体检中心是医院内较易产生噪音危害的区域.本文通过探讨噪音对体检工作者的负面影响,分析噪音的来源,总结科学、有效的噪音暴露的干预措施,以期为体检者和医务人员逐步构建安全无害的工作环境.
作者:彭虹;王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报告2012年度饮食业家庭成员人群乙型肝炎调查情况.共调查505人,HBsAg阳性率为9.31%(47/505),其中,男性占10.37%(28/270),女性占8.09%(19/235),P>0.05.受检查者中,年龄小8个月,大69岁.年龄越小,感染滴度越低.男、女平均滴度为1:330.疑似肝炎者占9.31%(47/505),肝炎(包括急慢性肝炎)者占3.37%(17/505).
作者:韦启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讨论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营养支持组另外进行连续管饲,分析两组的免疫指标和营养指标.结果:经能全力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有较大改善(P<0.05).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均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在患者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中,各项指标也均有明显升高(P<0.05).其免疫状况也有所好转,免疫球蛋白IgG等在治疗前后患者的自身对照及与常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月-12月我院门诊及病房的700例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测,对异常血液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检,观察血液标本的形态学和白细胞分类.结果:700例患者中,血常规检验结果异常者127例,经血涂片镜检确认为异常者43例,血常规提示异常比例为18.14%,血常规及血涂片镜检同时检查异常比例为6.14%.血涂片镜检过程中发现异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空泡、幼稚细胞、异常红细胞等.结论: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为异常标本的,必须进行血涂片镜检,以便进一步观察,从而提高检测报告的准确性.
作者:史晶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髋关节置换术是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后的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合并症多,麻醉管理有较高的风险.硬膜外麻醉具有镇痛完全、减少出血、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优点,是首选的麻醉方法.
作者:米金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减少儿科护士流失的有效管理办法.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造成儿科护士离职率高主要有压力大、待遇不理想等多个原因.结论:关心员工的工作状态,减轻工作压力,提高薪酬待遇,是减少儿科护士离职行为重要保障.
作者:刘雪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型患者的效果及治疗方法.方法:将门诊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运动、饮食、二甲双胍加辛伐他丁治疗.其中,治疗组在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的血脂降低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辅助治疗,可以进一步改进糖尿病高脂肪血症患者的血脂情况.
作者:崔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门诊患儿诊疗中的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探究.方法:对我院门诊部所收治的1200例8个月至1 5周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行为观察和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并分析患儿的心理.结果:1068例恐惧,占89%;228例反抗(包括同时伴有心理恐惧者),占19%;132例不安,占11%.结论:全面了解患儿的心理特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顺利完成.
作者:周慧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给予西药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养阴消荨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很好的近、远期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张发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总结108例Ⅰ-Ⅲ度烧伤患者的救治过程,密切观察创面修复的难点,与医生有效配合,从血运、神经、外围皮肤的变化情况入手,削痂后密切观察生态组织的有效性,促进组织生长,有效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郭冰玲;杨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在给男性病人导尿时,遇到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方法应对,既能减少在插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又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对男性病人导尿插管困难常见原因及对策进行了介绍,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价值.
作者:张运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吡格列酮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为硝苯地平治疗组、吡格列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生活条件和习惯不变的情况下,全部采取冠心病对症治疗以及常规控制血压治疗.同时,A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片 27mg/d,B组患者口服吡格列酮12mg/d,C组患者分别口服硝苯地平片和吡格列酮片27mg/d、12 mg/d.持续5个月后,对三组患者的血压降低程度、血压控制效果、心绞痛和心率变化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组与A组、B组在各检查指标改善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吡格列酮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效果更佳.
作者:王学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危重患者时建立静脉通道的一种手段,同时可减轻护理人员的穿刺任务和因穿刺困难带来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但由于使用方法不当或其他原因,静脉穿刺时往往会出现诸多并发症.现将其预防及处理措施介绍如下.1静脉炎1.1原因留置针的材料是聚合物,其对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如选用的导管材料过硬,导管固定不牢,型号不当,留置时间过长,输入的药物或液体对静脉刺激大及置管过程中无菌技术要求掌握欠严格等,均可引发静脉炎[1].
作者:沙桂凤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