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下动脉狭窄/闭塞的血管腔内成形治疗

李环宇

关键词:动脉, 狭窄/闭塞, 腔内成形
摘要:膝下动脉狭窄/闭塞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肢体发冷和麻木、静息痛,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和坏疽,终可导致截肢和死亡[1].据统计结果,严重肢体缺血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脑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其自然病程1年预后仅有50%患者未截肢生存,达25%的患者截肢,其余25%的患者死于心脑血管事件[2].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淋巴结病变的影像学进展

    淋巴结是周围淋巴器官,由淋巴细胞集合而成,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淋巴结良性病变主要有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

    作者:杨刚;李孝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咽喉部淀粉样变1例报告

    患者,女,33岁.因声嘶渐加重7年余,吞咽疼痛4 d余,于2009年3月31日入院.7年前出现声嘶,未予处理;4 d前出现咽痛及进食梗阻,子抗感染对症治疗,咽痛好转.

    作者:朱玲;刘钢;宋若会;屠彦红;金龙;陈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32例小儿急性肺水肿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肺水肿救治措施.方法 分析32例临床资料,及时联合采用对症与对因治疗措施,正压通气改善呼吸道通畅及换气功能,减轻心脏负担,强心利尿,纠正酸中毒,维持内环境,改善循环以及使用解毒药.结果 28例抢救成功(87.5%),肺水肿2~6 d消退,死亡3例.结论 及时联合采用对症与对因治疗措施,肺水肿大多能得到控制.

    作者:徐卫华;金丹群;沈杨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肥胖与饮酒对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体检人群中男性血尿酸含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将血尿酸≥420 μmol/L的6 056例为高尿酸血症病例组,血尿酸<420 μmol/L的10 696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高尿酸血症风险因素,以及肥胖与饮酒同时存在时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结果 随着肥胖程度和饮酒量的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OR(odds ratio)值明显增加.结论 肥胖和饮酒与高尿酸血症有关,二者同时存在时更增添了高尿酸血症患病的风险.

    作者:袁自宏;查晓娟;朱桂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20例

    血液灌流(HP)治疗是借助于体外循环使血液通过有吸附作用的装置(灌流器)来清除已吸收入血的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物,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方法.

    作者:李有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诊治体会

    目的 分析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对比,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44例患者进行术前病理与术后病理对比、分析,总结其临床意义及外科对策.结果 术后病理仅1例(2.27%)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余均证实为腺癌.其中2例伴有肝转移,1例肠系膜种植转移,26例已有局部淋巴结转移.Kappa值为0.286,术前术后差异较大.结论 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肿瘤绝大多数(97.72%)已存在癌变,部分已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故应予积极的外科处理.

    作者:王刚;童创;王建国;王家米;何磊;曾永庆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基础药物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6个月内喘息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P<0.05);治疗组在3、6个月内喘息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等于4.44与3.91,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有一定疗效.

    作者:汪俊兰;桂金贵;郭占霞;徐朝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凝血四项指标和铜蓝蛋白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指标的检测,为临床判断HLD患者的肝脏损害程度和预防出血等并发症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组一:随机选择57例ALT正常或仅轻微改变(0~65 U/L)的HLD患者;组二:52例ALT异常(>65 U/L)的HLD患者;正常对照组:44例入学体检者;分别检测PT、APTT、TT、Fbg、CER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组一与对照组的结果比较,PT、APTT时间延长,CER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二与对照组相比,FT、APTT、TT、Fbg和CER值异常,P<0.05.组二的PT、APTT、TT均比组一的延长,P<0.05.结论 通过ALT值对HLD患者进行分组检测比较,有助于判断和评价HLD患者肝脏损害的程度,并为临床预防HLD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红梅;朱俊;宁芬;刘漪;黄开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糖尿病性溃疡的综合治疗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溃疡创面难愈的原因并寻找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糖尿病性溃疡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及神经病变,抗感染治疗,将溃疡创面分为四期,分期治疗.结果 16例溃疡创面经换药愈合,11例经植皮或(和)皮瓣修复创面愈合.结论 在全身治疗基础上对溃疡创面进行分期干预和整体外科手术的系统治疗,对加快溃疡创面早期愈合,缩短疗程,降低致残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利刚;朱海燕;葛礼正;焦洋;刘文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外伤伴中枢性高钠血症28例分析

    高钠血症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在神经外科临床上常见到的高钠血症多数是由于失水过多导致血清钠相对增高引起,但有部分高钠血症表现为单纯的高钠血症,并无血容量的不足或失水表现,其血清钠纠正较为困难,尿钠排除量极低.

    作者:王诚;卓志平;罗代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池州市贵池区136例癫痫患者治疗状况及需求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池州市部分地区癫痫患者的诊疗及需求情况,为制订适合本地区的癫痫治疗和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部分癫痫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诊疗情况、对癫痫知识的了解程度及生活中的障碍和目前的需要.结果 61%的癫痫患者没有在专科医师处就诊,79.4%的患者未正规治疗,83.8%的患者对癫痫知识的了解少或不了解,部分患者去乡镇医院或诊所医师处就诊(29.4%),或相信偏方(4.4%),甚至不治疗(27.9%).治疗期间不重视监测生化指标(72.8%),监测血药浓度的更少(1.5%).57.4%和33.8%的癫痫患者主要的需求是有效而价格便宜的药物.结论 应加强癫痫患者的癫痫知识教育,改善条件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作者:盛守权;黄涛;陶四明;张国柱;彭兵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大疱性类天疱疮5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54例BP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症BP患者糖皮质激素有效控制剂量(以泼尼松为标准量)为(1.08±0.41)mg/(kg·d),重症BP患者有效控制剂量为(1.48±0.34)mg/(kg·d),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仍是目前治疗BP的首选疗法,可联合免疫抑制剂应用治疗BP.

    作者:曾明;王培光;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患者对血脂及对心肌缺血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冠心病诊断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5例应用辛伐他汀、鲁南欣康、阿司匹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55例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3],接受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血脂及心电图的ST-T段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血脂调控和心电图上的ST-T段缺血性改变均明显优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的治疗和并且能够降低血脂.

    作者:曾昌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介入治疗的疗效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在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入选141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DM)分为DM组(38例)和非DM组(103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和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 与非DM组相比,DM组平均冠状动脉病变处数、长病变、分叉病变和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两组之间的PCI操作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血运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支架内再狭窄和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需强化血运重建术后管理.

    作者:程静芳;辜和平;项学军;宋德明;乔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式的选择(附54例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手术治疗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21例,患侧腺叶+峡部全切+对侧大部分切除25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2例,甲状腺全切6例.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9例确诊颈淋巴结转移及10例颈淋巴结肿大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结果 术后随访1个月~6年,无死亡病例,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颈淋巴结转移1例,无甲状旁腺功能不全,未发生远处转移.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方宜根据具体情况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加行对侧大部(次全)切除及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

    作者:张兴海;马成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诊治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对21例患者行颈椎X线平片、CT、MRI检查,颈部制动,并给予脱水剂、激素、神经营养药物运用,结合影像学资料酌情选择手术及具体术式.结果 21例患者中18例在经治疗后脊髓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手术时机、方式的选择不同,显示不同的治疗效果.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有其特定的受伤机制,MRI对于该类损伤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应根据脊髓损伤表现及变化和MRI显示脊髓的病理状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有脊髓压迫的病例手术时机好在1周内.

    作者:胡磊;胡召云;匡文忠;周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梦的内容分析理论研究进展

    人类对梦的探索从古代占卜梦预测未来到用实验方法研究梦,创造各种梦的理论和书籍已有4 000余年历史.中国自古有<周公解梦>,国外第一本关于梦的书出自Artemidorus在15世纪出版的.美国文献对梦的描述首次见于1767年出版的.到了1900年,Freud<梦的解析>被认为第一本现代科学研究梦的专著.

    作者:蔡琴凤;李晓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膝下动脉狭窄/闭塞的血管腔内成形治疗

    膝下动脉狭窄/闭塞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肢体发冷和麻木、静息痛,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和坏疽,终可导致截肢和死亡[1].据统计结果,严重肢体缺血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脑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其自然病程1年预后仅有50%患者未截肢生存,达25%的患者截肢,其余25%的患者死于心脑血管事件[2].

    作者:李环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射频消融内膜治疗功血术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探讨

    目的 了解射频消融内膜和子宫次全切除两种不同功血治疗方法对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射频消融内膜治疗功血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40例经药物治疗失败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自凝刀子宫内膜消融术及次全子宫切除术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半年、1年、2年抽血查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结果 自凝刀子宫内膜消融术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无显著差异;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术后FSH明显增高,E2降低(P<0.05),LH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自凝刀子宫内膜消融术,完整地保留了子宫及附件,保留了卵巢的功能,对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小于次全子宫切除术.

    作者:卢红;翁同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学龄儿童气质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学龄儿童气质与睡眠障碍的关系,为睡眠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编制的<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和<中国儿童8~12岁气质量表>对1665名8~12岁儿童的家长进行儿童睡眠健康问卷调查和气质的测评.结果 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不一,依次为麻烦型21.3%、中间偏烦型18.22%、发动缓慢型13.8%、中间偏易型11.6%、平易型9.7%,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89,P=0.000);睡眠障碍儿童的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心境及持久性得分均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龄儿童气质与睡眠障碍相关.

    作者:陶公民;陈京栋;方红英;朱晓琴;汤银霞;朱梅芳;高红琼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