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雄
目的:探讨分析在书写护理文件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满足《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要求[1],提高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我院妇产科住院病历100份作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卫生部颁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我院护理部下发的《护理文件书写基本规范》为标准对这100份住院病历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的结果及病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100份住院病历中,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等资料均存在缺项、漏项、涂改、字迹潦草和记录不全等不利于举证倒置的情况.结论:定期对医护人员开展素质教育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对病历的质控管理,改善医护关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关键.
作者:段承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右蕨佐匹克隆联合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每晚口服右旋佐匹克隆1mg 并配合音乐疗法.对照组:谷维素片每次20mg,每日3次,艾司唑仑每晚1 mg口服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2组SDR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佐匹克隆联合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症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昌锐;邹立华;李惠;邓忠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本地区育龄期女性进行巨细胞病毒(HCMV)IgG及IgM抗体检测,了解本地区育龄女性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状况,为育龄女性优生优育和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风险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本地区计划怀孕的3800例已婚女性进行巨细胞病毒(HCMV)IgG及IgM抗体检测.结果 本组3800例女性受检者抗HCMVIgG的阳性率为88.47%,抗HCMVIgM的阳性率为2.53%.其中,20 ~ 30岁、31~45岁年龄组女性抗HMCVIgG的阳性率分别为88.01%及89.35%,抗HCMVIgM的阳性率分别为2.49%及2.59%.结论 人类对巨细胞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受检者巨细胞病毒抗体的阳性率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对计划怀孕的女性开展抗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评估其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几率,并对她们进行全面的健康指导,可显著降低新生儿出现出生缺陷的风险.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拟柴芪半夏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保守治疗,对照组采用自拟柴芪半夏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柴芪半夏汤治疗慢性胃炎较西药更具临床效果,且疗效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梁敏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4-氨基吡啶(4-AP)对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及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初步应用.方法:将18例生育力正常的男性精液标本以上游法处理后加入4-AP,分别测定处理前后的曲线速度(VCL)、直线速度(VSL)、精子头侧摆幅度(ALH)等精子运动参数变化情况;以处理前后变化明显者作为阳性反应,反之为阴性.将18例正常生育力男性与65例原发不育患者的4-AP阳性反应率进行比较;将74例进行IUI周期和63例进行IVF周期的男性患者的精液根据4-AP反应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受孕率差异.结果:加入4-AP处理后的精子VCL、ALH显著高于处理前(P<0.01);正常生育男性组精液标本的阳性反应率显著高于原发不育男性组(P<0.05);IUI中阳性组的受孕率与阴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VF中阳性组的受孕率与阴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4-AP对正常生育力男性精子的运动参数有极显著的影响,在原发不育患者中,4-AP的阳性反应率较低,提示4-AP可能跟男性生育力有关,IVF中4-AP阳性反应组的受孕率较高,提示4-AP可能会影响受精,从而导致受孕率下降.
作者:卫海;陈莉;王宇峰;杨海燕;黄晓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普内科收治的268例肺结核并发胸膜炎患者临床综合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均康复,无一例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减少复发,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薛丽娟;施海涛;杨慧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旨在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患者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方法:选取20106月~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60例患者及在职护士8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护理人员组和患者组,在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的前后分别向这两组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对这两组人员在工作环境、住院环境、同事关系、护理态度、业务水平、护理水平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将前后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及两组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管理后,护理人员对工作环境、同事关系、业务水平提升程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各科患者对住院环境、护士的护理态度及护理水平等方面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使医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童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B超诊断分级与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诊断为肝纤维化患者138例,依据B超检查分级(-Ⅴ级),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肝纤维化血清学四项指标定量测定.结果:138例患者B超诊断分级:Ⅰ级12例(8.7%)、Ⅱ级28例(20.3%)、Ⅲ级31例(22.5%)、Ⅳ级47例(34.1 %)、Ⅴ级20例(14.5%);随分级增加血清学四项定量增高,统计学显示肝纤维化B超诊断分级与血清学四项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纤维化B超诊断分级可以客观、有效地反映肝硬化程度;由于其与血清学四项指标定量的密切相关性,使B超诊断具有“定量”的意义.因此B超诊断可以作为肝纤维化诊断的首选,对于不具备更进一步检查条件的基层医院尤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康利荣;秦林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中国政府的新调查数据显示,21世纪头10年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7%,低于上世纪后10年一直保持的1.07%的年增长率,因此,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使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我院开设干部病房已有10余年,入院患者均为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年离休干部.这些老年患者因长期患病和伤残,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减退,部分或完全需人帮助,包括长期卧床、坐轮椅及只能室内生活,不能外出,我们称之为老年久病卧床患者.久病卧床的后果严重,一旦发生,康复再起的希望较小,因而重在预防.据统计,久病卧床的患病率在60~64岁年龄组中男性为3.6%,女性为5.8%,而80岁以上年龄组男女分别增至35.0% 和50.8%.常见老年久病卧床患者的病因为:(1)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引起老年人久病卧床的首要病因(占50以上).2)脑卒中合并其他疾患:某些脑血栓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虽遗留轻瘫,但在此基础上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进行了下肢截肢术,使病情加重而致长期卧床,这种情况称复合性残疾.(3)骨折:骨折也是老年人长期卧床的主要原因之一(占20%).4)骨关节病.(5)因寿命延长而使病残比例增加也是久病卧床的常见原因之一.(6)老年性痴呆和重症精神病.
作者:林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抢救乌头碱中毒患者的心得体会,旨在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水平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乌头碱中毒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入院的第一时间为其采取洗胃、心电监护等措施对其进行抢救,同时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并对其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在对其进行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将这36例患者的恢复状况进行记录,并对记录的结果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这36例患者均伴有心律失常、早性心律紊乱等症状,其中伴有室性心律紊乱的患者有28例,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有4例.经急诊抢救后直接出院的患者有20例,经急诊抢救后病情好转并转入其他科室继续接受治疗的患者有16例.结论:在抢救乌头碱中毒患者时,及时对其采取洗胃、心电监护等措施,同时对其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张利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基层医院联合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丁胺卡那、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16例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例,对照组采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上加用丁胺卡那和左氧氟沙星治疗,采用2HREZD-LVFX/4HREZ治疗方案.结果:16例患者完成全部疗程.2个月结束后,治疗组的痰菌阴转率为87.5%,对照组的痰菌阴转率为62.5%.9个月后,治疗组的痰菌阴转率为100%,对照组的痰菌阴转率为8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2HREZD-LVFX/4HREZ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综合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280例,将其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管理,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室感染综合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3.28%,相比对照组的7.03%,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手术前的积极准备、手术过程中的密切观察以及手术后积极抗感染等,均是预防手术室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孙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0例,对其进行中西结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0例患者中1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1 3例完全缓解患者中,4例缓解8个月后发生腹泻、腰椎压缩性骨折、尿潴留,M蛋白仍在正常范围,突发休克死 亡:2例缓解3年后复发,死于淀粉样变性、肾功能衰竭;其余患者病情持续缓解.持续缓解的4例患者中,有2例在化疗后3周发生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肺炎.引起呼吸和肾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例在继续治疗中.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红;李巍巍;刘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尿道下裂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40例尿道下裂患者,对其进行精心护理.结果:40名患者中,有3例出现了尿瘘,1例出现了切口裂开,1例出现了尿道狭窄,整体护理效果良好,多数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对尿道下裂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改善其恢复效果及远期预后.
作者:伍艳红;何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经过手术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高泽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报告2012年度饮食业家庭成员人群乙型肝炎调查情况.共调查505人,HBsAg阳性率为9.31%(47/505),其中,男性占10.37%(28/270),女性占8.09%(19/235),P>0.05.受检查者中,年龄小8个月,大69岁.年龄越小,感染滴度越低.男、女平均滴度为1:330.疑似肝炎者占9.31%(47/505),肝炎(包括急慢性肝炎)者占3.37%(17/505).
作者:韦启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替罗非班在冠脉支架手术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性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诊断为急梗并使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8例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29人,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适应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不适应症方面没有很大差异,但疗效方面差异性较大.治疗组用药一个星期后,患者发生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的风险比观察组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梗患者行支架植入手术时,除了行常规治疗,还可加用替罗非班,其效果更加显著,且不增加不适应症,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特点.
作者:罗桥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咪唑斯汀和西替利嗪对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咪唑斯汀组和西替利嗪组,治疗20天后进行观察,然后比较分析三组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中白介素(IL)-4、IL-5、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分组前,患者的体征和病症无显著差异.而在接受治疗后,对照组和西替利嗪组的疗效明显次于咪唑斯汀组.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中白介素和干扰素水平明显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健康人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咪唑斯汀组和西替利嗪组患者的干扰素和血清中白介素水平得到下降.结论:咪唑斯汀治疗血清中白介素的效果优于西替利嗪,且咪唑斯汀治疗湿疹和特应性皮炎安全可靠,疗效更佳.
作者:冯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单独隔离基本措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本院实施措施和规章制度12个月,检出多重耐药菌44种,无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作者:于玮;潘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脑干损伤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36例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实验36例脑干损伤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后,26例显效,占72.2%,9例有效,占25%,无效1例,占1%,总有效率为97.2%.结论:对脑干损伤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可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曾祥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