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利萍
目的:探讨小儿常见病的解剖特点与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常见病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论: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小儿身体的各个系统发育都不成熟,免疫系统不完善,免疫力不高,防御能力低,正是容易患病染病的阶段.本文着重介绍小儿阶段各种常见疾病的解剖特点与临床表现.
作者:张熙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外板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过的包皮过长患者42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分有患者21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外板切除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袖套式包皮环切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4至15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切口处较为整齐,左右较为对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内板保留较少,切口较隐蔽,且阴茎阴茎头几乎全部露出,且观察组患者出现包皮过短并发症的患者4例,对照组出现包皮过短并发症的患者17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方法的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包皮内板加包皮口外板切除术对包皮过长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定位非常精确,且术后发生包皮过短并发症的概率也比较低,在临床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任明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指妊娠物种植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物完全位于子宫腔外,周围被子宫肌层及纤维瘢痕组织所包围,是一种特殊而严重的异位妊娠.其可导致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大出血,甚至患者死亡,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阴道超声检查在其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手术及药物治疗成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本研究综述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病因学、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牛翠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髋关节置换术是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后的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合并症多,麻醉管理有较高的风险.硬膜外麻醉具有镇痛完全、减少出血、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优点,是首选的麻醉方法.
作者:米金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2008年7月以来我院收治的50例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20例通过内科保守治疗痊愈,20例经反复胸腔穿刺抽气后痊愈,10例经反复胸腔穿刺抽气效差,后改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结论: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接诊医生一定要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及时进行胸部CT检查,早确诊、早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作者:孟云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及计划生育服务特点.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收集的行人工流产术患者资料12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恢复效果,意外妊娠原因18%为未避孕造成,82%为避孕失败造成;大部分受访妇女存在避孕知识缺乏,避孕方法了解不足的情况,55例妇女需为其提供避孕节育服务,65例妇女需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结论:积极开展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有利于提高孕龄妇女避孕方法正确使用率,对于女性生殖健康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翠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坚持服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3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格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逆行髓内钉加有限切开复位治疗肱骨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肱骨干骨折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非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逆行髓内钉加有限切开复位治疗,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良率为7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异常情况发生,对照组骨不愈合及愈合畸形各1例.结论:对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逆行髓内钉加有限切开复位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姜源涛;姜源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检测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2、白细胞介素-6水平,探讨MMP-12和IL-6在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表达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作为实验组,30例正常人的血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两组的血清MMP-12和IL-6水平.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MMP-12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IL-6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IL-6在早期升高,中期达高峰,晚期有所下降,组间两两比较(P<0.05);IL-6在早期升高,中期达高峰,晚期有所下降,组间两两比较(P<0.05).结论:MMP-12和IL-6均参与了骨性关节炎的疾病进程,在血清学联合监测MMP-12和IL-6水平方面,有望成为临床综合诊断和评估的新手段.
作者:王日光;徐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超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内径、中内膜层(IMT)、粥样斑块及血流频谱,与同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①患者组IMT、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②患者组下肢动脉明显狭窄段、闭塞段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89%和3.10%、1.06%和0.27%,P0.01),89.29%闭塞段位于膝关节以下动脉;③有下肢症状组动脉狭窄和闭塞检出率较无症状组高;④病程与明显狭窄和闭塞检出率无明确关系.结论:彩超可清楚地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IMT和斑块,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频谱检测可以判断狭窄程度或闭塞.
作者:刘前进;万灵侠;张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引起腹部外科切口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腹部外科手术183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50例患者中有切口感染者57例,感染率5.11% (57/1 850),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9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主要危险因素:手术时间长、夏季手术、BMI高、未应用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结论:完善夏季卫生管理、加强BMI高患者护理、预防应用抗生素、控制基础疾病、改善全身情况和缩短手术时间,是防止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作者:孙大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用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探索与之相对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科201 2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应用胰岛素诺和灵30R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措施.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监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两组患者的空腹血耱一直低于10.2mmol/L,但观察组患者未发生过低血糖,对照组患者发生过低血糖,其发生率为17.78%(P <0.01).结论:应用整体护理模式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发生低血糖,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陈富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基层医院联合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丁胺卡那、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16例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例,对照组采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上加用丁胺卡那和左氧氟沙星治疗,采用2HREZD-LVFX/4HREZ治疗方案.结果:16例患者完成全部疗程.2个月结束后,治疗组的痰菌阴转率为87.5%,对照组的痰菌阴转率为62.5%.9个月后,治疗组的痰菌阴转率为100%,对照组的痰菌阴转率为8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2HREZD-LVFX/4HREZ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目前,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重要指标包括特异性自身抗体及其生化指标.本文综述了AMA-M2、LKM-1、LC-1、Sp100、gp210、SLA6项印迹筛查法及ALT和AST等生化指标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方面的临床价值.笔者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检测方法很快会更加精确.
作者:庞大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士在维护和应用PICC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PICC输送高渗药、化疗药、性质黏稠的药物、含钾药物等特殊药物的方法及对其进行维护的方法.结果与结论:采取规范的方法对PICC进行维护,可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家属进行PICC的知识宣教,可显著提高PICC的使用效果.
作者:韦朝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老年痴呆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疗效.方法:通过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采用股骨近端重建型髓内钉系统(PFNA)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经1~2年的随访,28例获得良好的效果,患肢功能恢复,能正常行走,骨折均一期愈合;1例随访半年后愈合欠佳,后给予本院自制接骨药物口服后愈合;1例随访1年骨折仍未愈合.优良率93.4%.结论:对于老年痴呆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重建型髓内钉固定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固定可靠,可早期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作者:范克杰;张宏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红霉素实施治疗,治疗组30例应用阿奇霉素实施治疗,对比两者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运用护理程序将自理模式运用于剖宫产术中,并对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00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运用护理程序将自理模式用于剖宫产术后护理,对照组产妇按照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别以两组产妇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情况及要儿抚养技能掌握程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将比较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产妇各项临床指标均优干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将自理模式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日常护理,有利于产妇早期康复及促进哺乳成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严秋月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每组3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使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为两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49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两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与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任明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作者针对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性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在消化内科临床中中医的应用,并对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作者:李墨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