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下动脉狭窄/闭塞的血管腔内成形治疗

李环宇

关键词:动脉, 狭窄/闭塞, 腔内成形
摘要:膝下动脉狭窄/闭塞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肢体发冷和麻木、静息痛,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和坏疽,终可导致截肢和死亡[1].据统计结果,严重肢体缺血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脑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其自然病程1年预后仅有50%患者未截肢生存,达25%的患者截肢,其余25%的患者死于心脑血管事件[2].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肥胖与饮酒对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体检人群中男性血尿酸含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将血尿酸≥420 μmol/L的6 056例为高尿酸血症病例组,血尿酸<420 μmol/L的10 696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高尿酸血症风险因素,以及肥胖与饮酒同时存在时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结果 随着肥胖程度和饮酒量的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OR(odds ratio)值明显增加.结论 肥胖和饮酒与高尿酸血症有关,二者同时存在时更增添了高尿酸血症患病的风险.

    作者:袁自宏;查晓娟;朱桂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传统认为,MRI对脑出血的诊断不及CT敏感.但随着MRI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adient-echo T2*-weighted imaging,GRE-T2*WI)在临床中的运用,MRI对CT及常规MRI扫描难以发现的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病灶显示出其特殊的优点.

    作者:聂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探寻HLD肝硬化程度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57例HLD肝硬化患者于空腹静息状态下门静脉内径(Dpv)和脾静脉内径(Ds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脾静脉血流速度(Vspv),计算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pv),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查,并以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①HLD肝硬化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脾静脉血流量增加,肝功能损害越严重,变化越明显.②门静脉血流量在Child A、B级组比正常人增加,而在ChildC级组比正常人减少.结论 HLD肝硬化患者肝脏损害程度不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不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HLD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作者:伍宏兵;王金萍;王宁新;许红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糖尿病性溃疡的综合治疗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溃疡创面难愈的原因并寻找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糖尿病性溃疡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及神经病变,抗感染治疗,将溃疡创面分为四期,分期治疗.结果 16例溃疡创面经换药愈合,11例经植皮或(和)皮瓣修复创面愈合.结论 在全身治疗基础上对溃疡创面进行分期干预和整体外科手术的系统治疗,对加快溃疡创面早期愈合,缩短疗程,降低致残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利刚;朱海燕;葛礼正;焦洋;刘文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电图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电图.结果 83例患行共做心电图153例次,其中异常心电图120例次(78.4%),以左室肥厚伴劳损多见,共43例次,其次为ST-T改变,共30例次,房性前期收缩8例次,室性期前收缩8例次,窦速7例次,窦缓5例次,传导阻滞2例次,QT延长4例次,低血钾8例次,高血钾5例次.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减退越严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 心肌损害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因,其发生机制与尿毒症心肌病变及电解质紊乱等有关.

    作者:陈小妹;张道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急诊手术治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并发梗阻21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并梗阻43例.结果 64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Ⅰ期切除吻合44例(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21例,左半结肠直肠Ⅰ期切除吻合23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3例,伤口感染7例,切口裂开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7.2%,除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外,其他病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痊愈,随访统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52.5%,35.7%.结论 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结肠癌并梗阻是可行的,而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正确的术中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裨益.

    作者:彭爱国;金小顺;赵怀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诊治体会

    目的 分析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对比,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44例患者进行术前病理与术后病理对比、分析,总结其临床意义及外科对策.结果 术后病理仅1例(2.27%)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余均证实为腺癌.其中2例伴有肝转移,1例肠系膜种植转移,26例已有局部淋巴结转移.Kappa值为0.286,术前术后差异较大.结论 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肿瘤绝大多数(97.72%)已存在癌变,部分已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故应予积极的外科处理.

    作者:王刚;童创;王建国;王家米;何磊;曾永庆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儿童跟骨骨折

    目的 分析切开整复+人工骨植骨+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儿童跟骨骨折的疗效与预后.方法 对13例15足累及关节面的儿童跟骨骨折,采取切开整复+撬拨复位+人工骨植入+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恢复Bohler角及Gissane角.结果 经长期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术后按Kerr足部评分优10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 切开整复+人工骨植骨+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儿童跟骨骨折为疗效较好的方法.

    作者:刘逊;任士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及早诊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175例,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97例)和无斑块组(78例)两组,记录所有患者血脂情况,包括:三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水平(FBG),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同时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等病史,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斑块组高血压发病率、TC、TG、LDL-C、apoB、Lp(a)、FIB浓度、糖代谢异常发病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均<0.05),两组间吸烟饮酒史、载脂蛋白A(apoA)、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浓度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增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

    作者:金远志;王邦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介入治疗的疗效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在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入选141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DM)分为DM组(38例)和非DM组(103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和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 与非DM组相比,DM组平均冠状动脉病变处数、长病变、分叉病变和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两组之间的PCI操作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血运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支架内再狭窄和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需强化血运重建术后管理.

    作者:程静芳;辜和平;项学军;宋德明;乔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慢性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原探讨

    目的 探讨各年龄组心功能不全住院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根据528例因心功能不全住院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痰培养结果,分别统计各年龄组的阳性率及病原学分布情况,并在各年龄组间进行比较,观察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528例痰培养中,阳性者301例,阴性者227例,阳性率57.0%,其中G+菌感染109例,占36%;G-菌感染48例,占16%;真菌感染144例,达47.5%.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60岁之前,各相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75~89岁达高峰;与青年组及中年组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与老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其中G+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真菌感染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G-菌感染在各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荣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 h内的ACI患者63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结果 21 d和90 d后治疗组增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吴君仓;群森;张持;赵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早产的对照及研究

    目的 探讨钙离子拮抗剂在早产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心痛定治疗组(31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心痛定组及安保组治疗后显效时间分别为(39.14±18.76)min及(36.50±17.53)min;保胎成功率分别为70.97%(22/31例)及76.67%(23/30例),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分娩时孕周、体质量、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分别为8例(25.8%)和26例(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痛定在治疗早产中作用与安宝相同,且不良反应轻微,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一线保胎药物应用.

    作者:陈华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环磷酰胺与霉酚酸酯治疗狼疮肾炎的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以全身免疫异常而致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疾病.病理表现为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沉积[1].迄今为止,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其发病依赖于环境、性激素以及遗传因素的综合作用.

    作者:杨蓉;李向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21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情况,其中右半肝切除8例、左半肝切除2例、肝左外叶切除5例、肝右后叶切除4例、局部肝切除2例.结果 21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出血1例,漏胆2例,胸腔积液2例,膈下感染1例,均治愈;随访病例中术后1年内死亡3例,3年内死亡13例,5年以上者存活2例,余病例随访中,现均存活.结论 掌握肝切除手术指征及肝切除量、严格控制术中肝出血、正确处理肝创面及术后并发症,才能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童宗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产后出血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采取相关措施防治孕产妇产后出血(PPH)的有效性,探寻进一步降低PPH发病率的努力方向.方法 回顾性分析肥东县人民医院2001年至2009年PPH发病情况的变化趋势,总结相关防治措施;分析各年度PPH的病因构成和高发病种.结果 各年度PPH发病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降低趋势;病因构成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缩乏力居各年度PPH病因的首位.结论 相关防治措施可降低孕产妇PPH发病率.防治宫缩乏力是进一步降低PPH发病率的重点.

    作者:张清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Toll样受体4在早产中的表达及意义

    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尽管围生期保健在不断发展,但早产仍是导致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对早产的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Toll样受体尤其是Toll样受体4在早产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光瑾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凝血四项指标和铜蓝蛋白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指标的检测,为临床判断HLD患者的肝脏损害程度和预防出血等并发症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组一:随机选择57例ALT正常或仅轻微改变(0~65 U/L)的HLD患者;组二:52例ALT异常(>65 U/L)的HLD患者;正常对照组:44例入学体检者;分别检测PT、APTT、TT、Fbg、CER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组一与对照组的结果比较,PT、APTT时间延长,CER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二与对照组相比,FT、APTT、TT、Fbg和CER值异常,P<0.05.组二的PT、APTT、TT均比组一的延长,P<0.05.结论 通过ALT值对HLD患者进行分组检测比较,有助于判断和评价HLD患者肝脏损害的程度,并为临床预防HLD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红梅;朱俊;宁芬;刘漪;黄开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2例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5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52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0例,发病率57.7%.VAP的发生与患者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共检出致病菌3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8.6%(31/35),革兰阳性菌占5.7%(2/35),真菌占5.7%(2/35).鲍氏不动杆菌是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占42.0%.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环丙沙星以及加酶抑制剂抗生素耐药率低.结论 缩短上机时间是降低VAP的发生重要措施.革兰阴性杆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多为耐药性条件致病.

    作者:汤广宇;张媛媛;王晓潇;王雪云;戴迎庆;邓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池州市贵池区136例癫痫患者治疗状况及需求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池州市部分地区癫痫患者的诊疗及需求情况,为制订适合本地区的癫痫治疗和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部分癫痫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诊疗情况、对癫痫知识的了解程度及生活中的障碍和目前的需要.结果 61%的癫痫患者没有在专科医师处就诊,79.4%的患者未正规治疗,83.8%的患者对癫痫知识的了解少或不了解,部分患者去乡镇医院或诊所医师处就诊(29.4%),或相信偏方(4.4%),甚至不治疗(27.9%).治疗期间不重视监测生化指标(72.8%),监测血药浓度的更少(1.5%).57.4%和33.8%的癫痫患者主要的需求是有效而价格便宜的药物.结论 应加强癫痫患者的癫痫知识教育,改善条件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作者:盛守权;黄涛;陶四明;张国柱;彭兵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